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劇院的建筑賞析(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4017
2022-07-07
2頁
28.51KB
1、悉尼歌劇院建筑賞析20世紀的暮秋,那是南半球的悉尼歌劇院。巨大的貝殼被置于海面,流暢的線條勾勒出本世紀最有詩意的棲居。碧海藍天更映襯其潔白,海底的魚龍也要躍出海面親近那份絕美。澳洲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孕育出最美的維納斯。對于歌劇院的造型藝術也是全世界矚目的像是在風浪中揚帆前進的巨型帆船,又像漂浮在悉尼港灣海面上的潔白貝殼,這就是悉尼歌劇院的外觀。這棟建筑物的形狀實際上參照了一個被撥開的球體的扇形部分。悉尼歌劇院是多數人能從圖片上認出來的少數現代建筑之一。對許多人來說,它幾乎成了澳大利亞的象征。它每年都吸引著200萬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來觀光游覽。凡是到澳大利亞旅游觀光的人很少有不去悉尼的,而到了悉尼2、的游客沒有不去悉尼歌劇院的。 歌劇院屬于象征主義風格的建筑。它獨特的外形設計,表現了巨大的反傳統的勇氣,自然也對傳統的建筑施工提出了挑戰。歌劇院落成時共投資1.02億美元工程技術人員光計算怎樣建造10個大“海貝”,以確保其不會崩塌就用了整整5年時間。歷時14年,于1973年完成。它既是一座歌劇院,同時也包括兩個劇院、一個音樂廳、若干個餐館、一個電影院、多個藝術畫廊和一個圖書館。歌劇院總建筑占地184公頃,長183米,寬118米,高67米,相當于20層樓的高度。它建在一座很高的混凝上平臺上。門前大臺階寬90米,桃紅色花崗石鋪面。據說,是當今世界上最大最長的室外水泥階梯。整個歌劇院分為三個部分:歌3、劇廳、音樂廳和貝尼朗餐廳。歌劇廳、音樂廳及休息廳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崗石基座上,各由4塊巍峨的大殼頂組成。這些“貝殼”依次排列,前三個一個蓋著一個,面向海灣依抱,最后一個則背向海灣侍立,看上去很像是兩組打開蓋倒放著的蚌。高低不一的尖頂殼。外表用白格子釉瓷鋪蓋,在陽光照映下,遠遠望去,既像緊立著的貝殼,又像兩艘巨型白色帆船,飄揚在蔚藍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頂劇院”之稱。其建筑整體顏色為白色,給人一種干凈冷峻的感覺,與藍色的海洋 天空融為一體,讓人不禁贊嘆人文與自然的完美結合歌劇院的展覽廳是免費向公眾開放的,主要展商是悉尼的物體藝廊,展現現代藝術和手工藝品。歌劇院內部,共有四個廳,分別為音樂大廳4、歌劇院、劇場和音樂廳。音樂廳是歌劇院內最大的廳堂,它的特別之處在于位于音樂聽的正前方,由澳洲藝術家Ronald sharp所設計建造的大管風琴,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連桿風琴,它由10500個風管組成。此外,整個音樂廳的建材使用的均為澳洲木材,忠實呈現澳洲自有的風格。歌劇院內部有許多地方是用法國進口的玻璃所鑲嵌上的,配上澳洲獨有的建材材料,其內部建筑結構則是仿效馬亞文化和阿茲特克神廟。雖然悉尼歌劇院的內部的裝潢事故費盡心思,但是欣賞悉尼歌劇院的重點還是應該注重遠眺的感覺,而不能把過多的精力花在內部的游覽中。在進入歌劇院之前,不妨在它的周圍和對岸找幾個地方,多角度、遠距離的像欣賞油畫一樣慢慢5、的品味。歌劇廳可容納1547名觀眾,內部陳設新穎、華麗、考究,為了避免在演出時墻壁反光,墻壁一律用暗光的夾板鑲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產的黃楊木和樺木制成;彈簧座位椅子蒙上紅色光滑的皮套。采用這樣的裝置,演出時可以有圓潤的音響效果。舞臺面積440平方米,有轉臺和升降臺。舞臺配有兩幅法國織造的毛料華麗幕布。一幅圖案用紅、黃、粉紅3色構成,猶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藍色、綠色、棕色組成,好像一彎新月隱掛云端,稱“月幕”。舞臺燈光有200回路,由計算機控制。還裝有閉路電視,使舞臺監督對臺上、臺下情況一目了然。音樂廳裝潢華麗,有2690個席位。歌劇院規模宏大,陳設講究,演出頻繁,除圣6、誕節和耶穌受難日外,每天開放16小時,平均有10個不同的活動項目,可同時容納7000余人。歌劇院已成為澳大利亞最熱鬧的場所,旅游者、觀眾從早到晚絡繹不絕。入夜,到這里來的人,不只是看演出,還來貝尼朗餐廳吃飯和觀賞夜景,歌劇院已成為澳大利亞最熱鬧的場所。猶如巴黎的鐵塔,這座歌劇院已成為悉尼的標志。雖然人們對悉尼歌劇院的某些方面有褒貶不一的看法,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它集中了周圍的風景特色,使它親近人們。同時,這一空間使人們在有意義的自由中集合在一起,使它成了公共生活的真正焦點,并完成了該基地所負的使命。總而言之,悉尼歌劇院已經成功地向人們展示了悉尼的形象,更好地代表了悉尼。悉尼歌劇院是最能代表澳洲的建筑物,更可以說是悉尼市的靈魂,并列于舉世文明的建筑物之列。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