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及發展策略(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2979
2022-07-11
5頁
27KB
1、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及發展策暁摘要:本文介紹了屮新天津生態城的背景及概況,通過對屮新 天津生態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分析,并提出了住宅建筑的發展方向。關鍵詞:綠色建筑 生態城 住宅1中新天津生態城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簡介根據屮新天津生態城(以下簡稱生態城)指標體系屮的規定,生態 城內100%的建筑均為綠色建筑。為了規范対生態城綠色建筑的評價,規 范建設、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營管理等單位的行為,中新雙方參 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 2006,借 鑒新加坡綠色建筑標志系統(GREEN MARK)等國際先進經驗,充分考慮 生態城的實際,總結了屮新雙方近年來在綠色建筑方面2、的實踐經驗和研 究成果,制定出中新天津生態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以下簡稱評 價標準以及中新天津生態城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并于2009 年10月1 口正式實施。1. 1基本內容評價標準由評價標準(總則、相關術語、具體條文、基本規定)、 評價細則(具體闡述標準中涉及到的條文以及設計、規劃、建設、運營、 管理中新天津生態城綠色建筑的相關技術要求指導)、評分表(評價施T 過程、工作的準確性以及效率)三個部分組成。本標準符合科學性的規律, 從公共以及住宅建筑兩類建筑入手,編制対應的評價指標,輔以不同的權 重體系。其中,評價各級指標的項目都包括優選以及強制選項兩種;對于 中新天津生態城里建設的永久性建筑,3、此標準特別規定必須都是綠色建 筑,且要符合所有強制選項要求,符合優選項目的則可以加分。從定性以 及定量兩方面劃分措施項目,進行定性評價的措施項目,必須滿足多個條 款要求才能得分,判定為通過,否則不通過;進行定量評價的措施項目, 則要根據計算公式來計算此項目的累計得分,可見,定量措施可以顯示出 各個項冃之間細微的差異,從而保證評價過程更為科學,評價結果更為公 平公正。1.2評價標準的特點(1)先進性和系統性。一級指標共六個,涉及到建筑的整個壽命周 期,其內容也包括了周期中的各方各面,六個指標彼此關聯,系統性很強。 同時,以環境指標為標準進行總體規劃工作,以保證規劃指標與環境指標 相互對接、保持一4、致;此標準是根據國際標準并超出其規定的水平來制足 的,還明確耍求所有永久性的建筑都應為綠色建筑,旨在讓中新天津生態 城達到國際水準,成為典范。(2)實用性和引導性。本標準是在具體分析了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實 際情況,包括其所在區位的條件,開發、施工建設的具體情況等基礎上制 定的。根據施工的不同階段(規劃設計、竣工驗收以及運用后三個階段) 設定出評價的節點,分別具體做出不同的評價;標準始終沒有脫離建設生 態城的實際情況,以引導規劃設計、建設施丁以及管理運營等各個單位為 宗旨,鼓勵其進行適當的創新,并對創新進行加分鼓勵。(3)可操性與公正性。評定等級時,主要通過評分標準打分,同時 采取定量措施來計算各5、個項目的累計分數,以體現各個建設方案的不同之 處,保證評價結果公平公正;同時,評分體系由相關條文、細則以及評分 表組成,評分體系較為完整;評價指標項目分強制以及優選兩種,在強制 項日評定出是否符合入門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優選項日來評定獲獎 的等級,以保證評分過程清晰明了;此標準中的規定具體明確,操作起來 也很簡單,無論是規劃設計單位,還是施工建設、管理運營的單位,都可 以以此為依據完成自查工作。1. 3指標體系內涵評價標準中的指標體系特征內涵豐富,其中對目前評價綠色建筑 的幾個主要指標體系做了具體的對比和詳盡的分析。通過比較,可以看出 各個國家在評價的一級指標中都對“室內的環境”、“室外的6、環境以及場地 的環境”、“資源與材料”、“利用水資源和能源”等方面有所涉及。只是在 管理運營以及涉及的創新度、操作性、成本考慮、耐久度等方面體現出了 不同的特色。在評價標準中,對室外以及場地的環境做出了明文規定: 利用好地下的空間、致力于改善環境和,同時要注意綠化建設,注意室外 場地的通風以及交通組織,還要控制污染、災害等。在材料和資源方面,評價標準中把建筑造型要素簡約,無大量裝 飾性構件和施工現場500 km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總質量 的70%以上作為強制項內容。優選項中主耍對材料的合理選擇和可再循環 材料使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發現,該標準指標體系在參照國內外 框架體系時,7、還根據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的需要設計了一些針對性較強的 項H和標準。而在歐美標準中則強調材料対生命周期的影響。運營階段的 實際使用效果是對綠色建筑實現程度檢驗。除美國LEED評價體系外其他 各國都依據本國特色設立了運營管理指標。這種設計是對早期設計和施工 的檢驗,是前期評價工作的延伸檢驗。2綠色建筑的發展策略2. 1構建多維度技術體系不同于傳統建筑單一、獨立以及相互割裂的技術體系,綠色建筑的體 系復合性叫強,多個維度彼此關聯。具體分成3個層次:首先是綠色建筑 作為城市屮的單體模塊分配給它的功能配置;其次是綠色建筑個體內部的 技術集成系統;最后是從全壽命周期角度対綠色建筑在設計、施工和使用 各方面8、構建出技術的綜合體系。綠色建筑進行技術體系構建的過程中,要 綜合考慮整個城市以及單體建筑,兼顧到建筑各階段技術集成及其內部專 業技術系統的不同。2. 2走集成優化路線同時,在技術的組織方面,綠色建筑也存在方式上的變革。傳統建筑 的技術組織封閉且相互割裂,沒有完整的體系,組織模式也沒有模塊化, 而綠色建筑則可以實現這些目的,并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各項技術的作 用,使其達成最佳狀態。“技術集成度是最大限度發揮各種技術優勢的關 鍵所在”。如果只是分別對各部分工作效率進行提升,系統的整體效率反 而容易降低,同時,在滿足功能需求時,如果不做好技術的優選,不分主 次地對各項技術做簡單的疊加,也會使系統發生沖9、突,增加了成本。因此, 綠色建筑的技術設計應當注重整合思想,同時注意優化集成技術的工作, 以發揮出技術的最大效用。2. 3推廣分布式能源系統分布式能源系統即在不大的區域中,將水能、風能等可再生的能源以 及煤氣、天然氣等新能源加以利用,形成電、冷、熱三聯供的裝置,再配 以其他相關裝置所組成的集成系統。分布式能源系統可以根據不同用戶對 能量的需求,使能源在用戶端可以進行“梯級利用”,不浪費可用的能源。 同時,分布式的能源系統具備環保性能,適應就地生產、供給能源的方式, 能源的成本較低,可靠性和安全性較高,也能給用戶提供比較寬泛的選擇。 傳統的集屮式能源系統不僅在應對高峰期以及突發災害時存在一是難度, 而且傳輸能源的過程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費。以采暖供能為例,在我國的北 方,冬季建筑物采暖的耗能達13億t標準煤,占全國能源生產的11%, 向空氣中排放的C02達1.9億t, S02約300多萬煙塵30多萬t,如 果采用建筑物小規模聯供技術,相對于H前利用化石燃料的能源技術相 比,污染物排放較少,冇助于改善目前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參考文獻:1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 T50378- 2006) S 北京: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2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2008)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