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建筑風格保護開發淺議(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3403
2022-07-11
4頁
43.28KB
1、滿族建筑風格保護開發淺議提要 滿族建筑?d體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宮殿陵寢建筑載體;另一種是民居建筑載體。滿族建筑文化載體風格與建筑學意義保護開發既是當今建筑學研究的熱點,也是滿學向縱深發展的一個體現。像中國古代許多民族的建筑一樣,滿族建筑文化也有悠久的歷史,但是由于長期受東北地區觀念和風俗的影響,是世居東北地區滿族人戰勝嚴寒、取得歡樂的重要載體。滿族建筑在滿族入關成為統治階級之后,在長城以南、黃河以北地區得到非常廣泛的采用推廣,也形成更為突出的滿族建筑風格。本文主要研究滿族建筑文化載體風格與建筑學意義保護開發。關鍵詞:滿族建筑;風格;建筑學;開發中圖分類號:TU-8 文獻標識碼:A收錄日期:202、17年3月31日建筑是人們用泥土、磚、瓦、石材、木材、鋼材和型材等材料構成的,一種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間。從廣義上說,景觀、園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甚至更廣義擴展,連動物有意識建造的巢穴也可算作建筑。對于建筑的意義和價值,西方哲學家有過多方的闡述,有的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有的認為建筑是石頭寫成的史書。關于建筑的研究早在幾千年前就開始了。古羅馬建筑家維特魯威的經典名作建筑十書提出了建筑的三個標準:堅固、實用、美觀。這一觀念一直影響著后世建筑學的發展及其研究。作為木石結構的成果,建筑存在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從研究的角度,該載體對體現當時的文化有特別的價值。此外,某些特別的建筑還可以延伸到歷史和政治的層面3、。中國古典建筑文化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以木構為核心的體系。因此,一般的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大都從構件、單體和建筑群體的三個層面加以分析和描述說明,從中找出其存在歷時悠久的必然性,發掘中國木構建筑的合理性,給現代建筑和文化發展以新的啟示。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討論滿族建筑文化載體風格與建筑學意義保護開發。一、滿族宮殿建筑貴族宅邸載體及其風格中國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從陜西半坡遺址發掘的方形或圓形淺穴式房屋發展到現在,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因為歷史悠久,中國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獨成一系,集科學、藝術、審美價值與政治倫理價值于一體,有著深厚文化底蘊、鮮明人文主義,集多民族、多國界、整體4、性、綜合性于一體的高級建筑之一。滿族宮殿建筑貴族宅邸載體及其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在滿族建筑上,勾心斗角,錯落有致,就是源于建筑的外形,生活中也常用上,這就是中國古代建筑文化基因展現的一個方面。像中國古代許多民族的建筑一樣,滿族建筑文化也有悠久的歷史,但是由于長期受東北地區觀念和風俗的約束、滿族皇權政治的主宰,滿族建筑在世界的影響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加上鴉片戰爭以來,伴隨著強權經濟、政治的侵略,薄弱的中國建筑文化傳統不斷地遭受到外國建筑文化的沖擊。在不平等的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中,盡管產生過具有特色的作品,但滿族的建筑傳統文化在傳播和弘揚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滿族文化是滿族建筑的靈魂?,F存5、滿族文化載體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宮殿陵寢建筑載體;另一種是民居建筑載體。第一類滿族建筑文化奠基于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統治的時代,其代表成果是目前仍然矗立在沈陽的諸多滿族建筑文化載體。這些滿族建筑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有很大的影響。沈陽故宮是中國現存的兩座古代帝王宮殿之一,也是世界僅存的滿族風格的宮殿建筑群。沈陽故宮始建于公元16241625年,終成于公元1783年左右,前后修建和維修、擴建經過150余年,形成了現今的格局。沈陽故宮占地廣闊,大小共包括各種宮殿建筑500余間(座)。該宮殿群落是后金老汗王努爾哈赤及其四子皇太極在滿族入關前的宮殿。在古代,沈陽的滿族建筑文化載體的影響甚至榜樣作用主要體現在6、,它們是外地來沈陽進貢的滿族人參觀、學習和借鑒的榜樣。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在沈陽主政期間,當時居住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及濱海地區的北方民族部落,每年都帶著北方特產貂皮、狐皮、海獺、海貂等來盛京(沈陽故宮)進貢。根據統計,從1627年至1642年的16年里,就有30多次,1,000多人來到盛京城和故宮朝拜和進貢。1635年皇太極還在崇政殿內舉行宴會,親自招待來自黑龍江上游至外興安嶺進貢的索倫部長,即達斡爾族首領巴爾達奇等人,并賞賜給蟒緞朝服、衣、帽、玲瓏鞋帶、鞍馬、布匹等物,政府也允許他們在沈陽走動觀光。這些外來人進入沈陽以后,置身諸多沈陽滿族建筑其間,目不暇接,輝煌的皇宮建筑和時新的民居,給這些7、還剛剛脫離了冬窟夏廬住所的少數民族人以一定的美感、震撼或羨慕,從而形成影響;與此同時,這些皇宮、大政殿、寺廟和貴族宅邸建筑為后來沈陽成為陪都奠定了基礎。終清一代,盡管有與十次帝王東巡相配合的修葺和擴建,但是皇太極時代的滿族建筑一直被保留并被很好地傳承。對滿族建筑文化而言,更重要的是今天對該文化作為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除了滿族的宮殿建筑外,在沈陽還保留有滿族的皇陵建筑和滿族貴族宅邸。這些建筑共同地體現著滿族上層社會建筑的文化意蘊和風格。二、滿族民居建筑載體與風格說到滿族的民居建筑,人們習慣于通過“口袋房,萬字炕,煙囪出在地面上”這句俗語進行形象、集中地闡述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在建筑學的意義上,口袋8、房也叫“斗室”,這是漢族文化的建筑基因表現。在滿族則是因為房子的形如口袋和斗形而得名。口袋房一般是3間或5間構成,坐北朝南,房頂用草苫,周圍墻多用土壘成。房子的門大多朝向東邊,也有的建筑中間開門,后者稱“對面屋”。滿族民居進門便是廚房,這個具體的功用建筑又稱外屋,西側或東西兩側為里屋,即臥室。臥室筑有南、北、西三面構成的火炕,這是滿族民居建筑臥室的最大特點?;鹂挥纸小稗D圈炕”、“拐子炕”、“蔓字炕”和萬字炕等,名目繁多。滿語則稱之為“土瓦”。滿族民居建筑中一般南、北為在炕,東端接伙房炕灶,西炕是窄炕,下面有煙道溝通。依著滿族的民間習俗,滿族建筑中的西炕,在這座炕上要供奉神圣的“窩撒庫”祖宗板,9、因此在這座炕上,滿族家人是不可以堆放其他雜物,甚至外來的尊貴客人至友也不能在西炕上就坐。在滿族民居的房子里,南炕最為溫暖、向陽,一般由長輩居?。煌磔厔t住北炕。東北滿族的火炕是多功能化的,既住人又取暖,是世居東北地區滿族人戰勝嚴寒、取得歡樂的重要載體?;鹂贿@種滿族民居建筑隨著滿族入關成為中國的統治階級之后,在中國的長城以南、黃河以北地區得到了非常廣泛的采用推廣,也形成了更為突出的滿族建筑風格。 滿族民居建筑的窗戶分上、下?繕齲?滿族人將高麗紙糊在窗戶外面,糊之前,把鹽水和酥油攪拌成的比較稀的糊狀物噴在高麗紙上,這樣就可以防止被雨浸濕。于是形成俗語所說的“窗戶紙糊在外”的怪現象,亦即東北三大怪之一10、,這也是滿族民居建筑風格的特定體現。滿族民居建筑的煙囪,在滿語中被稱為“呼蘭”。這個建筑構件建在民居的屋側,其高度要超過屋檐數尺,“呼蘭”通過孔道與炕相通。“呼蘭”的建筑材料除用空心木外,更多的是用土坯或磚砌成。滿族民居建筑的房門多為兩層,內為兩扇門板,有木制插銷,外為單扇花格門,外面多用紙糊上,也有著很獨特的風格樣式。與滿族民居建筑密切相關的是滿族人大多認為,在滿族家族中,“四世同堂”、“三世同堂”是令人羨慕的好事情,同堂的輩行越多越光榮。因此,隨著人口的增加,滿族民居建筑除正房外,又建有東西廂房和南向而中間留有門洞的門房,這種滿族民居建筑及其布局就是現在仍然可以見到的滿族“四合院”。眾多的11、滿族民居建筑“四合院”群落組成滿族鄉村,它們院連院,戶連戶,很自然地形成了堡子、營子和屯子。還應該補充的是,滿族民居建筑中的房子煙囪是設置在東、西山墻外的。一般說來,煙囪與房間的距離是60多厘米,煙囪大多用青磚或土坯砌成,有圓形、方形兩種。院周圍用木柵欄,或用磚、土砌成圍墻;大門多設門樓或門房,院內設有影壁墻,影壁墻后側立有“索倫桿子”。院內東西廂房南面修有牛棚、馬棚、車棚和儲存谷物糧倉。滿族人講究衛生,室內外都收拾得干凈利落,物品放置井井有條,柴禾垛得立立整整。這也體現出了嚴整利落的滿族民居建筑風格特征。三、滿族建筑的建筑學視域保護開發時至今日,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已經明確和堅持著在對民族12、歷史文化資源進行開發時,必須首先確定被開發主體,作為民族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保護是開發的前提和基礎,沒有保護的開發是對文化資源的破壞和毀滅;與此同時,當今在保護滿族建筑資源時,還特別考慮和注重滿族建筑載體與當地人文地理條件的協調,與原來生態環境的一致,以及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等。在這些觀念和原則的指導下,許多歷史上的滿族建筑載體得到很好的修復和保護。就具體的保護措施而言,相關部門盡量做到在滿族建筑文化載體周圍不增加高大現代建筑,以保持對景觀的整體觀賞效果。其中,最突出的是對沈陽故宮北側修建的大型商場,所進行的力所能及的補救;同時對于已經開發的滿族建筑文化資源,都事先進行了整體規劃,以滿族歷史13、為主線挖掘、整理,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了開發前的保護工作,堅持做到保護一個,開發一個,成功一個。滿族建筑文化資源旅游開發的科學、系統和可持續發展得以實現。這在建國后對沈陽故宮、沈陽東陵和沈陽北陵的保護開發中有具體的體現。而最能說明這一過程的具體例證是對沈陽故宮的保護維修。眾所周知,新中國建立后,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在文物工的辛苦努力下,沈陽故宮這座古老的滿族宮殿建筑群得到了很好的維修與保護。綜合起來,其維修和保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1985年為了擴大展區,修繕宮內各處院落及單體建筑,將太廟北門封堵并拆除門外數級踏跺;二是1993年對東七間樓落架翻修工程。之前因建筑向北傾斜,木14、結構也糟朽變形,因此決定落架翻修,在翻修施工當中保持了原尺寸、標高和間數;三是2003年申遺施工期間將原青布瓦墻帽改成琉璃瓦墻帽,提高了裝飾等級,同時更換了鳳凰樓正脊,即將原鳳凰樓屋頂正脊的清初跑龍戲珠圖案,通體黃琉璃脊筒換成新燒制的彩色琉璃正脊;四是仰熙齋北新建了工字型臺階。在復原方面,也努力實施了一些復原工程。目前,市內的滿族建筑文化的許多載體已經和正在得到與時俱進的維修和保護。在豐富我國古代的和民族傳統建筑文化寶庫的同時,也為傳承滿族文化優良傳統,留下了很好的文化載體。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在成功保護滿族建筑文化載體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這種文化事業發展所帶來的果實。建國以15、后,尤其是新時期以來,沈陽故宮作為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已經被開發成很重要的游覽點;位于沈陽市東北11公里處的福陵,亦即清太祖努爾哈赤和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已經被開辟為公園,名為東陵公園;位于沈陽城北的昭陵,在建國以后,經過不斷維修增建,廣植花木、造湖筑堤、增添樓臺亭榭,也已辟為北陵公園,成為沈陽市面積最大的公園,也是著名旅游景區之一。從建筑學的視域看,與以上內容相聯系,滿族建筑文化也成為文化旅游研究領域的熱門話題,爭得了許多專家學者的探討和研究。經過諸多專家學者的努力,學術界對于滿族建筑文化的研究已經產生了許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對于這一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傳承創新,達成了一定的共16、識,取得多方面的進展。他們共同認為,滿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建筑文化,留下了以沈陽故宮、東陵、北陵以及清東陵和多所寺院為代表的一批豐富的建筑文化遺產。它們同時也是國家的獨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因此對于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弘揚滿族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當今人們對滿族建筑文化資源認識的不斷深入,對其價值的高度肯定,當今在各級政府的主導下,滿族建筑文化作為重要的文化旅游資源,已經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得到了科學有效的開發。同時,在下一步的開發戰略上,相關部門和投資企業對于以韓福文教授為代表的一些專家學者所提出的構想已經有高度的認同。從建筑學的視域看,當前在開發利用滿族建筑文化的實踐上,有17、關部門和企業已經立足滿族都城建筑、宮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等十分豐富的滿族建筑文化資源,并以之為中心,整合聯絡包括赫圖阿拉城、東京城、盛京城和北京城在內的滿族京城建筑文化,以赫圖阿拉城宮殿、東京城宮殿、沈陽故宮和北京故宮在內的滿族皇宮建筑文化,以及以包括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清東陵、清西陵在內的滿族皇陵建筑文化等多方面的滿族建筑文化資源,確定開發沈陽故宮、清東陵、沈陽北陵、撫遠門、滿族建筑一條街等多個文化旅游景區;形成并推薦多條滿族建筑文化旅游專線,使得滿族建筑文化載體在整體開發和文化打造中,得到更為合理的保護和利用。主要參考文獻:1滿族民居獨特的建筑風格.http:/,20018、8.2中國民族建筑大觀中國形象.http:/,2013.3話說滿族(十一)風格獨特的民居:水下長城.http:/,2012.4韓福文.滿族建筑文化的旅游價值與開發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30.5栗建.民族旅游發展問題研究D.延邊大學碩士論文,2010.5.16.6孔晗.對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與完整性的理解以沈陽故宮為例J.滿族研究,2011.12.25.7韓慶卿.求實?演繹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3.5.1.8陳世民.中國建筑文化反思N.中國建設報,2006.6.28.9中國建筑文化的反思.http:/,2011.10中國的建筑正在丟失什么傳統文化.http:/,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