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農民工的職業危害(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3971
2022-07-11
4頁
19.50KB
1、建筑業農民工的職業危害2012年9月13日,武漢施工電梯墜落造成19人墜亡,19個年輕的生命就此消失,由于職業危害防護工作不到位,同樣的悲慘事故每天都在上演。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2億6 261萬,農民工從業仍以制造業、建筑業和服務業為主,并且從事建筑業的比重逐年遞增,從2008年的13.8%上升到18.4%。這一龐大群體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建筑行業的工作特點,農民工這一群體在工作的同時也遭受著職業危害。因此,筆者對北京市建筑業農民工職業危害現狀進行了走訪調查。職業危害現狀調查發現,建筑業作業環境存在多方面的職業危害因素,包括懸浮顆粒物、毒物、噪聲、2、振動、強光以及高空作業等。施工現場粉塵主要是由水泥運輸攪拌、打磨搬運石料沙土等產生的游離的二氧化硅粉塵、水泥塵、石棉塵等,由木工作業產生的木屑塵,由焊工焊接產生的電焊煙塵、金屬粉塵等。作業環境中刺激性氣味主要來源則是由焊接、刷漆等作業產生的。施工現場涉及的毒物主要是鉛、錳、苯、二氧化硫、亞硝酸鹽等。現場噪聲主要來源于攪拌機、電動機、空壓機、鋼筋加工機械、木工加工機械等。涉及工種有混凝土振動棒工、打樁機工、推土機工、平刨工等工種。建筑作業中的工人基本暴露在紅外線、紫外線等有害光線下。砼工操作砼振動棒、風鉆工鉆孔粉碎、司機駕駛打樁機、推土機、挖掘機等工作會產生振動;鋼筋工、瓦工、木工、架子工等則會3、涉及到高空作業。從作業環境具體分布可知,農民工在工作中不止接觸一種有害作業環境,常常是多種危害較大的作業環境交叉存在。建筑工人長期工作在充滿粉塵、噪聲、強光、震動的環境下,所以呼吸道炎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塵肺、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暫時性或永久性的聽力損失、電光性眼炎、手臂振動病等疾病是建筑業農民工的常發疾病。其中,尤其是以塵肺病最為嚴重,2010年報告塵肺病例數占職業病報告例數的87.42%,接觸粉塵2.57年后塵肺患病率為38.16%。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年公布數據表明,我國國企和外資企業的職業健康檢查覆蓋率在30%左右,中小企業約為3%,職業健康平均覆蓋率不到104、%。職業危害分析在調查走訪的110名農民工中,52%的受訪農民工在工作過程中曾經受過外力導致的傷害。而受傷主要原因有缺乏安全操作知識、一時疏忽以及未佩戴防護用品等。這說明了施工單位依然不夠重視安全以及職業危害預防的問題,未能做好保護工人健康,做好企業自身及工人的安全培訓工作。另外,工人每天工作單調、辛苦,精神生活嚴重缺乏,居住飲食條件差,社會地位低下等,也會導致滋生心理疾病。產生職業危害的具體原因為:工作環境風險高建筑行業是一個高風險行業,其特點有現場環境復雜,工作區域范圍廣,作業條件變動大,作業人員更換工作環境頻繁,具體工作具有很強臨時性。很多作業活動在危險性高、條件簡陋、特殊的區域內進行。5、所以,建筑行業的職業危害不可避免,而且十分嚴重。企業安全管理薄弱首先,建筑業強制工作時間長。調查顯示90%多的農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時間為1012 h,長時間的作業導致工人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十分疲倦,疲勞作業必然導致事故的多發。其次,部分企業對職工健康監護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為了降低成本往往很少對工人進行培訓,即便做培訓也有相當一部分是走過場。在調查中發現,69.2%的工人參加過培訓,并沒有達到100%全覆蓋,其中部分企業以開安全教育會議形式作為培訓。在崗培訓的頻率低,培訓形式單一,內容簡單、不全面。培訓內容包括個體防護用品的使用、工作中的危險危害識別、操作規范、急救知識、各種操作工具或材料對人體6、可能產生的危害及保護自身知識。然而,企業缺乏正規的、良好的安全培訓,工人缺乏安全操作知識,工人不能做到安全生產,更不能保護自己免受職業危害帶來的傷害。第三,勞動保護用品不到位。企業只提供基本的勞保用品,如安全帽、粗線手套等。有11.5%的企業甚至不提供安全帽,由工人自行購買。此外,企業不設置或只設置簡易除塵降噪等降低職業危害的防護設施,不能從源頭上減少職業危害給工人帶來的健康損害。農民工安全意識不強據筆者走訪調查,農民工文化程度低決定了自我保護能力弱。23.1%的農民工表示自己一點也不了解所從事工作的職業安全、健康知識,38.5%的農民工在工作時不佩戴防護裝置,而因未佩戴防護用品導致的職業傷害7、占總比例的21.2%。另外,部分農民工只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而忽視自身生命安全,有超過60%的農民工表示不會拒絕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做一些高危險的工作。政府監督管理不到位政府、企業、農民工三方面的協作機制不健全,職業危害防治阻力重重;職業衛生監管職責職能正處于轉變初期,監管工作仍處于摸索階段,監管力量薄弱;資金投入不夠,缺乏專業職業危害防治人員、專業設備,監管工作難以實施,職業危害防治能力難以滿足實際工作需要;相關政府部門法制宣傳不夠以及執法部門執法不嚴,以致企業有恃無恐。健康促進方法為保證農民工的職業健康,及減少建筑業安全事故,應建立農民工培訓基地勞務市場勞務管理機構體系。首先,提高農民8、工的素質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職業危害,所以,應強制農民工在上崗前參加培訓。建立建筑業勞務培訓基地,使他們在進入建筑行業前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和安全生產及自我保護知識,提升自身素質,合格后頒發安全教育培訓合格證,作為進入建筑業的證件。其次,不規范的招工方式使得農民工無法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很多合法權利得不到保證,因此應建立建筑業勞務市場,農民工需憑安全培訓合格證方能進入市場尋找工作,而施工企業必需通過該勞務市場聘用農民工,并與之簽訂正規勞動合同。再次,為加強作業場所衛生監管,應建立建筑業勞務管理機構,綜合執行勞動、建設、安監等部門的部分勞動安全執法職能,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職責主要應包括檢查施工企業是否從其它渠道雇傭農民工,檢查勞動合同、工傷保險簽訂情況,檢查企業的安全生產專項資金是否到位,檢查作業現場危害控制,勞動保護用品使用情況,宣傳安全生產知識等,對違規操作者加以重罰。其他職責還應包括幫助農民工協調與企業的問題等。另外,企業準備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資金和人力,改善施工工藝、設置配套的除塵降噪設施、給工人配備標準的防護裝置、加強對農民工的安全及職業危害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工作,如安全及職業危害教育電影、幻燈片,安全及職業危害知識有獎競賽,發放宣傳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