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晉南民間宗祠空間形態及建筑形制特征(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9327
2022-07-08
3頁
39.49KB
1、淺析晉南民間宗祠空間形態及建筑形制特征【摘要】:宗祠建筑是一個村落或家族中裝飾最為華麗、建筑形制最為講究的祭祀性民俗建筑。晉南地區由于其數量之大、分布之廣、地域特征鮮明,因此從現存的民間宗祠留下來的歷史文化信息中更能反映出中華民族的血緣與倫理關系、宗族觀念與道德規范、以及建筑藝術,同時,民間宗祠也能反映出不同時代與地域的人們社會生活的差異性與風格迥異的審美情趣。 【關鍵詞】:民間宗祠;空間形態;建筑形制;宗族文化;建筑裝飾1、晉南宗族文化的形成與演變晉南宗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三個重要的因素:靈魂崇拜、血緣觀念和農耕文化。原始的靈魂觀念的出現對祖先崇拜的產生起到了推動作用,靈魂觀念促使人們產2、生對神靈的敬畏,人死后靈魂不滅并且具有能主宰禍福的神秘力量的觀念,一方面人們認為神靈能夠操縱人的行為,使人作出不利于族群的事情,從而危害族人生命及財產,因此產生了一些日常禁忌,防止宗族的發展受到威脅,另一方面,人們會祈求神靈降福于自身,希望自身及族人能夠受到恩賜與偏愛,因此就出現了專門供奉祖先神靈的祭祀品以及相關的禮儀習俗。血緣是形成宗族的重要紐帶,能夠將同族的人緊密團結起來的也正是血緣關系,隨著血緣家族的壯大形成同族的聚落,為了聚集更堅固團結的力量,有血緣關系的群體會祭祀共同的祖先,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表達了對祖先的崇敬,而且加強了同族的凝聚力。農耕文化為宗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土壤,自古華夏大地就3、是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人們依賴土地進行農耕,發展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并且不愿輕易離開原有的土地生活,這樣的傳統思想使人們往往與自己的祖先的生存環境相同或相似,祖先當時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生存留下的的經驗和物資會深刻影響到后代的發展,長久下去使得后人對祖先產生崇敬心理,祭祀行為也相繼出現。2、晉南地區民間宗祠空間形態特征晉南民間宗祠的平面布局是基于宗祠選址與朝向之上的,一般具有一定的組織關系。平面布局主要以“間”為單位, 再以“間”組成圍合的四面空間,形成“院”,“間”與“院”的不同布局形式構成了民間宗祠最主要的平面布局要素。山西宗祠的平面布局不論組合如何變化,整體都會形成對內開放、對外封閉的布局4、模式。并且呈現出一種秩序感。形成這樣的布局規律是受一系列的傳統觀念的影響。平面布局形式多變,主要的布局形式有以下幾種:四合院、封閉式三合院和一合院。從宗祠的現狀來看,四合院和三合院式的宗祠相對較多,并且宗祠的代表性建筑與裝飾基本都出自這種布局形式中。現存的一合院宗祠中一部分是由于廂房坍塌后并沒有重建,而是直接用圍墻將院落重新圍建,另一部分宗祠是從古至今一直保持著一合院的布局形式。在眾多布局迥異的山西民間宗祠中存在一些普遍的布局規律。首先是布局形式一般采用縱向中軸線對稱的手法,宗祠建筑縱向布局,從大門到主殿之間通過建筑布局的緊湊程度變化一步步達到高潮。這種布局方式不僅具有莊嚴感,也使得空間節奏感5、和秩序感加強。其次,在宗祠的平面形態上具有圍合性的特征,山西明清時期的宗祠受地形和傳統觀念的影響具有內向型的特征,而南方的園林式宗祠一般建筑與景觀融為一體,相互穿插布局,表現為一種對外分散型的布局形式,這種形式與山西宗祠的布局形成強烈對比。3、晉南地區民間宗祠建筑形制建筑尺度是研究建筑形制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主要是指建筑面寬、進深、柱高三者之間的比例關系以及不同視角對建筑尺度的感知,不同的建筑與空間比例會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尺度”概念具有一種把控全局的性質,建筑尺度的分析往往離不開整體空間的尺度,因此,在對建筑尺度進行分析時必須結合不同院落空間尺度,用整體與局部的對比與參考對建筑尺度進6、行深入研究。以晉南宗祠寢殿為例,其面寬、進深、柱高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比例關系,一方面由于同一地區的宗祠建筑相互影響和參考,族人對建筑尺度比例的審美維持在一定范圍內,最終形成了一定的規制。另一方面,受限于材料的尺寸或者承重結構的要求等,導致建筑尺度相同或相似。晉南宗祠寢殿的建筑構架一般采用瓜柱抬梁式。柱基撐起的檐柱和金柱高度分別保持一致,金柱上架梁,梁上支撐短瓜柱,瓜柱上架檁,依次往上疊加,最終支撐脊檁的瓜柱與兩側的斜向支架構成三角支撐,由此形成寢殿的人字形坡屋頂。此種構架抬梁隨著高度的增加長度縮短,屋頂的重量通過檁經瓜柱傳遞到梁上,又由梁層層傳遞到柱子上,最終達到柱基。抬梁式構架在需要大空間的宗7、祠寢殿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區別于適用于民居或小空間的穿斗式構架。在山西宗祠?殿中還存在另外一種建筑構架全駝峰抬梁式構架,駝峰一般位于五架梁上部,用以代替瓜柱輔助斗拱向上托起三架梁和檁,并且駝峰的造型和雕刻多變,這種構架在功能上滿足結構的承接,在視覺上相較瓜柱更能達到一種裝飾性效果。在調研中發現晉南芮城縣的民間宗祠寢殿普遍為駝峰抬梁式構架,并且多數駝峰雕刻精美,極具裝飾性。芮城縣境內宗祠寢殿多為駝峰抬梁式結構,并且多為三架梁結構,形成了地區內獨具特色的結構形式及裝飾藝術。宗祠寢殿除駝峰上雕刻的主體相似外其上都承接斗拱結構,以將脊檁的力通過斗拱傳遞給駝峰,又經駝峰傳遞到主梁上。4、結論民間宗祠是一種古建筑中獨特的一個門類,由于其廣泛的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村落中,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也正是由于分布較分散導致獲取相關的調研資料較為困難,雖難度較大但對民間宗祠的研究價值也很大。希望本文中對晉南民間宗祠的實地調研資料以及歸納總結的地域性特征能為山西民間宗祠建筑的保護和修繕工作以及后續的研究者提供參考。【參考文獻】:1程頤,程顥.二程集第一冊M.中華書局,1981:258.2汪宗準等修,冼寶干等纂.佛山忠義鄉志卷九氏族志?祠堂.:姓名:史雯瀾(1992.2.5) 性別:女 籍貫:山西省臨汾市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職稱:學生學歷:2014級碩士 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景觀設計與研究)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