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04350中橋下部施工技術方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6749
2022-07-07
7頁
76KB
1、K104+350中橋下部施工技術方案一、工程概況K104+350中橋,起點樁號K104+327.50,終點樁號K104+372.50,橋寬25米,橋長45米,K104+350中橋橋跨為3-13米,與路線交角90,本橋位于半徑4000的左偏圓曲線內,墩柱采用雙柱式橋墩。二、施工計劃及資源配置1、下部構造計劃工期下部構造總工期:2009年05月01日至2009年06月10日墩 柱:2009年05月01日至2009年05月20日蓋 梁:2009年05月15日至2009年06月10日2、機械配置發電機組1臺,交流電焊機1臺,鋼筋切割機1臺,鋼筋彎曲機1臺,鋼筋調直機1臺,焊條烘干機1臺,吊車1臺,混凝2、土拌和站1座,混凝土運輸車3輛,挖掘機1臺,鏟車1臺,水車1臺。3、人員配置工區副主任1人、總工1人、橋涵工長1人,質檢員1人,試驗員2人,測量員2人,專職安全員1人,備料員1人,施工隊1隊,鋼筋工5人,電焊工2人,混凝土工5人,力工20人。三、施工技術方案(一)、準備工作1、施工準備(1)、混凝土配合比已批準,拌合站已標定,各種材料已驗收,模板校核已完畢,各種機械設備均能正常使用。(2)、開工前施工現場已完成“三通一平”,施工使用的臨時設施準備就緒,特別是施工便道要保持暢通、濕潤。(3)、橋墩開工前對施工人員進行全面的技術、操作、安全交底,確保施工過程的工程質量和人身安全。(4)、在施工樁位3、設標志牌,寫明樁號、墩臺號等技術指標。2、試驗準備(1)、C30混凝土配合比設計;(2)、碎石、砂、水泥單質試驗;(3)、鋼筋試驗;3、測量準備(1)、施工放樣:首先對圖紙的各項技術數據復核,確定無誤后,根據復測的導線點、水準點成果對墩柱進行樁位放樣。(2)、測量儀器配備:全站儀1臺 、水準儀2臺。4、現場準備(1)、立柱施工前首先應進行樁基頂部多余部分的鑿除,鑿除完畢后要保證剩余樁頭無松散層才可進行接柱施工。(2)、樁頭破除后利用全站儀在樁頂放出墩柱中心及橫縱軸線,軸線偏位應小于10mm。(3)、模板及建筑材料全部進場,并經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方可使用。(4)、施工人員及機械全部進場。(二)、4、施工方案1、墩、臺柱施工(1)、鋼筋加工與安裝1)、調整樁頭鋼筋:鋼筋綁扎前,必須先清理樁頭鋼筋,具體為:清理鋼筋上的污泥,用鋼絲刷刷干凈,把彎曲的鋼筋調直順、調整間距滿足設計要求、按照圖紙要求將樁頭鋼筋向內側彎一定角度。2)、墩、臺柱鋼筋在鋼筋場地提前對鋼筋進行加工,將加工好的鋼筋運至工地現場進行綁扎。加強筋要確保成圓形,不得出現橢圓形現象。要保證主筋的連接方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支立墩柱豎向鋼筋。按圖紙標明的加勁圈間距,根據加強筋根數,在主筋上畫出加強筋位置線。加強筋與主筋點焊焊接,焊接時必須兩面施焊,焊縫飽滿,不得有燒傷、咬肉現象,主筋間距必須均勻。在立好的墩柱筋上用粉筆畫出箍筋的間距線,5、然后才可以套上箍筋圈,要注意箍筋圈的位置不得占用保護層。按已畫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隨移動隨綁扎,宜采用纏扣綁孔。箍筋與主筋要垂直。骨架成型后加放塑料墊塊,墊塊呈梅花形布置。綁扎好的鋼筋其各項指標應滿足下表規定。(2)、模板安裝鋼筋安裝完畢后進行模板安裝,墩柱模板采用加工成型的兩開式定型模板,在現場拼裝,現場安裝組合鋼模板時遵守下列規定:1)、嚴格控制模內尺寸,模內徹底清污除銹,內表面潔凈、平順,減少模板接縫,保證墩柱表面光潔度。合格后在其內部均勻涂刷一層脫模劑,脫模劑必須涂刷均勻,涂完膠模劑的模板不能長時間放置,以防雨淋或落上灰塵,影響混凝土脫模效果。2)、支立模板前,對鋼6、筋進行檢測,尺寸和位置必須達到設計規范要求。3)、在連接處貼上3mm厚的膠條,防止模板接縫漏漿。4)、按配板圖要求拼裝,保證模板系統的整體穩定。5)、配件必須裝插牢固,支柱和斜撐下的支撐面要平整墊實,支撐件著力于外鋼楞。6)、安裝完畢后要仔細檢查其垂直度。7)、同一條拼縫上的U形卡不宜向同一方向卡緊。8)、鋼楞宜取用整根桿件,接頭應錯開設置,搭接長度不應小于200mm。就位后在模板頂端和底端用緊線器拉緊,從四個不同方向拉緊逐漸對中整平。模板安裝完畢后檢查其平面位置、頂面高程、幾何尺寸、節點聯系和縱橫向穩定性,確保施工中模板不變形、不錯位、不脹模,接縫部位嚴密不漏漿。為了使模板不脹模,使用鋼絞線7、在模板上、中、下三位置纏繞并用緊線器拉緊。(3)、砼澆注1)、測量組給出砼標高,并標志在模板上。2)、砼由拌合站集中拌合,砼運輸車運至施工現場,利用吊斗及吊車配合澆注。拌和站要嚴格按標準試驗給出的混凝土配合比精確計量上料,充分拌和均勻一致,坍落度控制在規定范圍內,嚴防混凝土離析。3)、砼澆注前應將模板內雜物、已澆砼面上泥土清理干凈。4)、砼運至施工現場后,由實驗人員測試其塌落度合格后進行澆注。澆注砼時,下放高度超過2m時,采用串筒下放砼。砼采用分層澆注,分層澆注厚度不大于30cm,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振搗時振搗器應于側模保持50-100mm的距離,插入下層砼50-100mm,每次振搗完畢后應邊振8、動邊徐徐提出振動棒,應避免振搗棒碰撞模板、鋼筋。對每一振動部位,必須振動到該部位砼密實為止。密實的標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靠近模板處做為重點控制,防止漏振、過振現象。5)、砼澆注過程中要派專人檢查模板的情況,發現模板有超過允許偏差的可能時,應及時糾正。6)、澆筑完畢,在混凝土收漿后盡快覆蓋,防止風干裂紋,在混凝土終凝前灑水養生。7)、砼澆注過程中要同時制作標準混凝土試塊。(4)、脫模及支架拆除:在砼抗壓強度達到2.5Mpa時拆除鋼模,拆除時注意不要損壞墩柱表面。拆除的模板和配件要分類堆放整齊,附件要放在工具箱內。(5)、砼養生模板拆除后,先灑水澆濕墩身,立即外罩塑料9、薄膜包裹柱身,并在上、中、下用細繩捆緊,使砼表面始終處于濕潤狀態。2、蓋梁施工(1)、墩柱完成后,在墩頂設“抱箍”支架。承力梁采用36cm工字鋼拼制,斷面采用2根。在支架1/2、1/4位置設鋼管支承,以提高支架的鋼度和穩定性,保證支架撓度滿足施工要求。(2)、底模板肋采用14厘米槽鋼,間距40厘米。底模板肋標高用槽口木楔調整。底模采用厚度20毫米竹膠板,側模采用5毫米廠制整體鋼模板,模板肋為2根14厘米的槽鋼。側模采用16毫米圓鋼做拉桿,間距50厘米設一道。拼接縫之間用雙面膠條密封。(3)、鋼筋在鋼筋加工場地制作成半成品,在墩臺處的施工平臺上按設計要求現場綁扎成型。20以上級鋼筋接長采用雙面焊10、。(4)、砼采用吊車吊斗法施工,砼由攪拌站集中生產,砼坍落度控制在規定范圍內,每次砼拌合時間不小于1分鐘。罐車運輸,吊車吊斗法將砼送至灌注點,每層厚度不超過30厘米,振搗以插入式振搗棒為主,局部角隅處配搗固釬插搗。振實的標準以砼表面平坦、泛漿、不再生成氣泡為止。砼養生設專人,一周內保持表面濕潤。(5)、蓋梁或墩、臺帽兩側的擋塊宜在主梁就位后再澆筑,澆筑擋塊前應把減震墊板按要求安好,主梁與擋塊間其余部分可用硬泡沫塑料塞緊。砼澆注完成后立即進行養生,養生時間不少于7天。(三)、橋梁實測項目鋼筋位置允許偏差檢查項目允許偏差(mm)受力鋼筋間距兩排以上間距5同排梁、板、拱肋10基礎、錨碇、墩臺、柱2011、灌注樁20箍筋、橫向水平鋼筋、螺旋筋間距0,-20鋼筋骨架尺寸長10寬、高或直徑5彎起鋼筋位置20保護層厚度柱、梁、拱肋5基礎、錨碇、墩臺10板3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測項目 項 目 允許偏差(mm)模板標高基礎15柱、墻和梁10墩臺10模板內部尺寸上部構造的所有構件5,0基礎30墩臺20基礎15柱或墻8梁10墩臺10裝配式構件支承面的標高+2,-5模板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模板表面平整5預埋件中心線位置3預留孔洞中心線位置10預留孔洞截面內部尺寸+10,0支架和拱架縱軸的平面位置跨度的1/1000或30曲線形拱架的標高(包括建筑拱度在內)20,-10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及頻率混凝土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相鄰間距(mm)20尺或全站儀測量:檢查頂、中、底3處豎直度(mm)0.3%H且不大于20吊垂線或經緯儀:測量2點柱頂高程(mm)10水準儀:測量3處軸線偏位(mm)10全站儀或經緯儀:縱、橫各測量2點斷面尺寸(mm)15尺量:檢查3個斷面節段間錯臺(mm)3尺量:每節檢查2-4處墩臺柱實測項目施 工 工 藝 框 圖測量放樣鋼筋認可原材料認可鋼筋加工鋼筋綁扎砼配合比設計模板加工支模板工程師檢測工程師檢測砼拌和、運輸試件制作澆柱砼試壓養生拆模交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