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現代新型綠色建筑材料的特點(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3977
2022-07-07
5頁
97.50KB
1、研究當今新型綠色建筑材料的特點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構成建筑的基本物質要素建筑材料也在發展變化。新型綠色建筑材料是在傳統建筑材料基礎上產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現代新型綠色建筑材料首先要具有時代性才能符合現代建筑的要求;其次要綠色節能環保,符合生態化特點才能有利于社會的發展。關鍵詞:新型建筑材料 特點 綠色生態引言:建筑是時代的櫥窗,構成建筑的基本物質要素建筑材料,也就按著時代的脈搏而呈現出自己的價值。幾千年來,建筑材料產品有了長足的進展,從最早的土坯發展到現在門類繁多,充滿技術含量。各個歷史時代都有代表各個時代風貌的建筑,也有與之相匹配的建筑材料。隨著時代的變化,建筑物的風格、功能以及人們對2、它的要求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新型的建筑材料也會相應的出現。新型綠色建筑材料是在傳統建筑材料基礎上產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墻體材料、保溫隔熱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我國新型建材工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而發展起來的,從 19791998年是我國新型建材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新型綠色建材工業基本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一個新興的行業,成為建材工業中重要產品門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給新型綠色建材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目前,全國新型綠色建材企業星羅棋布,在市場需求的帶動下,3、已經形成了全國范圍的建材流通網;大部分國外產品我國已能生產,三星賓館所需的新型綠色建筑材料國內已能自給;不同檔次、不同花色品種裝飾裝修材料的發展,為改善我國城鄉人民居住條件、改變城市面貌提供了材料保證。我國已形成了新型綠色建材科研、設計、教育、生產、施工、流通的專業隊伍。正文論述:一種現代新型的綠色建筑材料應該具備怎樣的特性才能讓人們感覺更舒適,才能適合時代的要求呢?只有充分考慮了它的使用價值和綠色生態性能才能讓新型材料得到有效發展。下面簡單介紹與綠色建筑材料方面相關的價值介紹、綠色生態發展方向和具體的實例。一、具有時代價值 一位日本學者在講學時曾經說過,最好的建筑材料是土坯,他是在分析了各種4、現有建筑材料功能的優缺點之后,不無感慨地做出了這樣的評論的。土坯是人類從筑巢而居時就開始利用普通的黏土做建筑材料,兼有保溫、吸濕、透氣等特性,更適合人體要求,人住在土坯房屋里比住在混凝土房屋里或者磚房里舒適得多,所以這位日本學者的話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雖然土坯具有這樣的優點,可還是遭到了人們的拋棄。因為現代建筑已經不能僅僅滿足居住的功能了,現代建筑是人類技術進步的集合體。除了保溫、吸濕、透氣這些功能要求之外,還有高強、輕質、防水、防火、防腐、采光、吸音、裝飾性以及利于快速裝配化施工等等其他重要要求向建筑材料提出來。因此,現代新型綠色建筑材料首先就必須具備時代價值,必須適合現代建筑的要求以及現5、代人類的審美。現代綠色建筑材料以不同方式進行組合、復合后可以達到比土坯更好的性能,更加適用于現代化建筑的要求!玻璃作為一種建筑材料就因為其適合時代的要求而普遍存在了。縱觀歷史,建筑物的形式和內容都是在不斷改變著的過去。“我國的建筑材料工業,長期以來處于品種單調、技術落后的狀態。其標志就是小塊實心黏土燒結磚在我國各類墻體材料中仍然占居近95%的高比例。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可耕地面積相對較少的國家,保護耕地關系到子孫后代。我國推出了建筑材料改革系統工程,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如何盡量限制小塊實心黏土磚的發展,加速采用及開發新型建筑材料并改造建筑物的功能。”中國描寫一座宏偉建筑的用詞是青磚碧瓦、合抱大柱、6、雕梁畫棟等等。在西方,石砌的古建筑表現出凝重高貴的風格。盡管今天每當人們看到這些建筑時仍不免衷心贊美,深深為當時建筑大師們付出的難以想象的繁重勞動而贊嘆、敬佩。但是,事情僅此而已。今天沒有人會再想去建造那樣的房屋了,因為它只適合觀賞,而不完全適合現代建筑。二、綠色、環保 優良舒適的居住環境歷來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標之一,豐富多彩的建材產品不僅使我們廣廈萬間的追求成為現實,更為人們從“居者有其屋”向“居者優其屋”的轉變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然而,享受現代物質文明的同時,我們卻不得不面臨著一個嚴峻的事實:資源短缺,能源耗竭,環境惡化等問題正日益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建筑材料作為能耗高,資7、源消耗大,污染嚴重的工業產業,在改善人居住環境的同時,對人類的環境污染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而,如何減輕建筑材料的環境負荷,實現建筑材料的生態化,成為21世紀建材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綠色建筑材料是指對人體及周邊環境無害的健康型、環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與傳統建筑材料相比綠色建材主要有以下特點:(1)生產原料盡可能少利用天然材料,尤其是不可再生材料。(2)低能耗的生產工藝和無污染的生產技術。(3)建筑產品生產過程不得添加使用甲醛、鹵化物、芳香烴等,不得使用含汞及其化合物、鎳、鉻及其化合物的顏料和添加劑。在日益發達的物質社會里,新型建筑材料的生態化考慮顯得尤其重要。建筑材料所造成的環境污染8、建筑材料從原料采掘到生產使用直至廢棄的全生命周期中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在我國,每生產1t普通硅酸鹽水泥熟料要排放1t二氧化碳,0.74kg二氧化硫向大氣中排放130kg粉塵,建筑材料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還會產生噪聲污染、水污染、玻璃幕墻的光污染、礦渣巖石的放射性污染、化學建材的化學污染、建筑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等多種環境問題。建筑材料與環境的協調性當然建筑材料與環境之間也有著某種程度的協調性。許多建筑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環保性。例如抗菌建材、空氣凈化建材等。建筑材料也是消納廢棄物的大戶,大部分固體廢棄物都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生產中。例如粉煤灰、礦渣可作為水泥和混凝土的摻和料,煤矸石已普遍用于制作燒結磚9、,甚至于一些有毒可燃廢棄物及垃圾可作為燃料用于煅燒。隨利用建筑材料實現固體廢棄物的再生資源化將成為環境保護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類越來越追求舒適、美好的生活環境,各種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日趨龐大,建筑材料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地位。新型建筑材料發展也有了廣闊的天空,只有掌握新型建筑材料的特點,才能有的放矢的研究、生產。三、介紹三種綠色建筑材料的代表綠色水泥能吸收CO2的生態水泥:澳大利亞生態技術公司最近宣布開發成功一種能吸收CO2的新一代生態水泥,其主要成分為廢料、粉煤灰、普通水泥和氧化鎂。該生態水泥制成的砌塊等產品是CO2的中和物,甚至當這種砌塊與有機廢料纖維相結合10、時,它們還是CO2的吸收物。該公司聲稱,如果生態水泥能代替世界所產16.5億t普通水泥的80,將會有15億t的CO2被吸收。同時,生態水泥更能耐硫酸鹽、氯化物和其它腐蝕性化學物質的侵蝕,完全可以在強度上與普通水泥媲美。高貝利特水泥:(高性能低熱硅酸鹽水泥),熟料中以硅酸二鈣為主導礦物且含量高達40-70%,具有高流動性、高強度、高耐久性、超低水化熱等一系列優點的高性能水泥,特別適用于大體積、重點混凝土工程。研究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之前,特別在70年代初世界性能源危機的背景下:煅燒溫度比傳統水泥低,節能效果顯著。但其工藝復雜并與傳統工藝相去甚遠,對原料要求較高,同時水泥需水量大、流動性能差,未11、得到商業化應用。無熟料水泥:環保型:用高爐礦渣為原料,節省資源;無需焙燒加工,節省能源;相應的減少了環境污染。強度高:早期強度相近或超過硅酸鹽水泥,長期強度比硅酸鹽水泥高出2040,可用于一般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耐久性好:在水化過程中幾乎不生成消石灰,在遇到酸堿鹽類物質時也不會發生化學反應,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用于港口、化工廠、海堤、地下等工程中。水化熱小:因沒有熟料成分,水化放熱速度緩慢,放熱量低,宜用于大型構筑物、大型房屋基礎、大壩等大體積混凝土工程中。顏色為白色或淺灰白色或染成彩色:高爐礦渣的氧化鐵量較小(0.4),粉碎時呈白色或淺灰白色,摻合顏料可制成各種彩色水泥,宜用于各種內外裝飾12、材料、裝飾抹灰及各種混凝土二次產品生產中。生產簡單:由于無煅燒過程,不需要燒窯設備及其前期工序設備,只用計量設備,混合設備,磨細設備即可投入生產,因而投資小,生產成本低廉。我的心得:學了一學期的計算機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我感覺還是有不小的收獲的,我自己嘗試使用了origin7.5處理數據,學到了不少處理數據的軟件。本次課程論文我選取了新型綠色建筑材料這個方向,查找了大量的資料,包括書籍期刊以及網絡的。在寫這篇論文的時候,我首先查看了近幾年的一些新型材料介紹,發現綠色建筑材料是一個不錯的話題,之前在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習中也了解到一種叫做綠色水泥的新型建筑材料,我覺得整合在一起也不錯,就決定起手寫這13、篇論文作為該門課程的論文。以下是我寫論文的一些心得。一、要在學習和積累上動腦筋 學術論文是學習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它既是教研成果的反映,也是學習成果的體現為了能夠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必須收集一定的信息,積累足夠的資料,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理論素養因此,要把學習和積累作為提高撰寫學術論文能力的“奠基工程”來抓,在學習和積累上多動腦筋 1資料的積累 撰寫學術論文,離不開參考資料在研究某一個問題之前,應充分了解他人在這個問題上的見解、成果以及所做的工作,搜集盡可能多的背景材料,這樣才能發前人之未發,成前人之未成 2知識的積累 知識積累過程的本身就是一個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智能結構的過程豐富14、的知識積累,是撰寫學術論文的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要積累知識,不僅要動眼看,動腦想,還要動手寫,將有用的東西記錄在案,以便克服遺忘,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 3經驗的積累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創造了許多成功的經驗,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規律,萌發了許多想法和感受對這些想法和感受,都應隨時做好記錄,使之積累為論文創作的富貴財富二、要在選題和撰稿時下功夫 通過學習和積累、研究和探索,為我們的論文寫作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為了能夠真正寫出高質量、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十分需要的就是在選題和撰稿方面狠下功夫 1從教育主管部門、專業學會和各類研討會等指定的研究課題中,篩選出符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研究專長的典型問題作為論題,加15、以研究,撰寫成文 2在教學實踐中,注意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就自己體驗較深又感興趣的地方觸發靈感,加以提煉,將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形成論題 3通過認真閱讀書刊雜志,在綜合、借鑒別人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受到有關論點和問題的啟示,發現論題,總結經驗、推陳出新,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總之,發現問題的關鍵在于“留心”只要平時留心,注意積累,好的選題是時刻都可能出現在你的思維之中的一旦有了想法,就要立刻記下來,為以后進行篩選或提煉論題做好準備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高質量的論文不是想寫就能寫出來的,它飽含著作者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它是作者用了若干個學習和思考的夜晚,犧牲了若干個節假日熬煉出來的撰寫論文難,發16、表論文更難,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動腦筋,肯花功夫,每一位勤于學習積累、善于研究探索的教師,都能夠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來最后,通過這學期的學習,我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了解不夠深還很貧乏,需要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加強、提高,同時材料作為一門應用學科,要學好它,需把基礎理論和基本概念掌握,注意重點,做好筆記,要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踐,善于歸納總結。材料是一門很重要很有用的學問,也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我現在學到的還只是一點皮毛。但是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借助老師教過的方法,我相信自己能夠一點點的進步,直到能夠很熟練的掌握它。相信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學好、學精、學通,同時也感謝老師的細心教導,讓我了解了這門課的基礎知識。參考文獻:1鄭迎朝,李富.新型建筑材料的商業發展前景.中國科技信息,2008,4.2葉萌.未來建筑材料展望.中華建設,2007,4.3丁大鈞.砌體結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4魏鴻漢.建筑材料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5唐岱新.砌體建筑的發展和應用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6涂逢祥.建筑節能大發展J.磚瓦,2003,(12).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5-08
12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