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K15190段南涪鐵路棄土場處治抗滑樁施工技術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6847
2022-07-07
9頁
25KB
1、YK14+906-YK15+190段南涪鐵路棄土場處治抗滑樁施工技術方案一、工程概況重慶南川至涪陵高速公路YK14+906-YK15+190段路基與南涪鐵路DK81+195-DK81+500段路基平均間距為70-150m,鐵路位于公路右側,公路主線范圍全部為鐵路施工棄土,棄土高度平均在原始地貌以上4-31m,高出公路路基設計標高約15-22m。棄土壓實度較低,路基開挖后邊坡穩定性極差,為確保公路路基開挖后相鄰鐵路路基安全,設計特在YK14+906-YK14+925.5段和YK14+979-YK15+020段路基右側設置兩排抗滑樁,共計21根,其中19#抗滑樁采用2.0m3.0m方樁,中心間距為2、5.0m;1019#抗滑樁采用1.8m2.4m方樁,中心間距為5.0m,樁間設置混凝土擋板;2021#抗滑樁同樣采用1.8m2.4m方樁,中心間距也為5.0m。抗滑樁累計長度484.3m,所需C30樁芯混凝土2536.54m3,C30擋板混凝土104.43m3。二、編制說明由于抗滑樁樁位位于松散堆積土之上,為確保抗滑樁施工過程安全及工程質量,特編制該段路基抗滑樁施工技術方案。1、編制依據:重慶南川至涪陵高速公路第LJ5合同段YK14+906-YK15+190段南涪鐵路棄土場處治施工圖設計文件;公路工程標準施工招標文件(2009年版);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2、編制范3、圍:YK14+906-YK14+925.5段和YK14+979-YK15+020段路基右側121#抗滑樁的開挖、護壁、樁身混凝土澆筑及擋板混凝土澆筑。三、施工方案(一)、施工方法抗滑樁設計分兩段布置,即YK14+906-YK14+925.5段布置1021#抗滑樁,YK14+979-YK15+020段布置19#抗滑樁,施工過程中每段采取間隔兩樁的開挖方式進行施工,后一組抗滑樁施工必須待前一組抗滑樁混凝土澆筑完畢,且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1、開挖及護壁:每根樁開挖前必須在口部施做鎖口,鎖口采用C30鋼筋混凝土,長度為0.5m,寬度為0.6m,鎖口澆筑完畢后方可進行樁身開挖,樁身每開挖0.5m4、必須澆筑護壁,護壁采用C30快硬性鋼筋混凝土,厚度為0.4m,每次施做護壁必須用振動棒振搗密實,護壁澆筑后24h方可撤模。相鄰護壁上下兩節帶彎鉤的縱向鋼筋要求搭接綁扎,在土質松軟或土體有明顯擠出現象時,必須加密縱向鋼筋。鎖口環向鋼筋和箍筋均采用12mm鋼筋;護壁環向鋼筋采用22mm鋼筋,縱向鋼筋采用16mm鋼筋,靠近鐵路路基側護壁配筋需加密。每根抗滑樁鎖口應高出地面20-30cm。2、鋼筋籠制作:鋼筋籠采用在鋼筋加工棚進行預制,運送至施工現場采用吊車進行安裝,鋼筋籠縱向受力主筋的接頭采用單面焊接,搭接長度不小于10d,采用雙面焊接,搭接長度不小于5d。有接頭的受力鋼筋面積不得大于該截面鋼筋面積5、的25%。縱向主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小于6cm,保護層的控制采用與保護層厚度相同的墊塊進行控制,環向安設10塊,縱向安設間距不小大于2m,鋼筋籠安裝就位后,在四個角上預埋聲測管,聲測管采用42mm無縫鋼管制作,用6.5mm鋼筋固定于縱向主筋之上。3、樁身混凝土澆筑:樁身采用C30 混凝土澆筑,為防止砼離析,澆筑前在孔內設置串筒,使砼在串筒中自由下落,串筒下口距混凝土面高度不得超過150。混凝土采用拌和站拌和,砼的坍落度控制在79。混凝土罐車運至現場后采用滑槽配合串筒入樁,每層混凝土厚在30左右振搗一次。砼澆筑至樁頂時,應高出樁頂35cm。抗滑樁澆筑至樁頂時,在抗滑樁頂部中心埋置一根長0.3m,6、直徑10mm的鋼筋,鋼筋露出抗滑樁頂1cm,以便于對抗滑樁進行變形觀察。4、擋板施工:擋板采用C30鋼筋混凝土澆筑,擋板鋼筋預埋入抗滑樁內0.8m,與抗滑樁縱向鋼筋、箍筋綁扎在一起,擋板預埋鋼筋采用25鋼筋,在護壁上打孔,植入護壁0.2m,待抗滑樁澆筑完畢后再挖出護壁,將預埋鋼筋和擋板橫向鋼筋進行焊接,焊接采用雙面焊,搭接長度不小于5d。擋板橫向筋采用25mm雙層鋼筋,豎向鋼筋和架立鋼筋采用12mm鋼筋,鋼筋單面焊接長度不小于10d。擋板上需設置10cm泄水孔,泄水孔按改溝頂面標高以上1m間距進行布置。施工過程中須待抗滑樁澆筑完成后再開挖邊坡,鑿除護壁,澆筑擋板,擋板每次澆筑高度根據現場實際情7、況確定。(二)、施工技術要求1、抗滑樁基底標高根據實際開挖后地質情況確定,1-6#抗滑樁因原始地面橫坡陡、基巖面陡,需保證樁身嵌入基巖長度為樁長的50%,7-12#抗滑樁保證樁身嵌入完整基巖和改溝溝底標高以下(錨固段)長度為樁長的13-25,如果錨固段小于5m,則需保證錨固段占樁長的50%,現場開挖情況與設計不一致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2、當樁身開挖至完整基巖時,施工班組必須及時向項目部工程部匯報,以便項目部能夠準確根據完整基巖標高確定樁底標高。3、護壁采用C30快硬性鋼筋混凝土,即在42.5級硅酸鹽水泥中摻4%的石膏、3%的氯化鈣、塌落度控制在2-3cm,護壁凈空尺寸允許偏差控制在5cm8、之間。4、抗滑樁開挖必須采用人工開挖,嚴禁采取爆破作業。相鄰樁基開挖時,必須待前一根抗滑樁樁身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方可進行。5、灌注樁身混凝土前,應檢查樁孔斷面尺寸,鑿毛護壁,清洗護壁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必須連續作業,若因故中斷,接茬面處應該預埋25mm鋼筋,并做特殊處理。四、質量保證措施1、原材料、半成品和設備質量的控制措施對原材料、半成品和設備的質量進行控制,控制材料設備的性能、標準與設計文件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設備各項技術性能指標、檢驗測試指標與標準要求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設備進場驗收程序及質量文件的齊全程度。同時建立原材料采購制度,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現場驗收制度。2、施工工9、藝的控制措施(1)編制實施性技術、質量控制方案全面正確地分析工程的特征、技術關鍵及環境條件,明確質量目標、驗收標準,重難點項目制訂合理有效的施工工藝、施工方法等施工技術方案。(2)建立技術崗位責任制認真貫徹執行技術崗位責任制,要求責任到人,使技術管理標準化、規范化,確保工程質量。(3)建立掛牌施工制度建立掛牌施工制度,每個工程開工時要有主管領導親自掛牌,明確創優目標,明確創優責任人。(4)建立持證上崗制度主要工序和工種均要進行培訓與考核,合格者須持證上崗,以保證工序、工種的操作質量。(5)建立隱蔽工程檢查簽證制度建立和健全施工質量的檢驗簽證制度,嚴格工序管理,作好隱蔽工程的質量檢查和記錄。未經10、檢查合格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6)建立施工過程質量檢測制度質量檢測按三級進行,即“跟蹤檢測”、“復測”、“抽檢”三級;對涉及工程結構安全的試塊、試件以及有關材料,必須在業主或工程監理單位監督下現場取樣,并送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質量檢測單位進行檢測。(7)建立施工資料管理制度施工原始資料的積累和保管由分管人員負責及時收集,整理原始施工資料(含照片、錄像),分類歸檔,確保數據記錄真實可靠。3、隱蔽工程質量保證措施隱蔽工程的檢查驗收堅持自檢、互檢、專檢“三檢制”,采取簽字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的不予簽字,下道工序堅決不允許施工。工序完工后,由分管的技術人員、質檢人員、領工員、作業組長按規范和驗收標11、準進行自檢,直至合格。自檢合格后,監理工程師檢查驗收,同時作好隱蔽工程驗收質量記錄和簽字工作,并歸檔保存。驗收不合格的隱蔽工程項目,返工處理合格后,重新填寫驗收記錄,并向監理工程師發出復檢報告,經檢查認可后,及時辦理簽證手續。4、施工機械、設備質量控制措施選用的施工機械和設備必須滿足工程質量和安全要求,主要對施工機械的選型、主要性能參數及使用操作要求等方面加以控制,以確保施工過程安全。五、安全保證措施(一)、抗滑樁施工過程中防止人、物墜孔措施1、為了防止施工人員在上下時墜落,護壁上必須設置人員上下安全可靠的扶梯,禁止人員乘坐吊桶上下,人員上下必須佩戴安全帶和安全帽。2、孔下作業不得超過2人,作12、業時應戴安全帽、穿雨衣、雨褲及長筒雨靴。孔下作業人員和孔上人員要有聯絡信號。地面孔周圍不得擺放鐵錘、鋤頭、石頭和鐵棒等墜落傷人的物品。每工作1h,井下人員和地面人員進行交換。3、提取土渣的吊桶、吊鉤、鋼絲繩、卷揚機等機具應經常檢查,運輸鋼絲繩不小于10mm,張拉力不小于10KN,最大吊裝重量控制在150kg以內,渣桶內渣石放于底部,沿口需預留10cm高度防止渣石漏出,運輸時先啟動0.51.0m時,停頓,用人工護穩后再進行運輸;井口圍護應高出地面2030cm,防止雜物落入孔內傷及施工人員。4、樁孔四周2米范圍內不得堆放渣土。孔深挖至超過挖孔人身高時,在樁孔口或孔內裝設靠周壁略低的半圓防護板,并隨13、著孔深增加而往作業面下引,吊渣桶上下時,孔下作業人員應避于護板下。 5、從孔中抽水時排水口應距孔口5m以上,并保證施工現場排 水暢通。當天挖孔,當天澆注護壁。人離開施工現場,必須對孔口進行罩蓋,必要時要設立明顯警戒標志。6、地面人員應注意井下發出的聯絡信號,反應靈敏快捷。經常檢查支架、滑輪、繩索是否牢固。(二)、抗滑樁開挖提升設備安全防護措施1、在開工前應該檢查起重工具的各個部位是否完好,防止施工過程中吊索斷裂導致的物體打擊。鋼絲繩如斷絲立即更換,上班前、下班后均應有專人嚴格檢查鋼絲繩并且每天加足潤滑油。2、為防止吊桶脫落或掉繩折斷,吊桶加設雙勾,吊桶上下時必須增設安全繩索,上端系于支架上,下14、端系于吊桶上,安全繩長度為距孔底3.0m。3、吊桶容量不得超過卷揚機提升能力的規定,裝滿度要做規定,卷揚機必須設置過卷安全裝置,必須設置防反轉打滑裝置,防止吊桶內矸碴溢出掉落及卷揚機打滑吊桶墜落傷人的預防措施。(三)、抗滑樁施工腳手架搭設安全防護措施1、腳手架由立柱、縱向和橫向水平桿共同組成的“空間框架結構”,在腳手架的中心節點處必須同時設置立柱、縱向、橫向水平柱。2、腳手架的扣件螺栓擰緊扭力矩在40N.m60N.m之間,以保證“空間框架結構”的節點具有足夠的剛性和傳遞荷載的能力。3、在腳手架相互之間,必須設置足夠數量且分布均勻的連結桿,防止腳手架橫向失穩或傾覆,能可靠地傳遞荷載。4、腳手架立15、柱的地基必須堅實,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若地基軟弱立即采取換填或片石補強等加固措施。(四)、抗滑樁開挖坍孔預防措施1、嚴格控制循環開挖進尺,必須控制在0.5m以內,開挖完畢及時進行護壁,護壁必須嚴格按照設計進行配筋。2、護壁必須采用快硬性C30混凝土進行護壁。3、護壁混凝土內模拆除宜在12h之后進行,發現護壁有蜂窩、滲水現象時,應及時補強加以堵塞或導流,防止孔外水通過護壁流入樁孔內,以防造成事故。4、井下人員應注意觀察孔壁變化情況,如發現塌落或護壁出現裂紋現象時應及時發出聯絡信號并立即從井內撤出,并盡快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險情。5、已開挖至設計標高,且承載力和嵌巖深度滿足設計要求的必須及時進行樁身混凝土澆筑,不能及時澆筑的必須做好封底工作,并做好樁孔防排水工作。6、抗滑樁樁孔開挖超過5m深度時,必須進行通風。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2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