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間建筑結構特點(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8124
2022-07-07
5頁
65.51KB
1、鄭州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學院建筑概論課程論文題目:山西傳統民居結構研究學生姓名:李成鍇學 號:20090680206 2012年 5 月31日山西傳統民居結構研究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山西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山西境內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運城、臨汾、太原、長治盆地此外,東部還散布著晉城、壽陽、襄垣、黎城、陽泉等小盆地。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氣候特點,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建筑特色。現在人們庭院中點綴各色花束,行人過道,室內套間隔舍,設廚房、臥室、客房、書屋等等,現代化家具也進2、入家庭。這一類型住房,一般是城郊或鎮子里居多。農村里,多數是新蓋的平房,瓦房、二層土樓房,山區仍有人住土窯洞,窯洞大多磚碹、土碹。住宿格式未變,但建筑材料,室內陳設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在晉東南的平順縣境內,農村住宅,以窯洞房居多。而在陵川縣內,卻是二層樓房居多。近幾年,隨著農村住宅條件的不斷改善,二層土樓房也逐漸多起來。一般二層用于存放糧食等,一層居住。山西民居是北方民居的代表,最具代表性的要數平遙和祁縣兩地。平遙古城相當完好地保存著明清時期的風貌,素有“中國古代民居建筑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跡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實為國內罕見。199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古城中保存有400多處近代民3、居,典型地體現著我國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的風格和特點。山西現存比較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多達數十處,如晉中的喬家、王家、曹家、渠家、常家等院落建筑群,晉東南的皇城相府、郭峪村老巷老宅、柳氏民居堡寨,晉南的丁村老宅,晉西北的磧口古鎮及其民居建筑等等,展示著幾百年來山西民居的輝煌成果。現在對外開放的幾個大院也僅僅是當年規模的一部分。在祁縣最出名的要數喬家大院。喬家大院由著名晉商喬致庸家族所建,喬家大院位于晉中地區祁縣東環鎮喬家堡村,是山西省集中反映晉中地區民俗的博物館,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它有院落19進,房屋313間,中式結構的院落構思精巧,平面布局呈“雙喜”字形。館藏文物豐富,反映了晉中濃郁的鄉土人情,4、風俗習尚。喬家大院的特點之一是外實內靜,也就是民居的外圍是高大的實墻,而內部自成一個與外界隔絕的空間,形成一個外實內靜的神韻。喬家大院外圍的磚墻厚實穩重,阻隔了外面摩肩接踵,熙來攘往,吆喝叫賣的嘈雜之聲,使宅內形成一種安寧恬靜的生活環境。喬家大院建筑的另一個特點是單坡屋面,屋面內傾。這樣單坡屋頂背后的高墻對準院外,墻體高大,具有防御功能。山西一帶氣候干旱,春季常有大風、沙塵暴,外墻的高大具有封閉性,可以防風沙。屋面內傾,雨水向內流,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晉商勤儉持家的優良作風。這樣的建筑風格在以前的晉商家里非常普遍,舊時的鄉紳富豪之家也是不同凡響的。晉東南一帶的鄉紳人家住房講究幾合幾串5、,院子以四合樓院為主,房屋多達兩串三串院子。樓房多數軟裝、露明柱、施明暗八仙、貓頭滴水、屋頂半圓通瓦,五脊六獸,院內設亭、臺、樓、閣。“功名”人家,更是富麗堂皇,豎旗桿、掛匾額、裝建門面。匾額多數為功名、節、孝、賀、壽之類。有錢人家室內擺設,頗為講究。什么抽屜板箱、連三柜、八仙桌、太師椅、案頭條幾等等。官宦人家,則要擺時辰表、掛自鳴鐘、供“金佛牌位”、貼中堂屏對,八景詩書畫等。古代山西民間建筑可分為兩種:第一種就是窯洞房,在晉西北與晉北地區,包括呂梁地區都比較普遍。窯洞房中,又有幾種類型。一種是在黃土高原的土落千丈岸邊挖進去的窯洞。這種窯洞在山區比較多。挖進去的窯洞一般是一明兩暗。挖進去的窯洞6、中,又可分為幾種情況:一種是挖進去后在墻壁上抹上一層白灰、盤上炕便居住下來的。當然門窗是要用木框架做成,上面糊紙安玻璃。另一種便是在挖進去的窯洞內砌上一層磚,然后抹灰、盤炕、上門窗居住的。還有一種是把窯洞的前臉用磚砌過,里面保持原來土窯洞的。這幾樣,都是挖進去的窯洞。第二種就是用磚石砌成的窯洞,這種窯洞,在山區、平川都有。當地人所以要碹這種窯洞,主要原因是因為窯洞有“冬暖夏涼”的特點。這種窯洞,又可以分為幾種情況。一是全磚碹成的窯洞的特點。二是全部用石頭碹成的窯洞,三是全部用土坯碹成的窯洞。第四便是磚石混合,或磚坯混合碹成的窯洞。這幾種窯洞,里面大都要盤炕,上木框架門窗,是在平地上蓋的窯洞房。7、第二種是我們家鄉民間房子的特點,磚瓦結構由自己燒制的藍轉,用沙灰做黏合劑砌起來的房子,是傳統的四合院形式。種磚瓦房、平頂房,在上述地區一般都喜歡一明兩暗。明為堂屋,兩暗為住室,一連三間。在農村一般都是幾個兄弟一起住一個四合院。傳統的山西四合院大多一般將三至五開間的正房放在正北南向主軸線上,東西布置三開間的廂房,南邊放置三開間的倒座,倒座東端 設置住宅大門,完全符合“坎宅巽門”的風水要求。由四周住房組成的內院較為狹長。更高級一些的住宅則在倒座與內院之間形成一個帶形前院,用垂花門加以分割。四合院還可橫向或豎向并聯組成更大更多的院落,供人口多的大戶居住。山西民居更多的是由多進三合院豎向延伸,一般為二8、三進,各進間多用垂花門或腰門分割形成各自獨立的狹長空間,大門多居中開。各進院落的室外地坪均采取逐進遞增手法,以加強最后一進主房的氣勢。以一座最簡單的坐北朝南的四合院為例,正房向南,廂房處東西二側,倒座與正房遙遙相對,院子由這四組建筑圍合而成。然后再輔以院墻,形成對外封閉、對內開敞,有明確中軸線,左右對稱、布局合理的四合院居住形態。四合院內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嚴格的,內宅中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北房三間僅中間一間向外開門,稱為堂屋。兩側兩間僅向堂屋開門,形成套間,成為一明兩暗的格局。 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兩側多做臥室。 東西兩側的臥室也有尊卑9、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東側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側為卑,由偏房居住。東西耳房,可單開門,也可與正房相通,一般用做臥室或書房。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為臥室。也可將偏南側一間分割出來用做廚房或餐廳。 后罩房中型以上的四合院還常建有后軍房或后罩樓,主要供未出閣的女子或女傭居住。太原、陽泉一帶,農村人大都住平房,瓦房很少,即便有,也是解放前遺留下來的。太原、晉中、陽泉一帶,住房以四合院為多,但居室一般放在北房,而且按趨勢看,大有用北房代替四合院的可能。太原、晉中包括汾陽、交城、文水等縣,一般人家的四合院都有圍墻,有院門,院門裝飾也比較講究。院門有門樓,有些人家10、進門有照壁,上面用大“福”字醒目地放在那里。院門上,一般都涂有油漆。現在,好多人家的院門已經改變了過去木板門的習俗,改用鐵門,這一是為了安全,二是為了美觀耐用。晉中一帶的四合院,過去土坯房居多。如今,大多用一磚到頂的房屋代替。而且把紙窗戶換成了玻璃窗戶,便于采光。室內,仍然是土炕。為了取暖,習慣睡土炕。有許多家庭,室內地面都改用砂灰壓抹,干凈、整潔,還有的人家是用水泥地面的。室內裝飾,少不了窗花、炕圍畫,墻上貼年畫。晉中一帶的老百姓,也有不少人喜歡居住窯洞房。在平川地帶用磚、石碹成窯洞,為著住在里面冬暖夏涼。但也有一些縣份,比較偏僻,仍然住土窯洞。 人們都喜歡住窯洞房。靈石產煤炭,燒磚容易,因11、而修砌磚窯洞房者居多。在靠山地方也有打土窯洞居住的。在城關一帶,人們喜歡蓋瓦房。陽泉市的盂縣南鄉一帶的群眾,大多數群眾居住的是土木結構的房屋,也有部分磚木結構的房屋。當地人,院落一般是方形或是長方形的。有的是四合院,也有的是三合院,還有的是上、下兩院。院子一般都寬敞明亮,院內地面一般都是用磚鋪砌的。院內,一般正房,多數是三間,也有五間的。里面為套間。正房對面,是南房,當地人稱之為倒座。宅院四周,一般都筑有圍墻。那些過去的鄉紳大院,往往是深宅,有的一連兩、三進院落。 盂縣的北鄉,大都是土、木、石結構的單瓦房,住洞子房的較少。也有部分人家住磚瓦結構的房子。這個地方,院墻,房墻大都要用石塊壘起來,再12、用黃泥抹平,很少用磚去壘墻。盂縣東鄉,多數人家住青石砌成的窯洞,當地的窯洞房一段進深為一丈六尺,寬一丈一,高度為一丈。住土窯洞的人很少。當地人的窯洞,前臉子用磚石砌成,裝有門窗。當地人住的平房,基礎為石座子,墻是土坯砌的,用石灰和爐灰渣和起來打頂即成。這種房最簡單省工。晉南一帶,包括臨汾、運城兩個地區,大多數人家是居住土木、磚木結構的大屋頂瓦房,舊時多四合院,住房一連三間,北房多為主房。也有明三暗五的住房。晉南,也有多數地區的人住窯洞房,還有“地窨院”式的土窯洞。當然,也有少數地區有“二層樓”。 當地人有句俗語,稱之為“有錢不住東南房”。新中國成立后,農民住宅,多數為獨門獨院,住房大都改成一律13、北房,五間為主的形式,門窗高大,寬敞明亮。 房內,臥室多系土炕,近年來用床者也逐漸增多,而且,住二層樓、修建二層樓的人家也逐漸增多。晉南一帶的老百姓,平川人多住瓦房,山區人多位窯洞房。晉南人蓋房時,大都要貼對聯,放鞭炮,還要設便宴待客。這也是當地的習俗之一。 晉東南,包括長治、晉城,住房變化較多,可以說是各種住房都有。有瓦房、磚房、平頂房、窯洞房,更有特點的是當地人的二層樓房。 晉東南的二層樓,二層上一般不住人,只是放些糧食、家具,雜物之類的東西。一層,一般是居室。晉城位于晉東南和河南接壤,與河南的建筑風格有些相似。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什么樣的環境造就什么樣的生活特色。山西因其獨特地地理環境和人文氣息,成就了山西淳樸無華的民間建筑風格。參考文獻1 王其鈞地上博物館山西建筑M上海畫報出版社,2008:1101502 王金平山西民居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552584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63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0-26
17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14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3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