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當代建筑與枯山水(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8392
2022-07-07
4頁
41.91KB
1、日本當代建筑與枯山水摘要: 枯山水是一種造園手段,但在今天,它已經成為日本傳統建筑文化的符號之一,這是因為在“枯山水”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涵義,使得它擁有旺盛的生命力。關鍵詞:當代日本建筑 ,枯山水,禪宗,茶道,苦行自律,物哀,枯淡Abstract: dry landscape is a la means, but today, it has become the symbol of the Japa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one, this is because in the dry landscape contains the rich 2、cultural connotation, make it have vigorous vitality.Keywords: contemporary Japanese architecture, dry landscape, zen, the tea ceremony, austerity self-discipline, the thing , is light中圖分類號:G26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日本建筑屬東方建筑體系,除了具有東方建筑的共性外,日本又是一個有著獨特建筑文化的民族。提到日本的傳統建筑文化,我們就不能不提到“枯山水”文化。在今天,“枯山水”不僅僅是一種造園手段,更代3、表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使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界獨樹一幟的力量。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枯山水在當代仍然牢固地根植于日本民族的文化傳統中。新一代日本建筑師們,在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的道路上,不停地探索,設計出許多具日本傳統風格的作品。我們常說,安藤忠雄創造的教堂內部是極富宗教意義的空間,呈現出一種靜寂的美,與日本“枯山水”庭園有著相同的氣氛。置身于長谷川逸子設計的庭院中,見不到城市的喧囂,抬頭是藍天與純凈的晶體“山巒”,四顧是連續的夢幻表面,與傳統的“枯山水”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景觀規劃,或是建筑室內設計中,加入了“枯山水”,我們就會感覺到強烈的日本氣息那么,究竟什么是枯山水,它又蘊含著怎樣的文4、化含義,使得它成為日本傳統建筑文化的精髓之一。一, 什么是枯山水枯山水,顧名思義,庭園內不用水,表現的山水是干枯的。它以各種形態的天然塊石代表山巖、島嶼,地上鋪設白砂(一種從河灘中采來的石英砂),砂面上耙出水波紋的圖形,以象征江河湖海。通過塊石的排列組合,白砂的鋪襯,形成山峰、島嶼、澗谷、溪流、湖海、瀑布等多種山水景觀。園中有時也點綴一些常綠的樹木和灌木花卉,或苔蘚、薇蕨(微小的蕨類),或者根本沒有花木。在枯山水中,庭園中所使用的石頭不同于中國的湖石,它不求瘦、皺、漏、透,而求氣勢渾厚;理石方法也不是疊掇,而是利用石頭本身的特點,單獨或成組地點布。象征水面的白砂常被耙成一道道曲線,猶如萬重波瀾5、,石塊根部的砂石耙成環形,似驚濤拍岸。花木疏簡而矮小,精心控制樹形而又盡力保持它們的自然形態,以求與整個枯山水的風格協調一致。這種以凝思自然景觀為主的審美方式,典型地表現了禪宗的美學思想,同時也反映了日本特有的民族審美意向.二,枯山水“禪心”之園1,概述日本的枯山水被稱為“禪心”之園。禪宗思想對枯山水乃至整個日本文化的影響,都很深遠。禪宗所主張的純粹依靠內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語文字和行為表達的主觀唯心主義思想,將日本園林的創作從各種物質條件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神僧們運用非常單純的材料極為簡練的手法營建禪寺園林,一種觀照式的庭園,表現廣大無垠的自然世界和內心幽幻的宗教世界,讓人們通過靜坐觀照和內省,6、達到對宗教境界的感悟,把日本的枯山水庭園推向純凈,抽象的極致.枯山水庭園的尺度、規模比一般的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小得多,但卻在小面積的庭院中通過寫意、象征的手法、造出千巖萬壑的氣勢來,這正是“縮之千里,程于尺寸”的禪宗境界。它用石塊象征山巒,用白砂象征湖海,不植高大的樹木,只植少量夭矯多姿的灌木,不種花而種植蕨類、青苔等。枯山水不是供人在其中流連、游覽、賞玩的,而是供人(特別是禪僧)睹物靜思、神游天外的。極其簡潔的景物蘊涵著極其深遠的寓意,體現的是淡泊、玄遠、寂滅、往生的禪宗情懷,無與倫比地表現了禪的“空寂”思想中的“空相”或“無相”,需要心靈的感悟才能體驗其中的意趣,“禪”的意味非常濃厚。枯山7、水庭園中常用的白砂也是禪宗思想影響的結果。在宗教思想中,卵石、白砂被視為明凈之物,認為潔凈的白砂具有咒力和神力,鋪在道路上用以驅邪,在神圣的場所里仿佛神在注視一樣。在枯山水庭園中多用一層細石覆蓋面積較大的裸土,以保持地面的干爽、清潔,地上薄薄地布一層砂,似為流水,讓人心情漸趨平靜。利用白砂與小碎石表現流水之美,象征著廣大的空間。沙石選用淺灰白色或淺灰色,經過耙制沙礫形成紋路,如直紋可喻靜水,“z”紋可喻海中撒網,同心圓紋可喻雨水濺落,渦旋紋可喻漩渦,疊加半圓紋可喻浪濤或波濤擊岸。2,茶道與枯山水茶道是日本傳統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是日本獨特的民族文化和藝術之一。茶道是禪宗自然觀外化的一種藝術形式,8、是調和人際關系、“以心傳心”的人工渠道。人們常說,品茶即品禪,因而才有“禪茶一味”之理。它“是以飲茶為手段,修煉性情,交友會客的一種獨特儀禮和藝術”。其思想及審美意識集中體現在“和敬清寂”四個字上。枯山水中,也可看出茶道的精神。“清”清朗,潔凈。枯山水的的色調統一于灰綠,避免過多的裝飾,避免過多的裝飾,盡量保持自然的風韻和原始的質感,潔凈純粹。“靜”寧靜,淡泊。只有在寧靜中,人們才會集中心神,因此在枯山水的設計中,努力營造幽靜的氣氛,與塵俗的喧囂隔絕,讓人們靜心,坦誠面對自己。“和”協調,和悅。茶道強調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與和諧。在枯山水塑造是氛圍中,很容易使人擺脫現實社會的制約,使人的內心變得單9、純和融洽。“寂”空閑,閑寂。在日語里有個古奧的詞,內涵即涉及藝術品的古老與珍貴,又涉及某種質樸美,枯山水的石,沙,礫,青苔,型籬,都努力給人一種靜寂的力量。在茶道中,枯山水已經突破了物質外殼,游客們通過它“徑得天真”,感悟自我,實現心靈上的修行。3,苦行,自律與枯山水為精神自律而設計的無水庭園,為反映禪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和“自律”精神,枯山水摒棄以往的池泉庭園,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綠樹、苔蘚、砂、礫石等靜止、不變的元素營造枯山水庭園,以期達到自我修行的目的.從地理環境來看,島國的資源貧乏讓日本人始終有較為強烈的憂患意識,并積淀出日本人苦行、自律的心理特征。日本人謙虛謹慎的鐘情于苔蘚與草地。而10、日本人的苦行和自律讓其在心理上更追求荒涼孤寂中的禪意和對短暫人生的寂莫思考。從而勸諭觀者惟有認識并超越這種無常與短暫,擺脫塵世欲念的羈絆,方能達到永恒的精神存在。4,物哀與枯山水“物哀”是貫穿在日本傳統文化和審美意識中的一個重要的觀念. 枯山水的“物之哀”所反映的永恒,在宗教意義上突出了“禪”的本質。其類似墓地墳場的悲憫氣氛,反映了日本民族所追求的獨特的生死觀這是一種讓所有其他民族幾乎都無法理解的超人性的審美。“物哀”是悲情之美。在日本枯山水所營造的審美意境 ,我們可以感受到這種動人心魄的物哀之美。 “枯山水”庭園,只有尺寸之地,只有意象化的山與水,然而正因為沒有蓬勃的花草樹木,從而擺脫了四季11、的榮衰,正因為沒有真實的流水,所以擺脫了盈涸和運息。俗世人生難免有生老病死,所以是短暫而痛苦,只有擺脫了這一切,才能到達永恒的樂土。這就是“枯山水 ”所要表達的情感,它深深地滲透了悲觀、厭世、徹悟、往生的“物哀”之美。枯山水中植物的配置方式具有獨特的日本民族風格 , 雖然也講究植物的比德狀興意義 , 但只求野花小草 , 不求名花異卉。用于造景的這些野花小草本身 , 沒有多少直接的觀賞價值 , 其目的也不是為了欣賞花木本身 ,而是要以花木配合其他造園要素 , 追求“有若自然 ”的景致與意境的創造 , 表達一種在平凡中追求深遠 , 在有限中追求無限的感情。而且 , 枯山水的花木配置景致隨四時而變化12、 , 表達了日本民族對四季花木敏感而細膩的獨特感受和心境 , 其氛圍幽雅、纖細而充滿自然情趣。枯山水的細膩、哀怨、凄清、敏感的物哀之美 , 就是在這種看似無心實則精心的造園手法中得到點點滴滴的體現。5,枯淡與枯山水日本傳統審美意識追求的是一種禪味極濃的、幽深的、神秘的、微妙的、朦朧的“枯淡之美 ”。日本文化受佛教的影響非常深刻 , 其審美意識具有極濃的宗教色彩。在這種審美意識的背后是濃重的佛教意味 , 背負著“宿世 ”、“宿命 ”的重負 , 常感人生短暫、罪孽深重 , 在內省中心情沉重而痛苦; 又極之向往虛幻的“極樂之境 ”, 祈求通過靜思、反省來求得心靈寂滅 , 感悟人生。它所表達的就是一種13、反省人生、但求寂滅的“枯淡美 ”。日本室町時代的枯山水庭園擅長運用寫意和暗示的手法 , 通過白砂、石塊和少量苔蘚等的單調組合 , 形成冥漠空無、冷寂凝止的情調和幽玄深邃、逶迤晦暗的庭園風格三,結語枯山水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是禪宗哲學思想,以及禪宗在日本進一步發展形成的日本特有的民族性格。這個文化內涵,正是枯山水至今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原因,也是枯山水成為日本傳統建筑文化之精髓的原因。當代許多日本建筑師,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深層思索與把握,在不斷引入異質要素的同時,將兩者加以融合,并在此過程中,發現、完善自己的創作風格和理論。這給我們中國新一代建筑師提供了榜樣,進入21世紀,是建筑生態與個性共存的時代,建筑與環境概念正在新的文化基礎上,只有不斷發掘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精髓,以現代人的意念加以創新,才是對傳統最有效的繼承與發揚。參考文獻:1.張勁農 日本園林枯山水 2007年5月2.廖為明、樓浙輝日本園林的特點及啟示江西林業科技2004年第四期3卓智慧自然環境對日本園林形式和特點的影響上海建設科技2005年第五期4.伊紅珊淺析日本園林河北林業科技2005年8月5【日】鈴木大拙著徐進夫譯 禪與藝術【M】北京 哈爾濱 北方文藝出版社 1998年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