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率、建筑密度、總建筑面積、使用率、建筑間距(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8285
2022-07-07
3頁
19.50KB
1、基本建筑用語-容積率、建筑密度、總建筑面積、使用率、建筑間距容積率(Plot Ratio/Volume Fraction):項目用地范圍內總建筑面積與項目總用地面積的比值。 計算公式: 容積率=總建筑面積總用地面積 當建筑物層高超過8米,在計算容積率時該層建筑面積加倍計算。容積率越低,居民的舒適度越高,反之則舒適度越低。所謂“容積率”,是指一個小區的總建筑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對于發展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對于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綠地率也是如此。綠地率較高,容積率較低,建筑密度一般也就較低,發展商可用于回收資金的面積就越少,而住戶就越舒服。這兩個比率2、決定了這個項目是從人的居住需求角度,還是從純粹賺錢的角度來設計一個社區。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3,綠地率應不低于30%。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項目都能做得到公攤公攤面積的計算: 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筑面積 公攤系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筑面積*總套數) 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墻體面積 影響公攤面積的因素: 1、戶型 同一棟樓里一梯一戶、一梯兩戶和一梯三戶是不一樣的,典式樓和板式樓市不一樣的。 2、套內面積 正如你所說,房子大就多點,房子小就少點 3、公共設施 只有樓梯和既有樓梯又有電梯是不一樣的,公共設施、3、走廊越多公攤就越大。 4、建筑規模 樓梯高度越高公攤越大。 普通住宅的一般公攤比例: 多層:8%15% 小高層: 10%20% 高層:15%30%建筑密度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是指建筑物的覆蓋率,具體指項目用地范圍內所有建筑的基底總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圍內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占用地面積比例的一個概念 建筑密度大,說明用地中房子蓋得滿,反之則說明房子蓋得稀 建筑密度=建筑首層面積/規劃用地面積 比如一塊地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3000平方米,這塊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建筑密度不可能4、超過1,一般不會超過40-50,因為用地中還需要留出很多面積作為道路綠化廣場停車等等。總建筑面積 指在建設用地范圍內單棟或多棟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層建筑面積之總和。在住宅建筑中,計算建筑面積的范圍和方法是: (1)單層建筑物不論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層計算,其建筑面積按建筑物外墻勒腳以上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單層住宅如內部帶有部分樓層(如閣樓)也應計算建筑面積。 (2)多層或高層住宅建筑的建筑面積,是按各層建筑面積的總和計算,其底層按建筑物外墻勒腳以上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二層或二層以上按外墻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3)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及相應出入口的建筑面積,按其上口外墻(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層及其5、保護墻)外圍的水平面積計算。 (4)用深基礎做地下架空層加以利用,層高超2.2米的,按架空層外圍的水平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筑面積。 (5)穿過建筑物的通道,建筑物內的門廳、大廳不論高度如何,均按一層計算建筑面積。大廳內回廊部分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筑面積。 (6)電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和附墻囪等均按建筑物自然層計算建設面積。 (7)住宅建筑內的技術層(放置各種設備和修理養護用),層高超過2.2米的,按技術層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筑面積。 (8)獨立柱雨蓬,按頂蓋的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筑面積;多柱雨蓬,按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筑面積。 (9)突出房屋的有圍護結構的樓梯間、水箱間、電梯機房等,按圍6、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筑面積。 (10)兩個建筑物之間有頂蓋的架空通廊,按通廊的投影面積計算建筑面積。無頂蓋的架空通廊按其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筑面積。 使用率使用率是房地產市場上一個約定俗成的參考指標,使用面積與建筑面積之比,用百分數表示。使用率可以反映出商品房使用面積的大小,具有一定參考性。 板樓:80%(大約);塔樓75%(大約);寫字樓70%(大約);商場65%(大約)。使用率與人流量密切相關,人流量大的地方,使用率低。得房率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也就是銷售面積)之比。 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建筑面積。 銷售面積=套7、內建筑面積 +分攤得公用建筑面積。得房率是買房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計算房屋面積時,計算的是建筑面積,所以得房率太低,不實惠;太高,不方便。因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積就越少,住戶也會感到壓抑。一般,得房率在70左右比較合適,公共部分即寬敞氣派,分攤的面積也不會太多,比較實惠。建筑間距建筑間距是指兩棟建筑物外墻之間的水平距離。城市規劃特別是在詳細規劃中對建筑間距有很嚴格的要求。主要是根據日照(南北向建筑)、通風、采光、防止噪聲和視線干擾、防火、防震、綠化、管線埋設、建筑布局形式、以及節約用地,綜合考慮確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滿足日照要求作為確定建筑間距的主要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筑消防設計規范規定多層建筑之間的建筑左右間距最少為6米,多層與高層建筑之間為9米,高層建筑之間的間距為13米。這是強制性規定。 韓國的建筑間距不同,由于土地屬于個人私有,每個地塊都要充分利用,所以多層建筑之間多為1米。 建筑間距系數:指遮擋陽光的建筑與被遮擋陽光的建筑的間距為遮擋陽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數。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