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教學樓建筑設計應用(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9259
2022-07-08
3頁
39.64KB
1、淺析教學樓建筑設計應用摘要:本設計是教學樓,應根據建筑使用性質、建設規模與標準的不同,確定各類用房。一般由辦公用房、公共用房和服務用房等組成。辦公樓內各種房間的具體設置、層次和位置,應根據使用要求和具體條件確定。 關鍵詞: 教學樓,建筑,設計,應用Abstract: the design is teaching build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use of property, building construction scale and standard different, make sure all kinds of housing. General b2、y office area of public housing and room service, etc. In the office building of the specific set of room, levels and position, should use requirements and determine the specific conditions.Keywords: teaching building, architecture, design, application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2.1 設計概要辦公建筑應根據使用要求,結合基地面3、積、結構選型等情況按建筑模數確定開間和進深,并為今后改造和靈活分隔創造條件,故本建筑選取開間為7.2m,進深為7.5m。 (1)房間使用面積、形狀、大小的確定 一個房間使用面積基本包括:家具、設備所占的面積;人們使用家具、設備所占活動面積;以及行走、交通所需的面積。 充分利用框架結構的優越性,并考慮到柱網布置的要求,教室的開間取為7.2m,進深為7.5m,廁所對稱的布置在建筑朝向較差的一面,距最遠的房間20m,并設置公用的前室,前室內置兩個洗手盆。廁所有不向鄰室對流的直接自然風和天然采光,衛生潔具數量按規范要求:男廁所每40人設一具大便器,每30人設一具小便器,女廁所每20人設一具大便器,每44、0人設一具洗手盆。(2)門窗大小及位置的確定 教室門洞口寬不應小于1000mm,高不應低于2m,根據人流的多少和搬進房間設備的大小取門寬為1000mm,開啟方向朝房間內側;走道兩端的門采用等寬雙扇門,大廳的門采用三個雙扇雙向彈簧門。(3)窗的大小以及位置的確定 房間中的窗大小和位置的確定,主要是考慮到室內采光和通風的要求。本次設計中,教室的窗戶,考慮規范要求窗地比1:6,窗寬取為2400mm,高度取為2000mm。廁所內開窗高2400m,并配置機械通風設備。(4)交通聯系部分的平面設計 一幢建筑物除了有滿足各種使用功能的房間以外,還需要有把各個使用房間及室內外有機聯系起來的交通聯系部分,以保證5、使用便利和安全疏散。在多層建筑中,樓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樓層人流疏散的必經之路,樓梯的數量、位置及形式應滿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注重建筑環境空間的藝術效果。 設計樓梯時,還應使其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和其他有關單項建筑設計規范的規定??紤]防火要求,多層建筑應設封閉樓梯間,且應靠外墻設置,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樓梯的門是可以阻擋煙氣入侵的雙向彈簧門。考慮結構樓梯平面形式的選用,主要依據其使用性質和重要程度來決定。 樓梯是多層房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樓梯的平面布置、踏步尺寸、欄桿形式等由建筑設計確定。 樓梯常見型式:板式樓梯、梁式樓梯。梁式樓梯梯段板較薄,可以節省材料。6、梁式樓梯由踏步板、斜梁、平臺板及平臺梁組成。踏步板支承在斜梁上,斜梁再支承在平臺梁上。作用于樓梯上的荷載先由踏步板傳給斜梁,再由斜梁傳至平臺梁。當梯段板較長時,梁式樓梯較為經濟,因而廣泛用于辦公樓、教學樓等建筑中,但這種樓梯施工復雜,外觀也顯得比較笨重。 板式樓梯具有下表面平整,施工支模方便,外觀比較輕巧的優點,是一種斜放的板,板端支承在平臺梁上。作用于梯段上的荷載直接傳至平臺梁。當梯段跨度較小(一般在3m以內)時,采用板式樓梯較為合適。但其斜板較厚,為跨度的1/25-1/30。 本設計主入口選取現澆板板式三跑樓梯,A樓和B樓的樓梯選用板式雙跑樓。作為主要交通用的樓梯梯段凈寬應根據樓梯使用過程7、中人流股數確定,一般按每股人流寬度0.55m+00.15m計算,并不應少于兩股人流。樓梯平臺部位的凈高不應小于2m,樓梯梯段部位的凈高不應小于2.2m樓梯梯段凈高為自踏步前緣線量至直上方凸出物下緣間的鉛垂高度。樓梯坡度的選擇要從攀登效率,、節省空間、便于人流疏散等方面考慮。因而本建筑樓梯踏步高度選用150mm,踏面選用300mm。 走廊作為水平的交通聯系其主要功能是連接同一層內的各個房間、樓梯、門廳等,以解決建筑物中水平聯系和疏散的問題,要求其寬度滿足人流通暢和建筑防火的要求。 按規范要求,雙面布房且大于40m的走道的最小凈寬為1.8m,考慮到柱截面尺寸和基礎布置,適當放大取走道寬3.0m,凈8、寬2.40m,可讓三人并行通過。1.2.2 建筑立面剖面設計 立面設計是在滿足房間的使用要求和技術經濟條件下,運用建筑造型和立面構圖的一些規律,結合平面的內部空間組合進行的。進行立面設計設計時要考慮房屋的內部空間關系,相鄰立面的協調,各立面墻面的處理和門窗安排,滿足立面形式美觀要求,同時還應考慮各入口,雨篷等細部構件的處理。 考慮設計的是教學樓,立面盡量簡潔,大方。在建筑的南立面一二層采用通長的玻璃幕墻,其余采用橫向分隔條裝飾。 建筑剖面考慮的是建筑物各部分高度,建筑層數和空間結構體系。確定房間凈高時,主要考慮房間的使用性質,室內采光通風及設備設置和結構類型。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取房間層高為3.9、6m。1.2.3裝飾 在裝飾上不追求豪華,重視材質,崇尚自然,和諧,突出重點,創造出與建筑物身份相稱的樸實、典雅。外墻為褐色的馬賽克,配上白色的塑鋼窗。室內采用彩色水磨石地面,在衛生間內采用地磚防水樓面。1.2.4抗震設計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規定,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的建筑,必須進行抗震設計。徐州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必須進行抗震設防。 建筑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丁四個抗震設防類別。甲類建筑應屬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筑;乙類建筑應屬于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要盡快恢復的建筑;丙類建筑應屬于除甲、乙、丁類以外的一般建筑,丁類建筑應屬于抗震次要建筑。本工程的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丙類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的要求。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應按表6.1.2確定,本設計屬于框架結構,7度設防,高度小于30m,所以為三級框架。 防震逢的最小寬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結構房屋的防震縫寬度,當高度不超過15m時可采用70mm;超過15m時,6度、7度、8度和9相應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增加寬度20mm。 (2)防震縫兩側結構類型不同時,宜按需要較寬防震縫的結構類型和較低房屋高度確定。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