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鋼管混凝土連續桁梁彎橋施工控制網測量方案平面控制點高程控制點(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5793
2022-07-07
9頁
361.50KB
1、XX道路發展項目 XXXX段高速公路工程項目施工技術、安全方案報審單 承包單位:中鐵XX局集團公司 合同號: C20 監理單位:XX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 編 號: 監表2 工程名稱及工程部位XX高速公路XX特大橋設計圖名稱XX合同段XX特大橋下部構造二階段施工圖設計文件樁 號K154+117.7K155+928.7圖 號C20合同段圖紙 XX特大橋全冊致駐地監理工程師:現報上 XX特大橋施工控制網測量 方案、方案詳細說明見附件,請予審查及批準。 附件: 干海子特大橋施工控制網測量方案技術負責人(總工)簽字 年月 日承包人(項目經理)簽字年月 日專業監理工程師初審意見:初審結論:同意修改后再批不2、同意專業監理工程師簽名年月 日駐地監理工程師審查意見:審查結論:同意修改后再批不同意駐地監理工程師簽名年月 日總監理工程師審定意見:(專項、特殊方案由總監審批)審查結論:同意修改后再批不同意總監理工程師簽名年月 日目 錄1.工程概況12.任務范圍、內容13.既有資料情況14.主要技術依據25.人員、儀器設備25.1人員和分工情況25.2儀器設備情況26.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27.控制點復測加密測量技術方案27.1布網要求和選點、埋石27.2測量方法及技術要求38.數據處理59.質量保障措施5附件6XX特大橋施工控制網測量方案1.工程概況XX特大橋為XX省XX經XX至XX高速公路段的一座鋼管混凝土3、連續桁梁彎橋,分左、右兩幅設計。主橋設計采用44.5m和62.5m兩種主要跨徑,橋梁全長1811m,共計36跨,分三聯設計。其中111跨為第一聯,1230跨為第二聯,3036跨為第三聯。具體跨徑布置為:第一聯40.7m+944.5m+40.7m,第二聯45.1m+344.5m+1162.5m+344.5m+45.1m,第三聯45.1m+444.5m+45.1m。XX橋位于半徑R=356m的圓曲線、緩和曲線和卵型曲線上,主梁桁架設計為桁架節間間為直線,節點處為曲線變化點,即以“直”代“曲”的處理方式。上緣橋面板為確保上弦節點的懸臂徑向長相同,采取節點間懸臂徑向長隨曲線變化的構造處理措施。位于曲線4、內橋墩、蓋梁、墩柱設計采取沿徑向布置,主梁內、外跨長不等的處理措施。2.任務范圍、內容完成XX特大橋4個設計院交控制點的復測工作;按照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四等導線測量技術要求將施工控制點引測至橋軸線附近,建立施工控制網,共增加6個加密控制點,控制網點位示意圖見附圖;選點、埋設標石并做好點之記;進行平面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外業觀測及平差計算。3.既有資料情況設計院現場交接平面控制網坐標成果、高程成果及技術資料。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XX境XX至XX項目XX至XX兩階段施工圖設計文件 (XX特大橋全一冊),XX省交通廳公路規范勘察設計研究院,2009.5。4.主要技術依據工程測量規范5、(GB50026-2007)施工圖設計文件 (XX特大橋全一冊),XX省交通廳公路規范勘察設計研究院,2009.5。5.人員、儀器設備5.1人員和分工情況本次控制網復測加密工作由楊肅鐘組織,共有4名測量人員參與,包括工程師1人,測量員3人。5.2儀器設備情況控制網復測加密測量采用1臺尼康DTM-452X,標稱精度:測角2,測距2mm+2ppm。6.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根據本次平面控制網加密的特點和要求,以及保證和設計院交樁時提供的已知資料的一致性,仍采用以WGS84坐標系為基礎的獨立坐標系。高程控制網加密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7.控制點復測加密測量技術方案7.1布網要求和選點、埋石(1)在設6、計院交控制網基礎上進行加密。(2)點位選在距線路中線較近、穩固可靠且不易被施工破壞的范圍內,便于長期保存,方便測設中線。 (3)點間距離在300m左右為宜,且點間相互通視。7.2測量方法及技術要求7.2.1平面控制網加密測量方法(1)測量方法和等級導線測量采用附合導線方式,以050、051為起始邊,經Z1、Z2、Z3、Z4、Z5、Z6附合到053、054上,導線測量等級為四等。(2)技術指標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1的規定。 四等導線測量主要技術要求 表1附合長度(km)邊長(m)測距中誤差 (mm)測角中誤差()導線全長相對 閉合差限差方位角閉合差限差()91500182.51/8007、005(3)施工加密導線測量作業的基本要求a.按四等導線技術要求,采用標稱精度2測距精度2mm+2ppm的全站儀進行施測。b. 在觀測導線連接角上架設儀器,前后視覘標采用儀器配套棱鏡和覘標組合,觀測角度、距離、天頂距。光學對中器對中,對中誤差小于1mm。水平角和距離觀測應在大氣穩定和成像清晰的氣象條件下進行觀測,視線超越的高度及旁離障礙物的距離均不宜小于1.5m。c.用于氣象改正的溫度、氣壓數據、儀器高、前后視棱鏡高,在每一測站測定一次,并在觀測手簿上做好記錄。氣壓計、溫度計與周圍環境一致,避免日光暴曬和輻射。測距邊氣象改正、加常數改正通過全站儀設置自動進行,輸入數據應認真核對。導線邊長測量,8、讀數至毫米。水平角觀測4個測回,距離和豎直角往返各觀測3測回。各項限差應滿足表2的要求,測量水平角觀測應滿足表3的技術要求。d.導線測量數據使用導線測量記錄手簿記錄。距離和豎直角觀測限差 表2 儀器精度等 級測距中誤差(mm)同一測回各次讀數互差(mm)測回間讀數較差(mm)往返測平距較差2972mD 注:mD =(a+bD) ,為儀器標稱精度。式中:a儀器標稱精度中的固定誤差(mm)b比例誤差系數(mm/km)D測距邊長度(km)導線測量水平角觀測技術要求 表3儀器等級測回數半測回歸零差2C較差同一方向各測回間較差DJ14696DJ2681397.2.2高程控制網加密測量方法(1)測量方法 9、高程控制網復測加密測量按五等三角高程測量方法進行施測。高程測量采用附合方式,以051為起始點,經Z1、Z2、Z3、Z4、Z5、Z6附合到053上。(2)技術要求三角高程測量應滿足表4的技術要求。三角高程測量技術要求 表4等級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m)邊長(km)觀測方式對向觀測高差較差(mm)附合或環形閉合差(mm)四等101對向觀測4020三角高程測量觀測應滿足表5的技術要求。三角高程測量觀測技術要求 表5等 級垂直角測量邊長測量儀器精度 等級測回數指標差較差()測回較差()儀器精度 等級觀測次數四等237710mm級儀器往一次8.數據處理(1)起算數據為設計院交控制點,在方位角閉合差及導線全長閉合差滿足要求后,導線測量成果采用公路施工測量坐標計算系統進行平差計算,三角高程成果采用導線測量2.0軟件進行平差計算。(2)控制點成果保留到1mm。9.質量保障措施(1)技術標準要符合第4條相應規范要求;(2)測量時嚴格執行第7條所述技術依據;(3)控制測量前確定儀器在有效檢定期內;(4)選擇觀測時間,避開中午炎熱時段。(5)在本工程施工中將建立嚴格的測量校核、復核、審核技術管理制度,除在測量部門內部實行自檢制度外,項目部實行項目總工程師、專職質檢員、測量技術主管三級參加的技術復核制度,單項技術干部參加并負責單項的測量技術復核工作。附件控制網點位示意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