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發展制約瓶頸再譜建筑強市新篇(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7477
2022-07-07
5頁
17.50KB
1、突破發展制約瓶頸再譜建筑強市新篇通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周峰 通州是省政府首批命名的“建筑強縣(市)”之一。今年以來,我們認真貫徹全省建筑業工作會議和通州市委十屆五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狠抓市場開拓、資質保級、科技創新和效益提升四項重點工作,放大整體優勢,提升產業能級,增強綜合實力,促進了全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1、建筑經濟總量持續增長。自2003年以來,我市建筑經濟總量連續5年保持全省第一,年均增幅達到27.2%,這既形成了外在優勢,也增強了內在動力。今年1-10月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60億元,同比增長11%;在建工程施工面積4570萬M2,同比增長21%;竣工面積1247萬M2,同比增長2、23 %。承接高大規模工程增多。1-10月在建工程4449個,其中10萬平方米以上項目60個;億元以上項目102個;承接高層1226幢,同比增長31%,其中超高層99棟,同比增長54%。高大規模工程的承建,標志著我市建筑業企業的施工與管理水平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市場發展呈現新的格局。我們主動推介企業,加快 1 市場延伸。在鞏固南京、上海、北京、蘇州等傳統市場的基礎上,我市一些建筑企業積極投身極具發展潛力的天津、河北、山東等環渤海灣市場,拓展了以重慶、成都為中心的西南市場和以廣東為中心的南方市場。山西、陜西、安徽等中西部市場以及省內其他市場的份額也進一步擴大。新開工面積實現突破。本年新開工3、面積為1553 萬M2,其中超過50萬M2的建筑市場有7個。新拓展的安徽、宿遷、淮安三大建筑市場保持強勁發展態勢,增幅在100%以上。河北、遼寧兩地市場作為北京的周邊市場,有了新的發展,新開工面積同比增幅達200%。海外市場成為新亮點。今年新簽合同額12388萬美元,完成營業額10114萬美元,同比增長61%,建筑業外經在全市外經總量中所占份額創歷史新高。 3、組織結構調整效應明顯。我們大力推進企業資質結構調整,實現扶大育強與協調發展的和諧統一。全市現有特級資質施工總承包企業3家,一級總承包資質企業8家,一級專業承包企業13家,總數在全省縣(市)中優勢明顯。2007年度,我市共有4家企業進入全4、省百強民營企業,其中建筑企業就有3家,南通四建、通州建總和南通新華成為主角。在今年5月份公布的“2007年度江蘇省建筑業綜合實力30強”中,我市有4家企業入榜。我市建筑業發展后力強勁,一級以下總承包企業及專業企業發展速度加快。今年以來二、三級總承包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8.7億元,占總量的7.2%, 同比增長49%。專業承包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1億元,占總量的12%,同比增長37%。一級以下總承包企業及專業企業的各項指標增幅遠遠大于特、一級資質企業,在全市總量中的占比不斷擴大。 4、通州建筑品牌有效提升。我們高度重視質量、科技、人才等核心競爭力的培育,不斷提升“通州鐵軍”品牌形象,逐步走上了5、品牌經營之路。全市至今共有33個項目獲得“魯班獎”,其中獨立承建的23項,占南通市獲獎總數的47%,占江蘇省獲獎總數的26%。今年有2項工程申報“魯班獎”,南京軍區總醫院門診樓和南京臵地廣場已通過建設部專家組初審。學府康都、江蘇新華圖書發行配送中心生產主樓和金雞湖大酒店三項工程申報國優也已進入公示。 加大建筑應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力度,3家特級資質企業已經成立了技術研發中心,充分發揮在全市建筑業科技創新方面的引領作用。高度重視人才開發,全市擁有一、二級注冊建造師1990人,建造師總數在全國縣(市)中名列前茅。 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了行業運行質態的分析研究,清醒地看到當前行業發展中存在6、的制約性瓶頸。主要是: 1、建筑經濟運行喜中有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趨小,個別指標甚至呈現負增長態勢。從目前完成的建筑業主要指標 數據來看,增幅明顯低于往年同期。高資質總承包企業發展放緩,這說明國家宏觀調控采取“從緊”的貨幣政策已經影響到建筑業,對龍頭骨干企業尤為明顯。三是傳統建筑市場發展不平衡,個別建筑市場有下滑趨勢。上海、南京、北京、南通、蘇州五大傳統建筑市場中有極個別市場出現負增長。 2、建筑企業資金不夠雄厚。房建企業是微利行業,但我市建筑業企業目前仍以房建為主,企業原始積累不多。現在承接工程項目都要打保證金,較多工程需要墊資,這制約了我市部分建筑企業的發展速度。 3、專業類企業亟需做大。7、多年來,我們一直致力于結構調整,以房屋建筑為主的經營格局正在逐步改善,專業類企業正在不斷壯大,但房屋建筑完成的工作量仍然占到全市建筑業完成總量的85%,與結構調整預期仍有較大距離。 4、企業管理缺乏精細化。部分企業仍然沿用舊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科技創新意識薄弱,施工技術含量不高,經濟效益提升緩慢。在特級資質保級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難度,南通四建、通州建總、南通新華3家企業的特級資質保級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在企業資信能力、主要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要求、科技進步水平、代表工程業績等19項指標中,難度集中在科技進步水平方面。 為突破以上發展瓶頸,我們將緊緊圍繞通州建筑業要進入全國“前五強”的奮斗目標,進一8、步轉變增長方式,促進 規模、速度、結構和效益的同步提升。 一是繼續優化行業結構。針對我市建筑企業特色化不足,房建企業轉型迫切,專業企業規模偏小的現狀,繼續做好結構調整大文章。積極構建以總承包為龍頭、專業承包為依托、勞務分包為基礎的行業組織結構,使總包類企業、專業類企業和勞務類企業之間比例適當、梯次分布、配套合理、協調發展,滿足投資主體多元化和組織方式多樣化的需求。進一步優化市場結構。以大中城市為中心,加快建設具有競爭優勢和聯動功能的四大市場板塊:一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市場板塊;二是以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灣市場板塊;三是以安徽、陜西為中心的中西部市場板塊;四是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市場板塊。 二是9、培育新興主營業務。加快多元化主營業務發展,是我市建筑業順應行業發展方向,加速形成新的增長極和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我們將引導高資質企業培育系列化的、成熟的多元主營業務,進而向綜合化方向發展,逐步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現代化的大型企業集團。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攻方向,向產業起點高、項目層次高、經濟效益和集約化水平高的領域進軍。特別是要引導企業向市政、水利、公路、鐵路、港口等國家重點投資領域發展。 三是推進大企業做強做優。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做強做優,成為代表通州建筑業的標志。力爭3家特級資質企業成 功保級。鼓勵高資質施工總承包企業通過建立企業戰略聯盟等方式,把中小企業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增強產業帶10、動力。積極實施工程總承包,主動介入國內外的工程總承包市場,鼓勵以企業合作或項目合作的方式爭取大業主,攻克大項目。主動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與國際強勢企業建立國際戰略聯盟,進一步擴大國際建筑市場份額。積極助推企業上市,提升企業現代化水平。指導南通四建選擇一家科技含量高、運作情況好、成長性強的子公司適度包裝,在適當時機上市,努力使通州建筑業出現首家上市建筑企業。 五是促進中小建筑企業協調發展。以2007年統計數據分析,我市中小建筑企業為179家,占總數的96%;完成產值70億元,占總數的22%。這說明我市中小建筑企業雖然完成產值占比較小,但在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帶動中小建筑企業協調發展舉足輕重。我們11、將針對功能不合理、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等薄弱環節,繼續加大對二級以下中小建筑企業的扶持力度,多措并舉做好“中小”文章,尋求確立一個符合中小建筑企業適應市場競爭的發展戰略。引導中小建筑企業積極汲取全行業特別是大型企業的成功管理經驗,大力培育強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先進理念。找準與市場的結合點及經營開拓的切入點,明確市場定位,制定差異化戰略。創新項目管理模式,提升核心競爭力。塑造企業品牌,培育企業文化,不斷提升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六是加大行業指導服務力度。我們今年開展的“送服務到企業”和“送服務到工地”活動,受到企業的普遍歡迎。實踐再次證明,在新的市場形勢和新的歷史時期,必須摒棄傳統觀念,創新行業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服務項目。今后,我們將積極適應企業發展的新要求,為全市建筑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優質的服務。精心謀劃行業發展,分析新形勢下建筑市場走勢,認真審視我市的優勢和劣勢,研究解決建筑業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最大限度的釋放通州建筑業發展活力。通過協會把建筑企業組織起來,實行強強聯合,建立企業品牌、項目、人才、技術和資金的聯盟,提高通州建筑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學習借鑒浙江經驗,推進建筑企業與銀行的深度合作,切實有效地解決建筑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 二八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