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跨地域性板塊建筑文化的獨立性與交互性(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8433
2022-07-07
3頁
39.17KB
1、陜西跨地域性板塊建筑文化的獨立性與交互性陜西跨地域性板塊建筑文化的獨立性與交互性:未知 【摘要】:從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建筑來看,不同的板塊其具備的代表性地域建筑不同,地域文化建筑圈也隨之產生不同的獨特形態,但是這些建筑圈是相互聯系的,隨著人口的遷徙,不同地域的特點會逐步輻射周邊地區,最終形成一定的文化交互,這些都與生態環境的人文文化及地域建筑面貌相關。【關鍵字】:陜北; 陜南; 關中; 民居 ;自然環境; 地域性1、陜北的自然環境對陜北窯洞形成的影響在陜西北部的地域被稱之為陜北,該地區南北分別是黃土高原及毛烏素沙漠,從地形地貌來看多屬于黃土高原,這部分地區的民居建筑多采用的是極具陜北特色的窯2、洞民居,這是由于黃土的直立性特點,如果直接在溝壑上打造地基缺乏穩固性,但是如果依靠挖洞的形式,將黃土直接做地板或墻壁,則更加穩固而安全。充分利用就地取材的原則,將黃土作為建筑材料,不僅能節約成本更能創造經濟效益,這種建筑方式主要是基于對當地居民居住安全方面考慮的,加之窯洞冬暖夏涼,解決了當地降水少等多方面的氣候因素,最終選擇了窯洞作為住房彌補了氣候的不足。采用窯洞的方式還可以防寒,夏季隔熱,并且住房始終可以保持干燥。由此可見,作為陜北獨特民居的窯洞,在建筑初期充分考慮了當地的地形地貌及氣候因素,使居民的住宅能夠與自然地理環境密切結合。而窯洞文化也隨著窯洞的普及逐漸自成體系,從窯洞建筑最初單體逐3、漸發展成為整體風格,從窯洞的內部裝飾到外部院落等物品的設置,以及窯洞內外所組件的多種活動,都共同組成了窯洞的文化內涵。從物質到社會,再到精神,陜北地區的人類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當地特有的文化體系,也是人類在物質、社會、精神方面凝結的精華。2、關中的自然地理環境對關中庭院形成的影響關中地區的建筑風格與陜北差異很大,這是與地形及氣候有直接關系的,居住在關中地區的群眾多采取傳統的三合院、四合院等民居建筑形式,并且院落式的木質建筑較多。居住在這一地帶的人多以集聚居住為主,這與當地的地形平坦開闊有直接關系,加之地面的結構堅實,給集聚居住提供了便利條件,再加上當地的氣候多為大陸性季風氣候,因此降4、水比陜北豐富地多,且木材也較豐富,這與冬冷夏涼的陜北形成鮮明的對比,海拔也?低。冬季到來時,由于亞洲高壓對當地的影響,會使冬季較陜北更加溫暖,更加適宜居住,因此院落式的木質結構在當地是最佳居住建筑風格。最后,還有一點值得探討,由于關中地區適宜居住,并且地形及氣候因素都較為優越,大量的人口聚集到這些地區定居。據統計,該地區的土地面積占全省面積的近20%,但是人口眾多土地面積短缺的局面,導致在建造房屋時不得不考慮如何能夠拓展空間供更多人居住。經過大量實踐,當地人民將建筑按照縱軸的方式布置,圍繞廳堂來組織院落,縱深的狹長平面布置房屋成為當地構建民居建筑的主要方式,這樣可以有效緩解人口秘籍,但土地面積5、短缺的現象,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給更多人以舒適的居住空間。綜合上述多種因素我們不難看出,在關中地區是選擇木材作為主要建筑材料的民居建筑,密集而露天的院落結構設計也是符合當地的地形及氣候因素的。3、陜南的自然地理環境對陜南多種民居形式雜糅的影響如果我們還按照傳統的方式研究陜南地區的民居建筑,則沒有研究結果,因為該地的民居建筑風格并沒有與其他地區采取相同的設計方式,這也直接導致陜南地區的民居建筑風格產生不同的風格。此時我們應當放下所謂的研究模式,從新審視該地的民居建筑風格,陜南地區的民居多顯露的是樸素、內斂的風格,不失大方且極具生活味道,外在表現形式豐富,這些非典型性的民居建筑風格卻恰有陜南地區的6、地域特點,首先我們應當從總體上把握陜南民居建筑,由于陜南地區的地理位置屬于漢江中上游,特別是漢中和安康兩地,因此他們無論是單體建筑還是聚落形態的建筑都會在建筑形態上表現出一種同構性,那是一種含蓄、樸素中又彰顯濃郁生活趣味的平和,在這種平淡中能夠感悟到當地人民對生活的體會,這種感覺是真實且耐人尋味的。在陜南地區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是對生活的體會,那是一種與世無爭,安于現狀的樂趣,這也是由于當地所處的地域環境及文化氛圍影響造成的。這些綜合因素共同形成了當地特色的民居風格,我們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陜南地區與巴蜀地區的文化有著相似的一面,進而我們也可以推斷出,這兩地的居民具有相似的性格特點和相近的歷史淵源7、。小結陜西傳統民居建筑作為我國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傳統民居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陜西傳統民居建筑的存在,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傳統民居建筑的形式,陜西傳統民居建筑包含了陜南、陜北、關中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筑形式、建筑裝飾、空間布局等方式,我們可以從傳統民居側面反映出來的文化來了解歷史,剖析歷史,讓我們吸取其精華,這對我們今后的社會發展具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價值,陜西傳統民居建筑具有他獨特的整體性,現有的研究文獻,多數傾向于陜西各地民居建筑的單向定向研究,將陜西民居建筑劃分為三個地域分別進行研究,雖然地域上造成了三地民居建筑形式的不同,但在其共同文化到影響下,我們會發現三個地區民居建筑文化也有一定得共融性。【參考文獻】:1鄭培 連璐 馮慧 淺析具有陜西特色的居住建筑J中國商界,2010.1(208):331)2高峰.陜西民居建筑巡禮J.中國科技博覽, 2012(33):451-451:段少雄,1993年10月出生,男,漢族,山西長治人,現就讀于西安美術學院建筑環境藝術系,藝術設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古建筑保護與中國傳統營建。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11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