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永不能及的高度(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4062
2022-07-11
2頁
38.82KB
1、建筑永不能及的高度【摘要】建筑已經由水平的建造變成了豎直向上的發展。而且建筑的造型已經由普通的規正的形態變化為其他各種奇特的形態,這不是建筑自身使用功能的需要,而是人的高層次需要的一個變種。 /2/view-13091002.htm【關鍵詞】自我實現;摩天樓;審美;極限美國心理學家、行為學家馬斯洛將人類的需要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五個層次,其中最高級需要是“自我實現”需要。當人們生活在橫平豎直的建筑當中,審美疲勞的人們就會思考,建筑一定是簡單的幾何形式嗎?答案是否定的。人們喜歡創新,建筑也需要變化,于是建筑的高度在科技創新的支持下越建越高。建筑高度的不斷刷新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國家2、城市的實力,也可以說是人類對極限的挑戰,從對高度到對審美的挑戰,無不證明了建筑的高度沒有極限,因為建筑作為人類的創造,主要是根據人的需要而建造,人的欲望是沒有極限的,所以建筑的高度沒有極限。高層建筑的發展大概經歷了3個階段, 18世紀末期,歐美的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的大發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長,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得到更多的使用面積,建筑開始向高空發展。并且,建筑技術的發展也是突飛猛進,為高層建筑的出現和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高層建筑是19世紀中期的產業革命后逐步發展起來的,1854年,美國人奧蒂斯發明了電梯,使高層建筑成為可能。1885年芝加哥建成了10層家庭生命保險大樓是世界第一棟高層建筑;13、931年帝國大廈(高度381米)在紐約落成,進入了超高層領域。二十世紀中葉以后,特別是六十年代以后。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上升,以及發展了一系列新的機構體系,使高層建筑的建造又出現了新的高潮,并且在世界范圍內逐步開始普及,從歐美到亞洲,非洲都有所發展。尤其最近二十年來,高層建筑發展的趨勢呈現出:高度不斷增高,數量不斷增多,造型更是向著各式各樣的方向發展。不管是哪個時期,建造高層建筑的目的,除了城市化的發展,人口的膨脹,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建筑的建造者“自我實現”的需要,或者是追求世界之最,屹立于世界;或者是地標、象征,象征科技、財富、權利以及野心。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帝國大廈”。30年代,美國經濟處于4、大蕭條時期,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而華爾街的老板們卻熱衷于修建摩天大樓的競賽。百萬富翁拉斯科布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決意修建一座世界最高的樓房。他找來著名的建筑師威廉拉姆,問樓房能蓋多高?拉姆沉思片刻后回答說:“1050英尺”。拉斯科布對這個高度很不滿意,因為這僅僅比當時紐約新建成的克萊斯勒大廈高4英尺。于是,建筑師設法增加了一節200英尺高的圓塔,使帝國大廈的高度為1250英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帝國大廈一直是世界最高的樓房。對于造型來說,帝國大廈等一批早期的超高層建筑還是選擇最為合理的建筑結構形式,但是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對物質的要求已經不是滿足經濟、美觀、適用的建筑三要素,人們已經不單追5、求舒適的生活,而且喜歡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所以高層建筑的造型也沒有停留在普通的豎向的發展,而是向多維的方向發展,挑戰極限的懸挑、扭曲以及各種奇特的形態。目前大量制造此種建筑的圣地是中國和西亞為主的國家,代表建筑有中國的中央電視臺新址大樓和大量的正在設計建造的前衛的超高層建筑,建筑在建筑大師和擁有高科技的建筑技術家的共同促使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筑已不是傳統的建筑了,更加像一個玩具,像一個玩弄在人類股掌之間的一件雕塑,任由人類隨意塑造。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建筑藝術,也有人認為這不符合事物的邏輯,有的人在為其唱贊歌,也有人在高呼,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建筑!就像有一些中國人說的別讓中國成為西方建筑設計者6、的試驗場,讓那些即便在國外也很難得到認同的“妖怪般的建筑”,“矗立”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之上。其實這些都是人類的思維在作怪,對于廣大普通人來說,即使是在21世紀的今天,欣賞某些現代派的小說、繪畫、音樂乃至建筑作品,仍然會遇到或多或少多的“審美困難”。隨著現代科技的一日千里,現代社會與人類思想情感也隨之變化,藝術中一種不同于以往寫實主義的全新表現手法出現了,其根本原因是藝術家們開始感到以往古典派大師出色運用的種種表現方法和藝術技巧已不再能夠充分地展現他們的現代觀念,甚至于成了一種限制性的不利因素。現代建筑的設計建造和發展速度所揭示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現代人對機器、速度與技術的崇拜,從而也成為現代高層建筑發展的根源。建筑的發展已與現代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人的思維是不斷的前進和創新的,也正因為人心永遠不會停止,所以建筑也永遠達不到心的高度。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