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中新與舊的關系探討定(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4716
2022-07-11
3頁
805KB
1、建筑設計中新與舊的關系探討黃 輝(福州市建筑設計院)摘要:本文通過具體的實例,探討了處理建筑設計中新和舊關系的三種思路。建筑師只有把握好新與舊矛盾的主次關系,才能為設計的展開打下堅實的基礎。關鍵詞:設計 新 舊 思路 矛盾Discussion of new and old relation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HuangHui (Fuzhou Arctitectural Designing Institute)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probed into three kinds of thought of new and old 2、relation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through the concrete instance. The architect only gets hold of main and less important relation of new and old contradictions, could just lay a solid foundation in the course of expansion that designs.Keywords:Design New Old Train of thought Contradiction從大學校園中出來3、工作已十余載,每天都忙著接任務、畫圖,很少有時間進行一些建筑設計理論的研究(或許還談不上什么研究)。直到做完福建民航大廈這個工程,才萌發出這樣的思考“是否可以借機探討一下建筑設計中新與舊的關系問題?” 建筑師在設計過程中常常會遇到新與舊的關系問題。即便是蓋新樓,也有與周圍環境(保留建筑、街道、水體、山脈)相適應相協調的過程。我想這是建筑師最先要考慮的因素。這種思考對設計展開是大有益處的,因為你要考慮“舊”的因素,新的建筑在造型及平面設計方面與“舊”的因素要么相適應要么相沖突。選擇其一,設計思路就有了一個初步的輪廊。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你開了個好頭,將有助于你對建筑的總體及細部的深化。在下面4、的段落中,讓我們著重談談處理建筑設計中新舊關系的三種常用思路。從廣義上來講,城市規劃、古城改造等項目也屬于新與舊的范例,大到建國初梁思成老先生為老北京保護的一系列倡議;小到世界文化遺產云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的保護問題都是探討廣義新與舊很好的范例,因為不是本文所探討的內容,在此就不展開來講。在建筑設計中處理建筑的新舊關系主要有三種思路。以新為主,即只保留舊樓的框架,賦與它新的功能和外形,使之與新建筑在外形及功能上均保持一致,從而營造一種全新的設計空間。后面要介紹的福建民航大廈的設計就是采用了這種思路;以舊為主,即突出舊的建筑,盡可能隱蔽新建筑的外形,以不破壞舊建筑為前提。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的5、“巴黎羅浮宮的整建”就是最好的范例。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始建于1190年,當時是一個軍事城堡,雖然典藏豐沛,但它先天不足,不僅沒有露天劇場,而且只有一個可用于展示的空間。如何使之現代化,使之在功能上符合現代美術館的需求是該項目設計上的最關鍵問題。那么貝大師是如何解決這一新舊矛盾的呢,這也許是貝大師一生當中最大的挑戰。貝聿銘認為增建新結構將會對羅浮宮造成破壞,將所有需求的空間地下化是唯一解決之道,但地下化的結果不易使人感到新建筑的存在,為了創造一個可以看到的象征,貝先生想到創造一個標志(maker)來突顯羅浮宮的巨大變革,同時要使地下的大廳有氣派,陽光是地下大廳所必需的。這個標志的發展就是日后建成的6、令人驚嘆的“玻璃金字塔”(圖1);玻璃金字塔的體形簡單而突出,全玻璃的墻體清明透亮,沒有沉重擁塞之感,完美地解決了場地狹窄及新舊建筑沖突的矛盾。新舊統一,即新的建筑形式在功能外形上盡量與舊樓保持完全一致,即所謂的“修舊如舊”。對于古建筑的保護常常采用這種思路。大家熟知的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設計的北京菊兒胡同危舊房改造工程大體上就是采用這種思路。吳先生認為,胡同與四合院是構成老北京的基本單位。雖然這一從元大都起就構成了的城市肌理,早已不適應今天的生活,但改善的途徑絕不應是大拆大改,而應該是有機更新。遵循上述思路,吳先生在設計中用二、三層的單元樓來圍繞原有樹木形成庭院,產生了“類四合院”的空間。從建7、成的效果上來看,青磚紅樓的建筑與典雅古樸的園林交相輝映,人們居在其間仍可享受老四合院的那種鄰里親情;新建筑與周邊的老四合院在城市肌理上是一脈相承的,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城市文脈的破壞。在這里,現代和傳統、新與舊達到高度的統一(圖2)。接下來,通過“福建民航大廈”這個具體的工程,來介紹一下筆者在處理新與舊關系問題的一些膚淺的想法。福建民航大廈是在原福州五一民航售票處的舊址上興建的。舊樓為L型布置,沿五一路的部分為二層售票樓,與之相連的六層是原民航管理局的招待所。擬拆除二層的部分建13層新的大樓,六層部分框架保留并進行改造(圖3)。很顯然,該項目新與舊的關系應采用前面的第一種思路“以新為主”,有了明8、確的思路,下面的設計展開就有章可循了。由于地塊的限制,為了能盡量多營造空間,在總平設計上將原二層的一字型改成新的L型,與6層舊樓相對是新的13層大樓,中間的新連接部分仍然用6層,使新舊之間的過渡比較自然(圖4)。功能上原6層舊樓由招待所改作辦公用房,新樓則設計成以旅館為主的綜合樓(圖5)。由于大樓西面正對五一中路,因此著重臨街立面的設計。主立面保留了舊樓的西墻,實墻面上排列著有韻律的橫向線條,過渡部分(即6層新樓)采用隱框幕墻加橫向不銹鋼條的手法,收頭輔以紅色字型鋼架。這樣大體塊的虛實對比取得了與高聳十三層大樓的一種均衡感。新的13層大樓的立面處理手法上均采用了與6層虛實部分相對話、相呼應的建9、筑語言:首先,在材質與線條選用上與6層舊樓保持一致;其次,屋頂的收頭處也采用蘭色字型鋼架,以期與中間幕墻的鋼架相呼應(圖6)。大樓建造過程正值福州市五一路的改造。建成后大廈與周邊的建筑形成了高低錯落的城市空間(圖7)。大樓成為了五一中路的一景,其外觀照片還被刊登在2001年7月24日的福州晚報的頭版。通過福建民航大廈的設計,我深深的體會到:建筑設計中,新與舊的矛盾,“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充滿活力的,是設計的主流。“新”是促進建筑發展的動力。而“舊”是矛盾次要方面,它代表傳統、代表文脈,新和舊既不是勢不兩立的,也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我們在建筑設計中,要具體地分析項目所處的環境,理性地在新和舊之間選擇合適的思路,反復思考多推敲,同時努力提高自身的設計素養和水準,才能胸有成竹地解決“新與舊的關系”問題。2004/11/11書于福州參考文獻:1、具聿銘的藝術世界黃健敏著中國計劃出版社貝思出版有限公司。2、巴黎建筑設計佳作選(上)呂全成主編科學出版社龍門書局。3、建筑與文脈美布倫檔C布羅林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4、建筑創作與技法研究胡紹學設計作品與表現圖集胡紹學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5、巴黎羅浮宮的圖片摘自Y網。6、菊兒胡同危房改造試點的圖片摘自中國建筑四十年建筑設計精選陳保勝主編同濟大學出版社歐亞經濟出版社。7、其他圖片均由筆者及福建民航管理局制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