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綠色建筑在北京建筑大學的應用(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9516
2022-07-08
5頁
44.50KB
1、淺析綠色建筑在北京建筑大學的應用1 引言20世紀60年代,美國建筑師保羅索勒瑞提出了生態建筑的新理念,19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中國政府相續頒布了若干相關綱要、導則和法規,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綠色建筑已經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但是由于造價成本以及技術問題,這項深的人心的理念遲遲得不到有效的推廣。本文通過對本校的部分綠色建筑特色的分析來研究其在中國發展的必要性與必然性。2 綠色建筑的含義及意義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提供健康適用、高效使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簡單的說就是能夠達到節能減排的建筑物2、。“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共有六類指標,由高到低劃分為三星、二星和一星。綠色建筑的室內布局十分合理,盡量減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陽光,節省能源,為居住者創造一種接近自然的感覺。以人、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環境的同時,盡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使用和破壞,充分體現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報之間的平衡。2.1室內3、環境綠色建筑之所以強調室內環境,因為空調界的主流思想是想在內外部環境之間爭取一個平衡的關系,而對內部環境,即對健康、舒適及建筑用戶的生產效率,表現出不同的需求。2.1.1溫度問題首先熱舒適明顯的影響著工作效率。傳統的空調系統能夠維持室內溫度,但是,近幾年的研究表明,室內達到絕對舒適,容易引發出“空調病問題,且消耗大量能源,增加氟里昂對臭氧層的破壞。而綠色建筑要求除保證人體總體熱平衡外,應注意身體個別部位如頭部和足部對溫度的特殊要求,并善于應用自然能源。另外,常采用的極大玻璃面建筑在夏季能發生溫室效應,而在冬季發生來自冷玻璃面的低溫輻射效應。因此,除了冬夏空調設計條件外,要分析當地氣候及建筑內部4、負荷變化對室內環境舒適性的影響。最好每個月每小時的變化對空調負荷及舒適性的影響。2.1.2日光照明、聲問題同樣的,室內光環境直接影響到工作效率和室內氣氛。綠色建筑中引進無污染,光色好的日光作為光源是綠色光環境的一部分。但舒適健康的光環境同時應包括易于觀看,安全美觀的亮度分布,眩光控制和照度均勻控制等,因此應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調節強光從而不影響陽光的高品質。另外,健康舒適的聲環境有利于人體身心健康。綠色聲環境要求不損傷聽力并盡量減少噪聲源。這樣,設計時通常將產生噪音的設備單獨布置在遠離使用房間部位,并控制室外噪聲級。2.1.3空氣質量空氣質量的好壞反映了滿足人們對環境要求的程度。通常影響空氣質5、量的因素包括空氣流動(AIR MOVEMENT)、空氣的潔凈程度等。如果空氣流動不夠,人會感到不舒服,流動過快則會影響溫度以及潔凈度。因此應根據不同的環境調節適當的新風量,控制空氣的潔凈度、流速使得空氣質量達到較優狀態。同時對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有效控制也是室內環境改善的主要途徑之一。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污染物有成千上萬種。綠色建筑認為不僅要使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達到公認的有害濃度指標以下,并且要使處于室內的絕大多數人對室內空氣品質指標表示滿意。2.2室外環境綠色建筑創造的居住環境,既包括人工環境,也包括自然環境。在進行綠色環境規劃時, 不僅重視創造景觀,同時重視環境融和生態做到整體綠化。即以整體的觀6、點考慮持續化、自然化。可持續的應用,除了建筑本身外還包括所需的周圍自然環境,生活用水的有效(生態)利用,廢水處理及還原,所在地的氣候條件。2.2.1綠色環境的地域主義綠色建筑要考慮如何與所在地的氣候特征、經濟條件、文化傳統觀念互相配合,從而成為周圍社區不可分離的整體部份。綠色建筑作為一個次級系統依存于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的自然環境,與綠色房地產都不能脫離生物環境的地域性而獨立存在。綠色建筑的實現與每一個地域的獨特氣候條件、自然資源、現存人類建筑、社會水平及文化環境有關。2.2.2自然通風自然通風即利用自然能源或者不依靠傳統空調設備系統而仍然能維持適宜的室內環境的方式。自然通風最容易滿足建筑綠化的要7、求,它一般都不用外來不可再生資源,而且常常能節省可觀量的全年空調負荷而達到節能以及綠化的目的。但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必須考慮建筑朝向,間距和布局。例如南向是冬季太陽輻射量最多而夏季日照減少的方向,并且中國大部分地區夏季主導風向為東南向,所以從改善夏季自然通風房間熱環境和減少冬季的房間采暖空調負荷來講,南向是建筑物最好的選擇。另外,建筑高度對自然通風也有很大的影響,一般高層建筑對其自身的室內自然通風有利。而在不同高度的房屋組合時,高低建筑錯列布置有利于低層建筑的通風,處于高層建筑風景區內的低矮建筑受到高層背風區回旋渦流的作用,室內通風良好。自然通風而且是環境綠化的重要手段,是引進比室溫低的室外空氣8、而給人涼爽感覺的一種節能的簡易型空調.綠色環境常用的送風方式是地板送風暖通空調方式(Floor Supply HVAC System).3 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中國在2006年3月頒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這是中國批準發布的第一部有關綠色建筑的國家標準。國家推廣新型建筑材料的一般性法律法規、政策。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3.1節約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采用節能的建筑圍護結構以及采暖和空調,減少采暖和空調的使用。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設置風冷系統,使建筑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建筑采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平面形式及總體布局。3.2節約資源在建筑設計、建造和建筑9、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節約水資源,包括綠化的節約用水。3.3回歸自然綠色建筑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建筑內部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當,使居住者感覺良好,身心健康。綠色建筑的建造特點包括:對建筑的地理條件有明確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質,地溫適宜,地下水純凈,地磁適中。綠色建筑應盡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樹皮、竹材、石塊、石灰、油漆等,要經過檢驗處理,確保對人體無害。綠色建筑還要根據地理條件,設置太陽能采暖、熱水10、發電及風力發電裝置,以充分利用環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世界各國對建筑節能的關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建筑使用能源所產生的CO2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來源。節能建筑成為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建筑也應運而生。4 國內外案例研究2010 年我國上海舉辦的世博會的宗旨也充分體現出綠色建筑對未來城市的發展起到的絕定性的作用。建筑是城市組要構成元素,人們對建筑的定義并不模糊,但對“綠色建筑”的定義也只是泛泛的局限于立體綠化、屋頂花園之類,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種體現方式。綠色建筑是一種觀念,沒有固定的模式,它可以利用太陽能,采用節能的建筑圍護結構以及采暖和空調,減少采暖和空11、調的使用;也可以是在建筑設計、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還可以是建筑外部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等等。國外在綠色建筑理念上已經做出了大量的示范和實踐:比較典型的如:英國BRE 的環境樓(Environmental Building)為21 世紀的辦公建筑提供了一個綠色建筑樣板。該大樓為三層框架結構,建筑面積6000m2,其設計新穎,環境健康舒適,不僅提供了低能耗舒適健康的辦公場所,而且還有用作評定各種新穎綠色建筑技術的大規模實驗設施。該大樓最大限度利用日光,南面采用活動式外百頁窗,減少陽光直接射12、入,既控制眩光又讓日光進入,并可外視景觀。采用自然通風,盡量減少使用風機。采用新穎的空腔樓板使建筑物空間布局靈活,又不會阻擋天然通風的通路。頂層屋面板外露,避免使用空調。白天屋面板吸熱,夜晚通風冷卻。埋置在地板下的管道利用地下水進一步幫助冷卻,安裝綜合有效的智能照明系統,可自動補償到日光水準,各燈分開控制。建筑物各系統運作均采用計算機最新集成技術自動控制,用戶可對燈、百頁窗、窗和加熱系統的自控裝置進行搖控,從而對局部環境擁有較高程度的控制。環境建筑配備47 建筑用太陽能薄膜非晶硅電池,為建筑物提供無污染電力。該建筑還使用了8 萬塊再生磚;老建筑的96%均加以再生產或再循環利用;使用了再生紅木拼13、花地板;90%的現澆混凝土使用再循環利用骨料;水泥拌合料中使用磨細粒狀高爐礦渣;取自可持續發展資源的木材;使用了低水量沖洗的便器;使用了對環境無害的涂料和清漆。我國近幾年建筑的節能工作也涌現了很多綠色建筑的樣板。大梅沙萬科新總部就是綠色建筑的杰出示范,萬科讓自己的大樓在地面上飄浮起來,底部架空915 米,“這不僅創造了自由、靈活有遮蓋的景觀綠地,并且讓海風和陸風穿透基地。”據介紹,萬科中心附近既有住宅,也有學校,萬科將自己的大樓凌空而建是為了不阻擋附近居民吹海風,而且地面空間都實現100%綠化,其開放空間為市民留下避暑、嬉戲的最佳去處。同時,建筑師最大限度地考慮了對于自然降水、自然光、自然風的14、利用,以期節能和環保。萬科中心采用了全面的雨水回收系統,將屋面和露天雨水收集處理,并蓄積在水景池內,用于綠化和補充景觀水池。該中心不使用一滴飲用水作為景觀用水,樓內所產生的中水和污水亦全部回收,通過人工濕地進行生物降解處理,以用作本地灌溉及清洗等其他用途。調節溫度。當無人在房內的情況下,只開新風系統可以做到夏天最高溫度低于27,冬天最低溫度高于18,基本都在人體感到舒適的范圍內。正是這些設置讓泰格公寓在整體節能率上達到67%,遠遠超過了“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50%節能率的要求。綠色建筑不等于高成本、高投入,比如延安窯洞冬暖夏涼,把它改造成中國式的綠色建筑,造價并不高;新疆有一種15、具有當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墻壁由當地的石膏和透氣性好的秸稈組合而成,保溫性很高,再加上非常當地化的屋頂,就是一種典型的鄉村綠色建筑,綠色建筑也不僅僅局限于新建建筑。我國單位面積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標準煤為20 公斤/ 平方米/年,為北歐等同緯度條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 倍。我們需要在既有建筑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戶計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國實行了數十年的“單位包費、福利供熱”的供暖體制。我們還可以引進歐洲的先進技術,在每個散熱片上裝一個計量表,成本低,非常適合中國的計量改造。5 我校建筑物成功之處(1)我校4、5號樓中水處理,此工程是將公共浴室日常排放的污水通過中水設備處理,利用中水沖刷4/5號16、學生宿舍樓廁所。我校還建有中水泵房,集中處理生活污水,用于綠地澆灌以及景觀湖供水。(2)我校教學樓樓道用燈大部分采用微波感應控制電路,少部分采取手動控制,既保證了樓道不至于太暗,又使得當附近有人時燈會自動開啟,無人時即自動關閉。以及基礎樓A座和圖書館的天窗設計,滿足了基本的光照需求。(3)我校宿舍全面覆蓋太陽能熱水器供洗浴用水,并采用全校一體集中供暖,所有的建筑內都填充保溫材料。宿舍樓均采取坐北朝南建設,一方面顯得整體有規律,另一方面每個小宿舍的采光都能得到極好的保障。6 我校建筑物不足之處及建議(1)每逢夏季,由于建筑物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的框架剪力墻結構,散熱不充分,導致日曬后室內溫度過高尤其17、是頂層樓層。建議在樓頂鋪設隔熱磚或者種植一些景觀綠植,建設成一個屋頂花園。(2)教學樓均采取大窗設計,夏季容易造成溫室效應以及光污染。(3)冬季供暖太足,既浪費了資源又使得教室宿舍過于溫暖。建議間歇性供熱或者降低溫度。7 結語作為古老行業的建筑業,若想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則必須走綠色建筑這條道路。與此同時,還應依靠多學科與多專業的專家隊伍開展合作,對其進行相應的研究,并結合實際將其系統不斷的完善。經過不斷的摸索與驗證,構建出一個高效、綜合、生態以及經濟的綠色建筑的技術體系。實現綠色建筑和自然的和諧共生,將實現經濟與環境、資源以及人口的相互協調發展。我們學校的建筑既已成型,只能做一些小的改善,但是對于我們這些在校的莘莘學子,這些改善都是至關重要的。參考文獻:1 國內外綠色建筑的現狀與發展2013.122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GB/T 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