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垂直度的規定及要求(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4465
2022-07-11
4頁
48.52KB
1、建筑物垂直度的規定1相關規范: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 897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93。2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測量工作是貫穿整個施工過程各個階段的基礎性技術工作。施工測量工作的內容及其完成情況的準確程度,對工程能否順利施工及其質量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國家頒布了系統的工程測量和施工驗收規范、規程,以指導和規范工程測量技術工作。應高度的重視施工測量技術、測量管理。3施工測量的主要內容:(1)工程場地施工控制測量,主要包括建立建筑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2)建筑主軸線測量及定位放線。(3)主體施工測量,包括軸線投測及高程傳遞。高層(超高層)建筑物主體施工測量中的主要問題是控制垂直度2、,即是須將基準軸線準確地向高層引測,要求各層相應軸線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因此,控制軸線投測的豎向偏差,并使其偏差值不超過規范、規程允許的限值,是高層建筑施工測量中一件很重要的工作。(4)建筑變形測量。其主要內容包括對建筑物實體的沉降觀測、傾斜觀測、位移觀測及裂縫觀測等。(5)施工偏差檢測。各種結構構件及建筑設備,其就位、垂直度、標高等狀態,難免會因施工及環境等原因出現偏差。因此,施工規范、規程及質量驗評標準都規定了要對結構施工偏差情況進行檢查,并規定了允許偏差值。4關于高層建筑施工豎向(垂直度)控制的規定要求。從以上對建筑施工測量有關內容分類可看出,對于建筑物施工過程,其施工過程的豎向(垂直度3、)控制,也即軸線投測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軸線投測的準確度直接關系到建筑結構施工質量及安全性。對于超高層建筑物來講尤其重要。因此,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32002)對高層建筑結構施工的測量放線作業及其允許誤差作了明確的規定。其中第723條,規定了測量豎向垂直度時,必須根據建筑平面布置的具體情況確定若干豎向控制軸線,并應由初始控制線向上投測。對于軸線投測的誤差,規定了層間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mm;建筑全高垂直度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H/10000(H為建筑總高度),且對應于不同高度范圍的建筑物,其總高軸線投測偏差有不同的規定。因此,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必須要注意按這些規定的要求對軸線投測4、誤差進行控制,并詳細記錄。另外,對于特別重要的超高層建筑來說,為避免由于測量儀器、手段、人為原因或環境原因出現總高度軸線投測誤差過大,除了在首層000處測定建筑物基準軸線外,有必要視情況采用專業的、精確的儀器及手段將建筑物總高分為若干軸線投測控制段,分段投測、分段鎖定基準軸線,以便于施工又避免出現總高度軸線投測出現較大誤差。5關于對結構構件(實體)施工垂直度偏差、標高的檢測規定。我們知道,在確定了建筑平面軸線及結構構件(如墻、柱)等具體位置之后,由于施工操作及外部環境影響等諸原因,結構墻、柱構件實體在對應軸線位置、垂直度、標高、截面尺寸等方面有可能出現偏差。為此,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5、(GB 502042002)對現澆及預制裝配的混凝土結構構件施工允許偏差作了具體的規定。如對現澆混凝土結構墻柱構件的垂直度允許偏差,分為層間與全高兩方面同時控制,層高5m時及5m時的層間垂直度偏差分別不能大于8mm及10mm;總高偏差不能大于H1000及30mm(H為建筑物全高)。對現澆混凝土結構墻柱構件的標高允許偏差,分為層間與全高兩方面同時控制,層間標高10mm;總標高偏差30mm。這些規定,是對具體工序操作技術及質量的要求,也需進行檢測及記錄。20m, 垂直度允許偏差為0.008Hmm。20H50m, 垂直度允許偏差為0.006Hmm。50H100m,垂直度允許偏差為0.005Hmm。相6、對于全高而言的。H=全高說 明1.超過允許偏差的偏差值在表中用 標出;2.在備注欄中應注明建筑物標高、全高的設計值;每層所測的具體位置或軸線未描述清楚的也可在備注欄中標出或另外做出詳細記錄; 3.主體結構驗收前,應對建筑物每層樓面標高、各大角或轉角垂直度進行測量;房屋竣工驗收前,也應對各大角或轉角垂直度進行測量,故本表每個工程均應有兩張。測量由監理單位會同施工單位進行,測量數據作為驗收的依據之一。 4.砌體結構外墻垂直度全高查陽角,不應少于4處,每層每20m查一處;內墻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10%,但不應少于3間,每間不應少于2處,柱不少于5根。混凝土結構按樓層、結構縫或施工段劃分檢驗批。在同一7、檢驗批中,對梁、柱,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5.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項 目允 許 偏 差 ()檢 驗 方 法現 澆混凝土結 構垂直度層 高5m8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5m10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全高(H)H/1000且30經緯儀、鋼尺檢查標 高層高10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全高30砌 體結 構垂直度每層5用2的托線板檢查全 高10m10用經緯儀、吊線和尺檢查,或用其它的測量儀器檢查10m20工程測量1土方測量建筑施工8、之前,根據項目設計部門提供的基準坐標點,進行控制網的建立,使加密控制點盡可能滿足工程放樣的要求,以及盡可能不被施工破壞。由于土方開挖的特殊性,因考慮土方開挖對控制點位置的影響,所以每天測量之前因對控制點進行檢核,保證控制的位置精度。根據項目設計部門提供的建筑設計施工圖確定土方開挖的位置及標高,一般由三個角點坐標和平面設計標高來控制土方開挖的位置和標高。2建筑物的定位測量建筑物定位測量前,應由國土局提供并確認的測量在坐標點,(包括書面通知和現場坐標移交)坐標點一般為三點以上,其中兩點作為定位測量用,其余點作為校核用。 所提供的坐標點施工單位應妥善保護,當坐標點位于建筑物內或施工過程可能會被破壞時9、,應在單體定位后,引至安全地方固定好。 建筑物定位測量時,以所提供的兩個坐標點進行測量定位,然后利用其余坐標點反向測量校核;屬坐標有誤時,應及時通知現場專業監理工程師校核;屬放樣本身軸線有誤,應重新放樣。 放樣后的軸線應標于龍門板上,用于基槽軸線放樣,模板定位,地梁軸線復核,以及0.00以下的墻體軸線放樣,每次測量前均應先根據坐標點復核龍門板軸線。 3.軸線放樣 在基礎回填之前,可利用龍門板的軸線,先放樣底層軸線,也可以先把龍門板的軸線后移至不影響回填土的地方,待回填土后再進行底層放樣。當底層墻體或柱施工完畢,應把后移的軸線標點移至建筑物的四大角和轉角墻、柱上,并用鐵漆標好,這些標準軸線將隨建10、筑物的施工一直往上引,作為本層其它軸線放樣的依據。為確保框架結構中外框架的垂直和觀感要求,外排柱應每柱都引通高軸線。 本層內的墻體或框架中排柱應以邊軸線拉通長線進行內墻或內排柱的軸線定位。框架結構中的外排柱在通線進行定位后,還應對單柱上下層的軸線進行復核。 當墻體為框架柱時,在模板安裝前,還應根據已放樣的軸線,彈出模板安裝時的內邊線,作為立模定位的依據。 砌體組砌時,外圍護墻應邊砌邊吊線校核。柱的模板上口引中線與標準軸線校核。梁板則根據柱、墻上口校核過的中線進行軸線校核。 陽臺或出墻構件,除應從軸線外引進行定位外,還應吊垂線與低一層的陽臺或出墻構件對齊。 4.建筑物標高復核 由國土局提供并確認11、的坐標點時,應同時提供永久性高程點,當永久性高程點距建筑物較遠時,應引至建筑物四周不受影響的地方做半永久性高程點或在建筑物四周做高程樁,再把永久高程引至高程樁。高程樁應設井圍護,樁身置于殘積土以下,樁身為上小下大方柱或圓柱并埋設16圓鋼,高程樁應設在不易擾動的地方,半永久性高程應定期校核。 根據永久性高程或半永久性高程,測量基底標高,在基底做標高木樁控制墊層厚度,在地梁模板上彈梁面標高線以控制地梁標高,在底層墻體上或框架柱上測出建筑物單體的0.00基線,并用鐵漆標出,作為層高的控制線。層高測量可采用掛線丈量與經緯儀測量仰角后計算層高相結合。每層施工完,相應的層高控制線應上引。 根據層高控制線引12、入室內轉為30線或50線。室內30線或50線作為窗臺控制,墻頂控制,木門窗安裝標高控制,梁底和板底標高控制的依據。30線或50線還可做為天棚粉刷打底的陰角水平比較線和地面找平或找坡控制的比較線。 5.建筑物的總高測量 建筑物的總高測量主要是利用經緯儀測量總高點的仰角,再與0.00基線測出經緯儀的高度,利用經緯儀與0.00基線的距離,和總高點仰角計算經緯儀至總高點的高度,后與經緯儀高度的總和即為建筑物的總高。采用全站儀時,則可直接測出總高度。 6.建筑物的垂直度測量 在建筑物主體封頂后,裝修前,應對建筑物的垂直度進行第一次測量。待裝修后,竣工前測第二次。 裝修前的垂直度測量,可采用吊垂線和經緯儀13、相配合。垂線從屋面邊軸線吊線下來,經緯儀控制垂線的垂直,垂線在底層與同軸的軸線偏差,即垂直度偏差。 裝修后的垂直度測量,則可在直接從屋面的外墻大角吊垂線。經緯儀控制垂線的垂直,垂線在底層與大角的偏移,即為垂直度偏差。 一般建筑物四大角均應測量垂直度。每個大角應測量兩個方向。 7.建筑物沉降觀測 沉降觀測要求采用18鋼筋進行預制,端頭垂直90角。平直長度2.2CM的彎頭作為測量點,測量點應磨成半球形或圓臺狀。 沉降觀測點統一安裝在建筑物室外標高以上50CM處。安裝時,若安裝點是鋼筋砼柱時,則應直接焊接于柱筋上;若是磚墻,則應采用先預埋在砼預制塊上,再砌上墻,沉降觀測點安裝時,應伸出墻5CM左右,14、以確保外墻裝修后,沉降觀測點能伸出墻2.5CM,沉降觀測點安裝后應上漆并標出標志。 沉降觀測點每個建筑物應設不少于4個,觀測點一般設在建筑物的轉角和建筑物沉降縫兩側。 建筑物沉降觀測是利用永久高程點或半永久高程點進行測量的。測量時應采用閉合差測量,沉降觀測的目的除測量建筑物每測量點的沉降量外,最主要的目的是測出不均勻沉降量。因此,測量沉降時每次只允許采用同一個永久高程或半永久高程。 建筑物沉降觀測在沉降點安裝后,第一次應先測出各沉降點的實際高程,以后每上一次荷載或每上一自然層應測一次沉降觀測。到建筑物封頂后,則改為每月定時觀察。四、測量責任和資料管理除每次測量的測量方案需技術負責人確認外,每次測量后,負責跑尺、觀鏡、校對、復核、審核的責任人應簽字。原始記錄和根據原始記錄整理的測量結果均是測量技術資料。專業監理工程師將定期抽查測量資料。施工單位應積極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