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拋石護腳施工方案(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2117
2022-07-11
8頁
50.31KB
1、3.5、水下拋石護腳3.5.1、概述本標段設計水下拋石23593m3,工程采用平順守護型式,枯水平臺以下采用拋石固腳,平順護岸型式水流對岸坡的沖刷角小,對水下岸坡及水下護坡穩定很有利,不會造成對上、下游的回流沖刷。水下拋石寬度為10m50m,分區拋護,拋厚 1.01.2m。拋石粒徑 0.15 m0.5m。3.5.2、施工工藝流程3.5.3、施工方法本工程的施工方法為:劃分網格、準確定位、掌握落距、合理掛檔、定量拋投、多次拋勻。(1)拋前水下地形測量開工前,對拋護區水下地形進行測量,并及時將測量成果報送監理工程師。拋前水下地形測量施工區域網絡劃分測 量 放 樣定位船定位石料船石質檢查、計量、掛檔2、機械人工結合拋投塊GPS 測量系統檢測單元拋投成果補拋石料定位船移位竣工水下地形測量合格不合格(2)施工網格劃分水下拋石施工的關鍵是合理劃分施工網格,根據我單位多次從事水下拋石施工的經驗,結合目前我單位從事拋石施工的裝石船的具體情況,可將施工網格劃分為 20m(垂直水流方向)20m(順水流方向)的標準網格,人工拋石時,將施工網格劃分為10 米(垂直水流方向)20 米(順水流方向)的標準網格。每個標準網格再分為一、二、三、四共4 個檔位進行拋布,不足標準寬度的拋區可劃分為定寬的小區進行施工,根據設計圖紙中每個拋區的厚度以及拋前水下地形測量成果,計算出每個網格應拋石數量,編制施工檔位圖。(3)測量3、放樣測量放樣方法:據我單位護岸工程的施工經驗,水下測量采用普通經緯儀和電子經緯儀難以達到施工精度要求,所以本工程采用GPS 配合數字式測深儀進行水下拋石前后的地形測量和施工定位,從而做到水下拋石均勻到位,完全符合設計要求。具體測量方法如下:在拋區附近的岸邊,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控制點,采用前方交會或后方交會的方法在岸上測設一點,由此點放出施工基線。根據測設的已知點設立一條正基線(平行于拋區長度方向)或斜基線(不平行于拋區長度方向)。在基線上根據各施工小區的長度劃分放出各基線樁。由基線樁上測設出各斷面樁(方向樁),方向樁應垂直于拋區長度方向。測量放樣技術要求:測量放樣放出的基線樁與方向樁應與定位4、船通視良好。測量采用紅外線測距儀。利用測設點作控制點,采用極坐標法放出基線樁和方向樁,樁位距離誤差小于5mm。(4)定位船定位定位船的選用:據我單位護岸工程的施工經驗,采用 200噸的定位船進行定位,從而可以加快工程進度,減小勞動強度,我單位擬準備 1 艘 200 噸鋼質定位船,本工程擬投入1 艘定位船設備狀況良好,并配有專業操作人員。定位船錨、纜的選用:上游錨選用1000kg 重的錨,下游錨選用500kg 重的錨,頂頭錨選用 250kg 的錨。在施工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里錨可在岸上設置地牛,這樣可減少拋錨次數,提高拋投效率。錨纜:上游纜選用21.5mm以上的錨纜,一根頂頭纜和兩根下游纜規格也5、不應小于16.5mm。拋錨順序:外上游錨(領水錨)里上游錨 外頂頭錨 里下游錨 外下游錨。應注意的是上、下游錨應成八字形,以利定位船里外移動。沖距(漂距)的確定:塊石在拋到江底過程中,因水流的帶動,塊石向下游移動,因此在拋投前要計算出塊石的沖距,以便算出拋石在水流的作用下,所移動的距離,確保拋投位置的準確。拋石沖距經驗公式為:S=0.8V0H/W1/6 S沖距(米)V0水面流速(米/秒),測速儀測定拋投點水面流速。H水深(米),用測深儀測定拋投點水深。W塊石重(kg),施工中可采用代表塊石重量測算。定位船定位:定位船錨拋好后,即可進行定位,先將定位船移至要拋投的斷面,測出流速和水深,計算出沖距6、(漂距),沖距加裝石船頭空白區距離為定位的提前量,根據拋石斷面起點坐標和提前量利用GPS 定位系統進行精確定位。使定位船下游側舷邊所拴裝石船塊石位置與入水后需拋投的位置相對應。(5)石料船的石質檢查、計量和掛檔石料石質的控制和數量的確定石質的控制:水下拋石要把好石料質量關,塊石供應先經試驗,確定其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經監理確認合格后,方可選用。杜絕風化石、水解、碎石等不合格的石料。數量的確定:石料船到達工地指定地點后,由現場監理工程師對檢查合格的石料進行量方,量方時長度量取選4 個點,寬度量取選 2 個點,高度量取 8 個點,取平均值計算方量。由專人視空隙率大小和石質情況核扣方量。施工中監理工7、程師和項目部質檢人員隨機抽船過磅,根據抽磅結果確定系數,消除虛噸位,以監理核定量為準。拋石船掛檔、拋投塊石:定位船定位結束后,可在定位船下舷邊掛吊裝石船進行施工,根據拋投須均勻的原則,各裝石船船位應相互錯開,以保證拋石均勻。a、拋石船只的選用:本標段拋石為粒徑0.150.5m,每個小區網格拋石量較大,故施工中采用100t 的駁船,施工中訂立標準船型,按標準船型劃分小區,按標準船型選用裝石船只,具體為船長 30m,寬 7.5m,船頭至貨位長度為 3.5m,貨位長 20m,后船艙長 6.5m。人工拋石先用40 至 50 噸的小船進行拋投。b、拋投塊石落水控制根據我單位拋石護岸經驗的總結:采用機械拋8、投,裝石船上的塊石由船側拋出的距離在 2.5m 左右,也就是說,拋出的塊石有效拋護寬度為2.5m,本次護岸工程拋護有效寬度定為2.5m。c、拋投橫向掛檔根據所確定的標準船型及有效拋護寬度將拋石標準網格20m 20m的方格分為 8 個長 20m 寬 2.5m 條形區域(即 4 個檔位)進行拋布,由于船寬為7.5 米,在拋石時占據 3 個拋投區,即掛第一檔位時,船位占據第二、三、四拋投區,此時拋投范圍為第一、五拋投區,其余檔位拋投依次類推。拋投完一個檔位后,經監理驗收合格后,再依次拋投其余檔位,從而保證拋投均勻,且無空檔。人工拋投時,將 10 20 米的標準網格劃分為8 個長 20 米,寬 1.29、5 米的條形區域進行拋布。第一拋投區第二拋投區第三拋投區第四拋投區第五拋投區第六拋投區第七拋投區第八拋投區裝石船拋石在標準網格中,應從船兩邊進行拋布,在非標準網格的定寬小區拋石時,應由船一邊進行拋布。這樣掛檔能夠保證塊石入水后落至指定區域,從而達到拋投均勻的目的。(6)機械、人工相結合拋投我單位今年上半年在大堤水下拋石施工中,首先采用的是人工拋石,結果發現人工拋石勞動強度大,投入的人力資源相當多,進度慢,而且拋投不均勻。后來通過業主、監理的批準采用機械拋石,即采用1.6m3反鏟挖掘機進行拋投,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拋投也相當均勻到位。優質、高速完成了水下拋石工作,受到了監理、業主的一致好評。所以10、本工程采用機械與人工相結合的拋投方式。石料船進檔掛牢后,開始用反鏟式挖掘機進行機械拋投,各檔船只全部拋投注:表示第一掛檔位置表示第二掛檔位置表示第三掛檔位置表示第四掛檔位置2.5m 8=20m 標準網格拋投橫向掛檔示意圖20m 結束,方可解纜離檔。記檔人員及時準確地將拋投量上檔位圖,做到各網格實際拋投量滿足設計要求,在靠近平鋪石的部位,拋投區域不規則,采用小型船舶人工拋投的方法,做到拋投均勻到位。(7)竣工水下地形測量水下拋石工程結束后,我方即組織測量人員采用GPS 系統對拋投區域及相鄰的部分水域進行水下地形測量,并繪制比例為 1:2000 的水下地形圖,將拋前拋后的水下地形圖進行對比,確定拋11、投成果。定點測量增厚控制在設計范圍內,如增厚達不到設計要求,則進行補拋塊石。3.5.4、施工技術要求(1)嚴格控制各施工段長度:施工期間受季風影響,為保證拋石掛纜船進位準確,減小因風力和水流影響,如水流方向與設計拋區方向一致,流速不大時,每天單元拋石長度為80m,如水流方向與設計拋區方向夾角較大或水流紊亂,每單元拋石長度為 4060m。(2)拋石船只選擇:施工中嚴格按標準船型選擇300t 的裝石船,確保拋石均勻和拋投厚度。(3)建立完善的定位系統,在監理工程師在場的情況下,完成永久性控制導線、樁號及固定觀測斷面樁的布設,并在每個斷面樁插上小紅旗做上標記,確保定位不發生偏差。(4)施工遵循“先上12、游后下游,先深泓后近岸”的施工順序依次均勻投拋。(5)在進行正式拋石前,進行拋石試驗,通過試驗以得到沖距與水深、流速、塊徑之間的關系,對理論計算數據進行修正,保證拋投均勻到位,符合設計要求。(6)定位船應根據流速和水位及時調整船位,每次拋投前應測定流速、流向、水深等參數,計算調整好拋石落距。(7)一單元拋投結束后,分析拋投結果,以便及時調整網格拋投計劃和水上作業定位位置。(8)拋石施工時靠近護坡腳槽平鋪石部位時,由于水位原因,局部地方大型船只無法拋投時,必須采用岸上抬拋和4050t 小船人工拋投,這樣能保證護腳工程與護坡的連接,確保護坡穩定。(9)為了保證施工期間湘江航道的安全暢通,主動與航運13、管理部門聯系,服從統一指揮和調度,設置明顯航標和水面浮標,以示出拋石作業區范圍及施工船舶和湘江航行船舶的航道。3.5.5、拋石施工質量控制(1)材料質量控制拋石施工的施工材料比較單一,主要為塊石,塊石質量要求:塊石要求石質堅硬,遇水不易破碎或水解,濕抗壓強度大于 50Mpa,軟化系數大于 0.7,比重不小于 2.65t/m3。不允許使用風化石、泥巖和薄片、條狀、尖角等形狀的塊石。塊石的粒徑是關系到工程質量好壞的主要技術指標之一,往往錯誤地認為拋投的塊石越大越好,越穩定。根據多年拋石施工經驗總結,拋投的塊石只要能抵御水底最大流速的沖擊,能保持在河坡上的穩定即可,小粒徑級配適宜的拋投塊石可以增加覆14、蓋層次,減少孔隙,防止河床泥砂淘刷,增強對河床的護岸效果,因此拋填塊石粒徑選擇0.150.5m。塊石裝船前要到國家專門機構(CMA)認定的試驗室做試驗,符合要求后,經監理工程師同意后方可使用。施工中做好材料質量、運輸、驗收等工作的落實:嚴把材料質量關。中標后,立即派出材料部門有關人員至各采石場落實塊石的供應。選擇符合施工要求的塊石及落實供應量等事宜,并將信息反饋至項目經理部。項目經理部根據石料的要求及供應量等情況,將任務下達給各供料單位。石料上船前,需經我項目經理部派駐各料場碼頭的質檢員檢查,經檢查符合石料質量要求及規格要求后方可裝船。船舶運輸。各運輸船(隊)提前將航政部門核定航運薄上交我項目15、部材料供應部。由專人負責查驗確定船(隊)的裝載噸位,并復核船舶吃水線,查驗船只有無積水、壓艙貨等。對查驗合格的船只統一編號,發放專用運輸旗幟。石料驗收方法。施工現場設置量方小組進行石料的檢查驗收工作,據我單位多年的石料驗方經驗,石料的檢查驗收采用以下方法:查看航政部門核定的噸位,與該船相對應,確定是否小船大薄子;查看吃水線是否到位;丈量石方體積,折算噸位,按實收驗;如發現有噸位不足,及時進行過磅;卸完貨后,查看船艙內有無積水、壓艙貨,如發現有,則扣除相應噸位,并取消其運輸資格。驗收組織程序:拋石施工驗收由驗收小組監理員、驗收員、施工員組成,共同負責驗收工作,具體程序如下:先由驗收員按施工驗收規16、定進行初驗,提出主導意見;驗收員及時將驗收意見告知驗收小組成員,如無異議,則報請監理復查、抽查;驗收員將驗收結果通知各運輸船(隊),并編號發往定位船施工;憑驗收單在定位船安排卸貨。卸貨前,再由定位船施工員進行復檢,確認無誤后,由檔位記錄員排檔拋布。在拋投過程中如發現碼虛方夾帶泥土,不合要求的碎石料可根據實際情況扣除該船的一定方量;塊石拋完后,由施工員負責查看船艙有無積水和壓艙貨。確認無誤后,簽發五聯單。(2)拋填區域內,露出雜草或其它漂浮雜物,立即予以清除。(3)每天做好詳細的施工記錄,包括水文、氣象、塊石沖距、定位船定位、移位、施工樁號、拋石船舶號及載石量、當天船只數、過磅船噸位及數量、拋石船拋石檔位圖及總拋石量等原始施工記錄。(4)拋石護岸施工進度必須嚴格按照設計進度要求分段、分區實行控制,未經監理工程師批準不得提前結束拋填或改變區域拋填,一單元拋填結束后,須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同意后方可移動定位船進行下一單元施工。3.5.6、資源配置計劃完成整個堤防拋石工程需要塊石25480m3。主要施工人員配置計劃包括:拋石工40 人,管理人員 4 人,普工 40 人。擬投入的設備情況見附件1擬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設備表。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17
1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