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1524
2022-07-11
9頁
48KB
1、第一節 工程概況1.1 工程概況 目前國華徐州發電有限公司的2臺1000MW機組已投入運行,由老廠化水站提供合格除鹽水,其系統工藝如下:原水清水泵細砂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保安過濾器反滲透高壓泵反滲透膜組件預脫鹽水箱預脫鹽水泵陽離子交換器除二氧化碳器中間水泵陰離子交換器混床除鹽水箱除鹽水泵主廠房。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出力為:反滲透系統出力為3100 t/h,一級除鹽加混床的系統出力為3100 t/h。 為了滿足21000MW機組短時大量供水的需要和水、煤、油化驗的需要,預留的化水車間場地上已設置了3臺3000m3除鹽水箱和3臺除鹽水泵,并配設了為21000MW機組水、煤、油化驗所需的化驗樓。 本次化2、水改造工程為1000MW超超臨界燃煤機組提供除鹽水,規劃容量2100t/h,并預留1套100t/h場地。 本工程設計清水池一座、超濾產水箱基礎兩座、預脫鹽水箱基礎兩座、廢水池及反洗排水池一座,基礎混凝土澆筑后的較大,特制訂此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方案。第二節 編制依據2.1 編制依據國華徐州發有限公司化水改造工程圖紙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2011版)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JGJ46-2005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3、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規范GB50496-2012第三節 施工準備3.1 施工準備 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要求比較高,特別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熱引起的溫度差產生溫度應力裂縫。因此需要從材料選擇上、技術措施等有關環節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保證基礎底板大體積混凝土順利施工。3.2 材料選擇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澆筑。對主要材料要求如下:(1)水泥:考慮普通水泥水化熱較高,特別是應用到大體積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熱不易散發,在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與混凝土表面產生較大的溫度差,使混凝土內部產生壓應力,表面產生拉應力。當表面拉應力超過早期混凝土抗拉強度4、時就會產生溫度裂縫,因此確定采用中、普通硅酸鹽水泥標號為42.5MPa,通過摻加合適的外加劑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徑宜選用5-25mm,并且連續級配,含泥量不大于1%。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較好,抗壓強度較高,同時可以減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從而使水泥水化熱減少,降低混凝土溫升。(3)細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徑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3%。選用平均粒徑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細砂拌制的混凝土可減少用水量10%左右,同時相應減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熱減少,降低混凝土溫升,并可減少混凝土收縮。(4)外加劑:摻入減水劑可降低水化熱峰值,對5、混凝土收縮有補償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3.3 現場準備工作(1)基礎鋼筋施工完畢,并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合格。(2)基礎采用木模板支模,木模會兼有保溫作用。(3)將基礎上表面標高抄在基礎模板側壁上,并作明顯標記,供澆筑混凝土時找平用。(4)澆筑混凝土時預埋的測溫管及保溫所需的塑料薄膜、養護毯或土工布等材料應提前準備好。(5)管理人員、施工人員等晝夜排班,堅守崗位,各負其責,保證混凝土連續澆灌的順利進行。第四節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4.1 混凝土澆筑(1)水箱基礎共計四個,每個水箱基礎厚為1.6米厚,直徑為8米,混凝土澆筑量約為80.4立方米,8小時。工藝流程如下圖:(2)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6、用混凝土運輸車運到現場,車輛5臺,1臺混凝土輸送泵。(3) 控制入模溫度,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外界溫度越高則其澆筑溫度也越高,因而混凝土內部溫度隨之增加的也越多,最終溫度應力也隨之增高而產生溫度裂縫,因此大體積混凝土應在室外溫度較低的情況下進行,其澆筑溫度不宜超過28,高溫季節施工時首先降低水溫,其次應降低石子溫度,一般采取搭設簡易遮擋裝置等措施來防止太陽直接輻射或用深水井中水對其降溫或采用深井中直接抽水拌和以及在拌和用水內加冰降溫等措施。(4)振搗混凝土應使用高頻振動器,混凝土的澆筑厚度應根據所用的振搗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確定,整體連續澆筑時厚度宜為200mm300mm。振動器的插點間距7、為1.5倍振動器的作用半徑,防止漏振。振動器插點要均勻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動,如下圖所示,不應混用以免造成混亂而產生漏振。每一插點要撐握好振搗時間,過短不易搗實,過長可能引起混凝土產生離析現象。 (4)振搗時做到快插慢撥,快插是為了防止先將表面混凝土振實而與下面混凝土產生分層、離析現象;慢拔是為了使混凝土填滿振動棒抽出時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搗過程中,應將振搗棒上下略作抽動,以便上下振動均勻,插點有序,振搗時間一般控制在2030s之間,宜在混凝土表面泛漿,不出現氣泡為止。在振搗過程中,不得觸及鋼筋,模板。振搗上層混凝土時,振搗棒插入下層混凝土約50mm,以消除上下層之間冷縫,確保混凝土質量8、。混凝土澆筑時應采用整體分層連續澆筑施工方法,確保每層混凝土之間的澆筑間歇時間不超過規定的時間,以利于混凝土振搗密實,并分層散失一部分混凝土熱量,每層澆筑時間間隔控制在0.5小時-1小時。(5)混凝土澆筑采用二次振搗工藝,即在混凝土澆筑后即將初凝前,在適當的時間和位置給予再次振搗,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確保混凝土澆筑密實度,減少混凝土內部微裂縫和改善混凝土強度,提高抗裂性,防止澆完拆模后出現蜂窩、麻面、甚至漏筋的情況。(6)混凝土表面泌水應及時引導集中排除,通過現場安排專人使用。因為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骨料和水泥漿下沉,水分上升,混凝土表面析出水分會產生泌9、水。在澆筑過程中應及時將水泥漿和泌水排到一端或兩端,及時排出。 (7)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較大,會在表面鋼筋下部產生水分,或在表層鋼筋上部的混凝土產生細小裂縫。為了防止出現這種裂縫,在混凝土初凝前采取二次抹面壓實措施。(8) 混凝土試塊的制作每個水箱基礎制作兩組,一組標準養護,一組同條件。4.2 大體積混凝土測溫: (1)首先入模溫度的測量,每臺班不少于 2 次。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體溫度監測點的布置,以能真實反映出混凝土塊體的內外溫差、降溫速度及環境溫度為原則,本工程測溫點布置使用48的腳手架鋼管或其他無縫鋼管,管壁厚度以2為宜,內徑為3050。按量取所需長度截斷,其一端用比鋼管外徑大10的圓鋼10、板焊牢密閉,使其不能滲漏,沿澆筑基礎布置,每個基礎中心點設置測溫位置,設置測溫位置分別為基礎底底部、中部和上部位置,混凝土澆筑后,即向鋼管中裝入自來水,并為管口制作木塞封堵,每隔一定時間用棒式溫度計伸入管中,即可知該鋼管下部混凝土溫度。從而比較混凝土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的差值、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溫度差值,采取相應措施控制溫度差值均不應超過25。 (2)測溫從養護開始,升溫階段每4個小時測一次,降溫階段每8小時測一次,同時記錄大氣溫度,詳細做好記錄,記錄要求如下:第1天-第4天 每4h測溫一次第5天-第7天 每8h測溫一次第8天-第14天 每天測溫一次 (3)當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穩定且與環境溫度基本11、相同時,停止測溫。在測溫過程中嚴格控制溫差不超過25,如若出現這種情況,現場采取停止澆水養護和覆蓋養護毯來降低溫差。測溫工作應連續進行,每測一次,持續測溫及混凝土強度達到時間,并經技術部門同意后方可停止測溫。 (4)配備專職測溫人員,按兩班考慮,每班2人,分別負責測量和記錄。測溫人員要認真負責,按時測溫,不得遺漏或弄虛作假。測溫記錄要填寫清楚、整潔,換班時要進行交底。測溫工作應連續進行,每測一次,持續測溫及混凝土強度達到時間,強度經監理及技術部門同意后方可停止測溫。 (5)測溫時發現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與外部溫度之差達到25度或溫度異常,應及時通知技術部門和項目技術負責人,以便及時采取措施。4.12、3 混凝土保溫及養護 (1)混凝土澆筑及二次抹面壓實后應立即覆蓋保溫,先在混凝土表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然后在上面覆一層養護毯或土工布,安排專人專職養護工作,保濕養護的持續時間不少于14天,經常檢查塑料薄膜完整情況,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大風天氣澆筑時,在作業面應采取擋風措施,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壓次數,應及時覆蓋塑料薄膜和保溫材料。 (2)新澆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較快,蓋上塑料薄膜后可進行保溫保養,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脫水而產生干縮裂縫,同時可避免養護毯或土工布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溫性能。(3) 保溫覆蓋層的拆除應分層逐步進行,當混凝土的表面溫度與環境最大溫差小于20時,可全部拆除,停止測溫的部位經監理單位和項目技術負責人同意后,可將保溫層及塑料薄膜逐層掀掉,使混凝土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