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建筑農民工的安全意識(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8305
2022-07-07
5頁
25.15KB
1、如何提高建筑農民工的安全意識農民工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出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不僅是服務行業及輕工業產品生產的主要力量,也是我國建筑業的主力軍和生力軍。由于農民工像候鳥一樣往返城鄉,流動性較大,而且頻繁更換單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農民工的不穩定狀態,也不能全面掌握某項專業技能的知識,給建筑業施工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每年農民工傷亡人數十分嚴重,安全形勢相當嚴峻。因而,提高農民工安全意識,已經成為當前保護農民工生命安全,降低安全事故率,促進全社會和諧發展的一項緊迫任務。筆者就如何提高建筑業農民工的安全意識做些探討。一、建筑業農民工的現狀我國建筑業農民工隊2、伍約萬人,占全國農民工總數的30%以上,占建筑業一線人員的90%以上。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建筑業農民工主要來自建筑業大省和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年齡一般在歲至歲之間,其中歲左右的年輕人占以上;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約占以上。由于他們文化素質低、組織程度差,缺少自我保護意識,其合法權益非常容易受到侵害。從發生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各類事故統計來看,農民工也占90%以上。這兩個90%,足以表明,建筑業安全生產工作的主體是農民工,這支龐大的隊伍足以對整個建筑業安全生產形勢產生巨大影響。而進城農民工中的大部分人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尤其是新進城的農民工,剛放下農田的“鋤頭”,走進工3、地拿起“榔頭”就干活。從民工受教育情況來看,有些是來自偏遠山區,我國雖然推行中、小學九年義務教育制,但在農村,因受條件限制,特別是偏遠山區,九年義務教育的受教育年限和質量遠不如城鎮。這些人應具備的基礎和知識相對較差,有的只有小學畢業,有的雖然初中畢業,但知識水平只相當于小學水平。農民工因為沒參加崗前培訓、或崗前培訓的實際數量和質量不能保證,基本不具備應有知識。往往是在家蓋雞舍、豬圈的,進城后就蓋高樓大廈;在家操作農用機具的到工地操作大型建筑機械。剛放下鋤頭即拿磚刀、剛洗掉泥腳即戴巾(安全帽)的粗放勞動型在用人單位安全生產上崗培訓缺失的情況下,由于不熟悉基本操作要求,極易引發事故。有的農民工習慣4、田間地頭躺下就睡,到了工地也如此,在砌到一半的墻頭上睡,結果一個側身就直墜地面。雖然各級主管部門和各建筑施工企業相繼出臺一些政策、辦法和措施,但由于違章作業等農民工自身問題引起的安全生產責任事故仍頻頻發生,使建筑行業成為繼煤炭、交通之后的第三大安全事故高發行業;同時,統計數字和客觀事實表明:超過95工傷事故是由于農民工自身的“三違”(即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原因造成的,從構成事故的三個因素,即人員-施工設備-施工環境的關系分析,建筑施工現場的施工機械設備和施工環境因素相對比較穩定(除極個別施工項目外,絕大部分工程的施工環境和機械設備是可以滿足安全生產條件的),只有“人員”是最活的因5、素,而人員(特別是施工作業人員)又是改變建筑施工現場、施工環境、機械設備的主體。因此,緊緊抓住“人員”這個活的因素,開展農民工安全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是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關鍵,是預防事故發生的最根本措施。二、建筑業農民工缺乏安全意識的問題及原因農民工隊伍龐大松散,無序流動,帶來行業管理困難。農民工是以勞務形式進入建筑工地,大多數是屬于自愿、松散的臨時性組合團體,每天站在十字街口的勞務市場,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而用人單位則重使用、輕培訓,安全教育很難落實,缺乏有效的管理體制。盡管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難和問題。首先,部分農民工對自身培訓需6、要的認識不足,目光放得不長遠,因而積極性不高,遇到提醒他們注意安全,他們總會說自己注意就行了,沒有意識到制度和培訓的重要。不少農民工參加安全培訓都是各級政府下達指標,甚至可以說是被迫去參加的。其次,一些企業管理人員認為,工人只要每天完成生產任務“能干”、“夠用”就行,有些企業,對農民工技能升級的培訓還有些熱情,對安全培訓則一點興趣都沒有。最后,農民工的培訓具有教育對象分散且流動性大、教育層次不齊、教育時間不定、約束力不強等特點,這使農民工安全教育培訓質量難以保證。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1、一些農民工大部分來自相對比較貧窮的地區,對未來沒有什么特別的期望,不會進行自我投資,對任何培訓都沒有7、興趣。2、不少農民工外出打工除了經濟收入并沒有別的目標,只關心收入的變動,而忽視了自身的安全能力。3、由于參加培訓,很多農民工需要支付車票、伙食費、住宿費等費用,這些對他們而言,也是不菲的費用。4、由于企業用工制度和農民工自身條件所限,他們只能找到一些短暫的工作,這種狀態,使他們只能選擇得過且過方式。很難激活其潛在的培訓需求和培訓熱情。5、用人單位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其在農民工培訓問題上不愿有較多投資。一些企業以農民工缺乏穩定性為由,拒絕對其實施培訓。這就導致一些農民工雖打工數年,但沒有參加過什么培訓,更不用說安全培訓。三、提高建筑業農民工安全意識的對策1、在建工程要營造安全文化氛圍。安全文8、化理念是安全生產的安全靈魂,是促進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途徑,具體地說安全文化就是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規范員工的安全行為,是增強員工安全素質的形式和手段。安全文化就是利用寓教于樂的多種形式,來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就拿市級文明標化工地來說,安全文化就搞得很好。當作業人員每天邁進施工作業區的時候,就會感覺到撲面而來的安全文化氣息,生活區門架上、建筑工地防護棚上和路邊宣傳牌上那一句句的安全警示句,“高高興興上班,安安全全回家”、“事故出自一人手,安全來自眾人力”、“安全生產的大敵,思想麻痹和大意”等等,是那么的和仄押韻和朗朗上口。一句口號,一個案例,一條標語,一期黑板報,.通過一點的事情,通過9、不斷的老生常談,逐步將這些安全意識灌輸到職工的腦海中,形成一種安全的文化氛圍和安全理念。2、加強建筑業作業人員的崗前培訓。建筑工地對農民工的崗前培訓應當根據農民工的工作特點采用集中授課和現場指導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可以把課堂開在工地、車間。在開課時間上可采取脫產和業余相結合,節假日、休息日、八小時之外,只要有需要就開班開課。學制上也可以采取系統培訓、短訓、超短訓班相結合的形式,使培訓的成果一點積累。在平時,也可以制作出一些安全知識的教學光盤,使農民工在業余時間或在食堂吃飯的時間灌輸安全知識。為保證培訓質量,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可委托相關培訓機構對建筑業作業人員的崗前培訓進行考核,按照“統一命題、統一10、考試、統一發證”原則,作業人員考試合格后,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給實名制的“建筑工人平安卡”。(此卡可集暫住證、工傷保險證、教育證及民工春運期間往返乘坐火車實行半票優惠的憑證等讓利于民的措施為一體,有利于激發農民工為擁有此卡而學習安全知識,并加以愛護。)3、積極協調和組建安全培訓基地,以建筑業協會、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牽頭,企業合辦,招聘骨干教師,依法提取承包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以及提取部分建筑施工企業為工程項目作業人員交納的工傷保險費用,統一用于農民工培訓。培訓可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例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以民工學校教育及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技術交底為契機,針對工程的特點進行理論與實11、踐相結合的培訓,比如電焊工就是以培訓電焊的安全知識為主;腳手架搭設就培訓腳手架的搭設安全理論與實踐的培訓。此種情況應屬“強行灌輸”“填鴨式”的教育培訓,有收效,比不培訓讓農民工“盲人摸象”要好的多。但是真正解決農民工熟練地掌握安全生產技能技巧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實踐過程。對農民工進行培訓教育的目的是使農民工能夠把所學安全生產的理論用以指導個人的安全生產實踐,從而有利于保護自己。直觀的感官教育培訓方式。直觀培訓是通過形象化的手段達到安全生產教育目的。比如情境教育,漫畫宣傳教育,影音電視教育,安全技能技術的演練等,在心理學上表現為充分調動農民工知覺的選擇性與理解性。情景教育讓農民工有身臨其感的感覺;漫12、畫宣傳以形象化的形式使農民工深深把安全生產知識印記在腦海里;影音教育使農民工獲得安全生產意識的最佳教育途徑。開展文藝活動的教育方式。豐富農民工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活,把安全生產的知識技能技巧融匯于文藝活動中去,達到寓教于樂的教育目的。顧名思義,農民工來自農村,出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占大多數,受教育程度有的較低,還有的目不識丁,甚至連自己的名字怎樣寫都不知道。要他們學習枯燥的安全生產技術理論,可以說是對牛彈琴,完全是施工經驗型。而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能充分調動這類農民工的安全生產情趣。總而言之,加強農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是企業安全工作的靈魂,是降低安全事故率,促進建筑業安全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緊緊把握安全生產管理和培訓,堅持“安全發展”指導思想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以全面提高農民工意識為目標,以預防和減少各類傷忙事故、保護農民工職業安全健康權益為目的,以農民工安全教育培訓為核心,落實責任,規范管理,提高質量,加大農民工特別是高危行業農民工的安全培訓力度,努力營造一個健康發展的建筑施工安全環境。 5 / 5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