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的幾種建筑(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4239
2022-07-07
2頁
21.50KB
1、我國古代的幾種建筑導學案 編寫人 :山東淄博 驛寄尺素學習目標: 1掌握抓住事物的各自特征逐一說明的寫法;2領會從事物的內在聯系上來說明事物的寫法; 3能準確運用語言,概括出課文所介紹的幾種古建筑的功用和制式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4能抓住文章的關鍵語句和重點詞語,理解說明文語言準確的特點。 5學習本文運用總分總的結構來說明多種事物的共性與特性的說明方法。 預習案:一: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并抄寫。宅第 考究 標榜 風雅 酒肆 膾炙人口 幢抄寫詞語 二:解釋詞語。 1、標榜 2、酒肆3、膾炙人口三、文學常識填空:我國古代的幾種建筑作者 ,選自 。 (四)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這幾種建筑2、物的特點。 廳 堂, 樓閣 亭 導學案1、預習成果展示:教師聽寫字詞,找四名學生板演。2、合作探究1、廳、堂、樓、閣、亭的功用和制式格式有什么特征?2、作者介紹每一種建筑物,先想說功用上的特點,再說建筑上的特征,作者為什么按照這樣的順序來介紹?3、文章用了哪些說明方法?4、體會語言準確簡練特點 (1)“廳的體量往往是最大的。門、窗等裝修也是最考究的。”(2、) “亭既是供游人在內停留小憩的得景建筑,又是供游人自外觀賞的點景建筑。”(3) “這就是江南園林或住宅中所特有的花籃廳”,3、達標檢測 荊州民歌民歌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藝術樣式之一,它以口頭傳唱的形式流行于民間,是反映民俗風情的一面鏡子。3、 荊州民歌有悠久的歷。“郢人善歌”聞名于世。據載,約在“唐虞之世”就產生“楚歌”的雛形了,相傳帝舜南游時彈五弦之琴,以歌“南風”。歌中唱道:“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到了周代初年,民歌更是在楚地盛行,僅詩經中記載的就有漢廣、江有汜等篇。屈原在搜集、加工、改造南方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楚辭,其騷體形式,是從民歌的“楚聲”學來的,在藝術上開辟了民歌的發展道路,對荊楚民歌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劉向說苑中的越人歌是楚民歌向“楚辭體”發展的標志。 荊州民歌的曲種繁多。有田歌、號子、山歌、情歌、燈歌、風俗歌等數十種,荊州民歌曲調也十分豐富,僅江陵民歌五大調4、即喇叭調、伙計調、嘚調、叮當調、啊吙調,樂曲聲調高亢,節奏明快,旋律優美,地方特色濃郁。有些曲牌后來發展為荊州花鼓戲的主要唱腔,膾炙人口,流傳全國。 荊楚民歌的內容十分廣泛。有反映農業生產的,在荊州各縣市,農民種田必唱山歌,自古以來,相沿成習,如薅草歌、打麥歌、車水歌、載秧歌、扯草歌等等。有反映愛情生活的,如石首市廣泛流傳著這么一首婚姻自由歌“如今婚姻自當家,不用你媒婆子兩頭夸。姐看郎好姐就嫁,郎看姐好就娶她。相好的情人成了家,婦女們不再受欺壓。”還有把生產勞動與男女愛情結合起來的,如江陵傳統的民歌火燒把“郎在高山薅粟苗,姐在家中把火燒,磨子推,籮篩搖,冷水調,豬油包,鍋里焰,灶里燒,腳踏門檻5、手叉腰,口里喊,手又招,喊我的情哥回來吃火燒,看我的火燒泡不泡。”也有勞動之余打趣逗樂的,如公安民歌栽秧歌“泡種下秧一百一,手拿黃秧七十七,谷兒懷胎還要水,姐兒懷胎還要郎。” 荊州民歌的表演形式以婚喪儀式為主。如江陵的拜堂歌、監利的撒床歌、石首的鬧洞房等至今在民間廣為流傳。在松滋慶賀寺一帶還流傳著一種比較古老的婚姻儀式歌共30首,用民歌表演的形式較全面地反映了婚姻儀式的全過程。在荊州唱孝歌也也很普遍。遇有喪事,歌師傅至喪家點燈設像,伴棺守夜,邊跳邊唱,稱為“跳喪舞”。以后改為圍桌坐唱,稱為“坐喪鼓”。喪鼓孝歌由于曲調委婉、纏綿動聽,歌師傅用來為長輩祝壽,稱為“壽三鼓”,以后又轉向茶社酒樓,成為一種賣唱曲藝形式,稱為“跳三鼓”。 荊州民歌,它裹挾著荊風楚雨撲面而來,它承載著千年理想綿延至今。偶一聞聽,總能激蕩起夢縈魂牽的縷縷情思;每有吟唱,總是涌動著潛藏心底的生命渴望!1.讀第段,用簡明的語言給民歌下一個定義 2.第段運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 3.第段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4.本文介紹了荊州民族的哪些特點? 5.結合第段談談,在今天,學唱和研究民歌有什么意義?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