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軟土地基的強夯法加固處理(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4499
2022-07-11
3頁
40.20KB
1、建筑軟土地基的強夯法加固處理【摘要】由于在建筑工程地基的加固處理中采用強夯法具有施工機器簡單、 效果顯著和速度快等特點,而且還能重新再利用一些廢料,變廢為寶,使用于很多土質,所以應用非常普遍,具有很好的前景。本論文對建筑軟土地基的強夯法加固處理技術展開探討。 /1/view-7029692.htm【關鍵詞】建筑;軟土地基;強夯法一.前言強夯法是應用強烈迅猛的夯擊能量來加固處理地基的方法,可以提高土體的承載力與強度,減小土的壓縮性,并防止固結沉降。由于應用強夯法來加固處理地基的辦法具有很多優勢,比如施工機器簡單,處理出來的效果顯著,處理速度快等特點,而且還能重新進行再利用廢料,能干變廢為寶,具有2、很強的適用性,所以被普遍應用到建筑工程地基加固處理中,而且其發展前景也非常廣闊,但是此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強烈的聲響和振動,不能應用到離居民區較近的建筑工程中。二. 軟土地基工程特點(一)較大含水量和高壓縮性軟土一般是由茹土粒組及粉土粒組組合而成并含少量的有機質。粘粒所含的礦物蒙脫石、高嶺石和伊利石約占萬分之二。晶粒比較細,多為薄片狀,表層分布著負電荷,周圍的水通過作用后形成偶極水分子,通過吸附成為水膜并包圍。由于差異的地質結構和環境下多以絮狀結構呈現。軟土的結構形成決定了其孔隙比。空隙中的水分多,干容重就相對較小,再加上含有的微生物和腐殖質,有的還含有可燃性的氣體成分,造成壓縮性特別高,而且長期3、也達不到固結穩定狀態。該特性表現為軟土當受到來自外部一定壓力之后,土粒間的縫隙就會迅即減小,但是結構卻無法徹底地穩定固結,因此不具備穩定承載能力。(二)抗剪強度低由于軟土結構具有非常大的孔隙,其抗剪能力比正常地基要小得多。軟土的具體抗剪強度一般可以在工程現場通過做原位試驗予以確定。(三)透水性低通過對軟土進行實驗檢測,發現軟土具有很高的含水量,甚至接近于飽和。滲透系數一般都在1x10-6-1x10-8cm/s范圍,受到荷載后固結的速度特別緩慢。當地基中有機質含量較大時,腐質有機物化學反應就能產生氣體,以氣泡的形式存在縫隙中,滲流的空隙通道被阻塞,造成滲透性大幅度減低。尤其垂直的層面方向幾乎不透4、水,這樣就造成采用降水及排水的方法,以實現固結穩定難度很高。反映在工程上表現為沉降延續時間特別長,而且在受荷開始,經常出現較高的孔隙水壓力,會直接影響地基的承載強度。(四) 觸變性軟土結構中經常出現類似絮凝狀的結構性沉積物,當原狀土沒有受到破壞時具有一定的結構強度,但一旦受到擾動,結構隨即破壞,強度迅速降低或甚至很快轉變成稀釋狀態。因此,軟土地基時常表現為受外部振動荷載以后,產生側向滑動、沉降及其底而兩側擠出等現象,直接破壞工程基礎,無法體現穩定強度。(五)流變性實踐表明軟土在一定的外力荷載加壓下,持續時間越長,變形越大,而且長期的承載強度遠遠小于瞬時承載強度。這個特點對水利工程建筑物、堤防邊5、坡、水庫擋墻、碼頭基礎設施等穩定性具有鮮明的破壞性,不作處理或處理不好極易造成工程整體或局部沉降、傾斜或倒塌等安全事故。三. 軟土地基的強夯法加固處理技術(一)試夯工程進行之前,必須依據初步確認的強夯參數,同時應當在現場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區域進行試夯,然后將夯后檢測數據與夯前做對比,來驗證其強夯效果,以此來確定最終施工所要來用的各項強夯參數。如果試夯沒有達到設計要求,則需要對其進行調整,并且應該選擇多塊區域進行試夯,以便對不同設計參數的方案進行比選、優化。(二)平整場地首先應當預測強夯之后會引起怎樣的地面變形,然后再根據其確定夯前地面標高,接下來使用推土機推平場地,施工人員需要認真檢查強夯場地范6、圍之內每一處地下管線以及地下構筑物的標高和位置等。要盡可能避讓地下不可移除的管線、設施等。當強夯施工產生的沖擊能對地下管線、設施可能造成損害時,應當編制切實可行的方案,采取隔振、減振措施,避免強夯施工對地下既有管線、設施造成影響。(三)墊層及降水如果地表土層是細粒土并且地下水位相對較高的時候,就需要在施工場地表層鋪設在零點五至兩米厚的土墊層,一般墊層使用的是碎石土、砂礫石土等松散的材料,并且還可采用降水措施來降低地下水位。通過上述方法使地表具有足夠的承載力,以滿足強夯設備的施工要求,確保強夯設備在行走過程中不致傾覆,既確保了工作效率,也因采用松散材料而有利于積水的排除。(四)強夯夯擊使用上述方7、法的時候應當依照加固順序先深后淺,即首先將深層土加固,接下來將中層土加固,最后將表層土加固。因此在夯坑底面上部填土將略微疏松,并且由于其會有強振動,將使周圍已經夯實的土層出現一定程度松動,所以,一般在夯完最后一次夯點之后再使用低能級的強夯進行一次滿夯。并且在工程施工質量檢驗的時候,還有可能檢測出厚度大的表層土密實情況要相對下層更差,這主要是由于滿夯參數選擇不當造成的。滿夯施工過程中,由于地表土層沒有上筱壓力,側向約束很小,滿夯時造成的土體側向變形較大,出現表層松散現象。可以采用降低夯錘質量、縮短落錘距離、增加夯擊次數,達到夯實效果。由于采用了松散的夯填材料,這有利于夯坑間積水的排除,在施工現場8、應設置排水溝、集水井、水泵等設施、設備排除積水,便于地基消散固結。(五)監測工作按照上述方法進行施工不只需要嚴格遵守施工順序,而且還需要專職人員從事工程的監測工作。在開夯前需要檢查夯錘落距以及錘重,保證其單擊夯擊能量符合設計需要;工程施工過程中夯點偏差過大也時有出現。因此每一次夯擊之前,一定要對其進行一次復查,并且在點夯完成之后也必須檢查夯坑位置,如果有漏夯以及偏差過大需要馬上整改。因上述方法施工有其特殊性,施工過程中每一個數據和施工順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很難在強夯施工結束后檢測出來,所以需要將施工過程中的每一項數據以及施工情況做詳細記錄。四. 建筑軟土地基的強夯法加固處理質量控制措施在施工前9、應當通過試驗來確定強夯施工的技術參數。在夯擊前應當先平整場地 , 在周圍設置排水溝 , 并應當先對夯點進行放線定位 , 并標好第一遍夯點的位置。在起重機就位之時 , 夯錘就應當對準夯點的位置。若發現夯錘歪斜的情況時 , 應及時進行坑地的整平。而在強夯施工前應當檢查夯錘落距和錘重 , 以保證單擊夯擊能夠符合要求。在每遍夯擊之前 , 應當對夯點的放線進行一次復核 , 在夯完后進行夯坑位置的檢查 , 發現漏夯和偏差應當及時改正。并應對施工過程中的各類參數及其施工情況進行詳細的質量記錄。五.結束語綜上所述,由于強夯會產生較大的沖擊能量,從而在地基土中產生強大的動應力與沖擊波,所以不能應用到離居民區較近10、的建筑工地,但是此技術強大的動應力與沖擊波能夠增強土層均勻的程度、改良土的振動液化情況、減少土的壓縮性,從而達到增強地基強度的目的。本論文運用實際建筑工程中應用強夯法來進行地基加固處理的實際論證表面,采用強夯法來加固處理軟土地基,并輔之以合理的排水措施,所取得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參考文獻:1 李俊喜. 淺析強夯法在地基加固中的應用.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2年5月,第04期,第301-303頁2 李 佳. 填海軟基處理工程現場監測成果與加固效果分析.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 2014年8月,第04期,第87-89頁4 張曉檸,李尚,賀凱. 新型深厚軟土地基加固措施研究. 中國水運(下半月). 2015年11月,第06期,第56-58頁5 李曉波. 軟土地基的特性及處理加固方法. 水科學與工程技術. 2015年9月,第03期,第99-1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