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橋梁施工測量方案及注意事項(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9162
2022-07-08
8頁
347.98KB
1、公路橋梁施工測量方案及注意事項一、 橋梁控制施工測量概述1、控制測量橋梁施工準備階段和施工過程中進行的測量工作有:(1)對測量儀器進行精度標定和檢校。(2)對復測加密后交付的樁位和水準基點及其測量資料進行核查。(3)建立滿足精度要求的施工控制網。(4)補充施工需要的橋梁中線樁和水準點。(5)測定墩(臺)縱橫向中線及基礎樁的位置。(6)進行高程測量和施工放樣。(7)橋梁進行施工變形觀測和精度控制。(8)測定并檢查施工部分的位置和標高。(9)對已完工程監理進行竣工測量。2、施工放樣的主要內容有:(1)墩臺縱橫向軸線的確定;(2)樁基礎的樁位放樣;(3)基坑的開挖及墩臺的放樣;(4)承臺及墩身立柱結2、構尺寸,位置放樣;(5)各種橋形的上部結構中線及細部尺寸放樣;(6)橋面系結構的位置,尺寸放樣;(7)各階段高程放樣。二、平面控制系統的建立1、GPS平面控制網妻賢村特大橋和孟營特大橋按C級的精度要求布設,最后將邊長投影至海拔1500m的高程平面。2、開工前首先對施工區平面控制網起始坐標點采用全站儀按四等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和精度指標進行復核。3、所使用的全站儀為:徠卡TCR802型全站儀和TC702型全站儀及其配套的對點器、反射鏡。儀器標稱精度為:測角2.0、測距(2mm+2ppmD)。可用于相應等級精度要求的測量工作。所使用的水準儀為:徠卡NA720、NA724型水準儀及其塔尺、尺墊。標稱精3、度為:往返1km誤差為2。4、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定期對所布設的加密導線網進行復測,以防止因施工而引起控制點的位移變形而影響施工放線的質量及精度,復測結果應形成文字資料,報送工程監理部。三、高程控制網的建立1、水準路線的確定:在標段施工區間范圍內,沿線路兩側且距橋中心15m以外的穩定位置埋設水準點標志樁并與復測加密的水準基點形成符合或閉合水準路線,相鄰兩加密水準點間距離控制在80120m,以確保在進行施工測量高程放樣時能引測高程。2、測設方法:,外業測量時采用四等水準測量精度的技術要求進行觀測。3、定期復核:對已測設完成的加密高程控制網應隨施工進度的推進,進行定期的復核測量,以確保施工全過程中高4、程測量系統的統一,復核測量時按初測時的技術要求進行,復核測量成果應報送監理部確認。4、高程作業在溫度過高或折光影響較大時停止測量,往返觀測在較短的時間間隔內進行。同時距離測量進行了氣象改正,高差要考慮地球曲率和大地折光差的影響。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技術要求四、施工圖審核工程開工施工放線之前,對橋梁圖紙復核,對工程施工圖中給出的所有測量放線起始數據進行認真的復核計算,并以表格和附圖的形式形成書面資料;對經過復核計算與施工圖不符的測量放樣數據,連同原圖紙給定的數據以及其所在施工圖的位置記錄一起報送經理部測量負責人,以便及時與設計部門聯系處理。測量是橋梁工程非常關鍵的工作,結合本標段橋梁工程跨度大5、樁位深、地質復雜的特點,考慮不同的施工階段和施工方法對場地的需要,在不影響作業場地的情況下,確保對下部結構測量的通視性,在本工程周圍設立導線控制網。五、橋梁GPS控制網孟營特大橋GPS控制網為了便于控制工程的軸線和減少系統誤差,選擇LeicaTCR802和LeicaTC702電子全站儀測設,距離精確度為2mm+2ppm,最小顯示單位為1mm,角度精確度為2,最小顯示單位為1。為了更加精確的控制標高,選擇LeicaNA724電子自動安平水準儀控制,每公里往返測高程精度:2mm;放大倍率:24;補償器設置精度:0.5六、測量工作流程監理工程師論壇橋梁控制次級加密導線的建立、復測。報監理工程師檢測6、。樁位放樣。樁位自檢、復核,測量護筒頂高程,檢較鋼絲繩。承臺基坑標高驗收、承臺模板放樣可測設承臺十字線或直接測放承臺的角控制點,便于模板拼裝和檢查承臺模板檢查、承臺頂面標高放樣。承臺檢查驗收,墩臺身放樣。可測設墩臺十字線或墩臺身輪廓。墩臺身模板檢查。可韌皮部墩臺身尺寸加寬2cm測放中心線在模板上,鋼尺檢查各部位尺寸。墩臺身模板檢查。墩臺身檢查驗收,支承墊石放樣。根據中心線鋼尺檢查墩臺身尺寸。支座中心線放樣,檢查墊石標高、預留孔位置。根據中心線鋼尺檢查預留孔洞位置。橋墩中心線放樣,設置沉降觀測點。七、施工測量方案及注意事項(一)樁基礎1、根據設計圖紙計算各樁位中心點坐標,采用極坐標法準確測量出樁7、位中心點,樁橛截面尺寸不小于3CM3CM,在樁面釘鐵釘做為標志點。2、每個中心樁位縱、橫軸線方向必須設置4個護樁,便于樁基施工過程中進行檢校。3、每次樁位放樣不得少于4個樁位,樁位放樣后及時檢查各樁位間距離及對角線距離,確認準確無誤后以書面技術交底交予現場技術員。樁位放樣示意圖墩身施工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選擇平面測量控制方法,計算墩身各控制點的平面坐標,上報監理工程師獲得確認后,采用全站儀,利用坐標法對墩身進行放樣,即:用全站儀照準后視點,采用兩測回放樣測量,測量前需要進行預估,測量精度必須控制在容許范圍內(垂直度控制在5mm以內)墩頂水準標高精度應與施工控制水準網復測精度相同,取位至0.18、mm。由地面水準點傳遞高程至墩頂時,應以水準儀測讀接高,并用懸掛剛卷尺復核。八、墩臺沉降位移觀測(一)墩臺沉降觀測1、進行墩臺沉降觀測前在基礎頂部臺座或承臺施工時埋設沉降觀測點。2、每個墩、臺觀測點埋設穩固后必須與高程控制網中的基本水準點聯測,確定其高程。水準測量精度不低于四等。3、觀測以承臺砼澆注完畢后開始,在承臺施工后,在承臺頂面上、下游端或4個轉角處選擇固定的點位,并且進行初次觀測。4、當墩身砼施工灌注完畢后,承臺頂南各個高程點再觀測一次,以比較墩身建筑前后的高程變化。同時及時將后一次各點的高程傳遞到墩身頂部附近不會被頂帽覆蓋的相對穩固的構件上或墩身側面設置的標志處。當頂帽砼施工灌筑完成9、后,對上述高程點亦觀測一次。5、承臺建成到墩身、頂帽建成,所測高程變化即認為系墩身、頂帽兩修建階段中橋墩可能發生的沉陷情況,可只將沉陷量記為觀測成果。此后即以墩頂水準標為固定的觀測點,其高程測量同時就與上述觀測點聯系,以避免沉降觀測的間斷。6、沉降觀測成果按觀測時間和實測高程編制時間與高程關系曲線,可以清晰了解墩、臺沉降全過程。(二)墩臺位移觀測1、橋梁墩、臺位移觀測通過墩、臺中心點位的位移變動測量來進行,主要目的是確保墩、臺中心點處于平面的正確位置。2、墩、臺頂面中心標建立之后,通過中心坐標的不同時期觀測,以了解墩臺縱向(橋梁中心線方向)的橫向(橋墩中心線主向,與橋中心線正交)變異來說明。3、墩、臺中心點位坐標不同時間的觀測資料是墩、臺位移觀測的重要依據,建立專門的位移觀測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