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質量通病施工方案報驗111(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7601
2022-07-07
8頁
123.98KB
1、辛集礦區 7#-11#住宅樓質量通病防治措施編制人:審核人:日期:年月日目錄第一節工程概況第二節質量通病防治措施1 混凝土梁板裂縫2 模板工程夾渣蜂窩3 鋼筋工程施工質量通病4 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通病5 砌塊墻體裂縫6 屋面漏裂7 門窗滲漏8 生活給水系統管道滲漏9 消防給水系統管道焊接不良10 電氣線路敷設的金屬導管、線槽、保護接地不良11 電氣線路敷設套接緊定式金屬導管導管連接不良12 防雷接地防雷接地焊接長度不足13 屋面金屬管道設備防雷接地未做防雷接地第一節工程概況編及編制依據工程由 5 棟單體住宅樓構成,工程性質為民用住宅樓,地上12、16、17 層,建筑檐口高度48.7 米 ,本次2、施工的范圍總建筑面積約為41885.7 平方米。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第二節質量通病防止措施1、混凝土梁板裂縫1.1 模板支設制定穩固合理的支撐體系,保證模板穩定。1.2 混凝土澆筑完成進行薄膜覆蓋, 提供水泥水化作用必須的適當的溫度,濕度條件,以保證正常的水化作用。1.3 混凝土養護期內進行澆水養護,保持混凝土長期保持濕潤狀態。1.4 控制露面上人、上料時間及數量,避免混凝土前期受到動荷載擾動產生裂縫。1.5 對于設計方面可能產生裂縫的內容及時和設計溝通變更。2、模板工程夾渣蜂窩柱、梁柱節點、混凝土墻以及梯板的模板安裝均應在其根部預留100103、0mm 的垃圾出口孔,清洗垃圾后再予封孔, 防止接口處出現夾渣現象。垃圾出口孔按下列要求留設:(1)柱、梁柱節點每根(處)留一個垃圾孔;(2)樓梯板每跑留一個垃圾孔;(3)混凝土墻每 3m留一個垃圾孔。3、鋼筋工程施工質量通病3.1 梁二排鋼筋固定應符合下列要求:分隔筋梁面二排縱筋梁面一排縱筋2535分隔筋梁面一排縱筋梁面二排縱筋梁底二排縱筋35分隔筋分隔筋35梁底二排縱筋2535(1)一、二排縱筋之間的凈距不小于25mm 或一排縱筋直徑的較大者,但也不大于 35mm 。如箍筋彎勾阻擋二排縱筋位置,應按上圖處理。(2)分隔筋直徑不小于25mm 或一排縱筋直徑的較大者, 一、二排縱筋與分隔筋三者4、必須用粗鐵絲綁牢。(3)梁面第一分隔筋距支座0.5m 處設置,以后每增加3m設一處,同一面縱筋每跨不少于2 處;(4)梁底第一分隔筋距支座1.5m 處設置,以后每增加3m設一處,每跨不少于 2 處;3.2 箍筋框架梁、柱箍筋應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梁、柱箍筋應按圖9.2a 制作;當梁、柱縱筋較密,無法按圖9.2a 制作時,應做成焊接封閉環式箍筋( 如圖 9.2b 或規范的焊接工藝 ),不得焊傷箍筋。圖 9.2a 圖 9.2b(2)梁柱節點箍筋必須按圖9.2a 或焊接封閉環式箍筋制作,并按設計要求的間距加密箍筋。3.3 墊卡、墊塊及鋼筋保護層3.3.1 墊卡及墊塊:禁止使用碎石做梁、 板、基5、礎等鋼筋保護層的墊塊。梁、柱、墻、基礎的鋼筋保護層宜優先選用塑料墊卡;當采用砂漿墊塊時,強度應不低于 M15 ,面積不小于 40mm 40mm 。梁柱墊塊應墊于箍筋處, 厚度為縱筋保護層厚度減去箍筋直徑; 基礎墊塊厚度同基礎保護層。3.3.2當板受力鋼筋和分布鋼筋的直徑均小于10mm時,應采用圖3.3.2.a所示支架,支架間距不大于800mm ,支架與受支承鋼筋應綁扎5d10dAA箍筋直徑焊接 10d135010dA -A牢固;當板受力鋼筋和分布鋼筋的直徑均不小于10mm時,可采用圖3.3.2.b所示馬蹬作支架。馬蹬在縱橫兩個方向的間距均不大于800mm ,并與受支承的鋼筋綁扎牢固。 當板厚 6、h200mm 時馬蹬可用 10 鋼筋制造;當 200mm h300mm 時馬蹬應用 12 鋼筋制;當 h300mm 時,制造馬蹬的鋼筋應適當加大。圖 9.3.2.a 圖 9.3.2.b 4、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通病4.1 樓板、屋面板混凝土澆筑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施工中應派專人護理鋼筋,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4.2 對已澆筑完畢的混凝土養護應符合下列規定:4.2.1 應在澆筑完畢后的12h以內(終凝后)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淋水養護:(1)根據氣候條件,淋水次數應能使混凝土處于潤濕狀態。養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2)用塑料布覆蓋養護,應全面將混凝土蓋嚴,并保持塑料布內有凝結水。(3)7、日平均氣溫低于5時,不得淋水。4.2.2 混凝土養護時間應根據所用水泥品種確定:(1)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d 。(2)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搞滲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 14d。4.2.3 對不便淋水和覆蓋養護的,宜涂刷保護層(如薄膜養生液等)養82排距550000直徑 d10mm1m直徑 d16mm兩面焊接200h25 252525 8000h(注: h為模板面至面筋底高度)護,減少混凝土內部水分蒸發。圖 10.1.a4.3 施工縫設置及處理:(1)當設計未作要求時,樓屋面施工縫留設位置及表面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留在結構受剪力8、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有主次梁的樓板應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間 1/3 范圍內。(2)板厚 200mm 時應按圖 10.1.a 留階梯縫。(3)板厚 200mm 時應留直縫。(4)進行表面處理時、 混凝土強度必須大于1.2N/mm2。主要處理工作有:清除雜物、水泥薄膜、松動碎石和砂漿鑿毛并濕潤養護。(5)繼續澆筑混凝土時施工縫表面應充分濕潤且不得積水。5、砌塊墻材裂縫5.1 砌塊砌筑時,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和輕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齡期不得少于 28d,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齡期不應少于15d。5.2 砂漿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筑砂漿的密度不應大于1800kg/m3,分層度不應大于 20mm ,粘結9、強度(剪切)不應小于0.2MPa ,收縮率不應大于0.11%。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和輕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筑砂漿的密度不應小于 1800kg/m3, 分層度不應大于 25mm 。 施工時所用的砂漿,宜選用專用的小砌塊砌筑砂漿。hh200h22h 45.3 砌筑方法非承重砌體頂部應預留空隙,再將其補砌頂緊。墻高小于3m時,應待砌體砌筑完畢至少間隔3d 后補砌;墻高大于 3m時,應待砌體砌筑完畢至少間隔 5d 后補砌。補砌頂緊可用配套砌塊斜頂砌筑,在砌體頂部預留 200左右空隙,按下圖所示方法砌筑。1- 砌體轉角部位 2-砌體中部6、屋面漏裂6.1 砌體女兒墻,砌體強度等級應大于Mu10 ,10、 砂漿強度等級不低于M10 ,按圖紙要求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按設計要求設置鋼筋混凝土壓頂。6.2屋面工程宜采用防水保溫隔熱構造;宜采用現場發泡的硬泡聚氨酯、聚苯乙烯板等導熱系數0.05w/(m.k) 的高效保溫隔熱材料;不宜采用水泥膨脹珍珠巖、水泥膨脹蛭石等水溶性保溫隔熱材料;7、門窗滲漏7.1 推拉窗扇應設限位裝置。7.2 外窗下框宜有泄水結構,如無時應做如下處理:(1)推拉窗:導軌在靠兩邊框處銑8mm 寬的泄水口;(2)平開窗:在靠框中挺位置每個扇洞銑一個 8mm 寬的泄水口。7.3 鋁合金窗外周邊留寬5mm 深 8mm 槽,防水膠嵌縫。7.4 安裝所用的螺絲應為銅螺絲或不銹鋼螺絲,釘口11、應做好防滲處理。7.5 每條窗邊框與墻體的連接固定點不得少于2 處,間距不得 0.5m,邊框端部的第一固定點距端部的距離0.2m。1322137.6 窗高 2m或面積 6m2的窗框宜固定在混凝土或其它可靠構件上。7.7 鋁合金門窗框安裝前, 應撕去水泥砂漿接觸處的包裝紙并涂刷聚氨酯清漆等保護劑。門窗框與墻體安裝縫隙宜用防水砂漿或聚合物水泥砂漿嵌填飽滿,必要時也可采用注漿工藝,不得使用混合砂漿嵌縫。8、生活給水系統管道滲漏:8.1 根據給水系統的工作壓力、水溫、敷設場所等情況合理選材,管件應與管材配套。8.1.1 條進行水壓試驗。9、消防給水系統管道焊接不良鍍鋅鋼管應采用螺紋、法蘭或卡套式(溝槽12、式)連接,不得采用焊接。10、電氣線路敷設的金屬導管、線槽、橋架及其支架保護接地不良10.1 非鍍鋅電纜橋架、線槽間連接板和螺紋連接的導管接頭兩端跨接接地線應采用截面不小于4mm2 的銅芯導線,其中導管、線槽兩端應采用銅芯軟導線。10.2 接地連接點防松裝置齊全,存在的涂層應先局部清除。11、電氣線路敷設套接緊定式金屬導管導管連接不良11.1 所選導管接頭、緊定螺釘、線盒連接件應符合套接緊定式鋼導管電線管路施工及驗收規程的要求。11.2 導管與接頭連接時,管端應插到止位環處。11.3 導管連接時,緊定螺釘應緊固并擰斷釘頭。12、防雷接地防雷接地焊接長度不足12.1 避雷帶、均壓環、接地干線焊接連接時,圓鋼與圓鋼、圓鋼與扁鋼應雙面施焊, 搭接長度為圓鋼直徑的6 倍;扁鋼與扁鋼應不少于三面施焊,搭接長度為扁鋼寬度的2 倍。焊縫連續飽滿。12.2 焊渣清除干凈,防腐良好。13、屋面金屬管道設備防雷接地未做防雷接地13.1 所有屋面金屬管道設備應與建筑物防雷系統可靠連接。13.2 鍍鋅管道的防雷連接應采用抱箍式連接卡與系統連接。不得直接在鍍鋅管上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