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紫禁城和盧浮宮看中西方皇家建筑造型風格的異同(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3851
2022-07-07
4頁
41.63KB
1、由紫禁城和盧浮宮看中西方皇家建筑造型風格的異同摘要:中國建筑文化是東方建筑文化的精華,歐洲建筑文化是西方建筑文化的源泉。紫禁城是中國皇家建筑集大成之精華,盧浮宮是歐洲皇家建筑博眾家之翹楚。由于歷史背景的不同,中西建筑各自按著自身的歷史地域和思想文化在發展,由此呈現出了風格迥異的建筑特色,雖風格迥異,卻又在遠隔萬里的時空中對話,在歷史的長河中存在著許多共通之處。本文以紫禁城和盧浮宮兩座中西方皇家建筑的典型代表為例,對比中西方皇家建筑造型風格的異同,發掘中西方不同歷史背景下的建筑文化與藝術。 關鍵詞:紫禁城 盧浮宮 造型風格 異同一 由紫禁城和盧浮宮看中西方皇家建筑造型風格的相似點1 整體空間布局2、的相似點從整體平面布局來看,盧浮宮與紫禁城的前朝部分十分相似,正方形的內院與太和門、太和殿組成的圍合空間相似,只不過盧浮宮更像是個大尺度的“四合樓”造型(圖1-1),而太和殿與太和門圍合的庭院還是中國傳統四合院的空間模式(圖1-2)。2 局部造型的相似點站在盧浮宮中心廣場正前方,可以得見前面的兩翼建筑像人的兩個臂膀一樣伸展開擁抱著內廣場(圖1-3),這與紫禁城午門的五鳳樓造型(圖1-4)頗有幾許神似。可見,紫禁城與盧浮宮在整體空間布局和局部造型上存在著穿越時空的相似性,這也是中西方皇家建筑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整個人類建筑文化中的共通性。二 由紫禁城和盧浮宮看中西方皇家建筑造型風格的不同點1 整3、體空間布局的不同從建筑的整體空間布局來看,紫禁城是封閉的群體的空間格局,在地面平面鋪開。中國無論何種建筑,從住宅到宮殿,幾乎都是一個格局,類似于“四合院”模式。不管是四合院、圍墻、影壁等顯示出內向的封閉心態,而西方強調以外部空間為主,中國人往往用墻將建筑加以圍合,紫禁城的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墻,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墻外郁2米寬的護城可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而盧浮宮則是開放的矗立于中心廣場之中,與凱旋門等建筑存在呼直的軸線關系。另外,中國建筑的美又是一種“集體”的美。紫禁城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構成規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種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賓合乎規律地排列著,同時,又運用平4、衡、和諧、對稱、明暗軸線等設計手法,達到美觀的效果。紫禁城每座建筑物都是在一條由南到北的中軸線上展開,整個建筑群的中心是高大的太和殿,以此為中心由南向北伸展。故宮宮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中正無邪”的建筑單體和群體布局,就易于顯出尊卑的差別與和諧的秩序,位于中軸線上的主要構圖因素,具有尊嚴的效果。例如: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筑。其建筑前后左右都互相呼直,合理排列。這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形態的內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禮教制度。與中國相反,西方建筑是開放的單體的,空間格局向高空發5、展。紫禁城和盧浮宮相比較下,前者是由數以千計的單個房屋組成的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建筑群體,圍繞軸線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鋪展異常龐大;后者則采用“體量”的向上擴展和垂直疊加,由巨大而富于變化的形體,形成巍然聳立、雄偉壯觀的整體。而且,從古希臘古羅馬的城邦開始,就廣泛地使用柱廊、門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間來包圍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實體形象,這一點在盧浮宮的建筑上也得到了充分體現。這與西方人很早就經常通過海上往來互相交往及社會內部實行奴隸民主制有關。古希臘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學民主的精神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同時,如果說中國建筑占據著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領著空間,盧浮宮整體呈U形,宮全長6806、米,建筑由三層結構組成,這莊嚴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靈的狂熱,更多是利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就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從盧浮宮與紫禁城整體空間布局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區別。其不同思想文化指導下所形成的不同的地域建筑特征。2 藝術表達語言的不同不同的建筑材料和不同的社會功用,使得中國與西方的古典皇家建筑有了不同的“藝術語言”。不同的語言,表達著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載著不同的文化,體現著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縱向發展,直指上蒼的。能否將高密度的石制屋頂擎入云霄,便成為建筑藝術的關鍵所在,而在這回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柱子也便成了關鍵中的關7、鍵。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詞匯”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頂天立地的石頭。如果說柱子是西方建筑藝術的“基本詞匯”,那么屋頂則是其“主要句式”。屋頂的不同,導致了其風格類型上的差異。盧浮宮的建筑是典型的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柱子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建筑承重還是外部裝飾。而其建筑的主要廳室中穹頂結構和羅馬式拱券的使用,都是集中的體現。與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國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為“基本詞匯”。所謂斗拱,是將屋檐托起的交疊的曲木,它可以將縱向的力量向橫向拓展,從而構造出多種多樣的飛檐。而飛檐即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飛檐也有許多類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8、的藝術效果。飛檐可以用來標識建筑的等級,主人的身份,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飛檐的高低、長短往往會成為建筑設計的難點和要點。紫禁城中的每一個單體建筑的飛檐都各不相同,區分了建筑本身,也表明了其各自不同的等級和使用人群。3 皇家建筑色彩運用的差異在建筑色彩上,西方建筑和他的雕塑一樣都只是外表材料原色,并不另加色飾,主要依靠體積的組合來構成形象。中國無論雕塑還是繪畫都是是繪畫式的,廣泛的施用色彩。紫禁城主要建筑的黃色琉璃瓦頂金碧輝煌、朱紅色的柱子與門窗、檐下處于陰影部位的青綠色略點金的建筑彩畫,襯托在白色臺基底座下,通過綜合運用這些紅與綠、黃與藍、白與灰(黑)等對比強烈的色彩,使建筑物各部分輪廓更加鮮9、明,色彩別具一格,從而使紫禁城宮殿顯得金碧輝煌而又雍容華貴,色彩濃重而又端莊和諧(圖2-1)。 法國盧浮宮以石材本身的原色灰色調為主,雄偉壯麗,其外觀除頂部施以灰藍色材料外,所有外檐都是石材本身的灰色,自然和諧,剛硬挺拔,給人以威嚴的感覺(圖2-2)。4 建筑造型形式的差異(1)外觀形式差異中國的建筑物一般都講求方正,追求四平八穩,紫禁城所有的宮殿臺基都是方正規整的,表現了統治者對權力的渴望;而西方建筑的外型主要講求圓滑,刻畫曲線與線條,來體現建筑物的莊重。羅浮宮整體建筑呈“U”形,分為新、老兩部分。為典型的中世紀風格,由一個厚實的圓筒形建筑和建有塔樓的圍墻構成,墻上建造堅固的城樓和城門。圓筒10、形就體現了其講究圓滑,其外觀墻壁,多有柱式,線條裝飾。(2)點線面應用差異在點線面的應用上,西方建筑的出發點是面,完成的是團塊狀的體,具有強烈的體積感。盧浮宮的構造都是一墩一墩的圓形建筑和塔樓,每一個單位都是一個體塊。中國建筑的出發點是線,完成的是鋪開成面的群,紫禁城中的廊,墻、殿、臺,亭、閣以及池岸、曲欄、小河,道路等無非都是粗細濃淡長短不同的“線”。它雖然也具有裝飾美,但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合乎材料本性和力學邏輯的結構美。(3)組合形式差異中國是庭院組群建筑,如紫禁城殿宇樓臺,高低錯落,是許多單體建筑的組合(圖2-3)。單體建筑本身也具有美感,但是其外觀造型基本相似,而組合在一起則形成了雄渾壯11、麗的另一番氣勢。而西方建筑布局單一,似乎根本不需要多余的建筑來襯托。以巨大的體量和超然的尺度強調建筑的永恒與崇高,他們常常具有嚴密的幾何性。如羅浮宮就有許多石柱,有些柱式的柱頭是簡單而鋼挺的倒立圓錐臺,沒有柱礎,雄壯的柱身從臺面上拔地而起,透著男性體態的剛勁雄健之美。有的則是外在形體修長,端麗,柱頭帶有婀娜瀟灑的兩個漩渦,盡展女性體態的清秀柔和之美。雖然以柱式為構圖的原則所展示出的是單一布局,但其所蘊涵的生氣盎然的崇高美帶給人們的卻是立體感觀的視覺沖擊與震撼(圖2-4)。(4)裝飾差異古代皇家建筑重藝術裝飾,在其外檐立面進行裝飾是最平常不過的了。中國注重藝術裝飾但不復雜,只在主要部位作重點裝飾12、,如窗檐、門楣、屋脊等,布局多為衡平方向發展,不重高層建筑。中國古代建筑外觀上最顯著的特征屋頂形式為例,外朝三大殿屋頂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則是重檐廡殿頂,中和殿為四角攢尖頂,保和殿則是重檐歇山頂。不同屋頂形式的運用,除了封建等級觀念的影響外,也使這三座緊密相連的宮殿,在建筑形象上由于明顯的對比而顯得更加鮮明和獨特。而西方皇家建筑則不盡相同,西方宮殿的外檐裝飾,側重于全面裝飾,每一根柱子,都雕有華美的柱頭式樣,并且立有雕塑,沒有個窗檐都進行了裝飾,盧浮宮的外立面有具體體現。在盧浮宮的建筑外立面上雕塑隨處可見,中心廣場上矗立的雕塑也不在少數,建筑立面的每一個窗欞都做了線條裝飾,目一層二層三層的裝飾風13、格各異。并且在這些裝飾上,我們可以看到文藝復興風格,巴洛克風格,古典主義風格,洛可可風格的特點,不同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建筑形制都曾在盧浮宮的建筑史上留下印記。結束語我們對以盧浮宮和紫禁城為代表的中西方皇家建筑的造型風格做了對比與分析,看到了他們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無論是中國的紫禁城還是法國的盧浮宮都始終保持了自身的獨特性格。建筑所表現的只是一個縮影,一種凝結,其最終目的都是想要了解各自時間背景下的那一段輝煌燦爛的歷史和文明,回顧封建王朝下的人民智慧的結晶。其實建筑風格也和所有藝術一樣,總離不開人們所處的地理位置,歷史環境、傳統習俗和文化藝術,這些不同國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發展才形成各自不同的建筑風格由此,我們認識到,順應歷史發展,符合人們的客觀實際需要,在建筑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潮下以文化背景為前提,并使它們的優越性都得到充分發揮,緊跟時代步伐,創新建筑設計,豐富設計理念,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民族的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并源遠流長。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1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