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松子坑水庫二期工程帷幕灌漿施工專項方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434981
2022-07-07
22頁
174.50KB
1、目 錄第一章 工程概述1第一節 概述1第二節 編制依據1第二章 施工平面布置1第三章 施工準備2第四章 施工條件3第五章 材料、設備及人員安排3第六章、施工進度計劃、投入機械設備計劃61、機械投入計劃62、進度計劃、設備計劃7第六章 施工方法8第一節 施工測量放樣8第二節 鉆孔灌漿工藝流程9第三節 鉆孔、沖洗和壓水試驗9第四節 灌漿壓力11第五節 幕灌漿施工順序11第六節 帷幕灌漿11第七節 接觸面灌漿14第八節 灌漿結束標準和封孔14第九節 檢查孔15第十節 灌漿試驗17第十一節 排水孔17第十二節 灌漿質量通病防治18第七章 質量檢查19第八章 質量控制措施19第九章 安全文明施工20 第2、一章 工程概述第一節 概述由我單位承建的深圳市松子坑水庫(二期)工程第二標段,本次施工主要是對1#主壩壩基進行帷幕灌漿處理, 1號壩K0+091.74-K0+129.04、1號壩KO+2751#壩KO+343.16、1#壩K0-029.00K0+035.89。處的強風化部位采用帷幕灌漿,帷幕灌漿采用單排灌漿,孔距2m;,1#;1#壩K0+091.741#壩K0+129.04,下部為強風化巖,采用帷幕灌漿,灌漿深度按壩高1倍控制。第二節 編制依據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DLT 5148-2001;深圳市松子坑水庫(二期)擴建工程第二標段招標文件及設計施工圖紙;深圳市松子坑水庫(二期)擴建工3、程第二標段地質勘察資料;第二章 施工平面布置為搞好施工,我標將制訂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法,切合實際,真正服從于施工,對施工具有指導性。1、施工總平面布置原則(1)根據臨時設施的布置需要,充分利用壩內平地。各鉆孔、灌漿機械設備均合理布置在壩腳施工區。(2)施工布置既要有利于生產,易于施工管理,又要方便施工人員生活。(3)滿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盡量不占過少占臨時用地。2、具體布置方案(1)臨時施工道路:修筑臨時道路作為運輸材料、設備進場、人員進出的施工道路。(2)為滿足施工要求,在壩內建水泥棚及器材倉庫,便于材料和設備器材貯存堆放及施工值班,水泥棚存量在40噸。(3)灌漿技術部與施工人員生活住于項目4、部生活區。(4)工地施工用水直接從水庫中抽取,生活用水與當地居民共同飲用。施工用電從業主指定的變壓器搭接電源,灌漿技術部管理人員配置手機聯系,以更好地服務于工程。第三章 施工準備帷幕灌漿:序孔作為先導孔,進行注水試驗,所有參數最終通過灌漿試驗確定。檢查孔的鉆孔與取芯及壓水試驗一律遵循 DL/T5148-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的標準。施工前修通進場道路。清除工作面障礙物,所使用機具全部運至施工現場,所使用庫存原材料試驗合格,帷幕灌漿、固結灌漿后續項目檢驗設備完好到位。第四章 施工條件1、 鉆孔灌漿工作應在其帷幕墊層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0%后方可進行。2、 在剛完成灌漿或正在灌漿5、部位的30m范圍內,不得進行爆破作業。如必須進行爆破作業,應采取減震和防震措施,并應征得設計、監理部門同意。3、 帷幕灌漿開始前,應按照設計指定的部位進行灌漿試驗,應編制灌漿試驗大綱并報送監理人,然后按監理人批準的方案進行實施。4、 灌漿過程中應安設抬動監測裝置,其結構型式見圖1-2。灌漿過程中應經常觀測和記錄,嚴禁抬動值超過設計規定。第五章 材料、設備及人員安排1、灌漿材料(1)應根據施工圖紙,選用灌漿用的水泥品種。水泥強度等級不應低于PR42.5。(2)帷幕灌漿的水泥細度要求通過80m 方孔篩,其篩余量不大于5%或采用細水泥或超細水泥等特種水泥。(3) 灌漿用水泥必須符合規定的質量標準,不6、得使用受潮結塊的水泥。水泥不應存放過久,出廠期超過三個月的水泥不應使用。(4) 灌漿用水應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要求,拌漿水溫度不得高于40。(5) 摻合料在水泥漿液中摻入砂、黏性土、粉煤灰和水玻璃等摻合料時,各種摻合料質量應符合SL62-94 第 條規定,其摻入量應通過試驗確定后方(6) 外加劑在水泥漿液中摻入速凝劑、減水劑、穩定劑以及其他外加劑時,各種外加劑的質量應符合SL6294 第 條規定,其最優摻加量應通過室內試驗和現場灌漿試驗確定后方可摻加。所有熔于水的外加劑應以水熔液狀態加入。2、鉆灌設備(1) 鉆孔設備各類灌漿孔、檢查孔均采用SGZ-I型回轉式鉆機;鉆孔沖洗和壓水試驗采用SGB7、6-10型高壓泥漿泵進行。(2) 灌漿設備制漿采用ZJ-400型高速攪拌機;輸漿采用BW-200型中壓泥漿泵;灌漿采用SGB6-10型高壓泥漿泵。(3)記錄設備灌漿過程中采用GJY-III型三參數灌漿自動記錄儀記錄,準確地控制灌漿過程中的灌壓、流量及漿液比重。3、漿液供應根據現場條件和灌漿施工進度, 在施工現場布置一個集中制漿站,拌制水泥漿液供洞內灌漿施工。地質鉆機SGZ-I 型2臺,制漿站內各設ZJ -400型高速攪拌機2臺,J-900 型儲漿攪拌機2臺,B W 型灌漿泵1臺 。制漿 站用4 8 mm架管搭設, 上鋪5 c m 厚的木板, 四周圍彩條布,頂部蓋石棉瓦。(1) 制漿材料必須稱量8、,稱量誤差應小于5%,水泥、粘土等固相材料采用重量稱量法。(2) 制漿采用ZJ-400型高速攪拌機(1450r/min)集中拌制水灰比為0.5:1(重量比)的純水泥漿液。純水泥漿攪拌時間:使用普通攪拌機時,應不少于3min;使用高速攪拌機時,應不少于30s,漿液在使用前應過篩,從開始制備至用完的時間控制在4h以內。純粘土漿攪拌時間:通過現場試驗后予以確定;總之,各類漿液必須攪拌均勻,測定漿液密度和粘滯度等參數,并做好記錄。(3) 輸漿制漿站采用BW-200型中壓泥漿泵通過二趟循環輸漿管路輸送至各工作面。各施工面用漿從循環供漿管路就近接用,根據供漿濃度,在2200L立式配漿攪拌機上攪拌桶內調制成9、所需水灰比漿液進行灌注。 4、施工管理領導小組及人員安排(1)成立1號壩地基處理施工管理領導小組:組 長:史慶德(項目經理)副組長:于興文(項目副經理) 張東方(技術負責人)組 員:李士光(質量負責人)、李祥(安全負責人)、蔡振中(現場施工員)、測量組(紀茂進)、劉林鎖(電工組長)、番良生(雜工班長)施工管理小組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項目副經理施工組安全組質量組測 量組電氣機修班土石方施工隊地基處理隊雜工班(2)人員安排施工按二班倒制,鉆孔灌漿2臺機組,共計4個班。鉆孔灌漿每班配備3人,計12人。另配備技術員、施工隊長、專職電工和專職修理工各1人,共計17人,詳見如下:人員安排表序號崗位人數職責備10、注技術員2全面負責灌漿施工的技術指導及監督施工隊長1全面負責鉆孔灌漿施工的安排班長4分別負責鉆孔、灌漿施工的操作電工1負責鉆灌施工電器安裝、用電工作5修理工1負責施工機械設備維修保養工作6技工4負責施工設備的操作等工作7普工4輔助生產施工8總人數17第六章、施工進度計劃、投入機械設備計劃該段工程的帷幕灌漿工作于2011年7月1日開工,2011年7月18日結束。1、機械投入計劃帷幕灌漿施工機械設備表 序號設備名稱設備型號數量(臺套)備注1地質鉆機SGZ-I2帷幕灌漿鉆孔2潛水泵3kw2抽水3水泥制漿機雙桶式1拌合水泥漿4水泥制漿機單桶式1拌合水泥漿5灌漿泵BW2002鉆孔送水及輸送漿液6灌漿器311、灌漿7電焊機1焊接2、進度計劃、設備計劃進度計劃、投入設備計劃表主要土方工程項目名稱單位工程量施 工 計 劃 工 期投入主要機械設備每日工作臺班數臺班產量設備出勤率(%)設備用量(臺套)生產能力(天)開工日完工日日歷日正常工作日計劃用量1號K0+091.74-K0+129.04條202011-7-12011-7-333地質鉆機37.8100%281號壩KO+275KO+343.16條322011-7-72011-7-1044地質鉆機314.3100%281#壩K0-029.00K0+035.89條332011-7-142011-7-1855地質鉆機345100%28基坑排水座42011-7-112、2011-7-181818抽水泵354100%4第七章 施工方法帷幕灌漿分三序孔進行,先進行序孔的施工,再進行序孔的施工,最后進行序孔的施工。帷幕灌漿方法根據灌漿規范及設計指定的方法進行施工。 本次灌漿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注的施工工序如下:自上而下帷幕灌漿施工程序:放樣布孔孔段鉆孔孔段沖洗簡易壓水試驗孔段灌漿待凝下一孔段鉆孔(從復各道工序至設計孔深)封孔質量檢查第一節 施工測量放樣嚴格按設計圖紙要求進行施工測量放樣,帷幕灌漿為一排,孔間距2.0m,分三序孔進行施工。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測量施工放樣,采用經緯儀測出帷幕灌漿軸線,再采用鋼卷尺在該軸線上丈量孔距,對鉆孔進行統一編號,并在孔位中心釘13、入木樁,固定孔位;再采用水準儀測出各灌漿孔的孔口高程。詳見孔位布置圖。序孔序孔帷幕灌漿軸線 序孔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帷幕灌漿孔序布置圖 單位:mm第二節 鉆孔灌漿工藝流程漿液循環簡易壓水孔口封閉鉆至孔底鉆孔就位開鉆設備安裝施工準備驗收封孔制漿系統調試記錄送漿制漿帷幕灌漿工藝流程圖第三節 鉆孔、沖洗和壓水試驗1、鉆孔以部分序孔為先導孔,先進行先導孔施工,邊灌邊試驗,取得成功經驗后,指導、序孔的施工。在開孔前通過用吊鉛球的方法校正立軸,使其保持鉛直,鉆機安裝做到正、平、穩固。開孔孔直徑為110 mm。鉆進土層段為了保證鉆孔的垂直度,采用套管14、跟進,在鉆至距基巖石面尚有1-1.5m時,下入110mm套管,并強擊套管至基巖面。基巖層采用XY-100型巖芯鉆機75mm金剛石鉆頭旋轉鉆進,保證孔壁光滑,止漿效果好。鉆孔位置偏差控制在10cm之內,鉆孔力求鉛直,孔斜率控制在1%之內。檢查孔的位置按監理工程師的指示確定,孔底偏差要求與灌漿孔相同。帷幕灌漿鉆孔最大允許偏差如下表。帷幕孔最大允許偏差值 孔深(m)2030405060最大允許偏差 (m)0.250.500.801.151.502、鉆孔取芯和芯樣試驗(1)灌漿先導孔、檢查孔以及監理工程師指示的其它鉆孔的芯樣按取芯次序統一編號,填牌裝箱或拍照留檔,并編制鉆孔柱狀圖和進行巖芯描述。(2)15、在鉆孔過程中,對鉆孔沖洗水、鉆孔壓力、芯樣長度及其它能充分反映巖石特性的因素進行測量和記錄,并對芯樣進行定點保存,防止散失和混裝。3、鉆孔沖洗帷幕灌漿孔的裂隙沖洗按規范要求或設計要求的方法進行操作。鉆孔完畢后,采用BW-150灌漿泵洗孔,清洗時水量開至最大擋進行孔內沖洗,直至回水澄清后10min為止,且總的時間要求單孔不少于30min。對回水達不到澄清要求的孔段,繼續進行沖洗,孔內殘存的沉積物厚度不超過20cm。沖洗順序是先沖洗鉆孔,再沖洗巖層裂縫。沖洗壓力采用同孔段80%的灌漿壓力,若壓力超過1Mpa,則采用1Mpa,以免引起裂縫擴張和巖層的松動、變形。4、壓水試驗(1)壓水試驗在裂縫沖洗后16、進行。壓水試驗段長一般為5m6m,但不大于10m,與灌漿段長度基本一致。壓水試驗前,觀測孔內的穩定水位。壓水試驗根據監理工程的指示采用“簡易壓水”及“單點法”進行壓水試驗。(2)簡易壓水試驗在裂縫沖洗后或結合裂縫沖洗進行。壓水壓力為同段灌漿壓力的80%,該值若大于1Mpa,采用1Mpa;壓水每5min測讀一次壓水流量,連續四次讀數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終值的10%或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時,取最終的流量值作為計算流量,其成果按水利水電工程鉆孔壓水試驗規程SL25-92附錄A以透水率表示,由相關計算公式(q=Q/pL)計算出透水率。單點法壓水試驗按SL62-92附錄A執行。(3)17、帷幕灌漿的先導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卡塞進行壓水試驗,并按施工圖紙要求采用單點法;其它各次序孔的灌漿段,進行簡易壓水試驗;檢查孔采用單點法壓水試驗。第四節 灌漿壓力灌漿壓力:按照施工圖紙及技術要求進行施工,據巖石深度采用0.30.6MPa的灌漿壓力。灌漿在短時間內達到設計壓力,接觸段和注入率大的孔段采用分段升壓的方法,如開始時由于吸漿量大等原因,不能立即達到設計壓力,則在保證正常操作的條件下,盡快達到設計壓力。第五節 幕灌漿施工順序 所有帷幕灌漿孔嚴格進行分序,先進行序孔灌漿,再對序孔進行灌漿,最后進行序孔的施工,所有灌漿孔均采取分序加密的原則。第六節 帷幕灌漿1、灌漿方式為了減少灌漿段內出現的漿18、液沉淀現象,確保灌漿質量,采用雙管循環式灌漿方式施灌。漿液一部分進入巖隙,另一部分由回漿管返回拌漿桶,如此反復進行,讓裂隙得到充分灌注,直至達到設計壓力。灌漿過程中,對每一灌段都嚴格按照規程、規范的要求進行施工,真正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留后患,以確保工程質量。2、灌漿方法灌漿方法根據設計要求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注的方法。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灌漿塞塞在已灌段段底以上0.5m處,以防漏灌。孔口無涌水的孔段,灌漿結束后可不待凝,但在斷層,破碎帶等地層條件復雜地區則待凝,待凝時間根據地質條件和工程要求確定。3、灌漿段長一般為5-6m,特殊情況下適當延長,但不得大于10m。灌漿孔的基巖段長小于6m19、時,可采用全孔一次灌漿法,大于6m時,根據設計要求采用分段灌漿方法。4、制漿及輸漿結合本工程特點,采用集中制漿。制漿材料采用重量稱量法,稱量誤差小于5%。采用上下桶式的高速制漿機,漿液攪拌均勻,水泥漿液的攪拌時間不少于3min。漿液從制備至用完,不超過4h,如超過4h,則廢棄。漿液輸送采用能承受1.2Mpa壓力的膠管進行輸送,接頭處連接牢固。輸漿原則是避免水泥漿在輸送管道中沉積,輸漿完畢后立即對輸送管道進行沖洗,以備下次使用。5、灌注灌漿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分三序孔進行灌注。當地質情況復雜時先采取鉆勘探孔,記錄、分析地層情況,進行簡易壓水試驗并報監理工程師,拿出具體施工方案,經監理工程師批20、準后實施。灌漿漿液拌制不均或達不到設計水灰比不允許施灌,灌漿漿液由稀到濃。全孔每段采用一次性灌注,當因外界因素和特殊情況影響中斷時,采取擴孔再灌漿的補救措施。鉆孔完成后,下入射漿管,膠栓塞在段長頂部,射漿管距離孔底不大于0.5m。采用BW-150型灌漿泵,先送入清水,確認管道無堵塞后,制漿站即可輸送漿液進行灌注。6、漿液變換灌漿漿液的變換,遵循由稀到濃的原則,逐級改變。漿液的水灰比采用灌漿試驗或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水灰比施灌,也可根據施工規范5:1、3:1、2:1、1:1、0.8:1、0.6:1、0.5:1(重量比)七個比級進行。灌漿稠度初始水灰比采用5:1,如簡易壓水或無回水則采用3:1或2:121、開灌。灌漿漿液的變換原則:(1)、當某一比級漿液注入量已達300L以上,或灌注時間已達1h,而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均無顯著改變時,則改濃一級水灰比灌注;(2)、當注入率大于30L/min時,根據施工具體情況越級變濃,但越級變濃后,如灌漿壓力突增或吸漿率突減,立即查明原因,并改回原水灰比進行灌注。(3)、灌漿中,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吸漿率持續減少時,或當注入率保持不變而灌漿壓力持續升高時,不得改變水灰比。7、特殊情況的處理(1)、中斷處理:灌漿工作一般連續進行。若因停水停電或機械故障中斷,盡快恢復灌漿,中斷時間超過30min,立即設法沖洗鉆孔,或必要時進行掃孔,然后再恢復灌漿。恢復灌漿使用最稀配比制22、漿。(2)、地面冒漿處理:灌漿過程中,發現地面冒漿時,可根據情況采用嵌縫、表面封堵,加濃漿液、降低壓力以及中斷間歇等方法加以處理。(3)、串孔:灌漿過程中與鄰孔發生串通時,一般采用下述方法處理:1)如串漿量不大,在被串孔內采取沖洗措施,使水泥漿不致充填孔內,可繼續灌漿;2)如串漿量大,則與被串孔同時灌漿,并適當降低壓力。防止巖層抬動;當不采用同時灌漿方法時,采用灌漿塞封堵被串孔,繼續實施對灌漿孔的灌漿。灌漿結束后,立即將被串孔的灌漿塞取出,并掃孔洗凈,進行補灌。3)如被串孔正在鉆進,則立即停鉆。(4)特大耗漿:在經過正常變漿、且漿液稠度已達水灰比0.6:1后,如孔段吸漿率仍很大,灌漿難于結束時23、,一般采用下列措施處理:1)降低壓力,使吸漿率不超過12L/minm 灌注。在此情況下若灌注的干料已達限定數量后吃漿率仍不減小,采用間歇灌漿。2)漿液中摻速凝劑灌注,速凝劑的摻量根據速凝劑的品種由試驗確定。3)灌注水泥砂漿等。(5)地面抬動:灌漿過程中發現地面抬動,立即降低壓力,然后分析抬動原因,采取防止抬動的措施。(6)有涌水灌漿段處理:如灌漿孔段有漏水,灌漿前測出涌水壓力,其灌漿壓力為設計壓力+涌水壓力。達到結束標準后屏漿30 min,再適當延續一段灌注時間;灌漿結束后,封閉孔口,待凝12h。灌漿后檢查如該段涌水仍有漏水,再掃孔復灌。如此重復進行,直至達到正常孔灌漿標準。第七節 接觸面灌漿24、1、鉆孔深入基巖12m,作為接觸灌漿段。灌漿栓塞在基巖面上0.5m左右套管中,灌漿采用低壓濃漿充填式灌注的辦法。2、灌漿壓力為:0.05Mpa;3、水灰比為1:1-0.6:1;4、當吸漿量大時,采取濃漿間歇性灌注,或在漿液中加入1-3%水玻璃速凝劑的辦法或限量供應的辦法處理。第八節 灌漿結束標準和封孔1、帷幕灌漿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時的結束標準:在設計規定的壓力下,當吸漿量小大于0.4L/min時,繼續灌注60min,或不大于1L/min時,繼續灌注90min,灌漿即可結束。當長期達不到結束標準時,報監理工程師共同研究處理措施。2、灌漿孔的封孔 每個帷幕灌漿孔灌漿結束后,會同監理工程師及時進行25、驗收,驗收合格后才進行封孔。帷幕灌漿采用全孔段壓力灌漿封孔法,灌漿與正常灌漿要求一樣。灌漿結束后,采用0.5:1的水泥漿進行封孔。第九節 檢查孔帷幕灌漿結束后檢查孔的布置按現場監理工程師的指示布置,其鉆孔位置選在:帷幕中心線上;巖石破碎、斷層、大孔隙等地質條件復雜的部位;注入量大的孔段附近;鉆孔偏斜過大的部位。帷幕灌漿檢查孔的數量為灌漿孔總數的10%,一個壩段或一個單元工程內至少布置一個檢查孔。檢查孔在該部位灌漿結束7至14天后進行。1、鉆孔偏差鉆孔偏差嚴格控制在允許范圍之內。2、鉆孔取芯和芯樣試驗檢查孔的芯樣按取芯次序統一編號,填牌裝箱或拍照留擋,并編制鉆孔柱狀圖和進行巖芯描述。芯樣的最大長26、度限制在3m以內,一旦發現芯樣卡鉆或被磨損,立即取出。對于1m或大于1m的鉆進循環,若巖芯樣獲得率小于80%,則下一次減少循環深度50%,直至50cm為止。若芯樣的回收率較低,則更換鉆孔工具或改進鉆進方法。在鉆孔過程中,對鉆孔沖洗水、鉆孔壓力、芯樣長度及其它能充分反映巖石特性的因素進行測量和記錄,并對芯樣進行進行定點保存,防止散失和混裝。3、灌漿效果的評定和檢查針對設計提出的具體要求,通過以下辦法進行:(1)對壩體與巖石接觸面的檢查,是否有水泥膠結物,評價接觸面的灌漿效果。(2)大壩基巖段從上而下分段鉆孔和卡塞采用單點法進行壓水試驗,并采取芯樣。以檢查孔的單位吸水率與對帷幕的要求標準進行對照。27、(3)經過資料統計分析,繪制各序孔的單位吸水率和單位耗灰量曲線,根據其隨序遞減的程度來分析灌漿效果。(4)帷幕灌漿檢查孔壓水試驗合格標準:檢查孔各段壓水試驗測得的q值須小于設計標準(q5Lu)。壩體與基巖石接觸段及其下一段的合格率為100%。第十節 灌漿試驗灌漿作業開工前14天,編制詳細的試驗大綱,報送監理工程師審批。灌漿試驗結束后,對試驗成果進行分析,并將試驗的詳細記錄和試驗分析成果報送監理工程師。1、 漿液試驗(1)純水泥漿可不進行室內試驗,其他類型漿液根據工程需要,有選擇性地進行下列性能試驗:1)漿液配制程序及拌制時間;2)摻合料的細度和顆分曲線;3)漿液流動性或流變參數;4)漿液的沉淀28、穩定性;5)漿液的凝結時間,包括初凝或終凝時間;6)漿液結石的容重、強度、彈性模量和滲透性。(2)用于現場灌漿試驗的漿液水灰比以及摻合料、外加劑等的品種及其摻量通過漿液試驗選擇,并將試驗成果報送監理工程師。2、 現場灌漿試驗(1)根據工程的建筑物布置和地質條件,選擇地質條件與實際灌漿區相似的地段作為灌漿試驗區。(2)根據灌漿工程施工圖紙的要求或按監理工程師批示選定試驗孔布置方式、孔深、灌漿分段、灌漿壓力等試驗參數。(3)在每一灌漿試驗區,按批準的灌漿試驗大綱擬定的施工程序和方法進行灌漿試驗檢查灌漿的效果,整理分析各序孔和檢查孔的單位吸水率、單位耗灰量等試驗資料,并將灌漿試驗成果報送監理工程師。29、(4)不得在帷幕灌漿線上進行灌漿試驗。第十一節 排水孔排水孔主要為淺孔排水孔和深孔排水孔兩種。淺孔鉆孔直徑為56,深孔鉆孔直徑為91。56孔深小于3m的排水孔采用手持式風鉆造孔,56孔深大于3m的排水孔采用YG40型導軌式鑿巖機造孔,91深孔排水孔采用XY-2地質鉆機造孔。為確保鉆孔精度達到設計要求,采用地錨方式固定鉆機,即在鉆機擺放位置的周圍,用手持式風鉆在排水洞的底板上鉆設四個地錨孔,孔徑為40mm,孔深入混凝土30cm,在地錨孔內埋入帶彎勾的20mm鋼筋,用水泥砂漿回填地錨孔,鉆機的機座置于1010cm的方木上,將地錨鋼筋、方木和鉆機機座連為一體。鉆機就位后,采用地質羅盤調整鉆機動力臂的30、方位角,采用測角儀調整鉆機動力臂的角度。調整完畢后,固定鉆機的動力臂,然后開始鉆孔。開孔時,為避免鉆頭在開孔時左右擺動,采用架管搭設“十”字形井架用以夾持鉆頭。在開孔鉆進時采用低壓、慢回轉的技術參數。孔位符合設計要求,孔位偏差不大于10cm,孔深不低于設計規定深度。因故變更孔位征得監理工程師同意,并記錄實際孔位。孔底偏差不大于1/40孔深或符合施工圖紙要求。除監理人批準外,在排水孔周邊30m范圍內或監理人指示范圍內的灌漿孔尚未灌漿之前不進行鉆進排水孔施工。排水孔鉆進過程中,如遇有斷層破碎帶或軟弱巖體等特殊情況。及時通知監理人,并按監理人的指示進行處理。若鉆進中排水孔遭堵塞,則按監理人指示重鉆。31、排水孔鉆孔施工中采用KXP測斜儀側斜,每鉆進510m進行測斜一次,以確保排水孔偏斜不超過規定。排水孔成孔后將孔內殘碴巖粉用風水沖洗干凈,并在孔口安裝保護裝置防止排水孔被水泥漿、雜物等堵住。第十二節 灌漿質量通病防治1、 灌漿中斷(1) 現象:灌漿過程中,由于某種原因,常出現迫使灌漿暫時停頓的現象。(2) 原因:機械設備、輸漿管、儀表失靈、地質方面或其他停水、停電原因。(3) 影響:灌漿連續性是取得良好灌漿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4) 預防1)灌漿泵保證在規定的最大壓力下能長時期的連續運轉。2) 輸漿管材,連接件牢固,無破損。3) 壓力表準確,注意驗證,不合格的不要使用。4) 進行壓水檢查。5) 32、停水、停電時,提前24h 前通知,啟動備用電機。6) 串漿:(a) 現象:在灌漿過程中,漿液從基他鉆孔內流出。(b) 原因:巖石中裂隙較多。(c) 措施:加大第一次序孔間的孔距,適當增長相鄰兩個次序孔的先后施工的間隔時間,便于自上而下分段灌漿,也有利于避免串漿第八章 質量檢查帷幕灌漿質量檢查主要是對帷幕體的滲透性、密實性、連續性進行檢查,在該部位灌漿結束14d后進行,檢查孔數為總數的10%。1、帷幕灌漿檢查孔布置原則:(1)巖石破碎、斷層、大孔隙等地質條件復雜的部位;(2)注入量大的孔段附近;(3)灌漿情況不正常以及經資料分析認為帷幕質量有影響的部位。2、帷幕灌漿質量檢查以檢查孔壓水試驗成果為33、主,結合對竣工資料和試驗成果的分析。 3、檢查孔施工:(1)鉆孔孔徑76mm,芯樣要求裝箱、填牌編號,并加以描述。采取率不少于85%。(2)檢查孔壓水采用單點法壓水,壓水穩定標準:在穩定的壓力下,每5min測讀一次壓入流量,連續四次讀數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終值的10%或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時,本階段試驗即可結束,取最終值作為計算值。4、帷幕灌漿質量評定標準:混凝土與基巖接觸段的合格率應為100%,其它部位的合格率不低于90%。第九章 質量控制措施1、 原材料質量控制灌漿用水符合要求,水泥須有廠家質保書,且按規定每200T須進行一次復檢且合格,水泥要保持新鮮無結塊,出廠期超過34、三個月的水泥不得使用。2、 造孔所有灌漿孔必須按施工詳圖的規定布孔,孔徑、孔深、孔距、孔斜等均應符合施工詳圖和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中的有關規定。3、 灌漿壓力裂隙沖洗、壓水試驗和灌漿時的壓力要嚴格按照試驗確定壓力執行并有專人控制,以免壓力過大造成抬動或壓力過小而影響灌漿質量。4、 漿液配制嚴格按照試驗確定的水灰比配制漿液,對水、水泥、摻和料、外加劑等進行稱量配制,并經常測量漿液比重。第十章 安全文明施工1、工程開工前,應進行工程規模、施工工期、工程特點、難點等設計技術交底和施工技術交底,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工作規程培訓。2、設備進場前要進行現場考察,了解現場實際情況,為保證施工35、安全、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生產措施提供依據。3、設備進場后需要進行維護、保養。通過檢查、試車發現的故障、不安定因素須及時進行維護。設備進場后的就位、拼裝要有熟練作業人員或專業機械人員現場指揮,按先后順序,有序進行;施工過程中按“十字”作業法進行維護、保養。設備投入使用前應由項目部機電、安全部門聯合組織安全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產。4、施工器材檢查:對施工需用工具、管材、電纜及其它輔助器材均應進行仔細檢查,對存在安全隱患,影響施工質量、安全的器材嚴禁進入施工現場。5、施工作業人員應按要求勞保著裝,配戴必備的安全防護用品。拌制灰漿人員應有防塵措施,帶電作業人員應有防觸電安全措施。6、施工現場風、水、電、照明等由施工管理、調度部門組織進行統一安裝,使用前須經檢查驗收。7、高危作業及其施工部位須有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并懸掛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保證照明充足。8、按相關要求認真開展“三工”活動及“預知危險”活動。
物業資料
上傳時間:2021-01-15
24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