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發展的價值與發展現狀(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3845
2022-07-11
5頁
24.50KB
1、綠色建筑發展的價值與發展現狀 摘 要:保護環境,最求能源再利用的觀念日漸深入人心,綠色建筑順應了這種時代要求,收到了全球的關注。全文介紹了綠色建筑的概念與特征,隨后從兩個方面闡述了綠色建筑的意義:節約能源和資源,保護環境;綠色建筑能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最后本文分析了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提出加強綠色建筑的宣傳,提高綠色建筑市場需求是關鍵。 關鍵詞:綠色建筑;價值;發展 一、綠色建筑概念與特征 建筑是人類生活,工作,娛樂的主要場所,但是建筑在從規劃設計開始,到施工,運行,后期的裝修入戶,及至最終拆遷的生命周期內,出規劃設計外,其他階段都伴隨著資源利用,能源輸入,以及廢水,廢氣,廢物的排放。隨著城2、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越來越多,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環使人們意識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結果。正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對綠色建筑的定義:“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與傳統建筑相比,綠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一)建筑本身較傳統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二)綠色建筑尊重當地自然,人文,氣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沒有明確的建筑模式和規則。(三)綠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綠地,陽光,空氣,注重內外部的有效聯通,其開放的布局較封閉的傳統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區別。(四)綠色建筑過程中,對整個過程都注重環保因素。 所3、謂“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 綠色建筑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 綠色建筑的室內布局十分合理,盡量減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陽光,節省能源,為居住者創造一種接近自然的感覺。 二、綠色建筑的意義。 傳統上,城市建筑大都是高消費型,倡導可持續發展就是使傳統模式向高效綠色型發展模式,綠色建筑是當今世界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實施城市高效綠色的必由之路。綠色建筑是指能夠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健康、安全的居住環境,給人4、們的工作和活動帶來舒適空間的建筑。同時這種建筑要能夠實現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它不僅僅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還是“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諧統一的重要途徑,更是我國實施21世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建筑在發展原則上堅持可持續發展,在理念上貫徹綠色平衡,在整體設計上講究科學,集成綠化配置、通風和采光的設計上都強調自然化,對于圍護結構采用低耗能材料,在太陽能利用、地熱利用、中水利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的使用上,充分展示人文與建筑、環境及科技的和諧統一。 節約能源和資源,減少CO2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戶,同時對環境也有重大影響。據統計,全球有50%的能源5、用于建筑,同時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也是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施。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占據了環境總污染的1/3多,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其中40%為建筑垃圾。綠色建筑是生態建筑、可持續建筑。綠色建筑能夠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其內容包括以下幾部分:建筑本體、建筑內部、建筑外部以及其環境生態功能系統、建構社區健康安全的穩定生態服務與維護系統。綠色建筑在整體設計上講究科學,集成綠化配置、通風和采光的設計上都強調自然化,對于圍護結構采用低耗能材料,在太陽能利用、地熱利用、中水利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的使用上,具有選址規劃合理、6、資源利用高效循環、廢物排放減量無害、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筑功能靈活適宜、建筑環境健康舒適六大特點,充分展示人文 與建筑、環境及科技的和諧統一。這些環境本質上決定著人們的舒適度,而通過綠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因地制宜,從規劃、設計、環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過各種綠色技術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內的舒適性,同時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給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質量。 三、綠色建筑發展現狀 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我國各地區紛紛以標準為依據,結合所在地的自然環境、氣候、資源、經濟、文化等特點,制定地方性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或規范。目前全國已經具有地方性綠色建筑相關標準的省市有北京、天津、重慶和上海等15個省市7、自治區,但地方標準未得到廣泛的應用。 由于建筑類型復雜多(下轉10頁)(上接4頁)樣,其能耗、水耗等特點不盡相同,標準難以合理地衡量所有類型的建筑。目前已有針對某種建筑類型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出臺。如2010年8月23日綠色工業建筑評價導則公布,這一評價導則是指導現階段綠色工業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行管理,規范綠色工業建筑評價工作的重要技術依據。相應地,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正在制定中。目前 政府正致力于推進綠色建筑的批計劃,按照中國綠色建筑行動綱要,評審權限下放并向內地及西部推廣,與此同時,大規模建設的保障性住房也將成為綠色建筑擴大發展的契機。20112015年,每年獲得標識的建筑應達到308、0個,甚至500個;到20162020年,綠色建筑將進一步覆蓋所有的建筑類型。 中國綠色建筑按“淺綠”“深綠”“泛綠”的軌跡發展。淺綠階段關注的是技術的堆砌,對技術的效果和經濟性關注不夠。深綠階段則在技術應用上開始認真研究適用性問題,設計單位開始注重對技術的掌握和了解,整個建筑系統的“綠色”和節能逐漸真正地顯現出來。在泛綠階段,綠色理念將融入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管理、個人行為和政策等各個方面。筆者認為,目前中國綠色建筑的發展正處于由“淺綠”向“深綠”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GB/T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王有為.實施綠色建筑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J.浙江建筑.2008 3薛明.綠色建筑發展現狀及其在我國的應用探討J.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