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縣建筑業發展情況(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7929
2022-07-07
2頁
31KB
1、沭陽建筑業發展情況2006年,全縣填報建筑業統計年報的三級及三級以上建筑業企業共45家,同比增長18.4%,其中總承包企業22家,專業承包企業14家,勞務企業9家。上述企業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0.77億元,在全縣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 一、全縣建筑業的基本情況 1、企業分類情況 目前45家建筑企業,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及國有控股建筑企業3家,占6.7%,非國有及非國有控股企業42家,占93.3%;按國民經濟行業分組,房屋建筑工程類企業36家,占85.7%,建筑裝修裝飾類企業4家,占9.5%,其他建筑業5家,占11.9%,建筑安裝業是空白;按企業資質等級分組,特級企業沒有;一級企業5家,占2、11.9%,且皆為勞務分包企業;二級企業9家,占21.4%,其中4家為勞務分包企業;三級以下企業28家,占66.7%。從企業分組不難看出,全縣建筑業主要是以房屋建筑工程為主,并且企業資質等級以三級為多。 2、生產經營情況 2006年全縣資質等級以內總承包及專業承包建筑企業36個,與建設單位共新簽工程施工合同11.50億元,比上年增加1.89億元,同比增長19.7%。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0.77億元,比上年增加2.32億元,同比增長27.5%,其中完成建筑工程產值10.73億元,同比增長90.9%,安裝工程產值0.03億元,同比下降96.8%;其他產值0.01億元,不及上年的百分之一。完成竣工產值3、8.01億元,比上年增加1.17億元,同比增長17.1%。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74.5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5。8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5.6%,其中新開面積163.0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9%。年平均從業人員1.82萬人,同比增長43.3%,工程結算收入10.66億元,同比增長42.3%,利稅總額9296萬元,同比增長26.3%。 3、橫向比較情況 從2006年江蘇建筑業發展報告中的2006年江蘇各縣(市、區)建筑業主要指標名次看,2006年全縣建筑業企業營業額為11.18億元,排名第62位;所有者權益3.98億元,排名第55位;利稅總額0.93億元,排名第54位;勞動生產率6534萬元4、/人,排名第54位;人均報酬8296元/人,排名第64位。全縣各項主要指標的名次均靠后,且低于周邊的泗陽、泗洪、宿豫、東海、漣水等縣區,全縣建筑業企業營業額還不及漣水的四分之一。 二、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全縣建筑業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基礎管理和管理人員、施工隊伍素質以及所開辟的建筑市場景氣等情況來看,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高增長、低效益問題困擾企業發展。2006年建筑業總產值增長幅度達27.5%,而企業的產值利潤率僅達到3.86%,利潤低得令人難以想象。大多數施工企業擁有的僅僅是常規技術,主要從事房屋建筑施工,差別化競爭能力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管理不到位,傳統建筑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5、,形成了一種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長、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傳統建筑業是資源消耗“大戶”,是建立在粗放型發展基礎上的經濟增長,資源耗費的沉重代價削弱了企業的利潤。 2、企業缺乏競爭力。2006年,全縣擁有二級資質以上等級的總承包及專業承包建筑企業5家,占全縣資質企業的13.9%,完成產值4.09億元,占全縣資質企業的38.2%。到目前為止,沭陽尚無一家一級總承包建筑企業,建筑企業規模不大,實力不強,市場競爭力弱。近幾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不斷擴大,建筑市場也越來越旺,但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全縣建筑業企業由于資質等級低,缺乏資金,機械設備也陳舊,加之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低等因素,市場的競爭力明顯不6、足,致使規模大的工程項目大多被縣外建筑企業承建。 3、企業經營領域狹窄。全縣建筑企業在專業結構上偏重于房屋建筑,目前,建筑企業大多以實施傳統的施工總承包方式為特點,與建筑相關的項目管理、設計、融資等各項綜合服務能力較弱,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建筑企業自身的發展,不利于在市內、市外建筑市場上的競爭。建筑安裝業還是空白,專業施工隊伍發展緩慢,跟不上做大做強全縣建筑業總趨勢的需要,使建筑企業很難多方位承攬建設工程項目。 4、企業經營管理層力量薄弱。一些企業管理層素質及科教投入遠不能適應現代化企業規范運作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高層次、懂管理、懂技術、懂經濟的建筑業企業管理人才緊缺,特別是一些低資質的建筑企業,這方面的問題尤其突出。 5、工程款拖欠問題依然存在。拖欠工程款是多年來困擾建筑業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近年來,雖然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采取了多種措施,加大了清欠力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舊帳未徹底清除新欠又增。2006年末,全縣建筑業企業被建設單位拖欠工程款6962萬元,其中已竣工項目拖欠476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