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系館擴建項目探究(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4376
2022-07-07
5頁
30.07KB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系館擴建項目探究摘要: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是公認的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土木 建筑類院校之一。其建筑系館(以下簡稱系館)位于校園西 南角,始建于1956年,因教學體質改革及使用人數增加的 需求,在其北側進行擴建。本文以此項目為研究對象,從系 館擴建場所與環境、功能與空間、材質與建構三方面方面, 梳理出系館改擴建項目設計特點及建構過程。關鍵詞:改擴建建筑系館改擴建鋼木張懸梁結構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是公認的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土木建筑類院校之一。其建筑學院具有悠 久的歷史,建筑系館(如圖1)始建于1956年,為四層混合 結構(三層以下為磚混結構,四層為鋼結構),南北長42、0m, 東西長18m,現有總建筑面積7650 nf。是一棟以建筑學院的 教學、辦公、科研和開放空間為主的綜合性功能復合的建筑 系館,系館內除專業教室外,還包括建筑實驗室、報告廳、 圖書館、建筑博物館、科研所、教師辦公室、以及開放空間。(如圖2)近年來,由于院系發展,使用人數的增加,原建筑面積 已不能滿足需求,特別是“建筑教育全方位開放式教學體系 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的實施對教育思路、模式和技術手段提 出新的要求,更加強調建立和營造開放性教育空間、教育資 源優化及激發創造力的學習氛圍。從2010年開始,對建筑 系館的改造、擴建、以及新建提出了多種方案,最終確定最 為實際和可行的南側加建的方式。加建3、部分增加建筑模型制 作及展示功能。場所與環境建筑系館位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園東南角,與主樓、 西樓共同構成建筑學院辦公、教學、科研區域。三棟教學樓 均建于建校之初,形成以校園南門一一噴泉一一教學主樓 圖書館(因位于地震帶之上現已拆除為綠地)為中軸線, 東西附樓對稱的布局形態。建設用地總面積為427平方米,其中南北寬8米,東西 向長60米,非常狹長。此外用地內雜草叢生,需要保留原 有建筑系館排水及供暖設施。其東側為校園停車場,面積 2280平方米,主要供學校大巴車及教職工車輛的停放。西側 直接對外,面向校園道路。南側緊挨西安城市遺產保護研究 所。北側為需要擴建的建筑系館。功能與空間當代隨著多元化4、建筑文化與思潮的影響,建筑學的教學 模式也有原小班單獨教學模式向多元化、注重實踐的教學模 式轉變。因此,當代建筑系館的功能除了需滿足教學、辦公、 科研之外,還需有展覽評圖空間、多年級交流空間、自由討 論空間、中型報告空間、模型制作空間。此次西安建筑科技 大學建筑系館擴建部分功能定位為建筑模型制作及展示空 間。因此需要安置大型模型制作設備,如模型雕花機、木材 切割機等。建筑系館南立面由外立面轉變為擴建部分的內立面,系 館內部采光成為重大問題。擴建部分位于兩棟建筑的中部, 其北側緊挨系館,南側與研究所僅1.2米之隔,擴建部分亦 無法側向采光。因此,擴建部分采用玻璃屋頂,頂部采光既 可以滿足擴建部分5、充足的陽光,又可以是建筑系館間接采 光。建筑空間頂部開闊的視野柔和了水平方向的局促感。但 隨之而來的是玻璃屋頂的夏季通風問題。為了最大節能效 益,系館擴建部分采用下開低窗,上開百葉的做法,通過自 身高度產生的煙筒效應達到自然通風效果。在與原有建筑空間聯系方面(如圖3-5),擴建部分作為 建筑系館的附屬部分,主要通過系館出入,將系館內部與樓 梯間相對的辦公室打通,改造為通道與擴建部分相聯系,方 便學生進出。出于疏散的考慮,在基地內唯一對外的西側設 出入口,但為加強擴建部分與系館的聯系,需隱蔽設置。入 口西花園在設計中考慮到內外環境的參透,將花園延伸至室 內,形成:“自然花園(外環境)一一入口平臺6、(過渡空間) 一一室內”的空間序列。屋頂考慮到排水,北側與系館連接處高8. 1米,南側新建部分高6. 2米,頂部的設計,是此次改擴建的重點之一。 其最大特點在于鋼木張懸梁結構在屋頂上的應用,通過鋼木 結構自身的美感來塑造空間魅力,使邏輯性建構與空間藝術 表現達到完美統一。與傳統的直線型鋼木結構相比,張懸梁結構在受力方 面,上部木梁受壓力,下部鋼索受拉力,受力更為均衡的同 時,鋼索與鋼節點的加入縮小了直線型鋼木結構的截面寬 度,空間感受更為輕盈。這種形式還縮短了單個木材的長度, 也更為經濟。連接方式與傳統鋼木“外鋼內木”不同,系館 擴建的鋼木連接方式采用“外木內鋼”較接點一一鉀接 的連接形式,木7、材中心契合預制鋼構件。這種連接方式的優 點在于,單棉屋架視覺上以木材為主,具有整體感。同時屋 架不斷重復也形成了韻律。材料與建構主體結構施工分為三個階段:整理場地設備管線、墻體砌筑、屋架組裝安裝。整理場地與設備管線中,去除基地內雜草樹木,保留原 有暖管,排水管重新翻新,并留有四個1.5米XI.5米檢修 井,便于檢修。墻體砌筑中,新建墻體采用370磚墻,間隔3. 6米配合頂部屋架位置設一道240X240的構造柱。 密集結點單元集聚而成的立體構成。鋼木結構屋頂的構件由 空間中自由靈活的點、線構成,其組合趨勢是追求發揮多種 材料特性的復合構件:輕巧瘦薄、節點纖細、質感光亮堅硬、 色彩含蓄沉著。這也是系館鋼木張懸梁結構和構造從單純的 “追求結構支撐和構造強度”轉變為“結構和構造的藝術 化表現”,建筑的所有元素都被最大限度地視覺化。屋架組裝安裝中,結構暴露在空間中,形成多種材料由參考文獻:1 肯尼思鮑威爾.舊建筑改建和重建, 大連理工 大學出版社,2001.2 李岳巖、劉克成.建筑教育“場效應次建筑教育理念與方法探索,建筑與文化,2007. 06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41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10
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