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雨霖村古建筑群”病蟲害的危害及防治(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3308
2022-07-11
3頁
40.77KB
1、淺析“雨霖村古建筑群”病蟲害的危害及防治摘 要:經實地調查,發現“雨霖村古建筑群”主要的病蟲害有:白蟻、木蜂、木構件霉變等。通?長期對病蟲害多項的防控措施,較好地控制了病蟲害對古建筑的侵害。 關鍵詞:雨霖村;搬遷復建古建筑;病蟲防治“雨霖村古建筑群”亦稱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館(以下或簡稱“博物館”)位于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木蘭湖雨霖村,占地面積167畝,總建筑面積12000多平方米,展廳面積8000余平方米。黃陂區木蘭鄉木蘭湖是旅游度假區,與荊楚名岳木蘭山毗鄰,距武漢市區60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這里山青水美,人杰地靈,是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的湖北省4A級旅游度假區,被人們譽為“荊楚明珠”、“武漢市2、的后花園”。博物館依托搶救性搬遷復建的十三棟湖北地區古建筑“雨霖古建筑群”(包括傳統民居、宗祠、會館、吊腳樓等),進行湖北文化遺產展示,并免費對外開放。其目的是通過保護與展示湖北明清古建筑,探索和研究明清兩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價值,弘揚和傳播優秀的湖北地區傳統文化,使其具有獨特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產得到充分的保護和利用,與全省的文物保護事業互為促進、共同發展。在館內既能體驗 “觀民間古宅藝術、賞王府珍貴文物”的感官樂趣,又能感受到荊楚悠久歷史文化的獨特藝術魅力。2008年,“雨霖古建筑群”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館被列入國家三3、級博物館。地理環境雨霖古建筑群處在木蘭湖邊,每年自開春到梅雨季節結束,近達半年時間,整個建筑群都較潮濕,空氣潮濕度都在40%95%,室內家具、櫥柜都容易“吐潮”。傳統習慣做法只有通風、采光,以緩解室內潮濕程度,除此之外,目前仍無其他較好的辦法。因是古建筑,且木材建筑居多,也不能生明火驅潮,不能使用電氣排風,管理人員就不定時地巡查和開門通風。另外,通過減少室內陳列擺設,盡量使通風流暢,不阻礙室內潮濕度的散發,同時保證天井水池的暢通,盡量不留積水。特別是雨雪天氣的巡查更加細致,如發現滲漏滴水現象及時報告,然后組織古建筑修繕隊伍維護排除。危害現狀通過邀請相關專家到雨霖村古建筑群現場診斷,現有的主要病4、蟲害:磚石風化脫落;潮濕引起的木蜂、霉變;白蟻對古建筑的侵害嚴重。古建筑群消防明湖邊的柳樹及廖氏官堂內的部分木構件(木柱、木門框、過梁等)均發現有木蜂危害,幾棵柳樹已因蜂蟲蛀咬而死掉;丕振家聲、山陜會館、節孝坊、二十四師部前的樹木亦受白蟻危害。危害成因雨霖村古建筑為磚木結構,搬遷復建到此地已有10年之久,木構件因經費欠缺漏雨受潮未能及時維修而產生病蟲害,疏于對危害木構件的白蟻、木蜂等害蟲的控制。地處木蘭湖畔特別潮濕和臨近山林和灌木叢,為白蟻、木蜂等害蟲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充足的食源,建筑群臨山面湖而建,雜草茂盛,水源充足為白蟻及其他害蟲繁殖提供了便利條件。古建筑內又隨意堆放木板等雜物,更為白5、蟻提供食料來源,從而導致蟻蟲危害日趨嚴重。防護措施由于雨霖古建筑群是搬遷復建的工程,也就可以像對新建房屋做預防工作一樣,可以根據建筑物白蟻危害的情況、白蟻危害的種類及建筑特點來制定相應的技術方案。具體舉措如下:對已修復的房屋建筑主要采取預防措施;對古民居建筑群周圍房屋采取封閉式防治措施;對古民居建筑群內外的園林綠化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對古民居建筑群內外的房屋建筑采取監測-控制措施等等。白蟻防治主要采用綜合防治方法,點巢法、針注法、線路傳染法、監控投餌法等技術。另外分類防治采取兩法:粉蠹防治:從危害部位上方隱蔽處打斜向下的孔至粉蠹危害區內部,采用吊瓶輸液法向木構件緩慢注藥,在構件表面特別是蟲眼密集6、處反復投放藥物,并在重點部位涂藥后用塑料薄膜包裹封閉,以達到理想的滅治效果;木蜂防治:在木蜂開始活動的季節里,選擇盛花期在木結構易遭蛀表面噴灑殺蟲藥劑,起到驅避作用,減少危害。同時,在周圍綠化帶內豎埋立柱或是懸掛剝去樹皮的木樁,誘其鉆蛀產卵,可以有效控制古建筑木構件上蟲孔的數量。鑒于木蜂不以木材為食,而是在木材上鉆孔產卵并預置花粉,以備幼蟲孵化后之用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堵塞蜂孔及噴灑滅蟲乳劑等方法,殺死孔內全部成蜂、幼蜂及蜂卵,也使外部來的成蜂不敢再侵入。“預護”結合在對雨霖古建筑群的病蟲害治理中,我們采取了“預防與護理”相結合的舉措。建立了“白蟻檔案”:古建筑群在拆遷復建的過程中,就進行全7、面勘察,詳細記錄了白蟻危害部位、蟻路、分飛孔、巢位等分布點,并制成分布圖和拍照。對被白蟻吃空,柱、梁和門、窗框等,先用環保型的粉劑、水劑和熏蒸等法將白蟻滅殺后,將被白蟻蛀空的木柱、木梁、門、窗框拆除集中在一個露天處將其燒毀,防止活白蟻散落在房屋建筑內及其周圍,繼續交配繁殖建立新的白蟻巢群,繼續危害修繕改造后的建筑物。采取預防措施:一是對底層油漆好的木柱、木門框、木窗框、木門坎和二層木構件用油劑型白蟻防治專用藥物進行涂刷和灌注預防,同時,在離地面1.5米處貼墻部位用白蟻防治專用藥物乳劑灌注處理;二是對底層地面沿墻四周每隔1米處鉆洞,用乳劑灌注處理,設置毒土屏障。設置屏障保護措施:在建筑群修復期間8、,對建筑群內一至三層木柱、木平梁、木擦、木墻板、木門框、木窗框、木地板、木門坎等木構件采用油劑型藥物進行噴霧;對底層地面采用乳劑型藥物進行全面噴灑,在建筑群內形成一道的水平屏障,阻止白蟻侵入。對建筑群周圍房屋采取封閉式防治措施,在做好建筑群內白蟻防治工作的同時,對建筑群外圍也必須建立一道防止白入侵的蟻保護屏障。以免鄰近房屋建筑的白蟻入侵危害。對建筑群內外的園林綠化,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首先是滅治建筑群內外樹木和草坪的白蟻,其次是埋設白蟻防治監測控制系統于樹木邊或草坪中誘集白蟻,每年春秋檢查有無白蟻聚集,發現白蟻作更換投放毒餌條殺滅。按照夏、秋季每隔 1個月檢查一次并噴灑藥物,春、冬季 每隔 個月9、檢查一次噴灑藥物。并記錄蟻蟲活動情況以觀察其活動范圍,有針對性的進行滅殺白蟻、木蜂。經過常抓不懈,通過藥物噴灑、蟻穴挖掘有效保障了雨霖村古建筑群的安全。雨霖古建筑群是磚木結構,應及時檢修,防止古建筑漏雨受潮;修繕過程中,更新的各類木構件應進行專業評估并做好預防處理后才能作為施工用材。平時要保持古建筑內通風、干燥,定期檢查建筑物本身木構件及周圍的樹木、花草等病蟲害動態,清除屋面雜草,保證建筑物四周的溝渠排水暢通。定期對古建筑地基進行勘查,對已遭受蜂蟲、白蟻危害的建筑物,在建筑物受危害部位及時進行專業科學的防控危害處理。整個病蟲害控制工程結束后,要進行定期檢查并建立長期防護機制,及時掌握病蟲害的動10、態。每年都要由白蟻防治單位對古建筑群進行防控,并要確定專人管理 古建筑,包括定時開門窗通風,發現新的病蟲害要及時上?蟮取諂詹櫓芪?山林病蟲害,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因山林內白蟻、蜂蟲等擴散而導致古建筑群遭受侵害。隨著白蟻防治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防治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能有效防控蜂蟲、白蟻對古建筑的損害,從而有效保護古建筑。通過預防降低和控制周圍環境白蟻的危害活動密度,確保古民居建筑群免受白蟻、粉蠹、木蜂的再次侵害,達到了設計合理、措施可靠、降低成本、保護環境,又不破壞古建筑的目的。由于白蟻防治工作的基礎打得較好,加上平時的日常監測和維護工作不放松,十幾年來雨霖村古建筑群木構件未因此出11、現嚴重損毀現象。對白蟻的防治與對古民居建筑群的保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唯有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始終將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到“不放過一個死角”,才能確保實現“安全、秩序、質量、效益”四統一。參考文獻1易之勤.懷遠縣志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1990.2李小鷹,姚力群.中國房屋白蟻綜合治理培訓教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3林樹青.中國白蟻防治專業培訓教程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 社,2004.4莫建初.中國房屋建筑白蟻防治 IPM 策略研究及應用現狀 J.城市害蟲防治,2004(1):3-10.張紀盛(1980.06-),男,河南省臺前縣人。(:湖北省古建筑保護中心(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