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前景及對策建議(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4246
2022-07-07
3頁
40.88KB
1、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前景及對策建議摘要:順應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不僅要確立可持續發展原則在綠色建筑發展中的指導性地位,還要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理解綠色建筑的深刻內涵,致力于創造真正舒適、 健康的理想人居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本文探討了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前景及對策建議。 關鍵詞:綠色建筑;發展前景;對策建議Abstract: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rchitecture, not only to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gre2、en build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iding position, but also from the broader meaning to understand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green building, to create a truly comfortable and healthy ideal living environment, realize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nature.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gre3、en building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countermeasures中圖分類號:G26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綠色建筑是在建筑與環境相互協調的基礎上, 以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為基本原則, 結合考慮生態環境、 社會經濟、 歷史文化、 生活方式、 建筑法則和適宜的技術等多種因素。綠色建筑是指為人們提供健康、 舒適、 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空間, 同時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 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大量宜居住宅4、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運行過程中, 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和能源, 并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環境質量的同時, 促進資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 減少污染。綠色建筑也可稱作生態可持續性建筑, 即在不損害基本生態環境的前提下, 使建筑空間環境得以長時期滿足人類健康地從事社會和經濟活動的需要。綠色建筑不僅與減少能源消耗有關,同時還涉及減少淡水消耗、 降低材料及資源使用、 減少廢物、 提高空氣及燈光質素、 處理及保留雨水用以補充地下水、 恢復自然環境、 減少依賴汽車等等的同類問題。所謂的綠色建筑是不僅要提供舒適而安全的室內環境,同時應具有與自然和諧的建筑外表環境。將科學5、發展觀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壽命過程中, 即發展綠色建筑, 已成為今后建筑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我國發展綠色建筑的前景和優勢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時期,建筑存量大、新建建筑多,地理氣候特征多樣化,加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建筑文化,發展綠色建筑具有巨大的潛力和獨特的優勢。1、建筑節能潛力巨大。我國既有建筑達400多億平方米,同時每年新建16億至20億平方米。我國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達到同樣的室內舒適度,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同等氣候條件發達國家的2至3倍。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節能減排潛力巨大。2、發展綠色建筑比較效益高。據測算,達到同樣的節能效率,建筑比工業投入少。此外,6、我國實施建筑節能和發展綠色建筑的成本相對歐美等發達國家要低得多,而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因此,我國發展綠色建筑的比較優勢更為明顯。3、綠色建筑技術相對成熟。歐盟學者針對80項減少建筑溫室氣體排放技術的調查結果表明,就投入和節能效益而言,高能效照明技術是幾乎所有國家建筑物溫室氣體減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節能量而言,改進寒冷氣候區的隔熱和分區供暖系統,實行分戶供熱計量,在溫暖氣候區提高制冷和通風能效,注重遮陽、自然通風、隔熱措施,以及改進發展中國家炊事爐灶等,均是有效的節能措施;高能效比的設備、太陽能熱水裝置、節能型家用電器和能源管理體系等,均是成熟的建筑節能技術。從“十五”開始,我國7、就組織實施了“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城鎮人居環境改善與保障關鍵技術研究”等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在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建筑環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在逐步推廣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4、我國傳統建筑文化有利于推行綠色建筑。我國從南到北,有一大批與地域氣候相適應的建筑,如安徽的民居、陜西的窯洞,都具有巧妙利用通風、淺層地熱能實現冬暖夏涼的特征。南方的一些園林建筑,更是師法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態建筑。中國園林在形態上是自然的縮影、建筑物的延伸,園林在建筑中,建筑在園林中,是共生的:西面的墻上爬滿了藤蔓,遮擋了烈日;正廳外開辟了花園、草坪,南側種了落葉型的樹木,冬天落葉后陽光可照射進來8、,夏天樹葉長出來又能遮陽。這樣的設計非常巧妙,既賞心悅目,又調節氣候。所以,我國的建筑文化傳統為綠色建筑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二、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對策1、 轉變企業經營理念,積極開展綠色設計建筑企業隨著企業的使命向綠色建筑轉變, 其核心理念和價值觀也同樣發生了變化。 此時, 新的理念和新的企業文化建立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 價值觀決定建筑企業對自身和社會、自然的評價標準。開放并富有進取心的企業文化, 會激勵企業和員工不斷地學習和創新, 學習和創新使企業擁有越來越多新的技術, 同時也使國內外先進的綠色建筑案例在企業內部被消化和吸收。而綠色設計是綠色建筑的源頭, 源頭綠色才9、能保證水流的綠色。 根據我國的國情, 綠色設計應著重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節約能源盡量從總體上減少能量的使用, 并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可持續能源; 二是盡量利用可循環的材料和能源, 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和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 三是從用戶或客戶的實際需求出發, 體現“ 以人為本” 的設計理念, 使建筑空間盡可能健康舒適; 四是在設計時考慮建筑全壽命周期的物耗和能耗, 使建筑全壽命周期費用最低,降低運行和維護成本。2、積極推廣綠色施工, 強化施工現場的監督施工階段是將設計成果轉化為實物的階段, 也是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最直接的階段。 綠色施工和綠色設計一樣, 涉及到可持續發展的各個方面, 包括減10、少物質化生產、可循環再生資源利用、 能源消耗最小化、 生態環境的保護等。 因此, 建筑企業在施工過程中, 要加強施工現場管理。 一是建筑場地應減少施工場地的占地面積, 減少施工對場地的擾動和破壞; 二是通過改善能源使用結構, 根據具體情況合理組織施工, 積極推廣節能新技術、 新工藝、 新產品, 以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三是采用施工節水工藝、節水設備和設施, 盡量考慮水的循環使用,加強節水管理, 施工用水進行定額計量; 四是施工單位應按照國家、行業或地方對綠色建材的法律、法規及評價方法來選擇建筑材料, 以確保建筑材料的質量。 力求建筑施工盡量少消耗自然資源, 以免破壞現有的自然生態系統, 減少施11、工過程中產生的噪聲、粉塵和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威脅。 3、積極采用綠色建筑技術, 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雖然我國的建筑業總體上科技含量不高、 信息化水平低, 施工企業大都是傳統的粗放經營方式, 無論是技術裝備還是管理水平都與國際先進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 我國建筑企業要在未來的國內外綠色建筑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必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以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為此, 建筑企業要注重完善科技裝備投入機制, 適時更新陳舊設備, 不斷提高技術裝備水平, 開展建筑科技開發應用研究,結合工程項目, 針對未來建筑的特點, 有計劃地組織科技攻關, 研究開發新機具、 新工藝、 新材料。 注意自主創新和積極引進12、 吸收和消化國際先進適用技術和科技成果, 力爭在太陽能、 電能、 太陽光照以及高層住宅和建筑的發電系統等方面有重大的突破。掌握和使用好再生原材料施工工藝的部件技術, 盡快地實現傳統的工藝向快餐施工工藝、 清潔施工工藝、 超大型裝備工藝過渡。加大對各單項技術進行整合和集成的力度, 在綠色建筑智能氣侯調節與再生能源利用的改善技術、資源回收技術等單向生態技術的成果基礎上, 形成地熱利用與建筑一體化和太陽能、沼氣以及風能建筑一體化, 使建筑區域內的綠色能源得到綜合使用。面臨資源枯竭和環境惡化的嚴峻現實,發展綠色建筑成為必然 。積極發展和推廣綠色建筑,是促進資源綜合利用 。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13、從而應對全球性環境危機的必然要求 。克服綠色建筑發展面臨的諸多障礙,順應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不僅要確立可持續發展原則在綠色建筑發展中的指導性地位,還要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理解綠色建筑的深刻內涵,致力于創造真正舒適、 健康的理想人居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同時,綠色建筑的發展更需要推動立法和政策的變革,完善綠色建筑的評估認證體系,建立綠色建筑開發與推的有效激勵措施,將經濟和技術上的優惠措施或經濟扶持落實到位,調動投資者 、開發者和消費者的積極性,從而較大地拓展綠色建筑在我國的發展空間。參考文獻:1 臨風. 科技增色綠色建筑J. 中國建設信息, 2006,(07)2 發展綠色建筑 推動建筑節能J. 建設科技, 2011,(06)3 仇保興. 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前景及對策建議J. 建設科技, 2011,(06)4 呂銳鋒. 發展綠色建筑是深圳城市建設的必由之路J. 住宅產業,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