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傳統建筑的文化內涵(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9397
2022-07-08
4頁
32.51KB
1、淺析中國傳統建筑的文化內涵2014級建筑學專業博士生:石麗 【摘 要】中國傳統建筑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既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要素,又有其作為建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涵。中國傳統建筑的文化內涵包含了深厚的人文觀念、技術內涵及藝術內涵。本文從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中的表現方面進行了論述,淺析了中國傳統建筑的文化內涵?!娟P鍵詞】傳統建筑 中國建筑 文化 內涵建筑作為人的生活所需的空間,與人的生活活動息息相關。人們在創造建筑的過程中,將自己的各種觀念、不斷積累的建造經驗以及對于美的理解都融入到建筑之中,使得建筑本身不再只是滿足人們物質需要的對象。在一定程度上,建筑也成為了人們寄托精神的載體,具有了深刻的內2、涵。1 中國建筑中的人文觀念“建筑表述的是隱含在建筑設計者深層的觀念形態,或者說是一種社會的哲學和美學觀念、文化的系統意義”1。建筑也從各方面體現了人們的各種思想觀念。中國建筑追求“天人合一”觀念的體現。春秋時代的老子就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觀點。這正是中國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者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看法,指明了人與自然有共同的根源,這正是對“天人合一”思想的明確表述。中國古代的建筑設計者秉承這一思想,在建筑中融入人們對自然的認識,使建筑成為不只是人們生活活動的空間,還成為了自然的象征。中國自古即有“天圓地方”的觀點,人們將這一觀點用在了建筑上,就出現了一些方圓套用的建筑形式。3、以北京國子監辟雍為例,方形的辟雍殿建在環形河水之中,正是“天圓地方”思想融入建筑的一個典型代表?!疤靾A地方”是人們對于宇宙的樸素的認識,對于自己所生活的一塊“方地”,中國古代人也有相應的文化解釋,即五行學說。中國古代將空間分為東南西北四方,再加上人所處的中位,即形成了五行說。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又代表了五種物質并有相對應的五種顏色,東為木屬青色、南為火屬赤色、西為金屬白色、北為水屬黑色、中為土屬黃色。東南西北四方位又分別有蒼龍、朱雀、白虎、玄武四神守護。中國傳統建筑的方位、顏色等均受到了五行學說的影響。這一點,我們從中國傳統民居建筑及園林建筑中就可以明確地看出來。如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4、繼承了五行學說要素,即建筑地勢要與四神相應坐北朝南且院后位置地勢要高,左邊青龍位置最好有水,右邊白虎位置宜有道路等。受“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影響,“人法自然”成為中國傳統園林建筑的一大特色,以1997年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蘇州園林為例,人們從形形色色的園林小品就能感受到自然之所在,這也正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性的體現。此外,中國建筑中的常以數字表示各種寓意,以體現對自然的崇尚。以北京天壇祈年殿為例, “內外柱各十有二,龍井柱四”5,這二十八根柱子代表二十八星宿,四根龍井柱代表著一年四季,內十二根柱子寓意一年十二個月,外十二根柱子寓意一晝夜十二個時辰,內外兩圈二十四根柱子寓意一年二十四節氣6。在建筑5、上以數字體現相應的自然含義,又是中國建筑文化的特色之一。在中國的傳統建筑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封建倫理綱常以及各種禮制等在建筑上的反應,如二十四孝故事常出現于民居磚雕之中。總之,人文觀念在建筑上的反映是中國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 中國建筑中的技術內涵。中國建筑文化不僅體現在它是社會文化及思想觀念的反映,還體現在建筑技術上。中國的傳統建筑以木材結構為主要結構方法,以木材作立柱和橫梁,成為一付梁架。多付梁架通過橫木相互牽搭,就形成了“間”的主要構架,以承托重量。中國傳統建筑中的墻只是用來隔斷內外、劃分內部空間的,并不承重7,故而有“墻倒屋不塌”的說法。在木結構的建筑中,斗拱是其最顯著的特征之一6、。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在柱頭上加上一層層逐漸挑出的稱作“拱”的弓形短木,兩層拱之間用稱做“斗”的斗形方木塊墊著。這種用拱和斗綜合構成的單位叫做“斗拱”。它是用以減少立柱和橫梁交接處的剪力,以減少梁的折斷之可能的8。斗拱不僅可以承托梁枋,還可以承托出檐,可以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寬度。這種結構同時也就成為了梁間檐下的裝飾。在中國傳統建筑中,斗拱隨處可見,從普通民居的房頂到皇宮大殿的殿頂,斗拱的大小多少雖不同,但卻是中國傳統建筑不可或缺的建筑部分。由于中國古代建筑是以木結構為主的,因此,防火防潮是建筑設計中的一大問題。中國傳統建筑中常于庭院之中放置大水缸,以備滅火之用。部分傳統建筑在修建時7、即設計了防火墻,使建筑本身就具有防火的功能。傳統建筑在具有防火的功能同時還要防潮。在傳統民居建筑建造時,常常在柱的根部加設一個用磚雕刻成的花磚,在雕花深刻部位留有孔洞,稱為“透風”,作用就是通風,避免主根因潮濕而腐朽。這些透風的花飾極其豐富,而且雕刻精致、各不相同。房屋的構件也起到了裝飾作用,增加了建筑的藝術感染力?!爸袊ㄖ仁茄永m了兩千余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藝術的大宗遺產”??梢?,建筑的藝術性也是不容忽視的。3 中國建筑中的藝術內涵。中國傳統建筑具有一貫的審美品質,具有藝術內涵。從國內現存最大的宮殿建筑群北京故宮看,其皇家建筑的本質意味著北京故宮在各方面都代表了當時全8、國的最高水平,其藝術表現力也是最強的。自元以北京為都城以來,經歷明清兩代的發展,盡管北京城城市建筑主色調色彩以灰色為主,但在灰色中仍然點綴著紅黃綠三種皇家及官府才可以使用的色彩。就色彩搭配的效果而言,紅黃兩種暖色與綠藍兩種冷色放在一起可以相互襯托,顯得分外鮮明、活躍、效果醒目而突出。北京故宮建筑正是運用了這種對比規律,在藍天下用一色金黃色琉璃瓦,用青綠彩畫和大紅的柱子、門窗,用白色的石基座和深色的地面形成了藍與黃、綠與紅、白與黑之間的強烈對比,造成了宮殿建筑極為富麗堂皇的總體效果。在中國古代建筑藝術中,建筑裝飾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敖ㄖb飾使房屋軀體具有了藝術的外觀形象,建筑裝飾使建筑藝術具9、有了思想內涵的表現力”。中國傳統寺廟建筑中,在梁枋、藻井中繪制色彩豐富的各類圖案,使這一建筑裝飾產生了強烈而持久的藝術效果。又如中國藏族民居,一般都會以豐富的色彩圖案加以裝飾。除色彩和裝飾之外,建筑藝術還體現在建筑形態上。以始建于唐代的西安大雁塔為例,其塔型造型優美,有嚴格的比例法則。塔身為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筑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莊嚴古樸,是國內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佛塔建筑。中國建筑的藝術審美,是中國建筑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且更加豐富了中國建筑文化。4 結語10、中國傳統建筑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既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要素,又有其作為建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涵。中國傳統建筑的文化內涵包含了深厚的人文觀念、技術內涵及藝術內涵。通過正確地繼承我國傳統建筑的文化內涵,不斷發揚我國建筑的優秀風格,同時,運用不斷發展的科技作為創新元素摻入到我國建筑設計中,才能更好的發展我國建筑的優良文化。參考文獻: 1 沈福煦:中國古代建筑文化史,第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 王其明:北京四合院,第91頁,中國書店,1999 3 (清)周家楣、繆荃孫等:光緒順天府志,第110頁,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 4 楊振鐸: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天壇,第166頁,中國書店,20015 梁思成:中國建筑的特征,梁思成全集,第五卷,第181頁,2001 6 王其明:北京四合院,第101頁,中國書店,1999 7 梁思成:中國建筑史,第2頁,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 8 樓慶西:中國古建筑二十講,第247頁,三聯書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