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序列的藝術魅力(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44918
2022-07-11
3頁
39.92KB
1、建筑序列的藝術魅力摘要:本文總結了軟件園區規劃設計中不同建筑序列的組合方式,結合天府軟件園二期工程設計,強調了軟件園區規劃設計中對建筑秩序性和建筑邏輯性的完美表達。 關鍵詞 :建筑序列軟件園軟件園設計的建筑序列序列是一個數學名詞,在數學上,序列是指被排成一列的對象(或事件);在數學領域里,這些排成一列的對象(或事件),每個元素不是在其他元素之前,就是在其他元素之后;在這里,每個元素賦予了它獨一無二的幾何位置,元素之間是以一種特有的幾何公式排布在一起的;在這里,元素之間的順序非常重要,每個元素都有它自己理應有的位置。序列此數學名詞后被廣泛推廣應用到其它領域,譬如我們平時講生物DNA構成的序列,城2、市空間組合的序列,建筑的序列等等。而建筑的序列指的是建筑群體之間獨有的建筑排布組合方式。軟件工業園區是以軟件及其相關信息服務為主的綜合性IT產業科研園區,此種園區的建筑特征是園區由幾棟或多棟建筑構成,園區內建筑或成組成團,或分散集中,或高低錯落;園區內建筑群體之間相互組合滲透,讓園區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軟件園區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園區,其建筑構成的幾何特性極其具有數學序列的幾何特性。分析國內不同地域多個大型軟件園區的規劃設計,軟件園區建筑序列常用的組合方式有以下幾種:1)方格網式建筑序列: 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代就開始產生了中國古代的城市,中國古代城市的道路路網多為方格網式,這種街道布局方式便于交3、通行使,同時方正的街坊內更便于布置建筑。北宋開封城則將道路和商業結合起來,沿街設店,則形成繁華而豐富多彩的商業街。中國古代方格網式的對稱的平面布局,既統一又富于變化的空間處理手法,一直沿用至今,成為現代建筑組合序列的最基本的組合方式。方格網式布局簡潔而勻質,歸整而不失變化。2)軸線式建筑序列: 這種手法在行政建筑規劃設計中經常使用,不過越來越多的軟件園區規劃也運用到此種傳統的設計手法,此種布局大氣磅礴,主次建筑關系明確,給人氣派、主體建筑突出和宏偉莊嚴的規劃布局效果。3)組團式建筑序列: 組團式建筑布局成組成團,此種規劃構圖方式,非常注重建筑院落的空間品質,組團式的空間組織結構,更易于營造一些4、小尺度的宜人的空間環境。在近年來諸多軟件園規劃設計中經常用到組團式規劃布局的構圖方式,建筑成組成團便于組團定位,同時不同組團可針對不同客戶量身打造,更易于項目的市場營銷和市場策劃。4)圍合式建筑序列: 此種建筑序列可形成寬闊的景觀中庭,有利于序列中各元素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圍合式建筑布局成圓弧狀環形布置,可以演化成“放射式”建筑布局方式。5)島式建筑序列:在一些較高檔的軟件園區規劃中使用到島式的規劃布局方式,如總部園區的規劃設計。此種規劃布局力求營造獨門獨棟的“別墅式”科研辦公環境,此種sohu模式的生活模式讓項目業主居家辦公兩不誤。6)自由線形式建筑序列(折線,曲線,弧線等):自由線形布局往往5、需要建筑師很強烈的建筑創作靈感和對幾何構圖較高的全局把控能力,以得到自由流暢的獨特的建筑空間效果。7)混合式建筑序列:由多種建筑序列組合而成,適合大型軟件園區規劃設計二、天府軟件園二期工程概況與設計構思成都天府軟件園二期工程位于成都市高新開發區軟件園一期B地塊南端,緊臨天府大道,東北與南側鄰府南河,地理位置優越,是成都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而興建的大型IT行業綜合科研辦公區。項目分為會議展覽區、綜合科研辦公區、配套公寓綜合區及酒店區,總用地面積38公頃,建設用地面積30公頃,總建筑面積658140M2,總投資17.5億元,總容納人數為2萬多人。1、在城市肌理上,軟件園二期作為高新區的一部分和科技園6、一期的延續,應充分考慮到與總體城市肌理以及科技園一期的規劃布局相銜接,使之能夠有效地融入南部新區的整體城市規劃序列中去;2、在空間形態上,軟件園二期不僅需要與一期相協調,還應該形成自身豐富的空間層次感和序列感,通過地面視線通廊,庭院空間,下沉空間等多方面的設計,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3、在景觀環境上,充分利用用地臨近府南河景觀生態的優勢,合理組織景觀視線通廊,并且考慮天際輪廊線的節奏與韻律感,通過點線面的合理組織,形成自身的景觀主題與景觀序列;4、在交通系統上,結合南部新區的城市交通體系和軟件園一期的交通組織特點,合理考慮軟件園二期的交通組織,盡可能以低費用、高效用的方式進行建造和運行。5、在軟7、件園的建設和配套設施的開發上,體現“高起點、高要求”,順應國內外軟件園發展的整體趨勢,既體現軟件園的“IT”含量,渲染俊朗、探索、新潮的個性,使其在功能和景觀上成為本地的唯一性。三、天府軟件園二期工程建筑設計1)在C區臨天府大道一側,結合軟件園一期的規劃布局,布置了一組3個相似的體量,讓軟件園一期和二期在臨天府大道一側從城市空間和節奏感上得以延續。在科技園一期以及軟件園居住配套小區與科技園二期交接處,從空間上加以放大形成一個入口廣場。同時,以此為銜接,在空間和尺度上將科技園一期的景觀通廊加以延續,形成二期的景觀視線通廊。在結束處,布置了一個橢圓形的點式高層,并且賦予其標志性的意義,即作為高新區8、的結束以及華陽往市區的起點。2)在C區西側,作為一期即將先行開發建設的20萬平方米,圍繞著景觀視線通廊,用一條類似中國書法的“折線”串聯起來,且在天際輪廊上,整體從5層到9層再到12層傾斜朝向天府大道,各單體也相互錯位布置。這樣既在空間布局上與軟件園一期取得了協調,又著重突出了軟件園二期自身的特點,同時還照顧了各單體建筑本身的景觀需要。3)在C區東側,布置了一組3個相同的正方形點式高層,它們與西側的“折線”式布置為襯托,既與軟件園一期規劃中的4個方形點式在布局上互相呼應,又與軟件園居住配套小區在高度相一致,就好像某種延續似的,既形成了一種特有的趣味性,又突出了其自身個性。同時,其作為軟件園二期9、C、D兩地塊的連接部分,在空間上讓出上大片的環境,給人以一種有收有放的感受。4)在D區東側,為了與C區的書法式“折線”相對比,形成一種“剛柔相濟”的格局,在臨干道一側布局上相對較規矩,臨街面比較整;而在臨府南河一側,為了照顧景觀面,同時也與軟件園居住配套小區在規劃上取得協調,單體建筑的布置上均斜朝向河,這樣既保證了自身的景觀朝向,又讓出了空間,使得臨河第二層次上的建筑也獲得了開敞的臨河景觀視線。5)在C、D兩地塊中,景觀通廊均抬高1.8米,上面是步行道,下面則是半地下車庫,同時在局部穿插形成多個下沉空間,這樣既解決了地下空間的采光、通風問題,又減少了地下車庫的建造成本,還形成了規劃布局中的層次感和梯度感,從而豐富了水平和豎向空間層次,創造出怡人的景觀空間。6)在功能布局上,考慮到軟件園一期為純辦公空間,缺少生活配套服務設施,而軟件園居住配套小區又緊鄰一二期軟件園的狀況,因此,本著兼顧一二期軟件園的原則以及適宜分期建設的需要,在規劃布局中,我們將主要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布置在了靠近軟件園一期和軟件園居住配套小區的用地北邊,同時為了兼顧大面的辦公場所,沿景觀通廊布置了一些配套服務設施,包括商務洽談、就餐送餐、簡易的運動休閑、精品便民店等。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以PDF形式查看。