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特點及預防措施(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3905
2022-07-11
4頁
15KB
1、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特點及預防措施建筑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建筑行業的職業病危害問題也很突出,建筑行業涉及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繁多、復雜,幾乎涵蓋所有類型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相當多的建筑施工人員在環境惡劣的施工場所工作,接觸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對建筑施工人員的身心健康造成較大影響,也不利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的特點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來源復雜、種類繁多,較為常見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塵(矽塵、水泥塵、電焊塵、石棉塵等)、噪聲(機械性噪聲、空氣動力性噪聲)、高溫、振動、紫外線作業、電離輻射作業、高氣壓與低氣壓2、作業、化學毒物等。其中化學毒物又分為:爆破作業產生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油漆、涂料作業產生的苯、甲苯、二甲苯以及鉛、汞等重金屬毒物;防腐作業產生瀝青煙;建筑物防水工程作業產生瀝青煙、煤焦油、甲苯等有機溶劑,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環氧樹脂、聚苯乙烯等化學品;路面敷設瀝青作業產生瀝青煙等;地下儲罐等地下工作場所產生硫化氫、甲烷、一氧化碳和缺氧狀態下產生的二氧化碳;電焊作業產生錳、鎂、鎳、鐵等金屬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受施工現場和條件的限制,往往難以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技術設施。職業病危害防護難度較大。二、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辨識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辨識應從施工前辨識和施工過程辨識兩個方面3、:(一)在施工前辨識。施工企業應在施工前進行施工現場衛生狀況調查,明確施工現場是否存在排污管道、歷史化學廢棄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質污染等情況。項目經理部在施工前根據施工工藝、現場的自然條件對不同施工階段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識別,列出職業病危害因素清單。識別范圍必須覆蓋施工過程中所有活動,包括常規和非常規(如冬雨期施工和臨時性作業、緊急狀況、事故狀況)活動、所有進入施工現場人員,以及所有物料、設備和設施(包括自有的、租賃的、借用的)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辨識:(1)工作環境:包括周圍環境、工程地質、地形、自然災害、氣象條件、資源交通、搶險救災等;(2)平面布局:4、功能分區(生產、管理、輔助生產、生活區);高溫、有害物質、噪聲、輻射;建筑物布置、構筑物布置;風向、衛生防護距離等;(3)運輸線路:施工便道、各施工作業區、作業面、作業點的貫通道路以及與外界聯系的交通路線等;(4)土方工程、混凝土澆筑、鋼筋加工、屋面防水、裝飾裝修等施工工序和建筑材料特性(毒性、腐蝕性、燃爆性);(5)施工機具、設備、關鍵部位的備用設備。(二)在施工過程辨識。(1)項目經理部應委托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根據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或強度、接觸人數、接觸時間和發生職業病的危險程度,對不同施工階段、不同崗位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識別、檢測和評價,確定防控的重點。(2)當施工設5、備、材料、工藝或操作規程發生改變,并可能引起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性質、濃度或強度發生變化時,項目經理部應重新組織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檢測和評價。三、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建筑企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分為三級防控措施:一級預防包括建設項目的職業危害三同時審查、工程技術控制措施、對施工作業人員的宣傳教育培訓、崗前體檢和個體防護、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等;二級預防包括崗中、離崗職業健康體檢,發現職業禁忌癥要及時調離崗位,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三級預防包括發現職業病患者后進行及時治療,減少傷殘和死亡。顯然,安監部門的主要是做好一級預防。具體控制措施有:(1)在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的框架下,6、建立和完善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防治的地方規章制度體系,出臺配套的實施細則,明確有關部門的職業病防治責任。(2)加強和完善建筑行業職業健康監督機構建設。目前縣區、鄉鎮兩級安監力量普遍比較薄弱,人員配備不足且缺少經費,無法適應建筑職業健康監管工作的要求。要逐步配齊配強專業技術人才,配備必要的職業危害檢測檢驗設備和職業安全監管裝備。(3)落實建筑企業的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督促企業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有關規章制度,定期為施工人員開展職業健康體檢,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為施工人員配備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要求的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等。(4)參照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27號),盡快建立健全7、建筑行業的職業危害申報制度,注意要按照施工項目部而不是籠統地以施工企業為單位申報,摸清各種職業危害因素分布情況,建立基礎數據庫。并通過督促施工企業進行職業危害申報,提高其職業衛生安全防護意識。(5)施工項目部要根據施工現場的職業病危害特點,選擇不產生或少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筑材料、施工設備和施工工藝;配備有效的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確保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對可能產生急性職業健康損害的施工現場應設置檢測報警裝置、警示標志、緊急撤離通道和泄險區域等。(6)施工項目部建立應急救援機構和組織,并根據不同施工階段可能發生的各種職業病危害事故制定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定期組織演練,及時修訂。(7)制訂和實施對施工項目職業健康管理績效考評制度。督促企業建立和完善職業病防治長效機制。當前,職業安全健康已經成為一個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而建筑行業的職業病危害形勢十分嚴峻,實際接觸職業病危害人數要遠大于職業病報告的人數。建筑施工人員多為農民工,他們流動性大,接觸職業病危害的情況十分復雜,其健康影響難以準確估計。為有效控制建筑行業的職業病危害,各級安監部門必須科學、全面、準確的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辨識工作,為下一步職業健康監管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