信息化評價系統促綠色建筑健康發展(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3708
2022-07-07
5頁
26.84KB
1、綠色“思想的出發點是保護自然資源,調整人類行為,滿足自然生態的良性循環,保證人類生存全。在”綠色“思想的推動和影響下,生態世界觀開始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行為準則。這種謀求人類與自然環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思想對建筑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促使人們對傳統建筑觀念進行反思。我國的建筑行業在經過近20年后的高速發展以后,也逐漸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未來中國建筑產品發展的主要方向,綠色建筑已成為21世紀中國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和主要理念之一。綠色建筑的概念是當前全球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建筑領域的具體體現。由于地域、觀念和技術等方面的差異,目前國內外對綠色建筑還缺乏統一的定義,但是,綠色建筑的三個主題是明確的:2、減少對地球資源與環境的負荷和影響;創造健康和舒適的生活環境;與周圍自然環境相融合。目前國際上比較認可的定義是:綠色建筑是指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活動空間,同時最高效率地利用資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綠色建筑是以生態(自然和人文)系統的良性循環為基本原則,運用生態系統的生物共生和物質多級傳遞循環再生原理,應用系統工程方法和多學科的現代綠色科技成就,根據當地環境和資源狀況,強調優化組合住區的功能結構,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三結合的新型人類聚居環境和建筑體系。它具有滿足整體生活需求、高效和諧、自養自凈、無廢無污、節能節地、文脈延續等特征,既是節能、環保、健康舒適、講究效率的綠色建筑生產3、方式,也是符合21世紀可持續發展方向的綠色居住生活方式。綠色建筑的核心價值在于最低限度能源、資源消耗,對環境無污染,并擁有優良的室內環境質量。在人們對綠色建筑的概念,綠色建筑在滿足環境保護,資源有效利用,人類的健康舒適生活以及人與自然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等問題有了相對統一的認識以后,什么樣的建筑才是綠色建筑,它應該滿足哪些“綠色”的要求和指標,即如何建立有效衡量綠色建筑的標尺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首要問題。建立衡量標尺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綠色建筑評價體系不僅指導檢驗綠色建筑實踐,同時也為建筑市場提供制約和規范,促使在設計、運行、管理和維護過程中更多考慮環境因素,引導建筑向節能、環4、保、健康舒適、講求效益的軌道發展。圍繞著綠色建筑的推廣和發展要求,國外近年來發展了一些綠色建筑評價預測體系,并有相應的標準和模擬軟件來評價。如美國LEED綠色建筑評估體系、德國的生態導則LNB,英國的BREEM評估體系、澳大利亞的建筑環境評價體系NABERS、加拿大的GBTool、挪威的EcoProfile、法國的ESCALE、日本、中國臺灣省等國家或地區也相繼推出了針對綠色建筑設計的評價體系。這些評價體系基本上都涵蓋了綠色建筑的三大主題,并制定了定量的評分體系,對評價內容盡可能采用模擬預測的方法得到定量指標,再根據定量指標進行分級評分。對于難以定量預測的內容,采用定性分析、分級打分的方法。這5、些評估體系的制定及推廣應用對于推動全球綠色建筑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發展相對滯后,目前還僅限于住宅。2001年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出臺了綠色生態住宅建筑要點及技術導則。與此同時,多家科研機構、設計單位的專家合作,在廣泛研究世界各國綠色建筑評估體系的基礎上并結合我國特點,完成了“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體系”的制定,并出版了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手冊。我國的這一生態住宅評估體系對于引導綠色住宅建筑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由于受到知識和技術的制約,各國對于建筑和環境的關系認識還不完全,評價體系也存在著一些局限性。概括而言包括以下幾方面:可操作性不強;龐大的指標體系不易管理;各國6、評價體系不利于廣泛的交流共享;評價工作量大;靈活性和擴展性差。通過分析目前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存在的的上述問題可知,設計和開發一套基于指標體系相對完整,數據容量大,靈活性、可操作性和可擴展性強的綠色建筑評價系統對于綠色建筑的設計、營造、管理以及綠色建筑的認證具有非常深遠的現實意義。須建立基于數據庫技術的綠色建筑評價系統。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尤其是以計算機廣泛應用為特征的信息技術的大力發展,為綠色建筑評價實現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使得建立以中央數據庫為中心的綠色建筑評價系統成為可能。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由于涉及專業領域的廣泛性、復雜性和多樣性而成為一種非常重要而又復雜7、的艱巨的工作。它直接影響到對綠色建筑評價的有效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我們可以運用WBS方法逐層分解評價指標,分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等依次類推,從而建立完整高效的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具體而言,在綜合各國綠色建筑評價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分為環境影響、室內環境質量、資源消耗、建筑材料等幾大類一級指標項目,然后逐步細分。建立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以后,可以利用強大的數據庫開發和管理工具實現指標體系的信息化,使得綠色建筑的評價建立在以指標數據庫為核心,以計算機支持的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平臺上,從而提高評價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可擴展性。我們可以用流行的前端開發工具VB.NET,后臺數據庫管理系統Micr8、osoftSQLServer2000以及數據庫訪問技術ADO.NET來開發綠色建筑評價指標數據庫組件。建立ADO.NET項目需要四個部分:DataSourse(數據源)存儲數據的地方,即數據庫;Connection(連接)對象用于連接數據庫;DataAdapter(數據適配器)對象提供了一種從數據庫讀取和寫入數據的機制;DataSet(數據集)對象可以包含指標詳細信息的一個或多個表。首先我們用數據庫管理系統MicrosoftSQLServer2000建立評價指標數據庫,然后需要一個對數據源的連接,可由Connection對象提供。DataAdapter對象調用Connection對象來處理命令9、,以便選擇、更新、插入和刪除數據源中的數據。最后,我們將獲得一個包含數據表的數據集對象,然后由DataAdapter對象填充數據集,并更新數據源中的信息。上面組件模型可以實現用戶對綠色建筑評價指標數據庫的訪問。當然,要實現綠色建筑整個信息化評價過程,還有很多工作有待進一步完善。以綠色建筑評價指標數據庫組件為中心,再設計友好的圖形用戶界面(GUI),很強的各種類型數據接口,可以建立完整的綠色建筑信息化評價系統模型。由上面流程圖可以看出,綠色建筑評價系統的信息化應建立在以統一的評價指標劃分系統和信息模型為基礎,以指標體系數據庫為核心的平臺上,再輔以數據接口技術和必要的功能模塊而構成,至于其在實踐上10、的可操作性,有效性,擴展性的提高和整體性能的優化將是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本文在對國內外綠色建筑評價研究現狀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建立基于數據庫技術的綠色建筑信息化評價系統的設想,對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信息化以及評價系統實現模型進行了初步探討,希望給出綠色建筑評價向信息化,數字化,電子化發展的一些思路,推動綠色建筑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上更快、更好的發展。綠色建筑成建筑業發展必然要求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綠色運動”在西方興起和開展,“綠色”思想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被人們接受。“綠色”思想的出發點是保護自然資源,調整人類行為,滿足自然生態的良性循環,保證人類生存的安全。在“綠色”思想的推動和影響下,生11、態世界觀開始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行為準則。這種謀求人類與自然環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思想對建筑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促使人們對傳統建筑觀念進行反思。同時,生態學、社會學、系統工程學等學科向建筑學領域的擴展,使得世界各國對綠色建筑的研究步入一個新時期。我國的建筑行業在經過近20年后的高速發展以后,也逐漸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未來中國建筑產品發展的主要方向,綠色建筑已成為21世紀中國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和主要理念之一。綠色建筑的概念是當前全球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建筑領域的具體體現。由于地域、觀念和技術等方面的差異,目前國內外對綠色建筑還缺乏統一的定義,但是,綠色建筑的三個主題是明確的:減少對地球資源與環12、境的負荷和影響;創造健康和舒適的生活環境;與周圍自然環境相融合。目前國際上比較認可的定義是:綠色建筑是指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活動空間,同時最高效率地利用資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綠色建筑是以生態(自然和人文)系統的良性循環為基本原則,運用生態系統的生物共生和物質多級傳遞循環再生原理,應用系統工程方法和多學科的現代綠色科技成就,根據當地環境和資源狀況,強調優化組合住區的功能結構,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三結合的新型人類聚居環境和建筑體系。它具有滿足整體生活需求、高效和諧、自養自凈、無廢無污、節能節地、文脈延續等特征,既是節能、環保、健康舒適、講究效率的綠色建筑生產方式,也是符合2113、世紀可持續發展方向的綠色居住生活方式。綠色建筑的核心價值在于最低限度能源、資源消耗,對環境無污染,并擁有優良的室內環境質量。在人們對綠色建筑的概念,綠色建筑在滿足環境保護,資源有效利用,人類的健康舒適生活以及人與自然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等問題有了相對統一的認識以后,什么樣的建筑才是綠色建筑,它應該滿足哪些“綠色”的要求和指標,即如何建立有效衡量綠色建筑的標尺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首要問題。建立衡量標尺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綠色建筑評價體系不僅指導檢驗綠色建筑實踐,同時也為建筑市場提供制約和規范,促使在設計、運行、管理和維護過程中更多考慮環境因素,引導建筑向節能、環保、健康舒適、講求14、效益的軌道發展。圍繞著綠色建筑的推廣和發展要求,國外近年來發展了一些綠色建筑評價預測體系,并有相應的標準和模擬軟件來評價。如美國LEED綠色建筑評估體系、德國的生態導則LNB,英國的BREEM評估體系、澳大利亞的建筑環境評價體系NABERS、加拿大的GBTool、挪威的EcoProfile、法國的ESCALE、日本、中國臺灣省等國家或地區也相繼推出了針對綠色建筑設計的評價體系。這些評價體系基本上都涵蓋了綠色建筑的三大主題,并制定了定量的評分體系,對評價內容盡可能采用模擬預測的方法得到定量指標,再根據定量指標進行分級評分。對于難以定量預測的內容,采用定性分析、分級打分的方法。這些評估體系的制定及15、推廣應用對于推動全球綠色建筑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發展相對滯后,目前還僅限于住宅。2001年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出臺了綠色生態住宅建筑要點及技術導則。與此同時,多家科研機構、設計單位的專家合作,在廣泛研究世界各國綠色建筑評估體系的基礎上并結合我國特點,完成了“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體系”的制定,并出版了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手冊。我國的這一生態住宅評估體系對于引導綠色住宅建筑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由于受到知識和技術的制約,各國對于建筑和環境的關系認識還不完全,評價體系也存在著一些局限性。概括而言包括以下幾方面:可操作性不強;龐大的指標體系不易管理;各國評價體系不利于廣泛16、的交流共享;評價工作量大;靈活性和擴展性差。通過分析目前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存在的的上述問題可知,設計和開發一套基于指標體系相對完整,數據容量大,靈活性、可操作性和可擴展性強的綠色建筑評價系統對于綠色建筑的設計、營造、管理以及綠色建筑的認證具有非常深遠的現實意義。須建立基于數據庫技術的綠色建筑評價系統。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尤其是以計算機廣泛應用為特征的信息技術的大力發展,為綠色建筑評價實現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使得建立以中央數據庫為中心的綠色建筑評價系統成為可能。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由于涉及專業領域的廣泛性、復雜性和多樣性而成為一種非常重要而又復雜的艱巨的工作。它直17、接影響到對綠色建筑評價的有效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我們可以運用WBS方法逐層分解評價指標,分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等依次類推,從而建立完整高效的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具體而言,在綜合各國綠色建筑評價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分為環境影響、室內環境質量、資源消耗、建筑材料等幾大類一級指標項目,然后逐步細分。建立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以后,可以利用強大的數據庫開發和管理工具實現指標體系的信息化,使得綠色建筑的評價建立在以指標數據庫為核心,以計算機支持的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平臺上,從而提高評價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可擴展性。我們可以用流行的前端開發工具VB.NET,后臺數據庫管理系統MicrosoftSQLS18、erver2000以及數據庫訪問技術ADO.NET來開發綠色建筑評價指標數據庫組件。建立ADO.NET項目需要四個部分:DataSourse(數據源)存儲數據的地方,即數據庫;Connection(連接)對象用于連接數據庫;DataAdapter(數據適配器)對象提供了一種從數據庫讀取和寫入數據的機制;DataSet(數據集)對象可以包含指標詳細信息的一個或多個表。首先我們用數據庫管理系統MicrosoftSQLServer2000建立評價指標數據庫,然后需要一個對數據源的連接,可由Connection對象提供。DataAdapter對象調用Connection對象來處理命令,以便選擇、更新、19、插入和刪除數據源中的數據。最后,我們將獲得一個包含數據表的數據集對象,然后由DataAdapter對象填充數據集,并更新數據源中的信息。上面組件模型可以實現用戶對綠色建筑評價指標數據庫的訪問。當然,要實現綠色建筑整個信息化評價過程,還有很多工作有待進一步完善。以綠色建筑評價指標數據庫組件為中心,再設計友好的圖形用戶界面(GUI),很強的各種類型數據接口,可以建立完整的綠色建筑信息化評價系統模型。由上面流程圖可以看出,綠色建筑評價系統的信息化應建立在以統一的評價指標劃分系統和信息模型為基礎,以指標體系數據庫為核心的平臺上,再輔以數據接口技術和必要的功能模塊而構成,至于其在實踐上的可操作性,有效性,擴展性的提高和整體性能的優化將是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本文在對國內外綠色建筑評價研究現狀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建立基于數據庫技術的綠色建筑信息化評價系統的設想,對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信息化以及評價系統實現模型進行了初步探討,希望給出綠色建筑評價向信息化,數字化,電子化發展的一些思路,推動綠色建筑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上更快、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