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按防雷要求的分類有哪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4525
2022-07-11
5頁
32.50KB
1、1.建筑物按防雷要求的分類有哪些 建筑物的防雷分類,舊標準是將工業建筑物分為三類,民用建筑物分為兩類。最近制訂的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報批稿)規定:建筑物應根據其重要性、使用性質、發生雷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來分類。該規范將工業和民用建筑物合并分類,共分為三類: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因電火花而引起爆炸,會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的建筑物,包括:(1)凡在建筑物中制造、使用或貯存大量爆炸物質,如炸藥、火藥、起爆藥、火工品等的建筑物。(2)具有0區、11區或10區爆炸危險環境的建筑物。第二類防雷建筑物(1)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筑物。(2)具有特別重要用途的建筑物,如國家級的會堂和辦公建筑物、大型展覽和博覽建2、筑物、大型火車站、國賓館、國家級檔案館、大城市的重要給水水泵房等。(3)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且裝有大量電子設備的建筑物,如國家級計算中心、國際通訊樞紐等。(4)電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的建筑物,包括:制造、使用或貯存爆炸物質的建筑物;具有1區、2區或11區爆炸危險環境的建筑物。(5)工業企業內有爆炸危險的露天鋼質封閉氣罐。(6)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N0.06的重要或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如部、省級辦公建筑物,集會場所,展覽館,博物館,體育館,商業大廈,影劇院,醫院,學校等。(7)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N0.3的一般民用建筑物,如住宅、辦公樓等。第三類防雷建筑物(1)被定為3、省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筑物和省級檔案館。(2)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N為0.06N0.012的重要或人員密集的建筑物。(3)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N為0.3N0.06的一般性民用建筑物。(4)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N0.06的一般性工業建筑物。(5)根據雷擊后對工業生產影響以及產生的后果,并結合當地氣象、地形、地質和周圍環境等因素,確定需要防雷的21區、22區、23區火災危險環境。(6)高度在15米及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弧立高聳建筑物(在年平均雷暴日不超過15的地區,高度可為20米以上)。(注:1區建筑物可能劃為第一類防雷建筑物,也可能劃為第二類防雷建筑物。劃分原則在于是否會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記。例如4、,在制造、使用或貯存爆炸物質的過程中,如果是間斷性的作業,雖因雷電火花也可能引發爆炸造成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但相對來說可能性要小得多,則可劃為第二類防雷建筑物。)2.雷電對建筑物的危害有哪些? 雷電是發生在大氣中的一種放電現象,具有高電壓、大電流、強電磁輻射的特征。傳統的防雷技術是在高大的建筑物樓頂或其附近,安裝防直擊雷的防護裝置。這種防雷裝置是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體三部分組成。安裝這種防護裝置的目的是將強大的雷電電流,按照設計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也就是由設在建筑物頂端的接閃器攔截雷電電流,之后通過導電通暢的引下線,引導到電阻值很小的接地體泄入到大地。這是屬于防直擊雷的措施,一般我們稱之為外部5、防雷。 當雷擊發生時,建筑物的外部防雷裝置確實有效地防御了雷擊對建筑物結構的破壞,防止和減少了火災和人身傷亡。但它并不能保護建筑物內的電氣系統和電子系統免遭雷擊。因為,首先當雷電流快速泄放到大地的同時,在空中就會產生一個強大的變化磁場,處在這個強力變化磁場作用范圍內的所有電氣和電子系統的線路和設備,都會因為切割了磁場的磁力線而感應產生出電涌電流,輕則會產生誤動作,重則會造成設備損壞。原因之二,雷擊發生時雷電流可能擊中架空的電力線或通信線,也可能擊在這些金屬線纜附近而感應出電涌電流。這些電涌電流會沿著金屬線纜進入電氣和電子系統,造成破壞。 我們把上述通過感應磁場的效應即“場”的作用;以及通過線路6、雷電流侵入即“路”的作用統稱為雷擊電磁脈沖,也有的稱為二次雷擊。這種二次雷擊的破壞,不象直擊雷那樣伴隨著強烈的電閃雷鳴,而是在人們看不見的感應磁場中發生的。由此可見,雷擊電磁脈沖的破壞作用是悄然發生,不易察覺,但后果遠比直擊雷嚴重得多。防御雷擊電磁脈沖的技術可稱為“內部防雷”。外部防雷與內部防雷共同組成了系統的綜合防雷體系。 另外,雷擊發生時建筑物的避雷裝置在防止直擊雷過程中,強大的雷電流經過引下線和接地體泄入大地。與此同時,可向附近的各種接地導體閃絡電弧,電壓可高達數萬伏以上。會向建筑物內對包括:機房內各類接地的機器設備和電子設備;自來水管道、暖氣管道、煤氣管道等各類金屬管線;接地的金屬門窗7、甚至人,發生閃絡現象,至使設備和人員受到侵害。 3.建筑物如何防雷?科學防雷有哪些法定要求?一是要按國家標準規范設計、安裝防雷裝置;二是防雷裝置必須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設計、施工;三是防雷裝置設計須經審核核準方可交付施工;四是防雷工程須跟蹤檢測和竣工驗收合格才能交付使用;五是已建防雷裝置必須定期檢測合格才能確保長期有效;六是大型建設工程、重點工程、爆炸危險環境等建設項目須通過雷擊風險評估以確保公共安全。農村建房應避免雷擊等三種氣象災害近年來,農村學校遭雷擊,民房毀于暴雨引起的山體滑坡、泥石流或大風引起的災害屢有發生,因此我們在建房時應注意和避免三種氣象災害。1.防雷擊。“易擊雷區”最容易引起火8、災和人員傷亡,所以應該將房屋的位置選在“非易雷擊區”。“易擊雷區”有以下主要特點:地形位置較高,突出于周圍地貌;鄰近潮濕和水草地區;處于上升氣流的迎風面;地下有金屬礦藏的地區;從以往經驗了解經常遭雷擊的地區等。房屋位置的選擇應避開上述“易雷擊區”,另外房屋位置的選擇還要避開高壓輸電線路和移動基站。2.防暴雨。在山區,暴雨可在短時間造成地面大量積水,容易引起山洪暴發,不僅能直接沖毀建于低處的房屋,而且暴雨還能引發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災害。長時間暴雨還可使房屋山墻因浸淋而倒塌。建房時,最好配以排水設施,應選擇地勢較高、坡勢較緩的房址,房基部分要注意加固,以避免損失。3.防大風。大風是建筑物的另一9、個氣象災害,風對房屋造成危害主要是風壓。在山區,風的狹管效應也是不可忽視的。狹管效應出現在兩山間的風口處。由于風口處風力比其他地方大得多,建筑物承受風壓大,很易遭受損失。要預防風災,首先選址要避開風口;其次要保護好周圍環境的林木,以利用其削減風力;另外要加強砌件的粘合力及梁柱等主要構件牢度,在建好的房屋周圍,還要多栽速生林木,形成保護屏障。建房應怎樣安裝防雷裝置?首先,建筑物應按防雷設計規范裝設直擊雷防護設施。不少農居屋頂架設了鐵塔,如果確保良好的接地,可以起到避雷作用;如果沒有良好的接地,反而成為了引雷的隱患,不如拆除。其次,引入住宅的電源線、電話線、電視信號線均應屏蔽接地后引入。同時在相應10、的線路上安裝家用電器過電壓保護器(又名避雷器)。 安裝了避雷針后就萬事大吉了嗎?其實不然。 (1)避雷針通過引下線和接地裝置與大地相連,可以把雷電流瀉放到大地,保護建筑物。但是,如果存在避雷針不合格、引下線銹斷、接地電阻超標等問題,避雷針不僅難保建筑物,反而會成為“引雷燒身”的禍端,因此強調防雷裝置要經過專業驗收和定期檢測。(2)避雷針只能減低直擊雷危害的風險,但它保護不了建筑物內的電子、電器設備。強大的雷電會產生電場的變化、磁場的變化和電磁輻射,不僅干擾無線電通訊和各種設備的正常工作,而且在一定范圍內造成許多電子、電器設備的損壞,甚至引起火災。所以,必須采取綜合防雷技術才能確保安全。3.建筑11、物如何防雷 建筑物的防雷,目前最有效可行的方法就是安裝防直擊雷裝置。即避雷針(帶、網、線)、引下線和接地體,把雷電引入大地,達到保護建筑物的目的。 建筑物特別是高層建筑物,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范設計和安裝防直擊雷裝置。投入使用的建筑物防雷裝置一定要按規定進行定期檢測,發現問題及時整修。 如果你購買的是新房,一定要觀察防雷裝置是否齊全,并查看是否通過有關部門的審核和驗收。 如果你使用的是舊房,一定要注意關心防雷裝置是否損壞。特別是在維修和改造房屋時,很容易破壞原有防雷裝置,督促管理單位進行檢查檢測。 個人自建房時,要咨詢有關防雷或建筑專家怎樣設計和安裝防雷裝置。農村和城郊空曠地帶建房時,即使12、是很低的建筑物,也要考慮安裝防直擊雷裝置。 建筑物頂部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等設施時,一般多超出原避雷針(帶)的保護范圍,最好為它單獨安裝避雷針。4. 建筑防雷好處.外部防雷主要指建筑物的防雷, 一般是防止建筑物或設施( 含室外獨立電子設備) 免遭直擊雷危害, 其技術措施可分接閃器( 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等金屬接閃器) 、引下線、接地體和法拉第籠。(1)接閃器根據建筑物的地理位置、現有結構、重要程度等, 決定是否采用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聯合接閃方式。(2)引下線斷面積足夠大, 連接牢固。(3)接地體根據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2000年版),建筑物的防直擊雷接地宜和防雷電感應、13、電氣設備、信息系統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裝置( 對于室外獨立設備可以采用獨立接地),并宜與埋地金屬管道相連接;某些設備制造廠商有特殊接地要求, 將直流地與其它六個地分開以避免電磁干擾和零地電壓升高。 內部防雷系統主要是對建筑物內易受過電壓破壞的電子設備( 或室外獨立電子設備) 加裝過壓保護裝置, 在設備受到過電壓侵襲時, 防雷保護裝置能快速動作泄放能量, 從而保護設備免受損壞。內部防雷又可分為電源線路防雷和信號線路防雷。(1)電源線路防雷電源防雷系統主要是防止雷電波通過電源線路對計算機及相關設備造成危害。為避免高電壓經過避雷器對地泄放后的殘壓過大或因更大的雷電流在擊毀避雷器后繼續毀壞后續設備, 以14、及防止線纜遭受二次感應,一是在大樓電源的總進線處安裝放電電流較大的首級電源避雷器,二是在重要樓層或重要設備電源的進線處加裝次級或末級電源避雷器。為了確保遭受雷擊時, 高電壓首先經過首級電源避雷器, 然后再經過次級或末級電源避雷器,首級電源避雷器和次級電源避雷器之間的距離要大于5米,如果兩者間距不夠,可采用帶線圈的防雷箱,這樣可以避免次級或末級級電源避雷器首先遭受雷擊而損壞。(2)信號線路防雷。由于雷電波在線路上能感應出較高的瞬時沖擊能量, 因此要求網絡通信設備(包括消防報警設備、視頻監控設備、計算機網絡設備等)能夠承受較高能量的瞬時沖擊,而目前大部分通信設備由于電子元器件的高度集成化而致耐過壓15、耐過流水平下降,通信設備在雷電波沖擊下遭受過電壓而損壞的現象越來越多,其后果是可能造成整個通信系統的運行中斷,消防系統失靈等,因此必須在網絡通信口處加裝必要的防雷保護裝置以確保網絡通信系統的安全運行。對通信系統進行防雷保護, 選取適當保護裝置非常重要, 應充分考慮防雷產品與通信系統匹配。通信接口避雷器考慮的主要因素如下:(1)線路上可能感應的浪涌形式(例如波形、時間參數和最大峰值);(2)接口電路模擬雷電沖擊擊穿電壓臨界指標;(3)保護對象在正常工作狀態下的數據信號電平;(4)保護裝置在模擬雷電沖擊下的殘壓參數指標;(5)保護裝置的耐沖擊能力;(6)系統的工作頻率;(7)保護對象的接口方式;(8)工作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