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建筑與環境藝術的互動關系(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4097
2022-07-07
3頁
60.18KB
1、小城鎮建筑與環境藝術的互動關系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 博導 武星寬 21世紀的高科技加快了大城市工業化生產,與此同時導致了大城市人口劇增,城市環境嚴重惡化。為了徹底改善大城市的城市環境質量和城市整體形象,提高大都市人居生存環境,積極發展小城鎮建設,是推動全國鄉村城市化,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發展戰略。一、小城鎮建筑與環境藝術設計的意義 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小城鎮由于濃郁的鄉土文化,獨特的地域特征,豐厚的環境藝術資源,已經構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城鎮獨有的環境藝術基本條件,小城鎮在我國多種風格建筑體系內,包括建筑類型和建筑形式中,“地域建筑”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重新以環境藝術設計手法2、創造和發展特色小城鎮建筑體系,是我國小城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統民俗與民間建筑文化的物化凝結,更是我國小城鎮深入開發的寶貴旅游資源。研究表明,小城鎮在規劃定位和環境藝術設計處理上,與大城市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按照大都市的規劃與設計來完善一個小城鎮,是不可能發揮小城鎮應有特色的。以小見大是小城鎮發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標。 我國小城鎮建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環境藝術資源。目前,我國不同環境中的小城鎮建設存在著嚴重的千篇一律、造型平淡、不土不洋、單調化一的建筑格局,更談不上與各具特色的天然環境相協調。如何在現有小城鎮建筑的基礎上進行形象再創造,這是各地建筑、規劃部門與專業從事環境藝術設計的3、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和研究的嶄新課題。 二、小城鎮建筑與環境藝術設計的類型 1水系環境中的小城鎮建筑 水系環境藝術中不同類型的水體環境資源豐富,能夠構成小城鎮的鄉鎮幾乎都應規劃在水環境之中,古今中外的大、中、小城市基本都要按照這一規律進行規劃,因為水是城市的命脈。水鄉城鎮常常以水為題,因水得景,以水為鏡,作影射景構成各種不同風格的水環境小城鎮,都是由一定的水型和岸型所構成的。不同的水型和岸型,可創造成不同特色的水環境。任何水型和岸型都要經過環境藝術加工提煉,以高品格的藝術表現手法,創造出既有歷史沿革的痕跡,又能滿足現代人的審美趣味、審美理想和審美心理。 2山地環境與小城鎮建筑 4、在山地環境藝術設計中,山村小城鎮建筑的藝術處理更為重要。可以提升大量山川、高原等地區的文化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成功地在山地塑造別具風格的地域性、民俗性、民間性、民族性小城鎮建筑,藝術性地設計山地環境,綜合地提高環境質量和品味,能使整個民族的人口素質產生質的飛躍。 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據統計山地、高原、丘陵、沙漠的面積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60。大量小城鎮座落在群山峻嶺的山地環境之中,山地環境中如何規劃設計出具有小城鎮的藝術特色,需要按照視角的眺望點和觀賞點進行綜合性藝術創意。具體而言,地形地貌要依山就勢巧妙利用,在一崗一坡都要注入有審美價值的民俗文化、歷史典故與神話傳奇。應化平淡為神奇,用5、不同高差的擋土墻,營造成錯落有致的藝術景墻,現有的街道要進行街景形象再創造設計。 3旅游環境中的小城鎮 對于旅游環境中的小城鎮景點或參觀點,其建筑貴在準確地把握其特殊性,環境藝術與建筑貴在稀有,藝術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獨特性。不管是建筑、環境、小品、書院、古街、名勝、遺址、文物、戰道、古堰等,都要設計和修復得能夠使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在藝術創意上,力求突出環境與小城鎮原有的特征,有意識地保存和強調具有典型的藝術風格。在開發與復修建設中必須注意這一原則:盡可能保持自然環境和歷史典故形成的原始風貌。不允許過分的裝飾和全面拆遷重造,特別重要的歷史古跡和神秘的自然旅游環境更要謹慎。 設計盡可能注意6、藝術性地反映歷史面貌,而不能毫不思考地運用現代建筑裝飾材料表現原貌。設計項目的藝術創意應努力反映當地的民俗文化特點,盡量選擇利用帶“最”字的設計內容,達到唯我獨有、唯我獨佳。 4綠色環境中的小城鎮建筑 綠色環境包括:森林環境、山林環境、田野環境。 森林環境主要是原始森林作為觀賞林,如神農架林區,咸寧的桂花森林、竹海,九宮山的自然森林。由于森林環境作為主要藝術設計對象,小城鎮設計必須服從于大自然,建筑造型要嚴格地作為森林環境的藝術補充和完善,決不可與自然奪景,應巧妙地將小城鎮與大自然溶為一體。山林環境多是經濟林,以實用為主,小城鎮應該滲透到山林環境之中,以奇特的建筑造型,民俗林蔭文化道路,地方神7、化傳奇的塑造來整治,達到人與自然共溶共存的目的。田野環境是以湖塘糧田為特色的小城鎮,圍繞著不同的村鎮可以建設古代、現代和未來不同風格的小城鎮,設計的定位可以更廣泛的進行。 三、小城鎮環境創新面臨的困難 小城鎮規劃設計是小城鎮規范化的基礎,小城鎮環境創新設計則是小城鎮國際化的目標,兩者相輔相成才能設計出符合國際標準的示范小城鎮。目前我國建設與規劃部門并沒有認識到兩者的互動關系,只重視小城鎮規劃設計的落實,忽視了小城鎮環境藝術創新設計的深化。 小城鎮亮化體系的形成是小城鎮都市化的一個標志化工程。如何把握城市文脈,呼應和再現城市神韻,正確的把握亮化體系,強調和重視小城鎮歷史文脈的表現以及對現代文明的8、創造,特別是運用現代亮化的手法達到城鎮空間屬性的表現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街道亮化和廣告亮化是小城鎮亮化的關鍵。小城鎮建筑立面、豎向綠化、豎向照明、廣告亮化和環境小品是構成街道景觀的綜合要素,要想提升整體鎮區形象必須要注意各種審美設計要素,充分表現出綜合藝術效果的互動關系,充分利用它們的相互關系進行高品位的環境創新設計,才能創造出不同風格、不同特色具有國際化標準的廿一世紀中國小城鎮。 環境創新設計要運用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和計算機新科技手段,結合國際化通用的城市參考指標,在小城鎮環境創新的可持續發展中建立具有指導意義的指標評價體系。探索出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鄉鎮城市化、城鄉一體化和城鎮國際化的開9、拓性評價體系。 四、小城鎮建筑與環境藝術實施的辦法與措施 1小城鎮建筑要在規劃與環境藝術設計的指導下進行土地的有效利用,協調建設局、土地局、環境保護局、旅游局等部門,盡快的在編制規劃的基礎上進行環境藝術的形象再創造設計。各環境藝術設計單位必須按照城鎮單位捉供的規劃計劃進行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單位的項目總負責人必須是本學術領域的專家、教授。承擔設計時必須對小城鎮建筑與環境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緊緊抓住建筑與環境中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如建筑風格,環境特色,氣候條件,風光地貌,動植物資源,生態療養條件等。 2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應在資金上給予充分的保證,方案采取邀標、招標和舉辦小城鎮與環境藝術設計競賽10、。借鑒日本、韓國、新力口坡、香港等小城鎮建設的經驗,主管部門在設計過程中應給予充分的創意時間,設計作品時間越充分,審美含量與藝術含量表現的越完善,作品就越成功。 3歷史文化城鎮環境藝術保護區和有保護價值的古鎮、古寨、古村落等,建筑與環境風格應力求保持傳統地方特色和仿傳統的地方建筑材料,對小城鎮建筑尺度與體量應合理確定,確保環境藝術與建筑的協調統一。 省域范圍內的公路、國道、鐵路、航線是我國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建筑與環境建筑的旅游風景線,線路兩側的小城鎮應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環境特征等,充分體現地方風格的古代、現代和未來特征。民俗仿古村鎮建筑原則上宜采用白墻、青黑瓦為主調的坡屋頂形式,森林及田野村鎮建筑應采用白墻、紅瓦與青瓦為主調的現代村鎮。特色環境中的小城鎮要根據實際環境進行設計定位,確保田野、青山、綠水、粉墻、黛瓦、植物、動物、氣候、生態等各種小城鎮環境審美元素的綜合應用。真正做到既有地方風格小城鎮的環境與建筑特色,又有超前的時代感審美氣息。總之,明確小城鎮環境藝術的主要特色,才能更好地推動小城鎮快速發展。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