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訪藝:董明的建筑人生(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4279
2022-07-07
5頁
24KB
1、董明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中國建筑學會資深會員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理事世界華人建筑師協會創會會員常務理事當代中國百名建筑師中國建筑設計行業卓越貢獻人物貴州省建筑師分會會長貴州省城鄉規劃委員會專家 董明檔案董明,生于1963年,1989年畢業于重慶建筑工程學院建筑系,碩士學位。先后發表貴州省花溪分區概念規劃初探關于貴州城鎮化的認識和思考繼承與發展畢節市新行政辦公中心設計等10余篇專業論文和研究報告;主編出版美好家園大型住宅小區環境景觀設計貴州鄉土建筑千年家園貴州山寨住文化;主持設計中天花園、新理想華庭、花溪迎賓館會議中心、開磷集團總部大廈、貴陽市科技館、貴州省高速公路聯2、網收費機監控中心、貴州龍洞堡國際機場航站樓擴建工程等項目;多次榮獲全國、省級優秀工程設計獎項。 董明摯愛建筑專業,始終相信“一個建筑的產生,是兩種力量的沖突、碰撞、消弭的結果:代表建筑師功力的內力,和包含場所、藝術與技術、業主需求等客觀因素的外力,其中內力是最重要的。設計成功靠的是設計人員的調查與研究,實踐經驗、知識水平、正確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董明的建筑人生文/文心 提到董明,不了解建筑行業的人,或許并不清楚這是何許人;但說到外觀設計和功能實現均非常優秀,被人評論為“內斂而不失大氣”的貴州龍洞堡國際機場新航站樓時,貴陽人差不多都知道。沒錯,董明正是這項擴建工程的總建筑師。這位自嘲為“人3、紅歌不紅”的中國著名建筑師十年磨一劍,用優秀作品讓自己在建筑設計領域繼續前行。 不一樣的“子承父業”董明的父親是學工民建的,工作很辛苦。父親讀書時看到學建筑的同學背個畫板去寫生,覺得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于是很羨慕他們,便希望兒子也能走這條路。但父親對建筑學并不十分了解,等到董明快參加高考時,才知道原來需要通過美術考試!父親只好請來工地上的美工師傅給兒子補課。董明是我們國家恢復高考后的第三屆高考生,考上的是重慶建筑工程學院,那一年,董明只有十六歲。有意思的是,那一年,一幫同樣出生于63年左右的孩子,還被老師帶到動物園去過了最后一個六一兒童節。大學生活,對董明的一生影響深遠。他不僅得以釋放了自己對建4、筑的天賦和熱情,還學會主動出擊,為自己的人生之路迎來了轉機。當年,剛讀大一的董明,參見了首屆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同學都嘲笑他的“自不量力”,但事實上,他最終竟然獲得了三等獎的殊榮,同學們看到獲獎名單時都很激動,而對董明來說,人生首個獎項的獲得,極大地鼓舞了這顆年輕而勇敢的心,脫穎而出的成就感使他確定了在建筑領域不斷探索的人生目標。要知道,當年在這樣的大賽中獲獎的年輕人,現在大多可都是中國建筑界的中流砥柱呢!而董明也不差,心懷卓遠目標的他經過多年努力,載譽無數,并于2012年被評為全國百名建筑設計師,從而奠定了自己在中國當代建筑界的地位。這一切,可不僅僅只靠天賦。當年的大學畢業生包分配工作,5、因此,董明畢業后被定向分配到貴州工學院教書。當時的董明,其實最想去的單位是貴州省建筑設計院。為實現自己的工作理想,他再次主動出擊:畢業期間又去參加了一項全國競賽全國中小型體育館設計競賽,而且,再次獲獎。可惜,他最終還是不得不去貴州工學院教書。 某日,董明在參考消息的中縫位置讀到一條不起眼的信息:由于師資緊缺,母校重慶建筑工程學院發布消息:不用考試便可以就讀研究生。于是,董明趕往母校,并最終在那里完成了重要的研究生課程,并回到貴州工學院繼續教書。 “虎尾巴和兔腦殼”的糾纏學院環境,對不甘沉寂的董明來說,注定只是一個臨時的居留地。一次機緣巧合,他和同事去當時的中天房開公司提供咨詢服務。這一去,董明6、就被當時中天的當家人魯石相中了。董明在這家著名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呆了五年,期間,與貴州省規劃院攜手完成了重要作品中天花園。中天花園,是貴陽早期房地產市場的著名樓盤,獲得了全國居住示范金獎。當年的中天花園,在貴陽人心目中,幾乎就是品質生活的代名詞,而今天,這一品牌還在延續著昔日的傳奇,幫助更多人實現了他們的生活理想。在中天工作期間,董明的另一件作品是博愛路旁的博愛公寓,那可是當年的明星級作品,頗具創新意識的設計風格,甫一面世,便成為貴陽房地產市場的銷售量冠軍。提到這些往事,董明頗多感慨,而且他堅持認為,自己的建筑理念的最終形成,恰恰跟這些經歷緊密關聯。如果一直只是在學校教書,董明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扮7、演好這個角色;到房開公司工作,鍛煉更多,挑戰更大,這似乎不難理解:建筑師被房開商和業主夾在中間,業主的需求,房開商的利益,都得靠著他們去平衡,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于是就變得很重要。董明很佩服中天當年的當家人魯石,覺得他真是很厲害,能把當時建筑、法律、策劃、工程等各界精英都籠絡在一起,這些人的辛勤工作成就了中天的早期積累。然而,對頗富建筑天賦的董明而言,長期在民用建筑領域的工作經歷,開始讓他產生了倦怠。曾經,他和同事們一起斗志昂揚地迎接每一個從下午開會到凌晨的“黑色星期一”。因為在中天工作期間的杰出表現,他甚至獲得了首屆貴陽十大青年的稱號,但與此同時,報上也登出了董明被開除出貴州工學院的消息,正負8、兩種力量的交錯糾纏讓董明感到了深深的困惑他不知道自己在建筑方面的創造力是否已經被完全遏制,沒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由于種種原因,已經感覺在企業失去了上升空間的董明,再次與更適合自己的建筑學術機構貴州省規劃院失之交臂。于是,他“倉皇出逃”南下廣州,這被董明認為是自己人生中一段比較艱難的時期,呆了一年多,2000年打道回筑。在廣州,董明最成功的作品要算珠江灣畔的新理想華庭。這一“公建化”風格的高級住宅,當時在廣州得到了最佳外觀獎,并受到香港明珠翡翠電視臺的采訪。“為什么我會提這個項目呢?很簡單,繪制的草圖和最后的施工結果一致,基本實現了董明設計意圖。董明認為,這樣的結果,得益于業主的信任和有關各方的9、良好溝通。在董明看來,南下時期算是自己的低估階段,他一邊忙于生計,一邊在為著尋找真正的人生落點而思慮著。在朋友們的勸說下,董明于2000年回到貴陽,直接進入了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開始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有時候覺得很矛盾,從玄學來說,我是虎尾巴,兔腦殼,在轉變過程中往往很糾結。”總結2000年以前的人生經歷,有點冷幽默的董明不忘調侃自己一番。 空間為大,重塑地景建筑師的建筑理念和文化底蘊不同,表現出的風格也不一樣。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董明的建筑理念,那就是:空間品質遠遠大于形式上的花哨。建筑的流派發展很快,不同時代的建筑師形成各自不同的風格,對董明來說,他卻希望建筑師最好不要有固定風格和程式,10、因為,一個建筑項目需要相應的風格去對應它。而從傾向性來來,董明認為及時了解建筑行業的最新動態,學習新的建筑語匯,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一名合格的建筑師,所謂建筑風格,最好不要過早定型。”董明說。好學的他曾經先后跟貴州當年知名度很高的建筑師們學習過。這些建筑師都有著各自的風格傾向,董明懷著一種開放的心態向前輩們學習討教,不執拗也不抵制,就像武俠小說里寫的那樣,遍訪名師,博采眾長。由于受到時代氛圍的影響,現在的年輕設計師往往比較重視建筑的外觀,把房子設計得很炫,董明認為,這只是一種表皮的塑造,并不能完全體現建筑的真正價值。“剛剛恢復高考進入大學的那一代人,還是比較注重建筑的因果關系,現在倒好,即11、便你當著大家的面兒推演出這個過程,大家也不以為然了,”董明感慨。但是,無論對于歷史上的建筑大師,還是當下時代的各路英豪,董明都不排斥,“文化的進步是碰撞的結果:距離感越大,獲取的能量越少。”對董明來說,大師的作品和無名人士修造的建筑,只要體現出來的空間關系是出色的,他都會為之贊嘆甚至感動,尤其是優秀建筑與自然的結合方式和智慧,尤其讓董明著迷。“貴州是山的王國,山體就是大自然的建筑,是空間的圍合關系。如何有效利用地形的變化來構成,這是我比較感興趣的領域。溶洞、懸崖,這些大自然的神奇建筑不僅讓人感到震撼,更帶給建筑師不可思議的靈感。看看我們的國家大劇院,當你真正走進入,那種如同洞穴般的宏偉,不也同12、樣神奇嗎?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來表達。” 今年春,董明還代表貴州建筑師參加了在云南舉辦的中西部建筑師對話,和來自各地的建筑名家一起探討建筑學。董明在這次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題目是“重塑地景”,他關于仿生建筑的新觀念讓在場者感到非常振奮。當很多人還在糾結于如何從傳統民居中汲取符號,滿足于表面的模仿時,董明已經在通過重塑現代地景來實現真正文化傳承的道路上大踏步邁進。 今天,我們的建筑已經發展到幾何化的極致,方盒子滿天飛。能不能讓這些建筑更飄逸、更浪漫一些呢?與此同時,我們在中國看到的城市面貌,很沖突,整體不和諧,和周圍環境常常很矛盾,每棟建筑都想成為城市的主角,從而呈現出一種亂象。“如何與周邊環境形成13、協調關系,乃至于融為一體,這才是建筑最為關鍵的部分。”為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觀點,董明興致勃勃地談到了自己的兩個設計方案,與山隨性、物化茶園、環形地殼這兩個設計方案都體現了董明“重塑地景”的建筑理念,雖然這兩個源于自然感悟的方案都還沒有真正實施,但會影響董明對建筑本身的思考。 十年磨一劍,平衡是正道十年磨一劍,一段艱辛的歷程。人到中年,十年更不容易。 從2000 年回到省建院,董明十年間都有嘔心瀝血的作品,主要作品也出在這十年。貴陽大劇院,董明參與投標,其設計方案在市民投票中獲得了第一名,但建筑這個領域比較殘酷,沒有并列第一名,不可能在同一場地實現兩個不同的設計方案;貴陽科技館,董明也參與了投標,14、設計方案非常經常,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這個方案也沒能最終變成現實。 建筑師,靠作品說話。但是,董明為世人所知的作品并不算多。難怪業內有一種說法:董明名氣很大,代表作品不多。按董明的說法:像歌星一樣,人紅歌不紅。對此,董明倒是顯得很坦然。對待每一個設計項目,董明都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他問心無愧。而且,他也不會為了業務的達成,而刻意拋開自己的建筑理念,因為,他知道什么東西對建筑最重要。建筑的特殊性在于,修出來就要住人,需要平衡各種關系。有一項針對建筑師的調查問:對建筑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多數人回答:與人溝通。這也是董明持有的觀點,為此他還提到了貝聿銘和法國總統的良好溝通。“建筑設計,絕不只是畫圖,與15、人溝通太重要,他得調動各方資源,平衡各方利益,實現最終的建筑功能。就像裁縫,客人是雞胸,前面就做短些,客人是駝背,后面就做長些。”歷史來看,建筑和其他文化同時發生。對董明而言,不是說其他東西對他的建筑理念產生影響,而是反過來,建筑是個核,他用它去“滾雪球”。換句話說,如果文化是一部火車的話,建筑應該是最后一節車廂,它不能跟理念和觀念脫節。很多建筑師可以從文學角度把一個設計方案描述得美輪美奐,但建筑就是簡化的活兒,內力和外力的碰撞,內力是建筑師的功底,外力就是領導決策等,是一個擠壓的關系。現在很多都是單方面妥協的過程。一個好作品是碰撞的結果,爭取的結果,不是單方面妥協的結果。就像下圍棋一樣,一定16、要和高手過招。 作品轉換,不僅僅是一個建筑設計本身的問題。不該妥協的,不能妥協。如果項目規劃本身就有問題,為什么不指出呢?宏觀上站得很高,細節上也要夯實。兩種思維模式的組合,才能出好作品。如果建筑師不擺正自己的位置,甘愿淪為利益的附屬,那怎么可能產生優秀的作品呢?“現在中國的城市化建設轟轟烈烈,但建筑師并沒有成為這座城市里最活躍的群體,至少從媒體表現上來看是這樣的。我覺得,中國的建筑師還是比較艱辛,大家對建筑師的付出不是很重視。國外經常用建筑師做廣告,建筑師的理念會引導大家對未來生活的一種向往,當然,這種情況已經逐漸有所改觀。 “ho渣渣”離不開情懷 建筑是可以深入體驗的,所以,不要只是看,而17、是,進入。有評論說,董明的建筑設計風格大氣而不張揚,和他的性格相通。大氣,要想開很多事,包容;不張揚,有尺度,懂平衡。每次講學,董明總是傾囊相授,不留私活兒。這讓一部分“心窄”的貴陽人很不理解。但董明不怕,他的自信在于,他不會停滯前進的步伐。天賦和勤奮成就了他的自信,但幼年時的生活經歷也是一筆不可忽略的財富。董明的父母是勞改局職工。勞改農場里臥虎藏龍,幼年時的董明看到,一邊接受改造教育一邊從事勞動工作的犯人們,總是表現出人盡其才的一面,比如斷手者還能做木匠活兒。董明在勞改農場這個小世界里,學會觀察不同的人,也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尊重。“人肯定有善良邪惡兩方面,怎么可能非黑即白呢?”外表內斂18、的董明,內心其實很好強,用貴陽話說是“不輸志”。“小時候,小朋友們在一塊玩,自己靠在大樹旁,總覺得別人會暗殺自己,妄想癥一般,其實,這種心態就是總想做成點事情,留下些東西,不想庸庸碌碌過一生。”董明拍民居,更關注構造和材質,散發出那種光澤,木頭、泥土和土墻那么迷戀,鋼結構也可以做得很迷人,在找那種建筑上得以延續的真正屬于這個時代的經典符號。 喜歡攝影的董明,在攝影里也尋找著同樣的東西。對攝影,技術層面的東西不是很懂,興趣也不大。董明認為,攝影的關鍵在于觀察,用最佳的視角捕捉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有評論說董明什么都能拍,就好像“ho渣渣”(貴陽方言,意近拾荒者),總能變廢為寶。其實他們哪里知道,這也是需要平常的訓練和積累的。就好像董明玩博客,朋友們同樣不大理解。“從5年前開始,我基本上沒事就會登博上帖子。其實,這和自己搞設計一樣,要想出像樣的東西,同樣需要嚴謹構思的。”今天,玩博客(現在是微博)已經成為董明的生活方式。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個夢想。這些年來,因為參與了很多城市建設項目的建筑設計,未實現的建筑方案遠多于實現的,如果把它們都搬到地圖上的話,那簡直就成了董明的貴陽地圖啦!“安藤忠雄不也這樣干過嗎?”董明這樣激勵自己。未完成的建筑設計,是還沒有妥協的設計,那里面,一定有建筑師所堅守的信念。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6
7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