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不可持續發展建筑解析與評價(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4396
2022-07-11
5頁
15.50KB
1、類不可持續發展建筑解析與評價 摘 要:從類不可持續發展建筑的內涵談起,以宏觀、微觀的角度從土地利用(節地)、建筑節能、建筑材料的選用三方面進行實例說明,并對目前存在的三類類不可持續發展建筑提出改造思路。關鍵詞:類不可持續發展建筑;建筑節能;節地 1 類不可持續發展建筑內涵分析 1.1可持續建筑定義 可持續建筑是指以可持續發展觀規劃的建筑,內容包括從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區域規模大小等,以及與它們有關的功能、經濟性、社會文化和生態因素。為了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來衡量,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可持續建筑評價標準給出了四個原則和一個評定因素:一是資源的應用效率原則;二是能源的使用效率原則;2、三是污染的防止原則(室內空氣質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四是環境的和諧原則。評定因素是對以上四個原則內容的研究評定,以評定結果來判斷是否為可持續建筑。可持續建筑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環境負荷,與環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減少能耗、節約用水、減少污染、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健康、提高生產力、有益于子孫后代。 1.2類不可持續發展建筑衍生意義 結合有關概念,綜合作者對可持續觀念的理解,我們可以對類不可持續發展建筑作出較為簡單的定義劃分。依據可持續建筑和類型建筑這兩個概念衍生而來的類不可持續發展建筑從廣義和狹義來劃分。在廣義范圍內,擴大建筑的區域影響范圍,考查建筑的功能、經濟性、社會因素3、以及使用情況;在狹義范圍內,考查建筑單體的節能、節地設計,利用天然可再生能源,減少對大自然有害污染物質的排放等方面。在以上設計條件中違背可持續建筑標準的皆劃分為類不可持續發展建筑。 2 類不可持續發展建筑示例分析 2.1示例一:土地資源浪費嚴重的豪宅 雖然去年國土資源部一直緊急通知叫停別墅類用地供應,但似乎并未打消地產商們對進軍豪宅的念頭,反而激發了更高的熱情。有觀點認為,土地資源的稀缺使現有的別墅住宅變得奇貨可居,升值潛力似乎驟然增大,同時也可促進地產商對現有別墅用地的深度開發,有利于產品品質的提高。設計精致,景觀獨特,配套設施齊全,擁有良好人文環境的價值型別墅得到了更大的增值空間,在未來一4、段時間內將“主宰”別墅主流。在上海碧山國際社區的房型中,有達到居住面積340平方米的豪宅。 對于此種情況,個人認為,盡管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土地利用作了更為明確的限制,但是,土地的浪費仍然很嚴重,如此高檔豪華的社區豈是平常百姓所能享受的,它不但浪費了有限的土地資源,而且加重了城市住宅區空間分異,不利于社會人人平等的“和諧社會”的精神。因此,這是“類不可持續發展建筑”的一種表現形式。 2.2示例二:建筑材料造成的環境破壞 北京某高校教學樓。與時下大多數現代建筑一樣,采用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大樓高達23層,試想在修筑這棟大樓的時候,耗費了多少泥土,填充了多少水泥、石灰,注入了多少鋼筋,但是,當80年或5、者100年使用壽命終結的時候,它轟然倒下,這些鋼筋混凝土怎么辦?憑我們現在的技術手段,還沒有辦法去溶解它們,于是,它們就成了地球的垃圾,占據著綠地空間,破壞了環境。 在建筑材料的生態化發展趨勢上,德國與瑞士是為典范。德國建筑大量使用的鋼和玻璃材料,具有施工速度快、可循環利用、施工能耗低等特點,因此可以算是生態材料。瑞士等國家綠化程度高,種植量大于砍伐量,因此使用木材這種天然材料有利于生態環境,而對于森林覆蓋率低的國家來說,木材雖然天然,但卻并不生態。 2.3示例三:建筑節能措施采用不力 從20世紀80年代起,新型生態建材,如鋼材、鋁合金、玻璃、TIM透明絕熱材料、復合玻璃材料和高性能太陽能電池6、的推廣使用,使生態建筑成本大大降低,已經可以將建造整棟生態建筑大樓的成本控制在以往使用普通建材的成本范圍之內,而后期大大減少的運行費用使注重長期利益的客戶更樂于接受生態建筑,因此,從建筑材料的運用與建筑節能措施上可以大大加強建筑的可持續使用。 青海省有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大多數住宅區、辦公區都利用太陽能獲得熱水,可用于洗浴用水或飲用加熱水,這樣做,不但節省了天然氣、煤氣,減少了環境污染,而且,清潔便宜,深得廣大用戶的喜愛。然對于新建成的的某大學辦公樓,卻沒有采用節能措施。對此類建筑,應該列為類不可持續發展建筑。 典型成功案例是福斯特1999年的國會大廈重建。在這個重建項目中福斯特實現了自然采光7、通風、聯合發電及熱回收系統的廣泛使用,不僅使新的大廈能耗和運轉費用降到了最低,而且還能作為地區的發電裝置向鄰近建筑物供電。被視為柏林新象征的玻璃穹頂不僅有助于采光,還是電能和熱能的主要來源,自然通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生態技術的使用,還使整個大廈設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94%。 3 類不可持續建筑改造思路初探 通過以上示例的三類不可持續發展建筑的分析,我們認為,對類不可持續建筑的改造的基本思路在于: (1)加強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在設計師、開發商、政府部門牢固樹立“以環境為中心”的社會共識。 (2)加強生態建筑本身的經濟合理性。目前由于建筑生態技術和材料嚴重落后于發達國家,導致建筑單方造價過高從而使建筑業主望而卻步,開發商也因生態建筑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而回收速度緩慢而不愿冒險開發。因此,應加大對生態建材的投資力度和鼓勵使用生態建材。 (3)政府主管部門應推進生態建筑及其技術的發展,如推行市場準入制度,補貼建立示范性的生態住宅小區,無償推廣實用生態技術等,在建筑設計中先從中、低技術開始,如節能技術、通風技術等。參考文獻1趙峰.城市生態住宅區建設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3.2孟希平.生態建筑及其發展探討J.山西水利,2006(5).3白嵐,黃耀志.探索我國生態建筑的發展J.安徽建筑,2006(5).4侯勁.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建筑J.四川建筑,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