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傳統建筑裝飾與中原文化的血緣關系(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8252
2022-07-07
4頁
42.48KB
1、泉州傳統建筑裝飾與中原文化的血緣關系摘要泉州傳統建筑裝飾與中原文化之間有著緊密的血緣關系。中原人民的南遷、文人游學、商賈往來,是泉州傳統建筑裝飾藝術形成的社會基礎;移民帶來的大量人口和物質財富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繁榮,是泉州傳統建筑及其裝飾藝術繁榮的經濟基礎;儒家文化及其禮制思想,包括源于中原的新儒學,是泉州傳統建筑裝飾藝術形成的思想基礎。關鍵詞泉州傳統建筑裝飾;中原文化;血緣關系 中圖分類號J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93729(2010)02007004泉州傳統建筑裝飾具有強烈的地域特色,其形成經歷了一個吸收與融合的漫長過程。其中中原文化與地方文化的碰撞、融合,是泉州傳統建筑裝飾風格形成最2、為重要的因素。本文擬從社會、經濟、思想三個方面闡述泉州傳統建筑裝飾與中原文化的血緣關系。一、社會基礎泉州傳統建筑裝飾的社會基礎是泉州的歷史人口組成?!叭萆鐣?,其主體是一個移民的社會,其中95以上的居民。是不同歷史時期從中原地區的漢民族遷徙而來的,另一小部分,則是歷史上開放時期,外來民族到泉州進行經濟、文化交流,流寓下來的?!笔紫?,中原人民的多次南遷入泉帶來了中原的建筑樣式。古時候在泉州地區居住的是閩越族,他們紋身斷發、多食海產、善用舟車。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居住文化。自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始。永嘉二年的“八姓入閩”、唐朝初年的“陳政人漳”、唐末五代十國之一閩國的誕生及宋代“靖康之難”后宋廷政治中3、心的南移,都使得中原人民大批南移流入泉州,使泉州人口迅速增長,不僅對泉州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而且也帶來了中原的建筑樣式,豐富了泉州的居住文化,促成了泉州中原建筑樣式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南宋宗室與管理皇族宗室事務的“南外宗正司”遷入泉州,增強了泉州的經濟實力,并帶來了中原的宮廷建筑樣式及裝飾,刺激了泉州宮殿式民居的發展。此前,泉州原居民閩越族的建筑是干闌式建筑,不同于北方的合院建筑;而其后的泉州傳統民居是以廳堂庭院為中心、左右對稱、前后多層次進深的合院組合,與中原建筑形制相似?!半S著中原漢人的遷入。中原的建筑文化也被傳入閩南。泉州傳統古民居以三開間4、為基本單位,再組合成三合院或四合院以及以中軸線左右對稱布局,與中原地區晉、唐住宅形制特點一致”。其次,泉州文人北上游學或入仕中原、中原名士游學泉州或入泉為官,使中原建筑裝飾藝術得以在泉州傳播。泉州人才輩出,“歷代進士2500多人,文武狀元10人,立傳、著述不計其數”。由于泉州士子入仕中原,返鄉之后為示榮耀常修建宅院,自然將中原的建筑文化傳入泉州。加上中原入泉為官者及游學泉州的中原名士的輔助推進,中原的建筑形制及裝飾很快傳入了泉州,改變了泉州建筑文化的落后面貌。“從唐德宗年問常袞任福建觀察使起至明清,大批中原名士或慕名前來投奔,或為閩地秀麗山水而至,或前來授課講學唐中期之后,閩人開始中進士第,由5、此紛紛北上,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他們宦游歸里時帶回了中原文化。還有不少閩人北上訪學,也將中原文化帶回閩地?!边@些都使中原的建筑裝飾文化在泉州地區廣泛傳播。明正德丁丑科進士陳琛的故居(見圖1),就是一座深受中原建筑文化影響并具有典型閩南建筑風格的大厝。大厝為五開間、雙櫸頭、雙下房、大廳帶后房的格局。整個布局由中原建筑的四合院演化而來,并嚴格遵照封建禮制在建筑上的相關規定,體現出封建的等級秩序。大厝在設計時將布局、裝飾與晉江自然環境完美結合。晉江地處東南沿海,常受到臺風的襲擊,冬季常刮東北風。為此大厝坐東向西,主體建筑為單檐硬山式屋頂,屋面上還鋪設有紅色的筒瓦,檐口是精致的、排列有序的紅色垂花和花6、當頭。屋頂上兩端是高翹的燕尾脊,顯示出宮廷的雍容氣派。外墻為磚石壘筑,灰白花崗巖條石砌就的墻裙之上砌筑著紅磚,并形成吉祥裝飾圖案,磚墻上嵌著灰白的石窗,顯得色彩分明。行叫式大門裝飾華美,旁有兩個邊門,平坦的大石條鋪出大門前的石埕。兩根四方石柱上刻著對聯:“學乘濂洛關閩,心印羲文周孔。”室內為木構框架,到處雕刻著生動細致、精美富麗的飛禽走獸、花木魚蟲、山水人物等各式圖案。地面一律以“尺二紅磚”鋪就,色澤明亮,顯示出主人的高貴與建筑的地方個性。這一建筑既有典型閩南風格,又體現出中原建筑樣式及裝飾文化的影響。再次,中原和泉州商人往來經商是兩地的建筑樣式和裝飾交流傳播的另一途徑。中原與泉州雖遠隔數千里7、,但歷代都有商人為了獲利而往返其問,交流了物品的同時也相應地促進了兩地傳統建筑文化的發展。泉州通過陸路和海路都可到達中原,但陸路不如海路快捷方便,商人多通過海路往來中原。如在航海的旅程中,常能遇到各種風浪,為保平安,各地商人就修建媽祖廟,將泉州的媽祖文化和建筑文化傳到各地。同時,泉州商人到中原經商歸泉后,新建住宅多借鑒或仿制中原建筑裝飾的風格;而中原商賈到達泉州后為居住或商用而修建的房屋也更多地保留了中原特色,并在結合地域特色的基礎上,將實用性與審美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二、經濟基礎中原移民的大量入泉使泉州經濟社會有了巨大發展,為泉州港的興起和建筑文化的繁榮提供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帶來了先進的建筑8、文化藝術,南宋時期南宋宗室入遷并定居泉州更是促進了泉州民居文化的發展。人口的快速增長,使人們對居住空間的需求相應增大。由于受到封建禮制的約束,房屋的開間大小受到嚴格的限制。明會典規定:“公侯造屋七間九架,一品、二品,五間九架;三品至五品,五間七架;六品至九品,三間九架;庶民所居房舍,不過三間五架。”因此泉州傳統民居多為三開讓和五開間的布局。一些人口興旺的家庭只能通過增加進深和加蓋護厝來增加居住面積以滿足人口增長的需求,有時甚至加蓋好幾排護厝。護厝是在大厝的東西兩側跨院布置的縱向建筑。泉州民居布局雖來自中原的合院形式,但護厝則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經濟條件對裝飾的影響極大。中原移民帶來的豐厚物質財9、富,使得泉州傳統建筑裝飾更加精致、富麗。如大門的修建,財力雄厚者多大肆裝飾,最為奢華的行叫式大門由主大門和兩道左右扣門組成,裝飾尤其復雜精美。泉州大厝大門多為行叫式與塌壽式,兩者的區別在于行叫式大門入口處在內凹一次的基礎上再向內凹一次。這就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建筑裝飾的材料、工藝都會因屋主經濟條件的差別而截然不同。如石料,泉州盛產石材,有上好的泉州白、青斗石等品種以及大量普通的雜石,財力雄厚者多采用優質的泉州白、青斗石等品種。又如木料,經濟條件好的屋主,其門窗多用楠木、樟木雕制而成。再如雕刻工藝,其精細程度也是由經濟條件決定的。泉州石雕常見有透雕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影 雕。透雕費時費力,需將整塊堅10、硬的石材鏤空。難度可見一斑;影雕則需將青斗石經過水磨,使其表面光滑如鏡,然后用金剛針在石材表面鑿出大小、疏密、深淺各自不同的點,組成各色圖案。這些工藝都需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才能完成。可見,中原移民的經濟實力是促使泉州民居建筑及裝飾發展的重要因素。三、思想淵源中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文化,以儒家傳統思想為思想基礎。泉州傳統建筑文化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細枝末流,但同樣以儒家傳統思想為思想基礎?!白怨乓詠?,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主要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作基礎的。作為泉南文化,其思想根源也可追溯到儒家學說,泉州素稱海濱鄒魯,儒家文化積淀豐厚,因而它有著深厚的社會根基?!比輦鹘y建筑裝飾藝術處處折射11、出泉州古代工匠藝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與體會。圖案在泉州傳統建筑裝飾尤其是在石雕、木雕、磚雕中有大量的體現,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其構圖多變,題材豐富,形式各異,極富裝飾性;不論是對吉祥動物、民間傳說、歷史人物、神話故事或是對其他抽象圖案的表現,都可以從中看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可以找到中國古文化的淵源。首先,泉州家族文化源于中原。建筑裝飾也源于中原?!凹易逦幕傅氖羌易尻P系以及由此發生的種種體制、行為、觀念和心態”,它既是一種觀念,又是一種生活形式。一方面,“泉州家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是與泉州地區的開發直接聯系一起的。而泉州地區的開發,則是與歷史上中原和北方士民大量南遷緊密相關,因此可以說,多12、姿多彩的泉州家族文化,是由不斷南遷的中原士民逐步孕育出來的”;另一方面?!霸趥鹘y聚落中,從小家庭到宗族的組織關系和形態結構都決定著住宅的發展和形態必然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建筑形態,其形成的建筑空間也表現出共同的、普遍的模式”。中原士民因戰亂等原因進入泉州,為思念故鄉,建造住宅時沿襲了中原建筑的合院形式,使中原的建筑形制與裝飾傳入泉州。他們在建造住宅時多注重防御,將整個住宅建成一個封閉的大環境,使具有血緣關系的成員住在一起共同生活。隨著人口的繁衍。他們在相對獨立的合院外側增建稍低矮的護厝,組成若干小合院,形成中央的合院與周圍若干小合院連成一體的封閉大環境。大厝內由若干個獨立的具有血緣關系的小家庭組13、成。每個小家庭可不受干擾地生活在自己相對封閉的單元庭院內,這就逐漸形成了泉州的家族文化。由于儒家傳統思想的影響,泉州民居建筑一般布置在中軸線上的是用于會客、進行重大慶典活動的廳堂和供奉祖先及神靈牌位的頂落大厝;其他院落和住房則以廳堂為中心,遵照左尊右卑、前高后低的倫理次序排列。安排家庭成員的住房同樣嚴格遵照長幼、親疏、尊卑的儒家禮制。泉州傳統建筑裝飾藝術一如其布局,處處顯示出中原建筑裝飾藝術的影響,反映出儒家傳統思想的禮制觀念。從裝飾題材上看,泉州傳統建筑裝飾多為表現忠孝節義的人物故事、歷史故事和各種表現吉祥意蘊的動物、花卉、文字、博古、神仙法器等圖案。如常以三國、楊家將等歷史故事情節作為題材14、,表示忠義;以松、竹、梅三者組成歲寒三友圖,喻示高潔的品質和堅貞的友情;龍、鳳、蝙蝠、麒麟象征吉祥富貴;獅、虎、豹有鎮邪之意:瓶中插有如意,表達平安如意同類例子不勝枚舉,都表達了各種美好的祝愿,其中貫穿著濃濃的儒家文化精神。其次,源于中原的新儒家文化對泉州傳統建筑裝飾文化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以二程、朱熹為代表的新儒家文化對泉州乃至對全國的影響都不可估量,它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后期統治階級認同并用于統治全國的正統意識形態。新儒家文化的影響,表現在建筑上最突出的就是修建祠堂。“北宋中葉的著名理學家張載、程頤提出了重建家族制度的方案:一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組織宗族二是立家廟這里的家廟也就是后來家族制度中的祠15、堂。三是立家法特別是宋理學家朱熹把張載、程頤等人所提出的恢復宗子法的主張予以完善并付諸實施。他設計了一個宗子祭祖的方法:每個家族均建立一個祠堂”由于朱熹的倡導,泉州尊祖敬宗、修建祠堂之風大盛?!懊鞔院螅S著泉州家族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建造家族祠堂成為各個家族的主要追求,家族的祠堂建造進入一個競相仿效的時期?!比莞鱾€家族都有祠堂,族大的還形成了總祠和支祠,有的家族祠堂多不勝數。祠堂的建造根據家族的能力盡可能建造得大,裝飾上也盡量華麗。可見,源于中原的新儒學之先期代表人物張載及程頤提出的重建家庭制度及立家廟的主張被閩學之朱熹繼承并發展,提出建立祠堂的方針,這對泉州建筑祠堂之盛行產生了很大影響。綜上所述,中原文化從各個方面都深刻地影響著泉州傳統建筑裝飾藝術。“由于歷史的流變。中原文化逐漸進入閩海地區,并成為主導文化,使該地區文化在原有百越文化因素中融入了中原地區的儒家文化因素,成為中原傳統文化與地域性多種文化的復合體?!边@也表明了泉州傳統建筑裝飾藝術的風格是與包括建筑在內的中原文化之間有著緊密的血緣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