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施工作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6936
2022-07-07
10頁
22.09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安全生產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施工作方案
1、安全生產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施工作方案為切實有效指導企業建設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 理雙重預防體系,并有效運行,現制定安全生產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 施工作指導方案。一、目的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雙重預防體系,對排查出的風險點分類分級 管理,把事故預防的“關口前移 ”向“縱深防御”推進,提升企業全員風 險管理認知,形成標準化、信息化的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的雙重預防體系。二、依據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通則DB37/T 2882-2016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通則DB37/T2883-2016工貿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細則DB37/T2974-2017工貿企業生產安全事2、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細則DB37/T11-2017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細則B37/T2973-2017用人單位職業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細則DB37/T3012-2017三、實施指導方案結合公司實際情況, 按照九步走工作法指導企業落實雙重預防體 系建設。(1)準備 建組織、定職責指導成立組織機構,確定人員職責。成立由主要負責人牽頭, 分管負責人和各職能部門負責人與業技術人員組成的“雙重預防體系”領導小組,明確從企業基層操作人員到最高管理層的職責,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組織風險分級管控工作,為該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 力、財力支持,分管負責人及各崗位人員應負責分管范圍內的風險分級管控3、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制度指導建立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方案、指南、相關作業指導書、風險點統計表、作業活動清單、設備設施單、工作危害分析(JHA)評價記錄、安全檢查表分析(SCL)評價記錄、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危險源統計表、排查記錄表、整改通知單、重大隱患評價表、重大隱患整改方案、表等有關記錄文件。形成一體化的安全管理體系,使風險分級管控 和隱患排查治理貫穿于生產活動全過程,成為企業各層級、各崗位日常工作重要組成部分。建立“雙重預防體系”目標責 任考核及獎懲機制,并嚴格執行。組織機構和相關制度執行通知以紅頭文件的形式下發到各個部門,傳達文件相關細節內容,讓部門各司其職,相互聯動,確保雙4、重預防體系建設開好局。 培訓按照工作部署制定風險分級管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培訓計劃,分層次、分階段組織全員培訓,掌握本單位風險類別、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方法、風險管控措施、隱患排查治理的內容與標準、工作程序、方法等。( 2)辨識劃分風險點按照設施、部位、區域、操作及作業活動對廠區進行風險點劃分。注意事項:a.從利于管控的角度出發,包含的內容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b.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如一套裝置、一項活動。 c.至少應包含一類能量或危險有害物質。 d.某風險應是企業需要管控的,低風險的活動或設備、裝置、區域等可忽略,如辦公活動、電腦。e.同類別的設備、裝置是否一并識別不能一概而論“合并同類項”;5、應考慮不同的位置、類型、危險程度等。危險源辨識1.常規,非常規作業文件歸檔輸出表單2.事故及潛在緊急情況辨識內容4.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危險度評價,事故樹法等生產過程中的辨識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辨識方法3.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5.設備,設施,管理,人員的變更6.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置7.充分考慮各級法律法規要求設備設施等采用安全檢查表法(SCL) 設備清單作業清單辯識時應考慮: 兩種活動:常規活動和非常規活動; 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 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七種職業健康安全危害:機械、電氣、化學、輻射、熱能、生物、人機工程;七種環境因素:大氣、水體、土壤、噪音、廢物、6、資源和能源、其他。注意事項:a.企業應組織相關部門、班組、崗位人員進行危險源辨識、分析。 b.針對作業活動、設備設施類清單,采用合理的辨識方法對每個作業活動及作業步驟進行危險源辨識、分析。c.通過調查和工程分析等方法識別各職業病危害風險點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來源、接觸方式及接觸時間、可能導致的職業病和健康損害等。( 3)評價采用適合本公司 的方法(包括直接判定法、風險矩陣分析法(LS)、作業條件危 險性分析法(LEC)、風險程度分析法(MES)、工作危害分析 法(JHA)、危險指數方法(RR)、職業病危害分級法等)進行 評價。風險一般劃分為1 級、 2 級、 3 級、 4 級。分別用紅、橙7、黃、藍四個顏色表示。劃分后輸出評價記錄。注意事項: a.風險評價準則應符合法律法規及企業安全生產實際。 b.參與評價人員應熟知企業評價準則,合理評價,評價級別正確。c.重大風險的確定依據細則、實施指南進行判定。d.進行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 4)管控由操作工與設備、安全人員、高層領導等專業人員現場現地現物,從技術、教育培訓、個體防護、行政管理、應急處置五個方面討論采取預防措施,通過“單保險 ”或者 “多保險 ”的方式控制危險源。針對辨識出的危險源,提出風險控制措施,經過企業相關程序評審確定,控制措施應與實際相符,具有可操作性并得到有效落實。應遵循風險越高管控層級越高的原則,對亍操作難8、度大、技 術含量高、風險等級高、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的作業活勱應重點進 行管控。上一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一級必須同時負責管控,并逐級落實具體措施。輸出管控措施清單,清單需經主要負責人審 批后發布。在醒目位置和重點區域分別設置安全風險公告欄,制作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標明主要安全風險、可能引起事故隱患類別、事故后果、管控措施、應急措施及報告方式等內容。對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工作場所和崗位,要設置明顯警示標志,并強化危險源監測和預警。通過培訓方式告知各崗位人員及相關方,使其掌握規避風險的措施并落實到位。( 5)排查依據確定的各類風險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礎安全管理要求,編制包含全部應該排查的項目清單。隱患排查9、項目清單包括現場類隱患排查清單和基礎管理類隱患排查清單。實施隱患排查前,應制定排查計劃,明確排查項目、排查時間、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圍、組織級別及排查人員等。現場類隱患排查或基礎管理類隱患排查可同時進行。輸出隱 患排查清單。注意事項:a.應按照排查計劃,結合安全生產的需要和特點,由各組織 級別分別按要求組織隱患排查,并及時、準確填寫相關排查記錄。 b.隱患排查類型、周期、實施主體應符合通則、細則等地方標準的要求。c.查出的不能立即整改或危害較高的隱患應記錄詳實,如條件允講應保留影像資料。( 6)整改將排查輸出的問題點(隱患),由整改責任部門或者責任人按照要求進行整改,使其達到風險可接受程10、度。隱患治理實行分級治理、分類實施的原則。主要包括崗位糾正、班組治理、部門治理、公司治理等。應保證整改 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 ”。能立即整改的隱患必須立即整改,無法立即整改的隱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實監控責任,防止隱患發展為事故。隱患存在單位在規定的期限內將治理完成情況反饋至隱患整改通知下發部門驗收,未能及時整改完成的應說明原因與整改通 知制發部門協同解決。按照“誰排查誰驗收”的原則,隱患排查組織部門應當對隱患整改效果組織驗收并出具驗收意見,并建立隱患排查治理臺賬。( 7)評審每年至少對“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一次系統性評審。 將辨識、評價、預防措施制定、排查、治11、理情況以及公司相關制 度、方案、規定、組織架構等進行適宜性、充分性以及有效性評 價。評審前,可根據不同危險源或風險點制定效果評價準則和標 準。評審后可根據管理需求進行更為合理的資源分配,使危險源 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使責任人將管控措施更加有效的落地。另外,企業應適時、及時針對設備、人員等重大變更開展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更新風險信息與風險管控措施,編 制、更新風險管控清單。保存評審及更新記錄。( 8)溝通將評審輸出的結果用有效方式(郵件,通知單,告知卡,宣傳欄等)傳達到相關人員處。由主要負責人召集專項會議或者通過公司管理評審會方式。管理小組,推行小組,現場標桿班組長均可參加并以述 職報告模式進行12、總結與交流。重大風險信息更新后對人員進行培訓,應有培訓記錄。( 9)歸檔隱患排查項目清單風險管控制度風險點臺賬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表風險分級管控清單保存記錄分類建檔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隱患排查治理臺賬文件歸檔辨識、評價過程記錄隱患排查評價記錄重大風險單獨建檔風險管控措施及實施改進記錄隱患整改復查記錄四、實施建議在“雙重預防機系 ”中,風險管控是基礎,而在風險管控中,風險識別又是基礎中的基礎,但無論風險識別做的再到位,風險評估做的再客觀,如果沒有對評估出的風險因素進行有效控制, 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毫無價值。所以,風險管控工作,風險識別是基礎,風險評估很重要,但風險控制才是關鍵,也是重心所在!雙重預防體系工作企業基本都能做,也都在做,但做到什么 程度是個問題。如果僅限于淺嘗輒止,應付差事,導致事故隱患 雖在排查,但排查不徹底、不全面;或者對排查出來的事故隱患,尤其是重大事故隱患治理不深入、不到位, 最終都會讓 “雙重預防機系 ”功虧一簣。所以雙重預防體系要求我們:隱患排查治理,重 在執行到位,終在徹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