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建筑(2)(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4364
2022-07-07
3頁
23.19KB
1、我心目中的建筑小時候住在傳統的反房子里,看著遠處新式的洋樓,心想著那才是“建筑”;如今長大了,住在千篇一律的洋樓叢中,懷念著小時的老房子,心想著那才是“建筑”!小時與今天的我,縱然對建筑的評判標準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不是所有的空間結構都是建筑。小的時候,土生土長在農村里,對木屋土房司空見慣甚至有些厭煩,而對于突然出現在視野中的嶄新洋樓,或是泛著磚石的紅暈,或是反射著白灰的亮光,總會在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認為洋樓是真正的建筑;而長大后,學了很多科學文化知識,再也不會也不能像小時那樣以一種簡單的眼光看待事物,我們會有很多方面的思考,比如對建筑的評判,我們會從文化、經濟、政2、治等多角度分析該建筑的藝術與功能,即存在的價值,如此我們會不滿于當代洋樓的單調浮躁,而懷念舊時建筑的人文底蘊。但是說小時的標準是膚淺的,長大后的標準是科學的,這也很難接受。在孩子眼中,一切讓他們產生好奇與欣喜的事物都是美的,這種標準是無可非議的,因為孩子是以內心的情感與外界進行感性溝通,然后做出真摯的評價。相比之下,成人是以理性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的,雖然有其邏輯性與完備性,但是卻偏于機械化與公式化。所以我說,對于建筑的評判沒有絕對的標準,只要我們的評判是從情或理的角度出發。借用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建筑學教育家童寯先生的一句灑脫的話講就是,“建筑,不就是那么點事嗎!”,其實每個人對建筑都會有自己的3、定義,只要合乎情理這些定義都是正確的,所以那些企圖把自己的定義作為建筑的統一標準的想法是虛妄的,也是對建筑的褻瀆。雖然沒有統一的標準來判定建筑及其優劣,但是人的思維畢竟都落在情與理兩維度之間,所以總會有一些普世的價值觀念,而這些微妙的觀念只有閱歷豐富,經過深思熟慮的大師才能提煉出來。如此,聽聽他們的想法是很有意義的。老子的道德經中有一段話這樣描述: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墉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古人對建筑的認識已經相當深入,認為建筑的本質就是“空間”,而這種看法也得到很多當代建筑師的認同。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在建筑十書中指出建筑的三原則:堅固、適用、美觀4、,與建筑三要素即技術、功能、形式相對應,這些觀念一直延續至今。包豪斯創始人格羅庇烏斯認為,“建筑是任何有創造力的活動的最終目的”。建筑以其空間的存在及時間的延續,成為融合藝術與科學的舞臺,記錄文化與技術的載體。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建筑是人類的高端創造,是藝術與科學的交融。著名的“流水別墅”設計師賴特認為,“建筑,從自然中生長出來”。其強調了我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的創造應與大自然的存在相和諧,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建筑當然也要融于其中。私人住宅個性化。工業革命以來,“標準化生產”不僅在工業領域產生深遠影響,對人們的設計思維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走進當代城鎮的大街小巷,民居從過去的千變萬化退5、變為今日的千篇一律,可以說是設計的重大倒退。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類有想法也有能力開始追求更高的幸福感,其中很重要的是發揮自己壓抑很久的個性,追尋自我。而私宅作為自己的小天堂,必將成為很多人表達自我的載體,到那時私人住宅將呈現出“個性化”的特點。標志建筑集群化現在的很多標志性建筑往往孤立存在于某一特定空間,它們以自己獨到的魅力為人們所稱道,但是人們對這些建筑的美感僅來自于建筑本身傳達的美,缺乏深層次的體會。如果建筑師設計的是集中在一個空間范圍的建筑群,人們不僅可以欣賞單個個體建筑的美,還可以從整體的角度去挖掘各個個體的聯系,從而獲得另一種更高層次的思考與體會,而建筑師也可以擁有更多的空間6、和維度去集中表達更為復雜的思想。綠色環保化“工業文明”的取得也讓人類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這個世界已經疲憊不堪,出于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建筑設計必將走向綠色與環保。一方面,建筑本身無論是在建材還是結構上對人體都應該趨于無害;另一方面,建筑對環境的消極影響應該降低到可持續的水平。提高建筑壽命,降低建筑能耗,優化建筑材料等途徑都可以實現建筑的“綠色環保化”。智能科技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并將涌現更多的科技產品,而這些產品很大一部分將運用于人類的家居生活,到那時“武裝化”的建筑必將達到高智能的水平。我們不妨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那時的建筑有很靈活的移動性,即允許調節外部形狀與內部結構,隨時滿足人們的需要;建筑呈現7、多功能的特征,而人們可以通過遙控等自如地控制;建筑將更加適應當地的地理和氣候特征,比如在地震多發地,建筑將具備強大的抗震能力。我心目中的建筑物還要有有綠色設計。綠化走進建筑。屋頂花園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溫度,而且能夠增加城市綠化面積,增強城市的“呼吸”。在建筑物外墻面上種植攀緣植物同樣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溫度,甚至對外墻材料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它和屋頂花園一起讓“綠色”建筑真正實現了視覺上的綠色,使建筑物親和自然的效果更加突出。2進行節能設計和使用清潔能源。概括起來,未來建筑的綠色設計將體現在以下幾點:a.最大限度地使用被動式能源系統。b.建筑的最主要的立面最好不要朝向主風向,以減少建筑的熱負荷。c.實現建筑室內的自然通風以減少空調等降溫設備的開機時間,降低能耗。d.盡可能地使用自然采光。e.積極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在建筑物立面上安裝太陽能板。我們生活的環境總會給予很多驚喜和靈感,我們要善于捕捉并及時記錄,形成自己的建筑筆記。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