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4222
2022-07-07
4頁
47.55KB
1、摘要:加入WTO后,中國建筑業面臨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劇烈的市場竟爭。結合我國建筑 業的現狀,提出了建筑承包企業的發展對策。關鍵詞:WTO中國建筑業 發展對策Abstract: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its contract building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extensive developmentspsce and stronger market competi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1 s contract building enterprisesare p2、resented accordin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building industry.Key words:WTO;China,s building industry;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2001年12月10 H ,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正式成員國。加入WTO,將使我國 建筑業面臨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劇烈的市場競爭,對我國建筑承包企業的發展既是機 遇,也是挑戰。客觀地說,中國建筑業對國際建筑業的通川規則、行業慣例知之不多,研究 不透,這對于中國建筑承包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是很不利的。而且建3、筑業是我 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增加值在國民生產總值(GDP )中所占的百分比為3. 11%6. 84%, 因此加入WTO后,如何發展中國建筑承包業已成為當務之急。1 WT0對中國建筑業的影響11而臨的挑戰我國承諾加入WTO jTi 3年內允許外商開始成立合資企業,享受國民待遇,能 承攬一些特殊工程,加入WT0后5年內允許外商成立獨資企業,從而國內建設市場對外開 放程度將進一步擴大。外商憑借在融資能力、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的優勢,將使我國建筑業 金業血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不盡快進行結構調整,轉變經營機制,提高行業整體素質, 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市場運行秩序,將很難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4、的競爭中獲得主 動權。1. 2建筑法律法規、管理體制與WTO的規則存在差異我國現行的建筑業法律法規和行業管理 體制為WT0的規則和國際同行模式存在較大的差界。入世后,我們必須遵守WT0的原則和規 定,增強法律法規的透明度,公開辦事程序,調整完善現行法律法規體系和改革現行管理體 制,使之與WT0的規定相適應,促進國內建筑金業的發展。1. 3而臨的機遇加入WT0后,我國將口動享有所有締約國之間的最惠國待遇。隨著國內外兩 個市場的逐步融合,我國的建筑企業將會獲得更多的向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和勞務市場進軍的 機會。2國內與國外承包商的競爭力比較入世后,我國建筑企業(國外稱承包商)與外國公司之間的競爭是必然5、的,這種競爭歸根結 蒂是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起決定性的作用。從國際市場占冇率、勞動生產率等方面來看,我 國建筑企業的競爭力是相當脆弱的。根據2001年工程新聞記錄的有關資料表明,全球 最大的兒家承包商的國外營業額部分都兒百倍于我國最大兒家的相應部分,遠遠地超過了我 國上榜公司海外營業的總和。并幾2001年我國對外工程承包合同額僅占國際市場份額的 5.6%,在亞洲市場的份額總和也只為17. 5%,還未真正涉足市場容量巨人的歐美市場(占國 際市場的47.4%) o從表1小的數據看出,我國建筑金業勞動牛產率低下已是事實,倘若 加入WT0后這樣的情況依然得不到改善,我國的建筑企業在競爭中必然處于劣勢。從6、上可以看岀我國建筑企業存在的核心問題是競爭力不強。國外承包商的優勢反映在其承包 特點上,主要表現在:具有咨詢、設計、設備材料采購、項目實施管理、開車指導、售后 服務等綜介功能和建設項冃總承包能力,業務涵蓋工程項忖建設的全過程;組織管理機構 科學、精干、高效,采用國際先進模式,對項日實施科學管理;具有較強的融資能力或以 金融機構為后盾;跨行業、跨國經營,產權結構多樣化,營銷等策略全球化,技術裝備現 代化,項冃管理科學化,低層作業本地化;采用EPC、BOT等國際通行的經營模式拓展業 務;以系統工程學、控制論信息論為基礎,采用信息技術矩陣式項目管理結構,對工程項 目的全過程進行動態、量化和進度/費用7、綜合管理和控制;有國際范圍的銷售網和采購網; 擁有專利技術,能反映世界先進水平。這些方面恰好是我國的弱點。3小國建筑承包金業入世發展對策3.1優化組織結構并形成規模經濟(1)調整企業組織結構。從企業組織結構方面來看,建筑業產業組織的冇效態勢應是一種 形成一批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并以大型企業為核心,大型企業與眾 多中小企業實行專業化分工協作的分層競爭的企業組織結構。這也是發達國家成熟的經驗。 因此加入WTO后,建筑企業應朝著總承包方向發展,以管理、技術、資金、知識為經營基 礎,為業主提供整體綜合服務。順應這種趨勢,應扶持和組建一些大型總承包企業,重新進 行資質定位。2003年8、建設部也下達了文件,為企業指明了方向。中小型建筑企業應向專業 化、特色化方向發展,做專做精,從而形成了企業不同層次的競爭空間,重構工程總承包、 施工承包、分包(專業分包、勞務分包)三大梯度塔式結構形態。(2)規模經營戰略。我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建筑產業大軍(建筑業勞動力占世界的25%), 但企業規模太小,因此應通過企業的兼并、合作、收購、聯合、聯營等形式,造就一批具有 競爭力的工程承包集團。這樣冇利于優勢互補,是資金、人才和技術的集中和重組。如今一 些大型建筑企業通過不斷地分離改制重組,然后與具有一定資質的設計單位,金融機構,材 料設備供應企業,以及與自己形成互補競爭力的建筑業企業(包括國外承9、包商)結成戰略聯 盟,共同參與國際競爭。承包企業承接到項冃后,再通過競標把項冃分包給各專業承包商, 自己從事承包管理工作。當前集屮、重組的形式主要有:(1)合并企業。例如屮國石化工 程建設公司的重組(SE1 )。1999年7月14日,經小國石化集團公司批準,原屮國石化 工程建設公司、屮國石化集團北京設計院、中國石化集團北京石化工程公司、中國石化集團 洛陽工程公司、中國石化集團蘭州設計院和中國石化集團勘察設計院等6個單位進行戰略性 重組。重組后的基本模式,以設計為主體進行EPC或EPCCI程總承包。(2)銀金合作。 如2001年10月30 H ,中建總公司將從中國農行得到60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10、這60億 的授信額度為中建總公司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國內市場提供了強冇力的 保證,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3)聯營承包。聯營承包是國際承建商進入 新地區市場或工業市場時經常采取的運作模式。如中國港灣建設總公司就有成功的實例。以 聯營承包形式和香港承包商承包了地鐵公司香港東區/籃III隧道及地盤基礎建設工程(合同 金額6. 8億港元)。因此可見合并重組、合作、聯營都是為工程承包管理模式的實施捉供了 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唯冇如此才能使工程承包管理模式發揚光大。3. 2培養復合型人才國際競爭歸根結蒂是人才的競爭,根據國內外市場的需要,建筑承包業 需一大批能夠適應WT0,開拓11、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技術和管理人才。他們不僅要懂得工程、 管理、經濟、金融、法律和商貿,還耍求有較好的外語水平,熟悉電腦運算和操作。面對國 際市場的挑戰,我們唯有正確而對,從長遠利益著想,重視人才培養工作。(1)積極利用高校的豐富資源,加設相應專業,擴人本科、研究生的招收量或在高校在校 生中挑選外語基礎好的學生在后期轉入和關專業學習,快速培養人才。(2)重視培訓。這是FI前我國培養總承包管理人才的冇效途徑。大學生畢業,擁冇基礎與 專業知識,并不能說就是人才,因此要按棄對學歷的誤解。象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它不在乎 一個人的畢業學校,家庭關系以及來于哪個國家,重視的是他在工作中的實干能力。因此, 人才12、的培養一定要下放到基層,讓他們充分展現白己的管理才華,另外建立復合型人才培訓 機制,使人才具有跨專業知識,乂有談判索賠、編標投標和其他組織能力。同時上級主管部 門應多邀請國際工程專家到我國講學或采用交流交換機制以互利互惠為而提,與國際上有關 企業或機構建立人才交流與培訓渠道,使我們獲得先進的承包商集成系統的管理方法、經濟 手段、技術、技巧等。并且我們還可以引進國外人才。象夢龍科技項目管理培訓小心、北京 啟亞卓越管理顧問公司、國家外專局都是應WTO產生的國內培訓機構。(3)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培養人才的目的是充分發揮他的潛能,為企業為國家作貢獻。那 么,在分配上積極探索有利于穩定人才,促進人力資源13、進步的制度,從而留住人才,使人才 結構合理化,高素質化,最終滿足國際工程承包的需求,提高競爭力。3. 3匝視科技創新一個金業是否具冇競爭力,科技創新是一個關鍵問題。金業的內部應建立 起一套高科技管理機制,在硬件上能夠承接各種高、大、難、新工程,在軟件上能著眼未來, 加大新技術開發、知識更新等方面的工作。據1998年對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LI本的大成 建設、美國的福陸丹尼爾的比較研究發現,這三家大型企業雖然營業規模相差不遠,但屮建 的人均營業額所表示的勞動生產率與其他兩家相比差距較大,表示效益的利潤以及人均利潤 也不可比擬,究其原因,效益Z差主要出自承包工程的規模和技術難度。由此追溯到我國的 承14、包企業技術創新應用,據有關分析,我國企業用于技術研究與開發的投資僅占銷偉額的 0.3%0. 5%0 3/4以上的企業沒有技術開發機構,并且制度上尚未形成良性創新機制,而發 達國家一般占5%9%左右,有的超過10%, 般企業也達3%。因此承包企業科技創新一要 引進科技人才;二要自己加人科技創新投入;三要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好互利互惠關系,使 資源共享,冇效解決科技創新難題,提高我國承包商的國際競爭力和知名度。3. 4管理信息化、網絡化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是建筑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提高競爭力的 種全新的手段。計算機的運用對工程報價的準確度、標書的質量、整體的工作效率、項目 進度及成本控制影響鮫大,這15、是市場競爭必須面對的現實。如承包商投標時遇到的主耍問題 之一是時間不足,此時使用計算機報價速度快,時間省,標書一拿來,全部輸入計算機,程 序一調結果就出來,并且設計多個方案,進行綜合分析選擇最優的。同時注意軟件開發,使 Z適應企業的運作管理,把計算機在報價、調價、索賠、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包括計算機進行文字處理,建立數據庫、繪制圖表和報價程序等,同時注意形成自己的成木 /效益分析模型,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建筑企業建立信息渠道,掌握市場信息,充分利川金 業資源與市場來源較多的政府外貿部門、上級部門、國際知名企業等機構,保持密切聯系通 過他們廣攬工程信息。網絡技術實現了建筑企業經營管理的16、變革,使企業內部管理進一步電 子化、信息化。通過企業內部局域網實現企業信息的共享,加速企業管理信息的集成化,實 現對項目工點的零距離管理,增強金業管理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因此承包企業經營管理 因計算機的使用而改變,業務處理方式努力向計算機化靠攏,最終實現規范化。3. 5工程計價改革在國際工程承包中建立的是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承包商投標 報價時,采用工程清單報價法。目前我國一些工程項目雖然采用了此方法,但大部分仍是將 工程肓接費,間接費分別計取。這種方法不氏觀也不適用,與實際情況差距大。例如在魯布 革水電站引水工程國際投標時,標底是我國做的,但大成建設公司以低于標底43%的報價中 標17、,并且完成后還有贏利。因此必須采取改革措就。(1)按照國際慣例進行會計制度改蘋,理順工程成木的費用構成。廢止按預算定額進行報 價及結算的做法,由承包商按白身能力、管理水平、市場材料、設備、勞動力價格白主報價, 承擔風險。(2)鼓勵和扶持建立承擔無限責任的造價咨詢機構。要建立承擔無限責任的造價咨詢機 構,則應提高咨詢酬金,盡快與國際接軌。目前,國內的設計、咨詢、監理等單位,承擔的 都是冇限責任,即最高賠償額為扣除稅金后的全部酬金,英原因就是國家規定的酬金過低, 且在實際運作屮還會更低于國家標準,客觀上造成了咨詢機構無力承擔無限責任的狀況。基 于這個原因,也使得造價咨詢機構不可能提供優質服務,對咨18、詢機構參與國際競爭極為不利。 引入投保專業責任風險,一方而增加承擔無限責任的咨詢機構的信譽,另一方而對咨詢機 構木身也是一個控制和約束。(3) 加強咨詢隊伍建設,培養合格造價咨詢人才。對現有人員進行再教育培訓,學習國 外咨詢業的先進經驗,盡快適應新形勢。在高等教育中設立工程造價專業,改變現在附屬 在其他專業中只作為一門預算課程的狀況。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造價工程師執業制度,建 立嚴格的考試、執業和注冊制度。3. 6增強企業融資能力由于國際市場競爭I I益激烈,承包方能否提供全部或部分建設資金越 來越成為決定能否中標的重要因索。我國由于銀行資木同產業資木長期分離,故資金短缺R 融資能力差成為我國國19、際工程承包發展的主耍障礙。為了提高承包商融資能力,應釆取以下 扌吿施:增加企業資木金,通過債轉股,發行股票等方式,補充企業資金,還可以與外國大 公司合資。組建有活力的人型企業集團,增強融資能力。銀金合作。采取銀行與國際承包 商相互參股,資產置換,互派董事,銀行自己牽頭組建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集團或人型對外承 包企業創辦自己的銀行等方式,推行銀行資木與產業資本的融合,或者與銀行合作增人出口 信貸最。對于大型項目,通過國家政策傾斜,由國家政策性銀行牽頭進行項目海外融資試 點。3. 7全面推行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好壞是項冃建設成敗的關鍵,也是合同各方創造多方面效 益的關鍵。為了管理好合同,應采取以下措施:20、認真學習國際慣例屮的FIDIC合同文件和 冇關國際合同范本,通過網絡下載冇關文件及應用實例,聘請國內外國際工程專家講學, 傳授經驗。信守合同,講究信譽,嚴格執行合同。合同的管理貫穿工程建設始終,耍對 合同協議書、中標通知書、投標書、合同的技術文件和其他附件及會議紀要、備忘錄等構成 的合同整體進行分析,對合同中出現模棱兩可、遺漏、含糊的現彖,監督合同人員耍及時發 現,及時匯報,超前防范,避免違約。簽訂合同掌握技巧,爭取對承包商有利,強化索賠 意識,據理力爭,減少工程風險,避免損失,力爭獲得較理想的效益。需要指出的是,僅有 工程承包企業改革和采取有效對策還是不夠的,必須加上國家政策的止確引導、扶持21、。國內 建筑市場的完善,將會使中國建筑承包業蒸蒸口上,適應WTO的原則和規定,占冇更多的國 際市場,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騰飛。參考文獻:1 倪書洪.涉外工程管理(第1版)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6,1.2 王孟鈞,楊承懋.町0與中國建筑業(第1版)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2, 5.3 田威.F1DIC合同條件應用實務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4 申刀紅.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H管理企業J建筑經濟,2003 ( 3): 5.5 建設部.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T程項H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口.建筑經濟,2003(3) : 8.6 丿施紅俊,雷鴻君,金維興.大型建筑企業SVL組織模式構思J建筑經濟,2003 ( 3): 28-29.7 李卅明,楊杰,余健.2001年度國際市場最大225家承包商和200家設計公司市場分析 J建筑經濟,2003(3):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