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某鐵路客運專線接觸網基礎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9556
2022-07-08
10頁
797.50KB
1、新建*鐵路客運專線甘肅段*標段接觸網基礎施工方案編 制: 復 核: 審 批: 中鐵*局*甘肅段項目經理部*工區二0 年 月目 錄1. 編制依據12. 適用范圍13. 工程概況14. 施工部署24.1. 現場組織機構24.2. 主要施工機械和技術裝備的配備24.3. 施工安排34.3.1.施工計劃安排34.3.2.勞動力配備35. 主要施工方案、施工方法35.1. 施工方案35.2. 施工流程35.3. 施工方法及順序45.3.1.施工準備45.3.2.測量放線45.3.3.成孔45.3.4.成孔檢查45.3.5接地角鋼布置45.3.6.鋼筋籠安放45.3.7.鉆孔樁灌注55.3.8.下錨螺栓組2、固定55.3.9.接地端子焊接55.3.10. CP臨時樁橛鋼筋籠連接65.3.11.地上承臺立模65.3.12.承臺混凝土澆筑65.3.13.養護65.3.14.拆模75.3.15.留置試塊75.4. 其他注意事項76.施工安全87.文明施工8接觸網基礎施工方案1. 編制依據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424-2010);路基地段接觸網基礎通用圖*施網-路通100(YY);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1-2010);定西南站接觸網基礎預留平面布置圖(圖號:*施網-04-12A(YY))2. 適用范圍適用于新建*內路基接觸網基礎施工。3. 工程概況 新建*鐵路客3、運專線*標*工區管段全長*km。*地區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型氣候區,其特點是旱季長、雨季短(69月份),雨量較少但集中,年蒸發量遠大于年降雨量,晝夜及冬夏溫差變化大,四季多風。年平均氣溫6.7,極端最高溫度34.9,極端最低溫度-29.7,最冷月平均氣溫-7.5,年平均降雨量386.6mm,年平均蒸發量1606.4mm,最大積雪厚度17cm,最大季節凍土深度97cm。一般10月中、下旬進入冬季施工。路基地段接觸網主要工程量如下:序號接觸網基礎型號單位數量承臺尺寸 高*長*寬鉆孔深度樁徑1JA-2處141.27*0.7*0.74072JA-3處301.27*0.7*0.74.80.73JB-4處44、71.27*0.9*0.75.60.74YJ-1處101.66*0.9*0.95.40.85本段共設計有JA-2、JA-3、JB-4、YJ-1四種基礎類型;JA基礎承臺不配鋼筋,JB、YJ基礎的承臺配鋼筋。其中灌注樁混凝土標號為C30,承臺混凝土標號為C35;樁基礎和承臺一次澆注成型。 接觸網基礎斷面布置示意圖4. 施工部署4.1. 現場組織機構在*工區管段內,實行工區、架子隊二級管理。本工區設經理名、書記1名、經理助理2名、總工程師名,安全總監1名,下設各職能部門,有工程部、物機部、安質部、試驗室、經營部、綜合辦公室、財務部、對架子隊進行直接管理。 4.2. 主要施工機械和技術裝備的配備主要5、機械設備根據生產能力大于指標要求,設備功能以滿足工程需要為原則,進行合理的配置。本項目將按表3-2施工設備和機具配置表,按工程進度需要陸續投入施工。表3-2施工設備和機具配置表序號名稱單位數量規格型號1攪拌機臺2HLS1202裝載機臺1ZL-18B3砼運輸車臺6HD2704鋼筋加工設備套15測量儀器套1/1蘇光水準儀/萊卡全站儀6坍落度筒套17含氣量測定儀套18旋挖鉆機臺11809吊車臺125t10承臺模板套2011發電機臺130kw12振搗棒臺54.3. 施工安排4.3.1.施工計劃安排計劃工期為30天,每天鉆孔10個,灌樁及承臺澆筑每天完成5個,前期準備10天,共計30天。4.3.2.勞動6、力配備 配備3個班組,1個鋼筋加班班組,1個鉆孔班組,1個樁基、承臺澆筑班組。其中鋼筋加工班組10人,鉆孔3人,承臺施工15人。施工高峰期人員安排28人,如人員不能滿足再增加人員,總工期為1個月。主要管理人員見下表:表3-3 主要管理人員配備表序號職務姓名序號職務姓名1經理*4材料員*2經理助理*5質檢員*3安全總監*6架子隊長*4總工*7技術主管*5測量主管*8試驗員*5. 主要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5.1. 施工方案 接觸網立柱基礎在路基級配碎石碾壓完成驗收合格后施工,采用旋挖鉆機干鉆法作業,鉆孔灌注鋼筋籠伸入承臺不小于1m,承臺施工采用適當的人工開挖立模板、錨栓定位、澆筑混凝土。5.2. 7、施工流程主要施工順序:施工準備測量放樣成孔成孔驗收接地角鋼布置鋼筋籠安放鉆孔樁灌注下錨螺栓組固定接地端子焊接CP臨時樁橛鋼筋籠連接地上承臺立模承臺混凝土澆筑養護拆模。5.3. 施工方法及順序5.3.1.施工準備圖紙下發后對圖紙進行審核,確認無誤后進行工程數量計算、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技術交底編制,提報物資計劃。人員機械設備進場。5.3.2.測量放線技術人員對施工段落內的所有接觸網支柱基礎及拉線基礎的設計里程位置進行統計,建立臺賬,然后書面交底于測量人員。測量人員按照交底的里程位置,對接觸網基礎中心位置進行準確放樣,并在基礎的大小里程及線路中心方向各放置一個輔助定位點(距離基礎中心點100cm8、),記錄輔助定位點的里程、距離、標高,書面交于技術人員。所有定位點必須用鐵釘、紅漆作出顯著標示,同時技術人員應對測量放樣的定位點進行現場復核,確認無誤后方可用于施工。5.3.3.成孔成孔采用180型旋挖鉆機鉆孔。鉆孔深度必須保證設計要求,機械鉆孔時應注意保持機械鉆桿的垂直度,需使用鉛垂線吊線檢驗鉆桿的垂直度,同時要選定好鉆頭。5.3.4.成孔檢查鉆孔深度到位后,應對孔深、垂直度、孔位進行檢驗。鉆孔深度和垂直度測定:用測繩(錘)測量孔深,孔深應滿足設計要求;用吊繩測定成孔垂直度,不符合要求時應重新繼續鉆孔,直到符合設計要求。孔位檢驗由測量人員進行檢查。5.3.5接地角鋼布置鉆孔樁鉆孔至設計深度后9、并放入基礎外層鋼筋籠后,打入接地極(50角鋼)至基礎底面以下不小于600mm,接地極角鋼與圓鋼在地面焊接完成打入地面。5.3.6.鋼筋籠安放鋼筋籠加工。鋼筋籠采用集中加工,由技術人員按設計要求對施工人員進行書面交底,施工人員按交底作業。鋼筋籠就位。鋼筋籠檢查合格后,運送到施工工點,綁好混凝土墊塊,下放鋼筋籠,吊放鋼筋籠時,要對準孔位,垂直吊入,緩慢入孔,避免碰撞孔壁。鋼筋籠放到設計位置時,進行固定。5.3.7.鉆孔樁灌注鋼筋籠安放到位后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采用串筒灌注成樁工藝,采用直徑200mm壁厚5mm的塑料軟管為串筒。每澆筑3050cm用振搗棒振搗密實,灌注時保證混凝土澆筑高出樁頂設計10、高程010cm。5.3.8.下錨螺栓組固定螺栓下部按設計要求用兩道16的鋼筋環箍定位。螺栓與鋼筋環箍采用焊接連接。地腳螺栓利用螺母準確定位在定位鋼板上,在此基礎上再利用模板進行準確定位。基礎上露出的螺栓采取外涂黃油,再用黃膠帶纏裹進行保護。螺栓組中心距離線路中心線的垂直距離不應有負誤差具體施工誤差見下表:序號要求項目誤差要求1螺栓組中心距線路中心的垂直距離(030mm)2螺栓組中心距線路中心順線路方向偏移50mm3基礎預埋件應牢固可靠,螺栓外露長度及螺紋長度(010mm)4螺栓相鄰間距1mm5螺栓對角線距離1.5mm6螺栓應垂直于水平面,每個螺栓的中心偏差在頂端偏移1mm7靠近線路側螺栓連接線11、的法線應垂直線路中心,一組螺栓的整體扭轉18基礎面高出地面10mm9基礎斷面尺寸,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010mm)10鋼筋籠安裝深度30mm5.3.9.接地端子焊接支柱基礎施工時,在基礎沿線路方向小里程側面預埋2個橋隧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露出基礎凸臺(或頂面)1520mm。以確保接地電纜連接螺栓的安裝方便,接地端子尾部焊接的16連接鋼筋要求分別與至少2根地腳螺栓和2根主筋可靠焊接,并確保焊接面積不小于120mm2路基面以下接地端子通過接地線與通信信號電纜槽內的接地端子連接,另一個接地端子供無砟軌道板接地。接地端子與樁基礎內的主筋進行焊接。接地端子表面與混凝土面平齊,接地端子表面進行封堵,防12、止水泥砂漿等進入端子內。接地端子采用雙面焊接時,焊接長度不小于100mm。采用單面焊接時,焊接長度不小于200mm。5.3.10. CP臨時樁橛鋼筋籠連接根據設計要求,CP臨時樁橛與接觸網支柱基礎是連接在一起的整體,因此在施工完樁基礎應開始著手CP臨時立柱的施工。首先測量放樣定位CP臨時立柱的基礎位置,同時按設計要求進行鋼筋籠綁扎。按照圖紙要求將CP臨時立柱鋼筋籠與接觸網支柱承臺基礎的鋼筋進行連接。5.3.11.地上承臺立模J350-1支柱基礎的承臺在順線路方向長為920mm,在原設計的基礎上增加220mm用于CPIII臨時樁橛的埋設。J350-2支柱基礎的承臺在順線路方向長為1100mm,在13、原設計的基礎上增加200mm用于CPIII臨時樁橛的埋設。加長部分統一在接觸網小里程端,在接觸網小里程有拉線基礎時,改至大里程端。為保證外露部分的混凝土外觀質量,地上部分采用模板立模澆筑。地下部分承臺采用土模澆筑。模板在安裝前應涂刷脫模劑,模板安裝后應對安裝位置、斷面形狀尺寸進行復核,確認無誤后固定模板。模板固定后應對預埋螺栓組再次進行位置復核,確保預埋螺栓的位置、外露長度等符合設計要求。在承臺施工前對樁頂部進行接縫處理,鑿毛后清理干凈。5.3.12.承臺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澆筑時嚴禁由罐車直接傾倒至模板內,防止因沖力過大導致模板變形或移位。應使用溜槽緩慢的把混凝土澆筑在模板內。混凝土應保證振搗密14、實,尤其是邊角等位置應加強振搗。5.3.13.養護混凝土振搗完畢,1h內對混凝土進行保溫保濕養護,混凝土初凝后,承臺混凝土應及時進行“兩布一膜”覆蓋灑水養護。承臺頂面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抹子收光抹面2遍,注意覆蓋物不要直接接觸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終凝為止。混凝土自然養護期間,重點加強混凝土的濕度和溫度控制,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混凝土拆模后,對外露絲桿及定位鋼板表面進行檢查,對外露絲桿采取外涂黃油,再用黃膠帶纏裹措施進行保護。5.3.14.拆模混凝土澆筑完后,在能保證混凝土表面及棱角完整時方可拆除,拆模時嚴禁用大錘和撬棍硬砸硬撬。拆下的模板、配件嚴禁拋扔,按指定地點堆放,并做到及時清理,維修和15、涂刷隔離劑,堆放整齊待用。5.3.15.留置試塊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標準養護試件應在混凝土澆筑地點隨機抽樣制作,其試件的取樣和留置應符合以下要求: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100m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盤時,取樣不的少于一次。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試件。5.4. 其他注意事項 、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承臺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基礎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強度不小于45mm。、鉆孔灌注樁施工應符合有關規范和工程設計具體要求,施工時應編制施工作業指導書,精心組織施工。、接觸網支柱基礎鉆孔灌注樁定位時,定位以相應的接觸網基礎16、位置預留表或接觸網基礎平面布置圖為準。、成孔施工應一次不間斷的完成,成孔完畢至灌注混凝土的間隔時間不應大于24小時。、鋼筋籠在起吊、運輸和安裝中應采取措施防止變形。、鋼筋籠安裝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筋籠吊裝完畢應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應立即澆灌混凝土。、基礎混凝土必須連續澆筑,地腳螺栓和縱向鋼筋底部的彎鉤應指向基礎內部。、鉆孔灌注樁基礎采用干作業法施工,注意土方及時外運。、CP控制點臨時柱橛設置應滿足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601-2009)6.施工安全為確保施工安全,現場應有專人統一指揮,并設一名專職安全員負責現場的安全工作,堅持班前進行安全制度教育,并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及安全交底對現場危險源進行醒目標識,并定期組織檢查。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操作,機械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配備專職電工進行電線路的設計與架設;用電要規范,施工現場用電應采用三相五線制,用電設備應實行一機一閘一漏(漏電保護器)一箱(配電箱)。施工前應對各機械設備進行檢修,防止發生不必要的意外事故。7.文明施工現場無揚塵,運輸無遺灑現象,主要施工便道及加工場地進行硬化處理或灑水降塵。按環保要求集中處理試驗及生活中產生的污水及廢水.生產中的廢棄物及時處理,運到棄渣場棄置。各類臨時施工機具擺放整齊,歸整有序。施工結束及時清理施工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