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期混凝土施工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5685
2022-07-07
8頁
25.50KB
1、冬期混凝土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1、冬期混凝土施工定義是指根據當地多年氣溫資料,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d穩定低于50C時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及砌體工程施工。1.2、本標段線路所經過區域位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總的特點是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雨量充沛,但時空分布不均;云霧多、光照少,呈立體氣候特點。四季特點是冬季冷、無嚴寒、春季旱、冷暖多變,夏季多伏旱,秋季涼、多綿雨。全年最熱為7月,平均溫度21-29.5。歷年最大風速31.5m/s,平均風速1m/s。多年平均氣溫18.1,極端最高氣溫42.2,極端最低氣溫-2.7,平均最高氣溫34.2,最熱月平均氣溫28.6,最冷月平均氣溫7.12、,不會出現冷凍工程問題。今年冬季氣溫偏低,最低溫度可能會出現0以下,故特編制此方案。1.3、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又稱抗凍混凝土,即在低溫寒冷條件下施工的混凝土。眾所周知,混凝土之所以具有強度,是由于其組成中的水泥與水進行化學反應(水化反應)的結果。水泥與水的化學反應,在低溫條件下進行緩慢,在450C時尤其顯著。因此寒冷的冬季氣候對混凝土工程影響很大。新澆筑的混凝土對溫度非常敏感,如果溫度降至50C以下,尤其是在-0.520C,水泥所需的水即開始膨脹,這對于脆弱的、新形成的水泥顆粒結構可能產生永久性損害。當溫度低于50C時,與常溫相比,混凝土強度增長緩慢,在50C條件下養護28天,其強度增長僅能達3、到標準養護28天60%左右。這時混凝土的凝結時間也要比150C條件下延長3倍,因此為滿足施工進度要求,必須采取特殊的措施使混凝土強度能夠較快地增長。如果混凝土溫度降至水的冰點以下,由于結冰的水不能與水泥化合,混凝土內部化學反應停止,所產生的新化合物就大為減少。一旦凍結時,不只是水化作用不能進行,其后即使給以適宜的溫度養護,也會對強度,耐久性、密實度等性能帶來不利影響。當溫度降至00C度以下時,特別是溫度降到混凝土中液相冰點(新澆筑的普通混凝土內部液相冰點溫度為零下4度)以下時,混凝土中的水開始結冰,其體積膨脹約為9%,此時混凝土內部結構可能被破壞,稱為混凝土凍害。因此,在混凝土凝結硬化初期,當4、預計到日平均溫度在50C以下時,必須以適當的方法保護混凝土,不使其受到凍害。2、冬期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2.1、抗凍強度要求2.1.1、冬期施工期間,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抗壓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40%及5Mpa前,用礦渣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抗壓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50%前,不得受凍。未采取抗凍措施的漿砌砌體,在砂漿抗壓強度達到70%前不得受凍。2.1.2、本工程基樁強度在達到12Mpa以前不得受凍,承臺、墩身達到16Mpa以前不得受凍,箱梁20Mpa以前不得受凍。2.2、混凝土的入模溫度2.2.1冬期混凝土拌和物的入模溫度墩身、蓋梁及箱梁不能低于8100C,承臺封底、承5、臺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得低于50C。2.2.2基樁混凝土的冬期施工,灌注時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得低于50C。混凝土在灌注時不凍結,能保證順利灌注,一般不需要特殊養護,但應對露出水面或地面的樁頭注意防凍保溫。2.3、用蓄熱法養生的砼表面的溫度不得低于100C。2.4、冬期施工接縫混凝土時,在新混凝土澆筑前應保證接合面的溫度在50C以上。2.5、冬期施工時,應制定防火、防凍、等安全措施,并與當地氣象部門聯系,做好氣溫觀測工作。3、冬期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方法3.1、氣溫低于00C(包括00C)不進行混凝土施工。3.1、氣溫在150C視其具體情況,有選擇性的進行混凝土施工。3.1、根據本標段所在區域冬季氣溫6、條件、本標段施工方案及多年的施工經驗,決定采取覆蓋蓄熱養生的方法進行冬期混凝土的蓄熱養護。4、冬期混凝土施工具體措施4.1、混凝土原材料根據本地區氣候條件,冬期混凝土施工所使用的原材料基本上與普通混凝土施工所使用的原材料相同,在本工程冬期施工中,不加入防凍劑。4.2、混凝土的拌和混凝土的拌和方法與普通時期混凝土的拌和要求基本相同,拌和時間須保持在90秒以上。4.3、混凝土的運輸砼的運輸時間應盡可能縮短,減少運輸途中的熱量損失。因此,要求前后場做好銜接工作,確保施工便道暢通。調度協調人員在調度過程中優先保證混凝土罐車通行。4.4、混凝土施工4.4.1、混凝土在氣溫低于00C以下(包括00C),不7、進行混凝土施工。4.4.2、氣溫在150C時,體積較小、方量較少的混凝土工程根據具體情況,可選擇在當天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混凝土施工,但混凝土的入模溫度要符合2.2條的規定。4.4.3、大體積混凝土的澆注整個過程均要求氣溫高于00C,且混凝土的入模溫度要符合2.2條規定。4.4.4 、混凝土澆筑前應清除模板,鋼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并保證新老混凝土的結合面有50C以上的溫度。4.5、混凝土蓄熱養護。4.5.1、混凝土覆蓋蓄熱養護時間對于外漏混凝土要求養護時間不短于7天,蓄熱養生時間除滿足常規的溫控要求外,還需要滿足2.1條規定。4.5.2、保溫覆蓋4.5.2.1、保溫覆蓋物及作用:塑料薄膜:主要作用8、是保濕,也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土工布:主要保溫材料。麻袋:輔助保溫材料,用于加厚保溫層或填塞鋼筋間難于覆蓋保溫的地方。4.5.2.2、覆蓋開始時間與方法:視混凝土澆注完成時的氣溫及天氣溫度情況趨勢預測,決定塑料薄膜的覆蓋時間和覆蓋物的厚度及先后順序。覆蓋保溫養護時,可以先覆蓋塑料膜,再覆蓋土工布,也可反之使用。但在下列情況時,須先覆蓋薄膜再在其上覆蓋土工布。A、砼澆注完成時,氣溫接近零度。B、預報有降溫趨勢(零度及零度以下)。C、氣溫較高時(氣溫高于50C),為了砼初期養護。D、先覆塑料薄膜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配合比中的水及砼水化反應的熱量,進行封閉保溫保濕自養生。因此,薄膜覆蓋必須嚴密,接縫應錯9、開,防止砼表面失水。保溫養生期間,不得在土工布上灑水,但須經常檢查砼表面是否因溫度變化而失水導致干燥,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4.5.3、在養護期內,砼鑿毛時,應注意對砼的保溫。鑿毛強度除符合有關普通時期的強度要求外,還應滿足砼的抗凍要求,即符合2.1要求。具體的時間根據試驗室同條件的試件強度進行。鑿毛施工要求快速完成,不宜超過一天。4.5.4、綁鋼筋宜在鑿毛后進行,在養護期內綁扎過程中,仍然要注意保溫養生。4.5.5、砼在養護期外,如果是出現急冷天氣(氣溫突然降至-40C以下)28天以內仍然要保溫。4.5.6、墩身、蓋梁及箱梁的拆模時間除應符合常規混凝土拆模的有關規定外,還應滿足砼的抗凍及內外溫10、差要求,根據實測的溫度值決定模板的拆除時間,一般是中心溫度與砼表面溫度不宜超過250C(外模的內側),砼表面溫度與氣溫不宜超過250C。拆模時,如超過上述溫差,應及時采取在四周圍掛土工布的方法對砼表面進行保溫養生。4.5.7、 梁廠板梁芯摸拆模時間適當延長,并在芯摸拆除后第一時間立即將空心板兩端封死,減小熱量損失。梁板澆筑后及時覆蓋保溫。T梁鋼模外將土工布貼于模板外側進行保溫,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后選擇一天中溫度較高時斷拆模,邊拆模邊用土工布包裹養生。4.6、溫度監控4.6.1、冬期混凝土溫度檢查內容4.6.1.1、混凝土拌用水、骨料、膠凝材料的溫度。4.6.1.1、混凝土澆注時的氣溫、入模溫11、度。4.6.2、冬期混凝土溫度檢查頻率4.6.2.1、骨料、拌和水裝入攪拌機時的溫度、混凝土自攪拌機傾出時的溫度及澆筑時的溫度,每一工作班應至少檢查3次。4.6.2.2、混凝土在養護期間溫度檢查,不應少于下列次數:4.6.2.3、蓄熱法養生時,每晝夜定時定點4次。4.6.2.4、室內外環境溫度,每晝夜定時定點4次。4.6.3、測溫措施4.6.3.1、主管技術員或專職技術員負責監控混凝土的入模溫度、蓄熱養生砼表面溫度、內外溫差,并跟據監測的溫度,及時調整蓄熱養生方案,采取措施,確保混凝土的有關溫度符合有關規定要求。4.6.3.2、設專職養生員,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24小時對混凝土進行蓄熱養生,并配12、合技術人員進行監控。4.6.3.3、試驗人員要對天氣變化情況、原材料的溫度,及混凝土的入模溫度進行估算和監控,確保澆注的混凝土的入模溫度符合有關規定要求。4.6.3.4、生產部門及時向有關部門(生產部、技術部、質檢部、試驗室、工區等部門)提供中長期天氣預測,提供近三天的準確天氣預報,以便于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4.7、冬期混凝土工作程序4.7.1、為了確保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確保施工進度,執行以下工作程序。4.7.1.1、生產部提供中長期天氣預報后,生產部門及各工區應制定可行的混凝土施工計劃并將其通知有關部門。4.7.1.2、試驗室在收到工區澆注混凝土的通知后,應對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和澆注時間進行預估,在確認能保證相關溫度符合有關規定時,向主管領導匯報,并以書面的形式知工區澆注混凝土。4.8、同條件試件強度混凝土冬期施工時,除留標準養護試件外,并應制取相同數量與結構同條件養護的試件。試件的制作由試驗人員完成,但工區有關人員應協助其完成,拆模、同條件養生由工區負責。試壓由工區或試驗人員送就近的試驗室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