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調查與研究(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3719
2022-07-11
5頁
25.55KB
1、綠色建筑調查與研究摘要:綠色建筑,又稱為可持續建筑,作為將來建筑業發展的新向 標,實現建筑事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性工作。木次的科 研項目以實地調研的方式開展,以熟知綠色建筑的定義,并了解蘇州綠色 建筑為出發點,以達成對綠色建筑認識為目的。關鍵詞: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中圖分類號:G2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引言我國是世界上目前最大建筑市場之一,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經濟水 平得到發展,就期望對生活條件加以改善,城市化水平穩步上升也就成為 人們首當其沖的需求,所以近年來,建筑業便自然地成為國民經濟產業, 并把城市建筑由單一的功能性逐步開始向與城市環境相結合的環保型發 展,同時為2、貫徹科學發展觀中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規劃,“綠色建筑” 就作為建筑業發展的新向標而登上舞臺。1 綠色建筑的概述1. 1綠色建筑定義所謂“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 綠色建筑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 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12綠色建筑特色綠色建筑分公共、住宅、工業建筑三方向,但本質都著重以人為本、 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1.2. 1綠色公共建筑特色1 提供安全、快捷的優質服務和舒適的環境,體現以人為本:隨著人 們對環境要求的逐步提高,如何改善人3、們生活工作環境、提高人們的生命 質量成為綠色公共建筑主要發展方向。2與生態環境協調融合共存,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能源,本著低碳、 節能和降低人工成木的宗旨:貫徹科學發展觀中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規 劃。3實施先進和科學的綜合管理機制,提供人性化服務。1.2.2綠色住宅建筑特色1. 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民用建筑,應最大限度地體現節能環保和節約的 原則。2具有生態性:與大口然相互作用而聯系起來的統一體,在它的內部 以及其與外部的聯系上,都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3提供健康的人居環境:綠色建筑健康性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衡量 其建設成果的重要標志。4.體現可持續發展:利用高新創新技術來最大限度地重復利用材料、 可4、循環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5不以犧牲人們生活品質為代價:提供的節能環保,并不是以人們的舒適度和生活品質為代價。6與智能化住宅密切相關:創造一個舒適的空間環境,同時又要保護 好周圍的大環境,符合“安全、舒適、方便、節能、環保”。1. 2. 3綠色工業建筑特色1 注重可持續發展,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節約自然資源和能源,最 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盡可能減少人工環境對口然生態 平衡的負面影響。2 保證良好的生產環境。3空間和使用功能適應企業發展變化,要求建筑空間具冇包容性,功 能具有綜合性,使用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和可擴展性。4.在工業建筑的全壽命期中實現高效率地利用率地利用資源。5注重智能5、化技術的應用:采用成熟、實用、可靠及先進的技術和產 品,并具有開放、可擴展、可升級及兼容性。綜合以上所述,綠色建筑的特色為:節能能源,節約資源,回歸自然。2. 綠色建筑發展前景綠色建筑在國內尚是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其必然的發展前景還是有 的,因為我國建筑是耗能高、能源利用率低,單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氣候條 件下國家高出2-3倍。在我國400多億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城市建筑總 面積約為138億平方米左右,普遍存在著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和氣密性差, 供熱空調系統效率低等問題。由此看來,發展節能型建筑的潛力是很人的, 前景也是很好的。3. 綠色建筑與一般建筑的比較通過對蘇州園區檔案綜合大廈的實地考察,我們可6、以很明顯的發現這 些區別。園區檔案綜合大廈運用了太陽能光電一體化,所產生的電力提供 地下室采光和綠化循環泵耗功,年節約電耗20000KWho同時,它還采用了 地源熱泵節能系統:冬季完全山土壤換熱器系統提供熱量,夏季不足部分 由冷卻塔系統輔助制冷,承擔夏季制冷時土壤換熱器提供冷量不足的部 分,并經過相應的系統設計,采用冷卻塔來進行相應的冷熱負荷平衡,而 且小規模的冷卻塔還節省用地,改善了檔案館周邊小區微氣候,效率更高。 所運用的自然通風系統提高室內舒適度,降低建筑能耗,起到在過渡季節 部分或全部代替空調的作用,因此,我們在檔案綜合大廈里面和外面都沒 有看到空調的蹤影。4.結論通過以上的介紹,可以7、了解到這些技術在目前經濟水平下,科技含量 極高的綠色技術依舊需要極大的成木,推廣使用上有極大的難度。而類如 地源熱泵節能系統,由于造價相對低廉,使用效果又不錯,極具發展推廣 的前景。但各項技術還在試行階段,那些最終能夠經得起開發推廣的技術勢必 會在今后得到普及推廣。而我們科研調查與研究的目的也是希望在未來的建筑業中,綠色建筑 能在探索中不斷朝著更加節能、節水、節材、室內環境和運營管理的系統 化、綜合化的綠色建筑方向發展,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 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參考文獻:11白潤波孫勇馬向前徐宗美編綠色建筑節能技術與實例【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2【2】顧永興編.綠色建筑智能化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 出版社,2011. 11【3】馬輝 王建廷著綠色建筑市場激勵理論與方法北京化學工業出 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