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縫的處理方案(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2230
2022-07-11
2頁
30KB
1、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縫處理方案 在日常的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天氣、機械、環境、作息時間等因素的影響,不得不在建筑結構層上留設施工縫。如何處理施工縫,使工程質量不受影響,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混凝土澆筑時,為了保證其整體性良好,每個結構構件最好一次澆筑完畢,中間不停歇。如果因構件混凝土量大,中間需要停歇,則停歇的時間應盡量縮短,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前將次層混凝土澆搗完畢。規范規定一般停歇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否則,應當待混凝土抗壓強度不低12千克每平方厘米時,才能繼續澆搗。因為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和水泥經拌和后2小時開始初凝,但還不具備強度,如繼續澆搗會使已澆搗好的混凝土因受震動而破壞凝2、結作用,所以必須待混凝土能夠抵抗外來震動時,允許繼續澆搗,這時兩層混凝土之間就產生了施工縫。建筑物的構件混凝土工作量都比較大,一次澆筑的機會不多,特別是基礎與上部結構一般都分兩次澆筑,即先澆筑基礎混凝土,然后在基礎上支模再澆筑上部結構混凝土。因模板工作量大,支模時間較長,有的長達2天。這樣兩次澆筑的混凝土之間就產生了施工縫,如不加處理,勢必影響基礎與上部結構的整體性和防滲性。因此,施工規范規定:對施工縫應認真處理。過去對施工縫的處理,都采取人工鑿毛、刷毛、沖毛、高壓水槍沖刷等辦法。這些辦法都行之有效,但是沖毛的時間隨氣溫而異,春秋季節,在澆筑完畢后1016小時開始;夏季掌握在610小時;冬季則3、在1824小時后進行。如果時間掌握得不好,過早會使混凝土表面松散或沖擊表層混凝土;過遲則混凝土已硬化,不僅增加工作難度,而且不能保證質量,也加大了鑿毛、排清和清洗的工作量,影響施工進度。 1、規范對施工縫留置及處理要求 為使混凝土結構具有較好的整體性,混凝土的澆注應連續進行。若因時間或人工、環境等的原因不能連續進行澆注,且中間的停歇時間有可能超過混凝土的初凝,則應在混凝土澆注前確定在適當位置留設施工縫。施工縫就是指先澆混凝土已凝結硬化,再繼續澆注混凝土的新舊混凝土間的結合面,它是結構的薄弱部位,因而宜留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應留水平縫,梁板墻應留垂直縫。本工程根據設計要求留置在74、軸向西1/3跨處。 當從施工縫處開始繼續澆筑混凝土時,須待已澆筑的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12千克每平方厘米后才能進行,而且需對施工縫作一些處理,以增強新舊混凝土的連接,盡量降低施工縫對結構整體性帶來的不利影響。處理過程是:先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并加以充分濕潤,沖洗干凈,且不得留有積水;然后在澆筑混凝土前先在施工縫處鋪一層水泥漿或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澆筑混凝土時,需仔細振搗密實,使新舊混凝土結合緊密。 2、根據科研成果結合實際施工提出改進施工縫處理方法及理論依據 (1)在澆注下層柱子時,待混凝土初凝后用人工方法使柱子上表面呈現鋸齒狀,根據混凝土粗5、骨料粒徑大小(一般為24cm),鋸齒深度為粘結面老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徑的1/41/2;切槽的平均寬度為粘結面老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徑的11.5倍。此法的最大優點是便于控制施工質量,使粘結面上的粗糙度具有良好的均勻性。這樣既避開了鑿毛,避免傷及老混凝土結構,又實現了接續面的粗糙,且容易控制質量標準,在接續時只用剝離松動的粗骨料。 (2)為了減少節點區薄弱界面數量,應在節點區二側把梁斷開澆注,有利于提高柱子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延緩柱子斜裂縫的出現。同時也符合抗震要求的強柱弱梁原則,延緩柱子屈服的時間。因而使節點區同上層柱子構成整體。 (3)有條件時可以應用界面劑(比如減縮劑,已有實驗及理論分析表明減縮劑比6、膨脹劑好),由于經濟及其他原因,實際工程施工中在小面積施工縫中很少使用界面劑,從大多數現行施工來看,應考慮改進并控制界面砂漿的應用。根據已有實驗結論及理論分析,應用同柱子水灰比一樣的素水泥漿做界面劑。 (4)根據施工經驗,由于節點部位梁柱鋼筋交叉通過及箍筋加密,錨固等因素使得節點部位鋼筋稠密,難以施工,因此建議使用小直徑震動棒(比如50棒)振搗節點部位,這樣不容易傷及老混凝土結構,且容易控制振搗質量,盡量減少泌水量,改善結合面的微細觀結構,有利于提高施工縫的粘結強度。3、施工縫處理方法為了不影響工程質量,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縫應做如下處理: a.清除接縫表面的水泥浮漿、薄膜、松散砂石、軟弱混凝7、土層、油污等;b.將鋼筋上的銹斑及浮漿刷凈;c.必要時將舊混凝土適當鑿毛;d.用清水沖洗舊混凝土表面,使舊混凝土在澆筑新混凝土前保持濕潤;e.澆筑新混凝土前,在接縫面上應先鋪一層厚度為11.5cm的水泥砂漿,將施工縫附近的混凝土細致搗實。 f、梁、柱施工縫應與梁、柱軸線垂直,板施工縫應與板面垂直,不宜做成斜坡形。 g、留梁的豎向施工縫時,應先準備一塊木隔板,放在施工縫的位置上,再澆灌混凝土。木隔板應按梁中鋼筋位置留出缺口,滿插到梁底。若木隔板上下不留缺口,板就被鋼筋擋住,插不到梁底,混凝土的水泥砂漿就容易從下部流出,使梁底形成一個強度較低的水泥砂漿層。 當然,我們在日常的建筑施工過程中,除了施工的需要、天氣影響、機械設備故障等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外,盡量少留或不留施工縫,這樣對于結構的整體性也很有益處江蘇一建空后校項目部200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