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文化視閾下當代商業建筑體驗性公共空間研究(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4025
2022-07-07
3頁
40.89KB
1、消費文化視閾下當代商業建筑體驗性公共空間研究摘要:當代社會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即從傳統的生產型社會轉變為消費型社會,消費文化正在從大眾消費向充滿審美和文化意義的消費過渡。在商業建筑中,體驗已經不單純指對商品的體驗,更向著“服務體驗”、“建筑空間體驗”、“生活體驗”的方向發展。從“消費文化”的角度來研究當代商業建筑,無疑是把它從商業經營的場所擴展到具有多種功能和建構生活價值意義的空間;關注消費社會環境下人的“高情感”需求,讓環境的營造體現人對于生活的理解與追求。 關鍵詞:商業建筑 體驗性公共空間中圖分類號:G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一當代消費文化的特征今天,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一種2、由不斷增長的物、服務和物質財富所構成的驚人的消費和豐盛現象。它構成了人類自然環境中的一種根本變化。恰當地說,富裕的人們不再象過去那樣受到人的包圍,而是受到物的包圍。”從鮑德里亞消費社會一書的開篇語中,我們可以毫無隱晦的發現鮑氏消費文化理論的根基在于通過消費現象解讀和批判的視角得出了人們不同于以往的消費觀念,并將之統稱為“消費文化”。當“消費文化”作為一個研究對象被放入到社會歷史發展之中來考察時,它采用的是現代批判理論所沿襲的異化思維模式,而對消費文化影響下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研究時,則采用了后現代符號學的分析方法。基于此,鮑德里亞建立了兩套理論模型:原始社會的象征性交換(禮物)價值交換(以及符號3、的交換)象征性交換和真實仿真誘惑。鮑德里亞的消費文化理論演進,其實質是建立在對物的消費到符號消費的模式演變之上。消費觀念的顛覆衍生了符號消費,同時催生了符號價值的盛行,從而將文化消費作為物品的內在品質提到了議事日程。這也就意味著,在當今物質產品豐富的消費社會里,一種有別于傳統的新的消費秩序的產生。消費社會的本質即符號消費,那么消費社會中的消費所代表的是一種有別于以往經濟意義上的消費概念。消費社會指的是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為了實際需求的目的,普通的物質消費遠不如一種能激起欲望的激勵性消費得到人們的認可。因此,消費文化的本質特征是:占有優先權和主導權的文化品質得到了深刻體現。正是由于文化元素的活躍和4、加入,當代經濟才得以繁榮昌盛。所謂“倉糜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全球化發展的影響,消費文化也日益占據生活的支配地位,整個社會彌漫一種時間碎片化和空間無距離感的氛圍。當然,大眾傳媒的深入傳播宣傳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二、消費文化影響下當代商業建筑公共空間的價值轉向消費文化影響下的當代商業建筑真正社會學意義上的轉變,是從“空間生產”的轉型開始的,因為他是當代商業建筑社會價值轉型的物質基礎。“空間生產”是引用法國“元哲學家”的亨利?列斐伏爾提出的概念,他認為,對于空間的征服和整合,已經成為了消費主義賴以維持的主要手段。空間生產的轉型使當代商業建筑從“空間中的消費”向“空間的消費”轉變,即從“5、在空間中消費物品”轉變為“對空間本身的消費”。 這是消費文化借助當代商業建筑的典型社會學轉向,轉變的內容不僅涉及空間特性、空間策略,更關系到建筑實踐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也就是意識形態基礎的徹底革新。列斐伏爾斷言:“(社會)空間就是(社會)產品。”在他看來,在當代商業建筑中,人的購物行為、商品的展示、人與空間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商品的關系都被納入到空間生產的范圍之內。當代商業建筑的空間作為特殊的商品參與了消費,這就為其賦予了符號象征性的消費文化特征。在當代社會的購物活動中,消費者選擇的不單是商品實物,而更注重的是能表達身份的符號,即能表達身份的符號象征。這也是空間以有形的“物質態”反映無形6、的“精神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們通過在商業空間中的行為來表現和維持一種社會差距,以取得社會地位。所以,當代商業建筑的空間生產是一種象征性的空間資源配置,它揭示的是消費社會中商品消費的邏輯,強調了商品消費所具有的象征和區分功能,更重視消費所體現的社會結構圖式。三、情感訴求與當代商業建筑的空間體驗當代商業建筑中公共空間是隨著消費文化流行才此消彼長的,它包括步行街道、中庭、休息空間等。因為它天生具有的公共意象,一般可以結合綠色景觀、文娛設施、展示設施等,而成為當代商業建筑中購物體驗的高潮和催化劑。公共空間在當代商業建筑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這也應得益于消費文化倡導的共享、開放空間的最大化原則即7、有較開敞的空間場域和較靈活的空間場景布局,滿足了消費社會賦予當代商業建筑的復合性體驗行為的需求,提高購物活動的效率、舒適性,成為消費者體現自我價值的公共領域。庭院空間當代商業建筑的庭院空間除了滿足傳統的交通和集散的功能外,其魅力還體現在:它是各個功能空間的交匯點;是統攝全局的交通樞紐;是具有向心力的共享空間;是吸引人逗留的最佳場所;更是感受購物體驗的點睛之筆。庭院空間不僅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憩息、觀賞和交往行為的場所,還常常是商場舉辦各類活動的中心,如產品發布會、節日慶典、動態表演等等,使中庭形成一個多元化的活動空間。同時,庭院空間也是主題營造,體驗發生的主要場所,這主要是因為庭院空間是商業空間形8、象的一個精彩高潮,在這里,通過建筑師和室內設計師的精心打造,可以形成獨特而別具風格的景觀中心,而懸空的廊橋、綠化小品、燈飾、上下穿梭的景觀電梯等成為景觀的布景要素,為大型商業空間注入了新的活力。步行街空間步行街是當代商業建筑發起購物體驗的動脈,也是最吸引人的空間體驗場所。與傳統的商業街相比,當代商業建筑的步行街空間除了起到交通鏈接的作用以外,更加注重人們行走時的體驗情趣的產生。所以,步行街空間設計應具有趣味性、標志性和遞進性的特征,建筑師為了消除線”性的單調性,并根據步行街界面的形體變化,結合交叉、轉彎、收放、彎曲等設計手段,使消費者能動的逛遍商場,同時通過沿線的景觀、色彩、材料等主題元素的吸9、引,達到驚喜再現,體驗延續的空間效果。步行街空間從類型上可以分為封閉型的和開敞型。封閉型步行街也稱為室內步行街,其優勢在于可以使步行活動不受外界氣候的干擾,且用地節約;加拿大伊頓中心的室內步行街既是建筑中的主要交通流線,又是空間體驗的高潮。在這條長 274m,寬 8.416.8m,高 27m 的玻璃拱廊購物街中,以輪船甲板為體驗主題,顧客從各層的環廊放眼望去,均有不同的景觀效果。在步行街中結合錯落有致的綠化小品、熙攘的人群、斑駁的光影、橫豎交織的交通設施、動靜結合的水體布景和層次豐富的過街廊橋,打破了直線型街空間的乏味感,并將零售空間有機地組織在步行街兩側,給人以遞進式的步行體驗。值得強調的是10、懸吊在玻璃拱頂上的飛鳥藝術模型,春夏季鳥頭指向北、冬秋季鳥頭指向南,這種根據季節變化飛行方向的創意,賦予了步行街空間的生命力和趣味感。開敞型步行街也稱為露天步行街,其優勢在于空間開敞,通風良好,氣氛自然,能耗較低,還可以將樹木、花草、水體、雕塑、座椅等景觀布置其中,環境更加宜人。例如捷得事務所設計的美國圣地牙哥的霍頓廣場,采用獨特的對角線式開敞型步行街,具有趣味性的步行街道的形成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一條貫穿街區的捷徑,同時又令游走其間的人們體驗到狂歡式的商業氛圍。凸凹開闔的空間、鮮艷的建筑色彩、飄揚的彩旗、各種垂直交通的設置、高低錯落的屋頂、曲直有致的界面使霍頓廣場的步行街空間處處洋溢著歡天喜地的11、節日氣氛。在步行街中,還安排了街頭藝人的表演活動,令整個購物體驗更加充滿了活力和動態,誘惑人們不由自主地進入購物中心的商店當中四、結語體驗式商業是新經濟形勢下的產物,同時也是一個有機的體系。它時刻面臨著環境的變化并與之協調、交流,從而得以不斷地自我完善。只有把握住不斷變化的消費者的需求,堅持系統、動態、發展的觀點進行設計,創造出與市場相適應的商業空間,才能使之朝著開放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參考文獻:1 楊魁, 董雅麗. 消費文化從現代到后現代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2 法讓?鮑德里亞. 消費社會M. 劉成富, 全志剛, 譯.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1.3 張庭偉 汪云等. 現代購物中心選址?規劃?設計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7: 178184.4 華霞虹. 消融與轉變D. 上海: 同濟大學, 2007.5 英邁克?費瑟斯通. 消費文化與后現代主義M. 劉精明, 譯. 南京: 譯林出版社, 2000: 139162.6 李雄飛等. 國外城市中心商業區與步行街M.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1990: 65.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2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